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蕊原本是性工作者,在男客们身体上轻拢慢捻抹复挑,初解霓裳后摸腰,功夫上乘,远近闻名,“有不远千里而登门者”。人家千里之外都要坐高铁、坐飞机来泡一泡她,近水楼台的唐仲友,自然更要顺手牵妞抱一抱了。严小姐工作地点在台州,台州是唐仲友的地盘。唐哥是台州知府,人权、事权一把抓,将严小姐纳为二奶,自然不在话下。
淳熙八年(1181年),浙东大饥荒,朱熹因宰相王淮推荐,当了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被皇上派去赈灾。他一路行一路听,各知府各县衙的汇报材料上都是,形势不是小好,而是一片大好,可是百姓拦轿说,形势不是小坏,而是大坏,台州尤其如此。朱熹脚刚踏进台州,就有黑压压的饥民难民,跪在面前,高呼青天做主,痛诉唐哥大灾临头不但不赈灾,反而一个劲儿地催租催税,搞得贫下中农活不下去了。
唐哥在台州干的事,有点不像样。朱熹明察暗访,总结了唐仲友存在的问题:违法收税,骚扰百姓;贪污官钱,偷盗公物;嫖宿娼妓,通同受贿……总之,朱熹从残民、贪污、结党、淫恶等方面列出了唐仲友24条罪状,决定对他弹劾。
然而,调查只是调查,算不得数,只有证实了,才可定案。朱熹是理学大师,见不得伤风败俗,不知道是有理学因素作祟,还是出于办案策略考量,朱熹首先审理的不是唐哥,而是严小姐。这里,我们且以检察之心去度朱熹之腹吧,办理贪腐案子,先从外围着手,再步步进入核心事实,也是办案的一条常规思路。
严小姐本身也存在问题。她成为唐哥的二奶之后,吃的,穿的,用的,基本上都来源于唐哥。那唐哥的来源于谁的?这还不算,贪官与二奶一旦配对当搭档,削尖脑袋想从领导那里拿项目的老板,脑瓜子反应特别快,马上开辟二奶路线,把领导二奶当自己奶奶来孝敬。临海县有位个体老板,叫徐新,他开了一家酒店,看到严姐与台州一把手关系这么亲密,便想搭上这层关系。徐老板于是提了七只银盏,来走领导二奶这条神秘通道,希望打通免税关节。对于老板徐新,赚到免税政策,是七盏灯的事;对于二奶严蕊,赚到七盏灯,是一句话的事。这事说的是,严小姐虽然不是国家机关里的人,但她假借权力之手,也应该算是利用职权谋私,更直接点说吧,也是受贿罪。这也就是说,朱熹先审严二奶,再错也错不到哪里去。
朱熹审案思路是比较对头的,他想,严小姐细皮嫩肉,哪里禁得起严刑拷打?估计一入刑侦室,就老老实实,不敢躲猫猫了。没想到,朱熹严重低估了严小姐的意志。木棍打屁股、竹签钉指心、红铁烙酥胸、身上老虎凳……酷刑再酷,也撬不开她的嘴巴。朱熹给严小姐洗脸,严小姐没洗死;朱熹给严小姐喝水,严小姐没喝死;朱熹给严小姐冲凉,严小姐没冲死:“系狱月余,蕊虽备受棰楚,而一语不及唐”。不管怎么用刑,她都不供出组织,不出卖同志。朱熹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异地审理,在台州审不下去,他移到绍兴去审,但也审不出名堂来,“移籍绍兴,且复就越置狱鞠之,久不得其情”。
严刑不行,朱熹用心理战,对严小姐进行心理攻势:“汝何不早从?亦不过杖罪。”按宋朝法律,纵使查明,严小姐跟唐哥属包养关系,也是打一顿完事,不会判刑的。二奶嘛,没入性贿赂罪,算什么事?然而这个严小姐,是个硬角色,你威逼,逼不了她;你利诱,诱不了她。她咬牙答办案人员:“身为贱妓,纵合是与太守有滥,科亦不至死。然是非真伪,岂可妄言以污士大夫?虽死不可污也。”
朱熹办唐哥这案子,指望其情妇揭发,指望其二奶起义,也许在朱熹看来,贪官是人民公敌,是国家蠹虫,你严蕊是人民一员,应该懂得国家大义。朱熹理学确实是学得蛮好的,只是这次他以思想教育来办贪腐案子,愿望落空了,以义喻人哪里破得了以利结盟?严小姐的饮食起居,都是唐哥供应的,若是唐哥倒了,她不但琴棋书画的高品质生活过不上,而且连柴米油盐的温饱日子都没法保证。朱熹把反腐败希望寄托在二奶身上,实在是所托非人,拔错了算盘,打错了主意。
朱熹这案子办得糟糕,在严小姐这一环,卡壳了。这案子是卡在严小姐身上吗?当然是,但祸水不能全挂账在红颜上,唐哥这案子,背后也是有人的。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朱熹的提拔人王淮。王淮与朱熹关系好,向皇上举荐,提拔朱熹。而王淮跟唐哥关系更好:第一,他跟唐哥是老乡;第二,他跟唐哥是姻亲,唐哥的媳妇是王淮的妹妹。王淮提拔朱熹去监察妹夫,有无其他用意,这个不好妄测,但案子临头,他是偏朱熹还是偏妹夫,严蕊还是很清楚的。像唐哥这样有来历者,纵使被牵入案子里,只要圈在案中入监者,嘴巴严一点,身子硬一点,意志强一点,挺过双规时间,外面一定在运作。严蕊“委顿几死”,但她很坚强,硬是挺过来了。
朱熹也是拗脾气,严小姐这里审不下去,他依然穷追到底,一连六次弹劾唐哥。唐哥犯罪的事实在,唐哥背后的关系也在,其关系与其罪实博弈,博来弈去,案子最后的处理是,唐哥按退休处理,朱熹提了半级。大家都说双赢了。是双赢吗?据说朱熹不履新职,他说他弹劾唐哥,是欲为圣明除弊事,不是为了升官,他想把自己撇清。
只是撇不清了。严小姐有才有貌有奇气,这案子带情色,很容易演变为风月案。刻薄者说,朱熹见不得美色,吃唐哥的醋,得不到严小姐,就欲灭了严小姐;不刻薄者说,朱熹这案子办得有理学气。朱熹办这案,是理学气吗?他顶领导而办案,我倒觉得这更是书生气.
——转自《百家讲坛》第三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