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煮茶杂说之美食与我 中
古人把各类调料都人性化了,譬如辣椒,就是调料中的霸王,我一出马百味退场.大蒜被称为良相,它不是主味,但却能去劣助优成为佐使,鱼加之去其腥,肉加之增其香.姜是御史,也就是诤臣.有它没啥感觉,缺它就成不了一盘佳肴.还有麻椒是强盗,来了就夺口感;葱花是清客等.盐却被誉为百味中的君子,投身入锅,自己却如高古雅士隐而不见.再丰盛精彩的大味小菜都不可或缺它,如淮扬菜中的南京总督,此菜分一品锅二品锅三品锅之分,类似粤菜中的佛跳墙.可无论富豪王侯家的一品锅,还是普通百姓家的三品锅,这南京总督里不论放的是鱼翅鲍鱼,还是肉脯鸭胗,不加盐则淡如白水.一放入些许君子盐,立刻火腿香竹笋嫩香菇滑,令人举箸瞠目,恨不得大捞特吃.当然吊味点睛的还有其他物件,我做过几次仿古膳的无才锅.无才锅是以鱼和羊为帝后主料,鱼要黑鱼羊肉是羊前腿,加八大臣,分别是鸡肝鸭胗咸鹅和金华火腿四武将,还有白灵菇金针菇黑木耳和冬笋.热气腾腾的紫砂锅端上来,用一勺花椒水和半勺白醋,沿锅边一圈浇下,那香味"哧"......
初中的暑假寒假我终于把兴趣从单纯的吃向纵深发展了,在家人对我能吃苦的不信任态度下,我每天早上四点起床,去饭店帮厨.那可真是一段苦日子,大街上昏黄的路灯是否还会记得那个睡眼朦胧的少年?每天打开炉子,然后把刚送来还冒着热气的两个猪腿解剖.为什么用到解剖这个词?因为要把猪的肥膘从肌肉上完整剥离,还要把猪肉剥离,一半肥膘熬成猪油,肌肉按肌理割成一块块.然后三分之一卤成冷菜,三分之一切成肉丝肉片,另外三分之一和肥膘剁碎做成肉丸;两条大草鱼也剖开,做成鱼片鱼丸,剩下的剁成鱼块.当然还要剁好几只鸡,切好猪肝肉皮等.这些忙完已经快八点了,匆匆吃碗面条就准备做冷菜,那时候的淮扬菜和苏帮菜冷盘一般有油炸糖醋小鱼,金针菇拌水芹,卤猪心猪肚,辣椒拌腰花,白切羊肉,葱油大虾等.然后就是饭点,又是烟熏火撩地学炒蒸炸焖炖煎烤煮煨煲.
就这样坚持了四个假期,不夸张地说,还是练出了一手好厨艺.加上这么多年全国各地乱跑,只要发现有好吃的菜,我会自己琢磨怎么做的,或者干脆走进厨房向师傅偷师学艺.后来自己开了大酒店,我经常和大厨在一起探讨,还带着厨师班出去吃别的饭店的招牌菜.其实真正的美味佳肴不在于要有多高档的原料,我外公告诉我,以前的厨师学成后出师只做几个最普通的菜,例如红烧肉清蒸鱼炒青菜三鲜汤,师傅吃完点点头,就算出师了.师傅要是吃了脸一沉把筷子一扔,你就踏踏实实再学一年吧.
一盘好菜肯定是要色香味俱全,再好吃的四喜丸子端上来一看黑糊糊的,胃口先没了一半.而菜色的搭配也很重要,例如卤汁三鲜浇蒸武昌鱼上的黄花菜,就一定要用新鲜的,因为晒干再发的黄花菜不但颜色不好看,而且还有一股陈味,会掩去鱼鲜.我以前做蜜汁火腿的时候,只要是蜂蜜就用,后来才发现紫云英的蜂蜜蒸后发色亮而润,覆盖在火腿上晶莹夺目.,另外还有刀功火候,你能想象一盘端上来的木犀肉里胡萝卜丝比肉丝还粗,煎的鸡蛋成了一块饼么?火候就更不用说了,每个人都有把菜炒成黑焦的经历.但同样是组合,有些程序是不能乱的,炒韭菜先在热油里加盐,搅拌一下再放韭菜;炒青菜白菜就要先炒至七成熟后再加盐;料酒一定是在温度最高时添入等等.
有个兄弟法国留学回来,自称炒得一手"黯然消魂"饭,自从尝了一口我炒的饭,就黯然地再不曾说过啥消魂.因为同样是一盘炒饭,无论是扬州炒饭还是粤鱼子酱XO酱炒饭,还是湘系的辣椒酱油炒饭贵州的卤椒鸡蛋炒饭,都有很多诀窍.谁要是不信,来试试某家手艺罢.
<<食神>>是一部周星驰的搞笑无厘头电影,这和香港拍的什么<<满汉全席>><<龙凤呈祥>>等和饮食影视作品一样,都是些借着饮食平台说故事的情节.可是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怎么样才能做出一盘好菜?一字曰之为:心."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