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8-17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
逍遥兄,指教不敢当,我们共同探讨吧.
如尘也有这样的困惑.正因为曲的"定格"太严格,所以完全合律的作品很少.元人如此,今人更甚了.据如尘粗识,现存最早的曲谱为明初朱权编撰的<太和正音谱>(北曲谱).南曲的产生虽早于北曲,由于文词极不雅驯,在音律上也不讲究宫调,故曲谱反而产生于北曲之后.现存最早的南曲谱为嘉靖间蒋孝编的<旧南九宫曲谱>.后程明善将<太和正音谱>和<旧南九宫曲谱>编入<啸余谱>丛书.明中叶后,著名戏剧家沈璟在蒋孝<旧南九宫曲谱>基础上改编出<南九宫十三调谱>.明末清初,沈自晋又将沈璟的曲谱再度改编成二十六卷本<南词新谱>,同时,著名戏剧家李玉整理出十八卷本<北词广正谱>.与这两部著名曲谱相先后的还有徐于室,钮少雅合编的<九宫正始>,张大复编的<寒山堂曲谱>,及吕士雄等合编的<南词定律>.清初是曲谱编撰的高峰期.康熙年间,王奕清等奉敕编撰<曲谱>,这就是后来被人广泛应用的<康熙曲谱>.当时社会上浒的曲谱大都是广泛搜罗,大量堆积.每个曲牌之后都罗列出名式上的多种异体,唯恐稍有遗漏.王奕清等在编撰<曲谱>时,痛下决心,每个曲牌都只保留了正体,对异体大量删除.所以说<康熙曲谱>这本工具书对学曲者来说是比较有权威性的.但对于我本人来说,我还是偏向于涂宗涛编著的<诗词曲格律纲要>中编录的<曲谱举隅>.它是根据周德清<中原音韵.小令定格>,朱权<太和正音韵>.李玄玉<北词广正谱>,王奕清等<曲谱>,吴梅<南北词简谱>,王玉章<元词 律>(上编),王力<汉语诗律学.曲谱举例>等所载曲调谱式,并参考蔡莹<元剧联套述例>和周志辅<元明乐府套数举略>,共选择98个曲调编录而成.它的定谱方法为:先进行比较对勘,再参验部分元人作品(包括少数明初人作品在内),然后加以综合抉择,一一定出谱式.特别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言简意赅,要求也不是很高.
虽然曲谱变体颇多,但曲律上有些地方的要求还是要严格遵守的,就如我刚才跟在[北调]<落梅风>贴子里所提到的.所以我的观点是,万变不离其终,写曲还是要按照现在有那些曲谱去写,曲特别讲究的地方不可离谱(比如末句末字等),其它地方可以灵活些(曲可添衬字也体现了曲调灵活的特点).
以上浅见,小女子斗胆妄言,还望各位大家指正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