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新竹 于 2011-3-5 15:34 编辑
念奴娇 雪 步白石闹红一舸韵 冰凘漫翦,者纷纷素素,人间风侣。右岸依依瑶瑟冷,岸左飞花无数。玉洱银苍,断桥携绿,何必西湖雨。摊掌微凉,倏然淡入新句。 淡入往事琉璃,暗香垂袖,君意飘萧去。星子满弦开又闭,绝似絮川烟浦。指际深藏,梅边轻碎,从此眉间住。寒江独钓,孤光依约前路。 (注:玉洱银苍、断桥残雪为著名雪景。) 金缕曲 步梦堂韵再雪 薄羽纷来杂。最纤纤、帘前曾顾,不关人答。千古伤心惟是汝,何苦红尘签押。误多少、干支丁甲。陌远寒川凭浪迹,覆苍茫、缱绻空花劫。春未许,有天纳? 天争不管人离合。枉殷勤、风前约与,段云商洽。且放多情留一霎,容醉去梅花榻。容并得、白头双鸭。背影天涯皆泪断,信痴儿、费点合欢蜡。缘若老,谁伤匣。 附:冷弦词话之 词之咏物 序:平日看书写词,每有所得,便记录于此,并无定式,亦无刻意之顺序,信手为之,不断添加,实为方便日后反复斟酌练习之用。今陆续贴于此,倘有一二有缘者误入此间,或可一并参详。(注:此间文字,很多都来自于前人或专家学者的著作,间有冷弦自己的感悟,有标明出处者,亦有忘记标明出处者,甚至有忘记出处者,在此一并说明。本文仅用于自学交流,不做他用。) 词之咏物 所谓咏物,是以“客观”之物为描写对象,或细致刻画其色彩与形态,或借以抒怀感兴。整体上看,北宋咏物词偏于抒情,对物的刻画尚未工细,南宋及宋以后的咏物词则渐趋冷静隐晦。 古代大家为文,均不掉以轻心,而是简练揣摩,惨淡经营,句斟字酌,瞻前顾后,然后成篇。古人作文,俱有间架、有枢纽、有脉络、有眼目。因思力安排的繁复变化,具含幽微深隐,引人生言外之想的特美。 张炎云“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 咏物力求曲尽物态,达其神韵。咏物不呆滞于物,方有空灵之感。 咏物需有单纯直率的感情、理路分明的思致、洋溢诗情的哲想及透过哲想的诗情。要体物入微,要有使用“陈言”而能赋予“新生命”的能力。 况周颐谓“咏物如何始佳?未易言佳,先勿涉呆。一呆典故,二呆寄托,三呆刻画、呆衬托,去斯三者,能成词不易,矧复能佳,是真佳矣,题中之精蕴佳,题外之远致尤佳,自性灵中出佳,从追琢中来亦佳。” 余观古之咏物佳作,有纯用白描者,如杨基的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叶申芗的忆王孙红杜鹃; 有大量使用典故者,如周邦彦的水龙吟梨花; 有完全不写物态,只托情于物,含蓄蕴藉,委婉曲折者,如刘克庄的昭君怨牡丹、史达祖的双双燕咏燕; 有咏物兼写人,物中有人,人中有物,人不离物,物不离人者,如吴文英的宴清都连理海棠、苏轼杨花词、彭元逊的满江红牡丹、屈大均的虞美人(无风亦向朱栏舞)、张炎的绮罗香红叶; 有借物明志者,如曹组的卜算子(松竹翠罗寒)、陈子龙的念奴娇春雪咏兰、高启的沁园春雁、陈维崧的醉落魄咏鹰、李清照的瑞鹧鸪双银杏; 有物态神韵兼备,兼融身世之感者,如周邦彦的蔷薇谢后作,姜夔的侧犯咏芍药、贺铸的踏莎行(杨柳回塘); 有借物而讽者,如王夫之的卜算子咏傀儡; 有有所寄托,运意高远者,如王祈孙的齐天乐蝉、齐天乐萤; 有蕴藉婉美者,有声色俱厉者。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盖咏物本无定法,顺时应物,是为善法。 王士祯评曹贞吉的咏物词云“咏物皆取其闻见所及耳,而神光离合,望之如蜃气结成楼阁。”此实虚之法,写咏物词者不得不知。(可参考阅读曹贞吉的留客住鹧鸪) 毛先舒云“词贵开宕,不欲沾滞,忽悲忽喜,乍远乍近,斯为妙耳。”咏物词,亦应作如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