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28|回复: 16
收起左侧

七绝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22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七绝  信手有寄  十月廿一夜寄苍梧听风
院内无端入雨声,翻身和被近三更。
逢君欲问江南夜,频滴天珠滴到明?

七绝 闲吟
游丝不定系西风,困日悠长步院东。
偶作几声知了语,飞红落处见梧桐。

七绝  桂花
满院橙黄兼淡白,清香嫩蕊漫台墀。
时人不识花间意,将谓东篱赋菊诗。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5-7 20:57
  •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10-23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偶作几声知了语,飞红落处见梧桐。
    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23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野蟒 于 2009-10-23 09:47 编辑

    整体还可以,中规中矩的。
    频滴天珠滴到明,这句一般。
    第二首似曾相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23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硭版。但是才情却立现,七绝之转独有心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3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偶作几声知了语,飞红落处见梧桐。
    喜欢。
    llkxcn 发表于 2009-10-23 01:39

    谢谢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3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整体还可以,中规中矩的。
    频滴天珠滴到明,这句一般。
    第二首似曾相识。
    野蟒 发表于 2009-10-23 01:45


    第一首可看做问答诗,寄语诗友

    第二首虽然做闲吟,但是诗重双关,其中搀杂了诗人高洁格调。

    第三首咏桂,咏物之作,本不易,稍不慎容易落俗,鄙人亦然。此首只是借花语为人语,桂花开得娇艳夺目,只可惜他只能随西风落在台阶之上,那些写诗的诗人,却不关注这一现象,在秋时只会东篱把酒咏菊花。。这也代表学识之士,常常被人冷落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3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句需记“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23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真是博学啊!佩服啊!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3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真是博学啊!佩服啊!佩服!!
    老月 发表于 2009-10-23 11:59


    老月夸张了,博学非诗中得,而生活中得。握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23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都这样夸楼主,这样不好啊,不利于楼主的继续成长啊
    我拍一拍吧
    第一首,起得突兀,无端一词欲学《锦瑟》,想以此入怨或愁,但模仿痕迹过重,有些不伦不类,承句写抱着被子辗转反侧,缺乏诗意,也没啥新意。转句问得幼稚,江南雨是什么样,是无须问的,地球人都知道,末句的天珠之喻,失当,除非是冰雹或暴雨,但看情形不像,所以有做作之嫌
    第二首,比第一首要好些,但起句游丝指的是什么?既然不定,又何来系西风?困日,是实指还是虚指?不太好理解,末句的飞红当是长在百丈高的树上吧,否则如何落地后却能使人见梧桐?
    第三首,不如前两首,转和合,有故弄玄虚之嫌,既然时人不识花间意,那么末句应透露出作者自己对花间意的理解啊,但显然作者自己也没有解释出新意,所以有无病呻吟之感
    楼主不要生气啊,我一向喜欢拍砖,希望楼主大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呵呵,共同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3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都这样夸楼主,这样不好啊,不利于楼主的继续成长啊
    我拍一拍吧
    第一首,起得突兀,无端一词欲学《锦瑟》,想以此入怨或愁,但模仿痕迹过重,有些不伦不类,承句写抱着被子辗转反侧,缺乏诗意,也没啥新意。转句问 ...
    荒原 发表于 2009-10-23 14:17


    哪里,哪里。只觉“听君一番话,枉读十年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3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整体还可以,中规中矩的。
    频滴天珠滴到明,这句一般。
    第二首似曾相识。
    野蟒 发表于 2009-10-23 01:45


    回版主,此句是我对这位诗友的关心,和慰问。此诗一句问候之语都未说,只把此情寄在结句之中。频滴天珠滴到明  朋友远居江南,而我居住成都,成都前几天连夜细雨,秋思袭人。而我也辗转难入眠,早翻身拥被遮新寒之时,让我想起这位居江南的朋友,于是我发起思索,不知道江南天色如何,是否和成都一样,连夜细雨,新寒侵枕。把所有情语都寄托尾句,非刻意,此为无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3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erry821101 于 2009-10-23 14:44 编辑
    都这样夸楼主,这样不好啊,不利于楼主的继续成长啊
    我拍一拍吧
    第一首,起得突兀,无端一词欲学《锦瑟》,想以此入怨或愁,但模仿痕迹过重,有些不伦不类,承句写抱着被子辗转反侧,缺乏诗意,也没啥新意。转句问 ...
    荒原 发表于 2009-10-23 14:17

    PS:见荒兄对游丝、飞红如此感兴趣,我就大概说一说吧。游丝在古体诗中都作为漂浮在空中的蜘蛛丝,有诗为列:南朝 梁 沉约 《三月三日率尔成篇》:“游丝映空转,高杨拂地垂。” 唐 皎然 《效古诗》:“万丈游丝是妾心,惹蝶縈花乱相续。” 明 王錂 《春芜记·感叹》:“岁月如驰,繁华似梦。见游丝荡漾,残红堆拥。”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东风摇曳垂杨綫,游丝牵惹桃花片。” 明 陈献章 《封博罗何孝子庐墓诗卷》诗:“活水有源终到海,游丝无力秪随风。”等等、云云。但是我这的游丝不做蜘蛛丝看,我这游丝做缭绕的炉烟看。唐 杜甫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诗:“宫草微微承委佩,炉烟细细驻游丝。”炉烟漂浮空中不知所去,这里的“系”理解成借助、或者是依赖等。

    飞红,一般所指的是凋谢的落花。古人词云“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唤、流莺声住。”  还有“无端”一词并非是刻意造作,而是无意吟成。绝句中的“起、承、转、合”四字,起句是道出原因,承句是说出经过和当时的情景,关键在于转句,转句是这个诗歌的转折点,也是高潮重点。合句是对诗的感触和看法,不过很多诗家都喜欢在合句流露自己的观点,而忽略景语的运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0-23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若如楼主所说,还是把那个系字换成寄或散字似乎更准确一些
    飞红和梧桐很难联系到一起,再斟酌
    无端一词本身带有忧怨和愁绪,本来下雨用无端发问也无不可,但承句与此句缺乏内在联系,此处忧得就有些做作了,可否再斟酌一下
    诗歌技巧是末流,我一直这样认为,不是说技巧和理论不重要,但从古至今,凡是重技巧的往往轻内容和思想,写出的东西千篇一律,仅仅是文字游戏而已,丧失了诗歌作为文学的基本功用。历代有识之士多对此进行抨击和改革,所以诗友们还是不要舍本求末为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3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若如楼主所说,还是把那个系字换成寄或散字似乎更准确一些
    飞红和梧桐很难联系到一起,再斟酌
    无端一词本身带有忧怨和愁绪,本来下雨用无端发问也无不可,但承句与此句缺乏内在联系,此处忧得就有些做作了,可否再 ...
    荒原 发表于 2009-10-23 14:56


    另PS:飞红只是在衬托梧桐,梧桐之意和转句有关。转句:偶作几声知了语。知了大家都知道是蝉的别称,在秋中还可以称为呜蜩,因为此时蝉鸣之声及像婴儿呜呜的哭声。大家也知道蝉是寄居在梧桐树上的,靠吸取树的汁液为食。不过在古代,蝉和梧桐的关联却很大,古人认为蝉是靠吸取露水为食,格调高洁,每夏末就会歌唱在梧桐树中。那么梧桐在古人眼中一样的高洁,古意有:凤凰栖梧桐之说。此处合句只是利用古人之意,来衬托诗人高雅的格调罢了。取意,诗词创作中的技巧手段之一,不可否认,此几首诗都有用技巧的嫌疑,也应验了荒所说的诗歌创作的文字游戏。另在说“无端”的关系,“无端”一词,本来是无意取之,其实当中没有任何忧虑的情景,只是寄诗坛的一位前辈罢了。也可以作为问答诗看待。首先从内容上,格调比其余两首来说略显较低,语句用得平直了,不过我到觉得结句反而有点睛之功。但也不算完全成功,此诗未提一句愁,但是所以的深情寄托都是从藏于尾句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3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再说说系字,系字改为寄或散,也未尝不可。但是笔墨就落实处了。绝句虽寥寥四句,但是其中搀杂着比、兴、喻等。系字做借助和依赖,道出了世事无常的情感,人如远处炉灶上的青烟一样,借助西风四处飘散。而转句却又以知了声来提醒和告戒自己,世事虽无常,但人要有高洁的气骨。飞红为落花、残花讲。这里也暗喻了无奈,但落红处依然能见到梧桐。也就是说世事无常,只有有高洁的气骨,黑暗之处,也会见到明亮。只是用知了与梧桐来表达诗人高洁的性格。非无病呻吟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3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在多嘴一下,当今唐宋论坛,诗词笔力已不复当年,今日认识荒兄,实为小弟的三生有幸。不过刚刚听到荒兄言道旧体诗的改革,我很佩服荒兄这样的出新精神,不过改革之事谈何容易,记我学诗之时,也曾对家师谈过诗词改革,家师笑道:欲成诗者,十年不言改革……  握手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11-16 07:21 , Processed in 0.16388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