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14|回复: 37
收起左侧

[绝] 北大荒知青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9-1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大荒知青诗(新韵)
       手边有朋友所赠书籍。读凡丁先生诗文,
言之有物,情有所归。转贴于此,只因感念。
(虽未下乡,亦知“兵团”)不知妥否?
时在42年前,(1969年)想必作者亦正
当“风华正茂,书生意气。”之年。
其新韵,不妨“韵”味,看家以为如何?
                    急春
春回塞北历来急,一夜从东绿到西。
银线穿珠垂地幕,金虹舞练化天梯。
山溪湍水淹石兽,雾岭流云露脊鱼。
意欲观清峡底事,宜从梦顶下岩级。
                    浓夏
万里晨红惊晓梦,清流激唱大江东。
云霞乱渡弥丹鹤,岭堑叠重隐紫英。
低地有泉皆美酒,高林无叶不轻风。
老山千载蓄劳苦,滋润龙鳞百岁松。

隔日再发“火秋”,“酷冬”。


评分

参与人数 1星星 +20 银子 +100 收起 理由
新竹 + 20 + 100 多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涯女兄从来都是好马快刀,立时杀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11-5 22:43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1-9-1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给专利费的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11-5 22:43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1-9-1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看过一本写北大荒知青的小说,很老旧的一本书。那个年代离我有点远,也只是从资料上知道“知青”这个词。又曾看了一点“伤痕”文学的文字,两相对比,总觉得多少有些不够真实——毕竟没有亲历。倘以我个人猜想,所谓知青,怕是一开始多数人都有些青春期的冲动,但到了尤其像北大荒这样荒苦之地,一番磨砺下来,怕也是多半人有些腹诽的,这估计也是后来出现知青返城潮的原因吧。
    至于这两首诗中所写,恐怕是初到北大荒时的作品,看起来确是意气风发。诸如“一夜”句、“万里”与“低地”两联,约略可想见作者胸中意气。虽然于我遥远,却也多少能够反映部分北大荒知青的当时的心境。就其价值来说,史料价值更多些,而文字本身也很不错。因为不是楼主作品,个人红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11-5 22:43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1-9-1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青”与“红卫兵”,这是咱们中国特有的,代表了一段非常奇特的历史。虽然前者以“伤痕”为重,后者以“牛棚”为主,但谁又能肯定地说,在这段历史当中,不会有其他的意义存在。我看过姜文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虽然说的只是军区大院里的故事,但也未必不能代表这一部分人及其心路历程的真实性。也正如这两首诗的意义所指,至少写出了那分意气,心境固然因时因势变化,但也是真实的,所幸还得以用文字存留下来了。我个人非常喜欢姜文《阳光》这部影片,虽然脱离了那个年代的主要背景,于我而言,却是一部展现人性的上佳作品,这恐怕比看王朔的小说更有力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11-5 22:43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1-9-1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我没让你宣传啊。哪来两讫,给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六楼旧主 于 2011-9-1 22:10 编辑
    羊之羽 发表于 2011-9-1 21:25
    曾经看过一本写北大荒知青的小说,很老旧的一本书。那个年代离我有点远,也只是从资料上知道“知青”这个词 ...


    羊版评批从来中肯。是的,本篇特意注明写作年代,也同感于史料价值更大。先不论文笔诗才,其豪情意气亦当是“初期作品”。如若是后人之作,便不足论也。代作者谢羊版细心作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调侃太过,便带有痞味。姜文《阳光》片,于当时,非环境,服装,道具还原,是内心(或人性)复原。故无浩荡场面而能感染。代原作者谢过“专利”持有者,及未付费的那位。毕竟请客也当由我代为。羊版大量则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羊之羽 发表于 2011-9-1 21:34
    “知青”与“红卫兵”,这是咱们中国特有的,代表了一段非常奇特的历史。虽然前者以“伤痕”为重,后者以“ ...

    羊版四字专利,极合于用在那“火红的年代”!由此,也当记天涯女兄一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11-5 22:43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1-9-1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是。。。。。。。毕竟不是剽窃。。。。。。。。。不过,意思意思总要吧。。。。。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11-5 22:43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1-9-1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晕。。。。。。还有功劳的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六楼旧主 于 2011-9-1 22:16 编辑
    羊之羽 发表于 2011-9-1 22:07
    晕。。。。。。还有功劳的说。。。。。。。。。。


    我不请客,便是“乐得便宜”。先让俺家翠花上一锅酸菜鲶鱼炖茄子。
    客观讲,专利;宣传两费相抵似乎,大概,也许,好像,可能有点歪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7-30 14:13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1-9-1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同意楼上诸位诗长的看法 此作品具有其特殊价值~~~此为原创作品区 转帖应发表在撷遗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9-2 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六楼旧主 于 2011-9-2 01:30 编辑
    新竹 发表于 2011-9-1 23:48
    个人同意楼上诸位诗长的看法 此作品具有其特殊价值~~~此为原创作品区 转帖应发表在撷遗版~~


    以下再发,转撷遗版(藏经阁)。
    吊胃口,举若干联语:

    逆光褐蝶凌空闪,照水红蜓粘草燃。

    猎猎长风斩巨树,呜呜烟暴炸天庭。

    挥汗解衣身愈壮,袒胸赤臂肉发红。

    湿衣透背冰中锯,汗裤粘膝雪里埋。

    旋雪疾削榛棘短,飞霜冻缩月牙弯。

    递巾顿觉红烧颈,掩袖方知血染柴。

    皆非“吟咏”,有写实感,亦不乏诗情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9-2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更像山水诗, 不仅知青能写,任何喜欢山水的人都能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9-2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阳光灿烂的日子》没有脱离那个时代背景,用王朔和姜文的话说,恰恰是那个时代的特点造成了这样一种特殊的生存状态,对于军区大院的孩子来说,学校、社会、家庭都搞政治运动去了,给那群半大不小的孩子留下了一段真空,对于他们来说这真空里,没有拘束,没有负担,真是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1-14 09:56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1-9-2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品很好.
    个人觉得现在的孩子需要上山下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9-2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载酒寂寞行 发表于 2011-9-2 09:09
    作品很好.
    个人觉得现在的孩子需要上山下乡.

    佛主肯送自家弟子到陕北放五年羊吗?(郊区踏青,下乡啃青不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11-5 22:43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1-9-2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没有脱离,只是不是“主要背景”。换个角度还应该庆幸当时的中国还能有这么一块比较干净的地方——一群小屁孩无忧无虑,完全不必因为外面那个混乱的世界担心什么,像春草一样自由生长。还记得影片中一个镜头:一群半大不小的小孩坐在屋顶上,唱着一首耳熟的前苏联民歌,歌声很亮,夜色也很亮,心境无疑也是亮色的,或许还掺着些许青春强找来的清愁。。。。。。。。。。无论怎么说,的确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从军区大院里折射出来,似乎能够照亮那个离我遥远且灰黯的年代。。。。。。。。。这可能也是姜文想要表达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8-11 17:34
  • 签到天数: 4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1-9-3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说说诗,手里有几册那个年代的诗词集子。
    看着六楼兄贴出来的,感觉有现在修饰的痕迹。
    嘎嘎~~不多说。

    “知青”有些异义。
    要是读过介绍第三帝国书的,会感觉有段历史应该很相似。
    记得美国有个记者在看到,在北非英军押送德国战俘时的感慨大意是:一群病怏怏弱不禁风的英国佬押送身体健壮德国人。

    对的,德国年轻人也有上山下乡的经历。也是在农家闹出许多离婚(德国城乡差距比我国小了许多)。

    实际,比知青牺牲更多的是转业的兵团。这些兵团从朝鲜战场回来,是强迫集体进入边境地区垦荒。他们是有战功的。

    新中国成立,兵团与后来的知青。绝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所好,而是很慎重的国家政策。从历史上说,有垦荒与移民的许多先例。从中西说,也有先例。在当时的环境下,虽然牺牲了许多个人的幸福,但对拱卫边疆、积极的以好战而求和,所换来的和平,贡献是极其巨大的。

    关于知青,现在担纲的大多数,都是经过这个洗礼的人。我问过不少知青(知青最小的,现在也五十岁向上了)你感觉人生最大的快意是什么时候?不说百分百,差不多都会选择“知青”那个年代。

    不要以现在的观点来衡量那时的干部。那时的村长,应该还是个严肃而认真的。岂是现在东、南、西、北霸天?兵团也如是。什么年月也会出现劣者或犯罪者,当然就会出现诱奸,出现一些职务犯罪。但那时极少数。而且大多当时就会严厉的处理。

    有许多话要说。太长了,不说了。
    对曾经兵团与知青洗礼的人们,致以最崇高敬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6-8 14:02 ,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