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16|回复: 11
收起左侧

山村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2-17 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早来无事绕新桐,信步山前水折东。
石径蜿蜒人去也,一声犬吠雾蒙蒙。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2-17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折字不大好,也字也略微不如人意。管窥海涵。
说个诗话,前人说韩愈的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和苏轼的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两人才情相近,两诗写的都是景色,但是总体而言苏轼胜一筹,盖因为苏轼诗有寄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2-17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尘兄说得是,也和折显得有些拙了。。其实,前两句的第五字在七绝中是练字的重点。而工夫在第三句之上,但是石头兄的第二字却把字练在第六个字上,与前一句的“绕”字错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12-17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闲人于野地所得的“散文”。
若不是命题作业,规定非得以诗言志。
散就散,也没什么不好。难得这份恬淡心境。

呵呵,我是边学习边欣赏边灌水。你们介不介意我才不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5-13 23:3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12-17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俺觉还不错,问个好,石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尘、jerry、含香、朝雾诸兄,深鞠一躬,多谢点评,并祝圣诞快乐!

    最近实在忙,有些想法,等抽出时间来,再向诸兄请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4 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石头不砸人 于 2010-1-3 22:45 编辑

    红尘、Jerry二兄: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一、这两首,我还是喜欢前一首些。韩愈的画面很完整,苏轼的就凌乱了,以荷与菊并列,又杂以橙黄橘绿,整个一个“花”,这在美学上是犯忌的。一件作品,最重要的就是完整。无论是意象,还是字词,都应该有助于完整,而不是破坏它。无论写诗,还是论诗,首先应该关注的,它是否完整。这也许是憋见与二兄略有不同的地方。

    二、读诗有两种办法。一是就文本解文本,不及其他。一是学者式的读法,文本之外,非要解读出来,文字本身所没有的东西。平常情况下,我还是喜欢第一种读法。

    三、就我看来,诗词及其他任何品种文学艺术,第一基础的东西是,美。在这之上,才可以考虑文字所传达的东西。

    四、我与红尘兄所持不同的地方,可能还在于,我不太赞同,使用诗词主要是用来来表达思想。我以为,表达思想,应该使用论述文字。诗词,在美之基础之上,主要传达的是感情。

    五、拙作再大改如下,请指正:

    谁家女子绕新桐?巾暖波寒水折东。
    石径蜿蜒人去也,空山脚步雾蒙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7 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erry821101 于 2010-1-7 15:22 编辑

    看到石头兄的回复,让我想起了唐诗和宋诗的区别,不光在行诗文方面的区别,也是诗意和诗境的区别!

    第一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历代诗话都以“草色遥看近却无。”为此诗的绝唱之处。早春二月,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经过春雨的滋润,春草的芽儿渐渐萌生了。透过薄薄的雨幕远远望去那草色已有绿意,但当你走近细看时,却反而不那么明显了。这不下是初春草色的特点吗?诗人的高超诗笔,犹如一架摄影机,通过兼摄远近,把这种极难描摹的色彩摄了下来。真是一句一幅画,虽非绘画,却胜似绘画。

    那么这首诗的整体感知点在哪呢?我们可以调查,韩愈写此诗时已经57岁,任吏部侍郎。这是他一生所作最大的官。虽然时间不长(他57岁就病逝了),但此时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镇州(今河北正定)藩镇叛乱,韩愈奉命前往宣抚,说服叛军,平息了一场叛乱。穆宗皇帝非常高兴,把他从兵部侍郎任上调为吏部侍郎。在文学方面,他早已声名大振。在复兴儒学的事业中,他也卓有建树。因此,虽然年近花甲,却不因岁月如流而悲伤,而是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天。"小雨润如酥",十分微妙地表达出生活在北方的人送走严寒,迎来早春时独特的欣喜之情。"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历来备受称道的名句,留意过北国春天原野变化的人们都有这样的感觉,而唯有韩愈才创造出了这样传神写照、欣欣向荣的诗句。黄叔灿《唐诗笺注》评此句云:"写照工甚,正如画家设色,在有意无意之间"。后两句以"烟柳满皇都"的暮春之繁华与早春比照,强调早春才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朱彝尊《批韩诗》曰:“景绝妙,写得亦绝妙”。可以说这首小诗就是以景为主的诗, 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 ,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

    那么第二首“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除了同意石头兄所言,另外我还觉得苏轼的诗议论成分过多了。其实苏轼这首小诗是赠给好友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对比诗风纯正,窃以为韩愈的那首诗稍胜之。若感诗喻,苏轼又胜一些!不过诗不是单独来表达思想的,诗词本身是传达情感的。诗词之美,在于诗中的画面所衬托的情感,如以诗词议论,也有损诗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11-5 22:43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0-1-8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独喜欢“人去也”,似乎也能听到那声犬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8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一个山村小景,触景生情。石兄好快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Jerry兄释读得好,多来几篇这样的,可以出一本书。

    还是羊兄知我。

    如果能够生活在木兄林兄森兄的环境里,人生哪能不快意呢?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11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Jerry兄释读得好,多来几篇这样的,可以出一本书。

    还是羊兄知我。

    如果能够生活在木兄林兄森兄的环境里,人生哪能不快意呢?呵呵。
    石头不砸人 发表于 2010-1-10 21:50


    客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11-16 22:49 , Processed in 0.14363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