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98|回复: 7
收起左侧

——国庆晨游花果仙山留影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7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荒原 于 2009-10-10 23:56 编辑

苍梧晓来秋意重,
云台风起雨痕浓。
寺中香火蒸晨露,
山外红榛染玉峰。
远客惺忪随阶步,
清溪零落溅花容。
东海旭日百年梦,
天上人间十月封。
——国庆晨游花果仙山玉女峰留影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8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苍梧,过去只知两处(广西苍梧县、湖南宁远苍梧山),这连云港同苍梧的关系,(知道有个苍梧晚报)还不知如何考证?
这一组看似随意,却很到位,(后半部似失色一点)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0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荒原 于 2009-10-10 14:45 编辑

蟒兄,你说的广西和湖南都是盗用我家乡仙山的名号,我市考古专家李洪甫老先生已做了多年考证,学术界已经确认了古代所说的“三山”之一的苍梧就处于现在连云港的云台山脉。我在百度上摆了一下,有位老兄说的很到位,现拷贝过来,与兄切磋!
《西游记》里的花果山在连云港的八个理由 文 / 暮云追雪
  从所处位置看,方向正确
  从自然景观看,不差分毫
  从作者籍贯看,相去不远
  从交游行迹看,来往甚频
  从景观设置看,对其启发巨大
  从宗教背景看,与其渊源颇深
  从民间传说看,对其影响在前
  从猴王原型看,与其密切相关
  “……这部书单表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每读《西游记》至此,禁不住掩卷深思、悠然神往。那么,《西游记》中所描述的花果山究竟在哪里呢?在今天,这个问题恐怕连三岁小儿都难不倒,早已不成其为问题了。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伟大领袖毛主席就发过“金口玉言”:孙猴子的老家在新海连市云台山!响彻寰宇,音犹在耳。国内外众多学者皓首穷经,以令人叹服的史料佐证了“主席语录”的绝对正确。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国内外《西游记》及吴承恩研究机构及专家几乎众口一词,连云港市花果山乃“正宗”孙悟空老家,铁板钉钉,不容更改。
  但事情总有那么点蹊跷,偏偏有一些地方从狭隘的局部利益考虑,置种种史实于不顾,抱着有枣没枣打两杆、有鱼没鱼撒两网的思想,不自量力非要与江苏连云港来争正宗花果山的名份。这也难怪,“孙悟空老家”可是块含金量十足的金字招牌,特别是在各地大兴旅游经济,旅游渐成主导产业的今天,这块招牌可谓孕含商机无限,不争白不争,把水搅混了,总能摸上几条小鱼。连云港人自古以来就熔铸了山的博大和海的宽容,心比天高,气宇轩昂,对此不过付之一笑而已,本来就无需争辩,也不屑于争辩。
  我不是《西游记》的研究者,也无意于介入正宗花果山的名份之争,却素喜抱根问底,追寻探索的乐趣。我已实在记不清多少次登上连云港市花果山了,穿梭在娲遗石、水帘洞、七十二洞、唐僧崖、八戒石等众多历史景观之间,深刻感受于花果山的钟灵毓秀、浪漫神奇,体味着“一部西游未出此山半步”联句的精辟,可谓颇有感触。近来又偶翻了数本典籍,探寻印证,含英咀华,心领神会,怡然自得,不觉陶醉其中,《西游记》与连云港市云台山越发清晰地重叠在了一起……
  1.从所处位置看,方向正确。《西游记》对花果山的位置有明确的界定,前文已引述过,换言之即“东方海中的一座名山”。从历代史籍、方志对连云港云台山的记载看,一致指明其在海州东北的大海上。《山海经》云:“都州在海中,一曰郁洲。”《水经注》亦云:“朐县东北海中有洲,谓之郁洲。《山海经》所谓郁山在海中者也。”《江南通志》:“在州(指海州)东北海中有大洲,谓之郁洲。”《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郁林山,亦名郁山,在江苏灌云县东北郁洲,旧在海中……今已连于大陆,名云台山。”《云台新志》:“康熙四十年”,云台山与海州大陆“渡口渐塞”,“至五十年,忽成陆地。”至于古今地名更易就不需赘述了。
  2.从自然景观看,不差分毫。在世人眼里,云台山早就是一座远离人寰的海中仙山。唐开元年间《东海县郁林观东岩壁纪》石刻描述云台山:“雾夕与碧海同深,朝霞将赤城争峻。”宋苏东坡于孔望山遥望海中仙山,写诗叹道:“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旧闻草木皆仙药,欲弃妻孥守市寰。”上述两例皆为前人所述,绝非牵强附会。即使是吴承恩时代,云台山也仍还是海中山岛。明隆庆三年,海州知州杨本俊《登云台山》诗云:“山如驾海海围山,山海奇观在此间。乘兴时来一登眺,恍疑身世出尘寰。”试问有哪座山能比云台山更象《西游记》中的花果山?!
  3.从作者籍贯看,相去不远。吴承恩长期生活于淮安,这是世人皆知的,祖籍是与淮安紧邻的涟水,则在为其父亲撰的《先府宾墓志铭》中写得明白。查一查史籍方志就知道,明代以前涟水曾几度归属海州,海州也曾长期归淮安府管辖。所以,吴承恩自号“淮海浪士”、“淮海竖儒”,号“郁洲山(即云台山)人”的吴恒宣则在其著述《云台山志》扉页上署名“淮阴吴恒宣”。吴承恩作为本地人,写熟悉的本地风物当为顺理成章之事。
  4.从交游行迹看,来往甚频。海州不仅有吴氏族人,也有吴承恩的亲戚,更有与其相处甚殷的挚友,因之吴承恩的行迹、交游便与云台山所在地有了不解之缘。云台山吴氏与淮安吴氏之间的宗族关联十分清楚。云台山吴氏为书香门第,世代居守“即林园”,并作为施主修立了相传长春子邱处机栖真过的“长春庵”。吴承恩后人淮安人吴进曾三赴云台,不仅盛赞其“家兄”吴用晦所居守“即林园”之幽美,还在那里发现了吴承恩之遗稿《仓卒未及录》及其它诗文。《嘉庆海州志》载有胡琏及其子、孙、重孙四代人的小传,吴承恩在与胡家来往的相关诗文中称胡琏为“我师”、“我舅”。隆庆四年(1570年)任淮安知府的陈文烛,倡修《隆庆海州志》并为之作序,被称为淮安“二吴高士”的涟水吴承恩、沭阳(海州属县)吴万山皆为陈家座上客,陈文烛还从吴承恩手中得到过海州刺史李邕书写的《娑罗树碑》拓片,可见吴承恩对海州史迹颇为知晓。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吴承恩正在酝酿创作《西游记》,校正《隆庆海州志》的赣榆人裴天佑晋大理寺卿,吴承恩以诗《赠裴鹤洲晋列卿逢初度歌》赠之云:“主人本是瀛洲客”,指称裴氏家乡之云台山为海上仙山,可见吴承恩对云台山的地理掌故很是熟悉。
  5.从景观设置看,对其启发巨大。水帘洞是《西游记》故事的重要背景地,是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府第。而云台山水帘洞早在《西游记》成书之前就有其名,绝非《西游记》流行之后附会之名。与吴承恩同处明代中叶并有故旧关联的海州人张朝瑞“博学力行”,在其《东海云台山三元庙碑记》中最早记载了花果山水帘洞之名,其时《西游记》尚未成书,而水帘洞已为云台名胜之一。花果山之名虽最早见于1934年许绍蘧所撰的《连云一瞥》,但其名当为民间沿用很久、约定俗成的称谓。云台山中有一块天生奇巧的“娲遗石”,夹在大石缝中,上不靠天,下不着地,民间传说为女娲炼石补天所剩,其尺寸形态与《西游记》中描写的感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的仙石猴胎恰相吻合,周围格局也与书中描写十分相似。另外,云台山上还有看门石猴、八戒石、唐僧崖等形神兼备的西游人物形像,皆为地造天设。上述列举几例,对吴承恩写《西游记》绝对不会没有启发。
  6.从宗教背景看,与其渊源颇深。连云港地区的云台山在汉代即成为太平道信徒修炼的最佳选地,晋代道教学者、炼丹家葛洪称云台山(郁州)为海上岛屿类炼丹场所的重要选地。晋代天师道孙恩、卢循起义将云台山地区作为其转战的重要根据地。唐初著名道教学者成玄英也曾长期隐居于连云港云台山。在宋代以前云台山一直被道教公认为第七十二福地,并为全真道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宋、元、明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道、佛教相互融合的时期,此时云台山取得了道教老资格尊神“三官”根本道场的地位。自汉代佛教从西域传到中国内地后,海州地区和内地其它地域一样,佛教渐渐传播开来,除孔望山汉代佛教摩崖石刻外,海州广建佛寺,修篓浮图,历史上建有三元圣宫、石佛庵、大佛殿、海清寺、船石庵、云门寺、镇海寺等佛教寺院几十处之多。云台山地区作为历史上重要的宗教活动集中场所,与淮扬等周边地区宗教往来不绝,从而为《西游记》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云台山寺庙名称以及历史上三元宫道、佛并揉更迭也能在《西游记》中找到相关投影。
  7.从民间传说看,对其影响在前。云台山地区关于唐状元陈光蕊、宰相殷开山及其女殷小姐的传说、资料很多,地方文献多有记载。吴承恩信手拈来,直接取材。到了《西游记》里,陈光蕊成了唐僧的父亲,唐僧也随之由史实中的“河南缑氏”人变成了海州人,唐僧也成为了云台山三元宫中的天、地、水三官的弟兄。
  8.从猴王原型看,与其密切相关。《西游记》是在我国古代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基础上,由吴承恩进行集大成的再创作形成的。现存《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为南宋时说话人使用的话本,写了猴行者化身白衣秀士保护唐僧取经、沿途降妖伏怪的故事。该书中的猴行者显然是后来《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前身,“神通”却远不及孙悟空,且整个形象与吴承恩笔下的美猴王有本质的区别。学术界较为广泛认同的孙悟空原型,是《古岳读经》中的“淮涡水神”“无支祁”,这也与云台山不无关系。吴承恩生活的时代,淮水动辄决堤,连年成灾,吴承恩有着很深的水患情结,为此曾写作《瑞龙歌》。云台山在地理旧籍中被认作为淮水入海口,无支祈被锁在入海口的大山“足下”,明代淮安地区(时海州属淮安)只有云台山为地处入海口的大山。
补充一句,李如珍在《镜花缘》中也提到了苍梧仙山,经考证为云台山脉(即古苍梧)中的一座山峰,现名为“宿城”山。李洪甫老先生在他的《连云港山海志》中详细论述了苍梧山的历史渊源,《山海经》中已经有记述,西游记中所说的东胜神州傲来国,当即指我市古海州遗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0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忘记提醒蟒兄了,苏轼登临的“孔望山”也为云台山脉其中一座主峰,现在虽望不见海,但清康熙年间确为孤悬海中的仙山之一,与“花果山”、“宿城山”等主峰,隔海相望,康熙后,潮水逐渐褪去,显出陆地,现连云港市市区主干道之一从此经过,真应了沧海桑田之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10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辞海、辞源上都找不到,似不应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10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一窗下点评,远客对娇妻待酌。
     苍梧   之争,引起荒原君如此长篇论证,可见苍梧属地不容质疑。
     同时体现了其对苍梧的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0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茜纱妹妹所说,历史上确实有两处地方名叫“苍梧”,一处是在广西境内梧州市南的“苍梧”,另一处就是江苏省连云港市境内连绵三百余里的云台山,汉代以来云台山便称苍梧山,郁州山(或郁州),明万历年间改称云台山。
蟒兄可以把你的辞源和辞海烧了,或者当废品卖掉了。
苍梧山(即今之云台山脉)分前、后、中三座大山,有大小山峰一百多座(最著名的当数花果山和孔望山)。据晋郭璞注《山海经》云:“今在东海朐县界,世传此山在苍梧,从南苍梧飞来,上皆有南方物也。”郭璞还是了解事实的,也许到过此地,他知道苍梧山是在东海朐县,此地名沿用至今,今日连云港东海县有朐山,是为明证。郭璞之所以要说苍梧山是从南方飞来的,是受了《山海经·海内经》中:“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的影响,此处确实是山海经错了,但《山海经》对古人认识上的的影响极大,才造成了以后的以讹传讹。其实不是舜葬在了苍梧,而是大禹葬在了苍梧,云台山脉中有座“朐山”,又名“羽山”,皆是“禹山”之音误。茜纱妹妹应该相信哥哥,哥哥在连云港市活了多年,对连云港山海志非常感兴趣,此处绝不会有错。
苏轼在《次韵孙职方苍梧山》中写到:“苍梧奇事岂虚传,荒怪还须问子年。远托鳌头转沧海,来依鹏背负青天。或云灵境归贤者,又恐神功亦偶然。闻道新春恣游览,羡君平地作飞仙。”苍梧山上树木葱郁,气象万千,给游览此处的苏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他的“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旧闻草木皆仙药,欲弃妻孥守世寰。”是他在游古云台山题刻在崖石上的诗,苏轼也是对的,因为他来过这里。
东汉崔琰在《述初赋》序中明确提出苍梧的所在地,“郁州者,故苍梧之山也。”郁州即古海州。司马相如《上林赋》中有“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 明白人一看就知,此苍梧绝非广西的苍梧,上林是皇帝狩猎玩耍的皇家园林,地处长安近郊,古时左为东,古海州恰在长安的正东方,而广西则在其南方。后人完全弄错了司马相如的意思了。
屈原的《离骚》诗中写到:“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该诗大意为:早晨从东方的苍梧出发,傍晚就到达了昆仑山上。我本想在灵琐稍事逗留,夕阳西下已经暮色苍茫。我命令羲和停鞭慢行啊,莫叫太阳迫近崦嵫山旁。前面的道路啊又远又长,我将上上下下追求理想。苍梧山自古就被誉为海上神山,而“县圃”据说是天帝居住的地方。注意,屈原这里很明显是有方向感的,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苍梧山显然就在东方。
到了李汝珍,在《镜花缘》中错把苍梧山说成是蓬莱仙山,我估计他是故意这么说的,因为古代东海的三座仙山就是指苍梧、瀛洲和蓬莱,而世人多知蓬莱仙山,却少知苍梧,所以李汝珍为了小说需要,才故意把苍梧山说成蓬莱山。
还有一点需要明说一下,古代所指的三座仙山,其实都是海中的岛屿,而连云港的苍梧山脉,在康熙年间还是在大海中不相联的数座孤岛,只是近百年才渐渐显出陆地的,这恰恰是最符合条件的。而广西的那座苍梧显然就相去甚远了,呵呵。
蟒兄,有空可到我市云台山脉一游,李汝珍在镜花缘中描绘的仙山就是宿城山,此山上有仙草可食而长生,又有名摄空草者,食之可飞仙也,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12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谁不说咱家乡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11-16 00:27 , Processed in 0.14009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