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18|回复: 4
收起左侧

[他山之石] 马未都说:琴棋书画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4-6-18 17:30
  • 签到天数: 25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1-5-20 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琴相传为舜发明,最初仅五弦,按五音宫、商、角、徵、羽正音分配,周初增文武两弦,成为今天这个样子,亦称七弦琴。在文学中,凡与琴相关之事,一般均指古琴,如剑胆琴心、焚琴煮鹤、琴瑟之好等等,琴总为大雅之事,代表修养。其他各类外来乐器,想发展也得借用"琴"的无形资产,例如胡琴、马头琴、风琴、钢琴,不一而足。可惜今天的人大都与古琴无缘,古琴在中华文明的漫漫长河中,声音弱小,仅为文人欣赏,逐渐变得孤傲,不与世流合污。

      我见过的古琴不少,唐宋元明清时期的都有,十余年前曾在友人介绍下,入一知名藏家琴室,满墙悬挂古琴数张,张张名琴,如雷贯耳。主人依次调弦试音,于寒冬深夜小宅中,其声美妙,让我这一音盲陶醉。我们今天听到的音乐大都是经过科技处理的,电视音响自不待言,连音乐会的演奏也要通过现场的电子处理,音质再好也非天籁之声。

      可我在这民宅小屋听到的却是自然之琴声,这让我遥想古人松下抚琴、山涧听琴的优美意境,恍然大悟科技带来的幸福不过是一种矫揉造作的幸福。

      我与许多张古琴失之交臂,遂对古琴产生敬畏感。屋中添置一把古琴,不用会弹,只是心烦心乱心中欢喜之时随手一拨,听听天籁之音,不必听曲,就已知欲觅高山流水的知音,未必是人,有物足矣。




      关于围棋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发明者与琴一样,传说为尧。中国有这样的传统,好事都归为帝王。《博物志》载:"尧造围棋,丹朱善棋。"丹朱是尧的儿子,老子给儿子发明了一个玩具,逐渐演变成为一场几千年的博弈。

      一般棋类的搏杀为满盘由多及少,金戈铁马中血雨腥风,生命在搏杀中一个个失去。而围棋不然,空盘开场,落子有声,温文尔雅,看不出常见的剑拔弩张,就在这一点一滴的围剿中,技不如人者渐渐力不从心,有劲儿也使不上,只好推枰认输。

      汉以前围棋纵横有十五道、十七道者,计目为二百二十五目、二百八十九目,至河南安阳隋墓出土白瓷棋盘,十九道三百六十一目成为定式,沿用至今。据说棋圣吴清源说过,以现实三百六十一目围棋而言,他与高人交手会有胜负,然棋盘倍之,则无输赢。言外之意,围棋盘若增加几道,天下则无对手了。由此推测,围棋的目数的增加,显然是高手催生。

      历史由英雄推动。黑白两色,交叉一点,任意放置,最终的输赢都是在最单纯的选择上悄悄定下的。围棋最能说明人生道理,知白守黑,知黑守白,不知对方,仅知自己,应该说没有胜算。

      我见过宋辽时期的围棋子,明清时期的围棋盒就见得更多。明末清初,文人玩世不恭,手中捧着的围棋盒也制作得颇为讲究,材质也佳,尤其紫檀黄花梨木的围棋盒,曲线之微妙,质感之舒适,捧在手里,在心机算尽中还能获得一丝灵感,一丝安慰。 




      写一笔好字是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中国字的间架结构讲究,每一个字都可以写得富于变化,因而书之法度被古人推崇,渐成定式。书法的形成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个人的书写风格与个人的经历、性格、人生领悟有关。

      世界上坚持用软笔书写的民族只有我们汉民族,软笔练的是一身道家功夫:意在笔先。如无刻苦训练,意非但不能在笔下表达,恐怕还离题万里。古人今人练字相同,都要花费相当的努力,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

      文字的演变由甲骨文到大篆到小篆,再由汉隶到唐楷,至今总体不过如此。书体的这等演变一般解释为追求书写便捷。甲骨大篆都直来直去,直笔的表达基于原始的刀刻;小篆的改进明显为了书写速度,圆转瘦劲,运笔自如,充分显示毛笔长处;汉隶则上下谨严,左右舒展,一反小篆字势;魏晋南北朝则行之草之,愈写愈快,书家辈出;隋唐五代真书风行,正笔工法,成为后代楷模,谓之楷书。至此,书法全部面貌悉数登场。

      细细琢磨,便捷未必是书法变迁的根本原因,楷书的速度明显又慢了下来,中国字的书写由仓颉造字起,一直在摸索传递之方式,追求视觉之美感,强调延续之可能,学习书写中国字变成中国人傍身技艺,随时可派用场。

      书法的难度在于毛笔之弹性,玄妙处亦在于此。待掌握自如时,饱吸洇散,枯笔飞白,一笔一个世界。





      中国画过去大都为自己所画,这一点和西画不一样。古人把绘画看成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尤其山山水水,花花草草,无一不代表着个人的情感,所以说,绘画是古人最佳的自娱自乐的方式。

      这种宣泄给文人(画家)带来过无穷好处,按今天的话说就是减压,外加炫耀的虚荣,技艺高者或能忽悠者还可以卖钱,假以度日;出了名的最大的好处不是生前,而是身后,流芳百世。

      所以中国画画人物的少,画山水花草、翎毛走兽的多。好的人物画个个是国宝,并不是因为都好,是因为太少;在很漫长的一段时间里,人物在画中都是陪衬,有时连陪衬都算不上,只是个点缀而已。中国古代的画家寄情于山水不寄情于人物的大概原因,恐怕是用人物表现过于直接,附在山水花草身上就含蓄多了,也不容易被抓住辫子。

      我长时间思考过古代画家们注重内心委婉表达的潜在原因。中国朝代更替频繁,文人的思想复杂,想得多且远,生怕误己误人;画些生命状况与人类有异的物质,表现它们的同时又含蓄地表达自己的主观意识,正是古代文人的高明之处。

      人类就是这样,在复杂的人文环境中,拼命地去适应,又不甘心完全委屈自己的内心,故借物抒情,留有一席之地;正是由于此,中国画不再肩负历史重任,而是放飞理想,让所有的山水都是一幅天地,让所有的花草都是人的情感。

    评分

    参与人数 1星星 +20 银子 +100 收起 理由
    汝今能持否 + 20 + 100 欢迎常来捣捣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4-6-18 17:30
  • 签到天数: 25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捣捣糨糊 于 2011-5-20 04:02 编辑


    “琴、棋、书、画”是中国古代四大文化艺术,源远流长,蕴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自古以来谦谦君子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我国传统文化讲究人、意、物、境相融统一,形神兼备,“琴、棋、书、画”四艺因其清、和、淡、雅的风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既为修身养德,亦为经世济用,造诣深者都有着相当高的道德境界。







    古琴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分别象征天、地、人,三者相合而万事俱谐。




    琴,是指“古琴”,又称“七弦琴”,别称“绿绮”、“丝桐”等。世传远古圣人伏羲、神农、尧、舜,按天地、阴阳、五行之说削桐为琴,束丝为弦,周文王、周武王又各加一弦,即七弦琴,以通神明之德,修身理性,返其天真。古琴形制依凤之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琴面“上圆而敛,法天”,为阳;背板“下方而平,法地”,为阴,如东汉《新论琴道》所说“远古圣人上观法于天,下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创制”。




    古琴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分别象征天、地、人,三者相合而万事俱谐。古琴的音箱壁较厚,琴弦较长,所以其声具有独特的韵味和历史的沧桑感。


    古琴以其“贯众乐之长,统大雅之尊”被视为高雅的代表和君子的象征,《礼记》上说:“士无故不撤琴瑟”。古琴丰富的文化涵载是儒、释、道三大家传统文化在琴中的结晶,讲求“琴德”与“琴道”,道法自然,重弦外之音,讲求中正平和、以善感化,“以己之心会物之神,以达于天地之道”。琴乐圣洁飘逸,可以载道,可以像德,可以明志,可以静心,可以启智。




    因此古之圣贤制礼作乐教化天下之民,使民心善良,向往道义。流传至今的著名古琴曲有《南风》、《萧韶》、《猗兰操》、《高山流水》、《阳春白雪》等。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心无物欲乾坤静,坐有琴书便是仙”,古琴韵意横生,古人留下了很多雅致的诗词文画,如《诗经》中写道:“我有嘉宾,鼓瑟鼓琴”;唐代李白在《听蜀僧浚弹琴》中写道:“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可以弹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张祜在《听岳州徐员外弹琴》中写道:“玉律潜符一古琴,哲人心见圣人心”。古琴以祥和的乐境、至美的乐音启迪人的心灵,在清静中达到人神相和,感悟德的内涵和大音希声的道的境界。








    围棋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的智慧与灵性,规则简单而变化无穷,从棋盘中有限的空间进入到无限的空间。




    棋,是指“围棋”,相传起源于尧舜之时,晋代张华在《博物志》中写道:“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古人下围棋是为了修身养性、生慧增智,而且围棋还与天象易理、兵法策略、治国安邦等相关联。围棋盘象征着宇宙,中间的一点天元代表宇宙的中心,而满盘其他的三百六十个棋点代表着其他三百六十个天体,而三百六十这个目数在旧历当中恰恰代表了三百六十天。而四个边就是作为一年的四季春夏秋冬,黑白子的不同,作为黑夜与白昼的交替,如此一来,宇宙天地的一切便具像化在这个小小的棋盘当中。




    围棋玄妙无穷,一张方圆不及二尺的棋盘上一十九纹棋路纵横交错,泾渭分明。三百六十一枚黑白棋子错落有致,变幻无常,包罗万象。




    围棋体现出了我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的智慧与灵性,规则简单而变化无穷,从棋盘中有限的空间进入到无限的空间。历史上有许多先知先觉,如三国时的诸葛亮在《围棋歌》中写道:“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人生百态尽现于棋局之中,诸葛亮察世间万物于胸,觉天地变化于前,认为世间事似乎在举子落子之间都会产生影响,体现出超然脱世的智者风范。




    唐太宗也雅好围棋,深明棋艺棋理,并作有不少围棋诗赋,如他在《咏棋》中写道:“手谈标昔美,坐隐逸前良。参差分两势,玄素引双行”,而他在与虬髯客的对弈中,沉稳地“一子定乾坤”的故事更被后人传为美谈。




    古诗中有很多关于围棋的描写。如刘禹锡的“雁行布阵众未晓,虎穴得子人皆惊”,惊叹了围棋之妙着;宋代张拟的“豪鹰欲击形还匿,怒蚁初复陈已成”,描写了围棋的沧海桑田;元代黄庚的“何处仙人爱手谈,时闻剥啄竹林间,一枰玉子敲云碎,几度午窗惊梦残”(手谈、玉子均为围棋的别称),描写出在静里思索,在棋处安生的幽远意境。


    人生如棋,棋亦如人生,人可以不下棋,但不能不走人生的棋。因为人一出生就在棋中,棋一盘结束可以再来一盘,而人一生的棋局只有一盘,落子不悔,人生岂可走回头路?围棋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看清全盘,目光高远,找到自己的因缘,找到通向美好未来的光明大道,认真走好每一步,才会有完美的结局。








    书法历来注重字的气质、神韵,给人以无限的想像与无尽的心旷神怡之感。




    书,是指“书法”,是用毛笔书写篆、隶、正、行各体汉字的艺术。技法上讲究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墨法、章法等,它体现在字里行间之中,体现在行云流水的笔画之中,体现在通篇的布局之中,形式美与内容美的和谐,造就了书法艺术的和谐之美。蚕头燕尾的隶书,中规中矩的楷书,潇洒飘逸的行书……异彩纷呈,翩若惊鸿,宛若游龙。




    我国书法历来注重字的气质、神韵,给人以无限的想像与无尽的心旷神怡之感。书法也与书写者的性格特征、志向、思想境界密切相关。古人提倡“作字先做人,心正则笔正”,《书道》中说:“自来书品,视其人品。故无学不足以言书,无品尤不足以言书,此书道之理也。”认为不断升华思想境界,才会使艺术作品展现出神采和神韵。



    历史上流传千古的书法家几乎都是品德高尚之人,他们的道德、人格、气节和他们的书法作品并传后世,使人赞颂不已。比如,王羲之品德清纯,他的字清秀超逸;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忠正廉洁,其书法充满严正之气;欧阳询、欧阳通父子不同流俗,其书法险劲秀拔;颜真卿刚正不阿,他的字也结体严谨,法度完备,“望之知为盛德君子也”。




    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他虔心信道、修道,以纯正的心感受天地造化自然万物之美,探索宇宙的深奥精微,印证到书艺上,他在《书断》中说:“千变万化,得之神功,自非造化发灵,岂能登峰造极”、在《兰亭》诗中说:“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他的美文妙笔《兰亭序》、《十七帖》等,堪为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瑰宝。




    唐太宗非常重视书法,倡导天下学习王羲之的字体,使书法正统化,并亲笔撰写了《王羲之传论》,并称其“尽善尽美”。唐代书法水平因而达到了历朝历代的巅峰,也是我国书法史上书法家最多的一个朝代。








    中国画讲究神似、意境、含蓄,从古代画家作品及其笔法上,可以看到其纯净的心态、内在的精神力量及从中获得的审美艺术观照。



    画,是指“中国画”,又称国画。我国传统绘画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中国画与书法一样,强调笔墨工夫,都是以毛笔落墨的轻重疾徐,造成线条的刚直、柔和、严整、飘逸等不同变化;而水墨的浓淡,也表现出微妙的韵律,千姿百态。




    中国画讲究神似,更讲究意境,作画者做到得心应手,意到笔随,力求生动、传神,产生无尽的意趣和诗意。如北齐时曹仲达擅画佛画,他画过许多佛陀、菩萨、神仙,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服褶纹多用细笔紧束,似衣披薄纱,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被誉为“曹衣出水”;唐代吴道子被尊为“一代画圣”,擅画佛像、神仙和广阔的宇宙,笔法圆转飘逸,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人称“兰叶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从古代画家作品及其笔法上,人们可以看到其纯净的心态、内在的精神力量及从中获得的审美艺术观照。




    中国画讲究含蓄,只要心有灵犀,就能领悟意境感,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画作中有表现光明和庄严的神佛圣境、有风骨的仁人志士、象征着气节的梅、兰、竹、菊等,使人升起对神佛的敬仰,坚守节操和向善向上。国画中还有与诗文相辅相成,内涵丰富,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唐代王维一生“好道”,他画的《山阴图》,在平坦山丘上,两人对座相谈,一人隔溪独望前山风景,远景是烟雾迷濛的山林,正使人想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他画的《江山雪霁图》,天高淡远,含万千气象于幽深静穆之中,正使人想到“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元代王冕一生爱梅、咏梅,他画的《墨梅》,画面题诗: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些画作意味隽永,都使人感受到生命的“真意”和世界的神妙和蕴含的无限生机。




    琴棋书画,精妙绝伦,不愧为我国艺术之奇葩,从中可领悟到传统文化的韵深意远。其实一切正统艺术无不如此,含蕴着宇宙人生的深刻道理,启发人们感悟人生的真谛和完善理想道德人格,探求天道,追求宁静高远的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5-12-29 13:32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1-5-20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凤儿 于 2011-5-20 08:53 编辑

    先沙发一下,仔细一看是{:1_3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5-12-29 13:32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1-5-20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琴棋书画诗酒花
    这个主题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5-20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糨糊来琴版做客{:5_3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6-8 10:58 ,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