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一门艺术,是诗的一个分支。短联有人称为二行诗,长联就象一首长诗或一篇骈体文。对联的写作要求,主要应该弄清它的对偶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即字句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应、节律相协、语意相关、平仄相对等“六相”要素。 1、字数句数相等 上、下联用字数目及句子数目完全相等,是对联的首要要条件。如五言对五言、七言对七言等。如罗方友题罗甸千岛湖联:一坝横空,天光云影平湖聚(上联两句11言);万峰耸立,木色山辉深谷飘 (下联两句11言)。桃花开喜色(上联五言);柳浪荡情歌(下联五言)。但也有极少数字数不相符的,主要用于讽喻。如袁世凯千古(上联五言);中华民国万岁(下联六言,不仅字数“袁世凯”三字对不起“中华民国”四字,而且“千古”与“万岁”平仄也对不起。主要讽喻袁世凯窃国大盗对不起中国人民。 2、词性相当 上、下联句法结构的对应位置,用词的词类属性要一致。对联的对偶,对于词语的要求,是上下联相对的词或词组在词性上必须一致,这是对联的精髓。所谓词性是清朝时从国外引进而遗留下来的,中国古代不叫词性叫字类,如名词叫名字,动词叫动字,数词叫数字等。现代汉语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字和量词六种;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词性相当指的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等等,即同类词对同类词,所属范畴越小,对仗越算精工。如王晓毛题罗甸千岛湖:雾锁三龙湖,雾散鱼如天上客;云封千里路,云开鸟似水中仙。 花 外 子规 燕市 冷 ↓ ↓ ↓ ↓ ↓ (名词) (方位词) (名词) (名词) (形容词) ↑ ↑ ↑ ↑ ↑ 柳 边 精卫 浙江 潮 其中“潮”转化为形容词“潮湿”的“潮”。词类转化:开容词+“了”变为动词,“红了”、“绿了”。形容词+“地”变为副词,“仔细地学”。动词+“的”变为形容词,“破的、生的,如破碗、生饭”。词类常识如下: 名词 具体名词:贵州、汽车、诗词、李白等。 抽象名词:思想、文艺、主义、感情等。 时间名词:早晨、中午、今朝、深夜等。 方位名词:上、下、前、后、左、右等。 动词 动作动词:走、看、说、写、画、骂等。 行为动词:讨论、研究、保卫、打击等。 发展变化动词:扩大、缩小、增加、减少、生长等。 心理活动动词:爱、恨、喜、思、悲、乐、希望等。 能愿动词:能、可以、应该、必须、愿、肯、敢等。 趋向动词:来、去、进、出、下去、过来、起来等。 判断动词:是、系 形容词 性质形容词:聪明、光荣、正确、诚实等。 形状形容词:大、小、长、短、高、矮、方、圆等。 状态形容词:高兴、流利、紧张、漂亮、认真等。 数词 基数词:一、二、四、六、百、亿、兆等。 序数词:第一、第二、正月、头一回、冠军、亚军等。 概数词:一两天、七八岁、四五十斤、九百左右等。 没有数字的数词:单、双、孤、众、群众、全、齐等。 量词 人的量词:个、名、位、群、队、邦等。 物的量词:件、把、所、对、副、首、斤、寸等。 数词和量词合起来用,叫数量词。如:一辆车等。 代词 人称代词:你、他、自己、别人、大家等。 疑问代词:谁、什么、哪里、怎样、多少、多么等。 指示代词:这、那、这个、那个、这些、那些等。 副词 程度副词:很、极、顶、最、太、格外等。 范围副词:都、只、光、仅仅、总共、全部等。 时间副词:才、就、刚、立刻、马上、已经等。 重复连续副词:还、也、再、又、一再、再三等。 肯定否定副词:不、没、别、谁、肯定、不必等。 介词 方式介词:替、以、沿着、根据、经过等。 时间地点介词:于、从、到、向、把、自、往等。 目的原因介词:为、为了、因为、由于、因等。 对象和关系介词:同、跟、把、对、关于、对于等。 助词 结构助词:的、地、得、所等。 时态助词:着、了、过等。 叹词 感情的叹词:啊、哼、唉、哈哈等。 呼唤的叹词:嗯、哦、喂、嗨等。 连词 连接句子与句子的:因为……所以……不但……而且……只有……才……如果……就……虽然……但是……不是……就是……等。 3、结构相应 指语法结构相称。什么叫语法?用字组词,以词组句的方法叫语法。所谓结构,即几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叫结构。联文用词的构成、词义的配合、修辞的运用要对应平衡。对联的上、下联,在句法结构上互相照应、对称。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联合结构对联合结构;复句对复句等等。 水 作 青罗带 ↓ ↓ ↓ (主语) (谓语) (宾语) 主谓 动宾 ↑ ↑ ↑ 山 为 碧玉簪 常用的语法结构有以下几种: ①联合结构:组成联合结构的词是并列平等的关系。如天地、古今、山河、诗联、鸟语花香、万水千山、明月清风等。 ②主谓结构:前后两部分是主语和谓语的关系,如日出、花红、水清、月圆、意志坚定、作风正派、态度谦虚等。 ③偏正结构:组成结构的两部分是“正”和“偏”的关系,“正”是中心词,“偏”是修饰语,如青山、绿水、红花、绿叶、伟大祖国、热血青年、优秀学生、五好家庭等。 ④动宾结构:组成结构的两部分是动词和宾语的关系,如吟诗、作对、入伍、练兵、唱歌、热爱祖国等。 ⑤固定词组:词和词结构得比较紧密,共同表示一个概念或一个不可分割的意义,如诗联学会、解放军、共产党、青霉素、新华字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等。 ⑥复杂结构:组成结构的词两个以上,可以有很广,有的甚至很复杂,词组里套着词组,如发展才是硬道路,创作诗词对联等。 我们 应该努力 提高 诗词 对联的 理论 水平 和创作 能力 偏正 联合 偏正 偏正 联合 偏正 动宾 主谓 4、节律相协 对联中语句的语流节拍,上下联要一致,即单音节对单音节,双音节对双音节,多音节对多音节。构成句子的词组和节奏,在“五言”诗中,一般句式为“二二一”或“二三”;在“七言诗”中,一般为“二二二一”或“二二三”。对联,因为字数多少灵活,篇幅不拘一格,故无固定格式。但上、下联句式必须一致,否则就造成“失拍”。对语的节奏是音和义的停顿规律,分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两种。 ①语意节奏:如“党兴盛举;春润神州”为“二二节奏”。 ②声律节奏:一般以两个字为一节奏,又称音步,构成声律单位,以此论节奏,如四言联为二二节奏,五言联为二二一节奏,六言联为二二二节奏,七言联为二二二一或二二三节奏。上下联对应的节奏必须相同。“风和千树绿;政善万民欢”为“二二一节奏”。“花雨春风苏万物;肥源神效富三农”为二二三节奏”。 不雨 山常润 ↓ ↓ 二 三 ↑ ↑ 无云 水自阴 为“二三节奏” 帆运 浮云 阔 ↓ ↓ ↓ 二 二 一 ↑ ↑ ↑ 江空 得月 多 为“二二一节奏”。 5、语意相关 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相关联,统一于主题。对联,顾名思义,不仅要对偶,而且要相联。如果内容上缺乏有机的联系,即使上下联文字对偶再工整,也只能是毫不相干的两句话,不能组成有意义的对联。一般上联写景、下联抒情;上联轻,下联重;上联虚、下联实。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下面这一副上下联无关联,就不能称作对联:门前绿水流将去;屋里青山跳出来。 6、平仄相对 联文用词缀句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位置的用字平仄要相反。对于单边两句及两句以上的复句联,每句句脚平仄按音步递换,句脚拼节形成“仄顶仄,平顶平”的格局。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如张佑华题罗甸千岛湖:宝珠山下鲜花盛;千岛湖边游客多。上联“盛”为仄声,下联“多”为平声。庄严肃穆,烈士长眠长望月;馥郁馨香,清风永驻永临楼。其中“穆”与“士”是仄顶仄,“香”与“风”是平顶平。但也可以直接按马蹄韵走,如:蒙水东流,一线钓来沧海月;珠山北望,满城抖落碧天星(湖北阙东明题罗甸望月楼联)。那么,究竟什么是平仄?平仄,古代汉语中平、上、去、入四声的简称。平仄相对的要求,是为了使对联读起来,节奏分明,声调和谐,起伏跌宕,抑扬有致,形成一种音乐美。要使平仄运用得好,首先要了解“四声”。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对四声的划分略有不同。古代汉语的四声(旧四声),分为“平声”,简称“平”;“上声”、“去声”、“入声”,三声简称“仄”。古代汉语的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古汉语的上声、去声与现代汉语的“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是一致的;古代汉语的入声,在现代汉语中有的已经消失,有的入声字被归入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见表 简言之,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第一、二声为平声;第三、四声为仄声(新四声)。判别声调平仄遵循“双轨制”,但旧四声、新四声在同一联文中不得混用。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出”为旧四声,当仄声用。平仄声律是诗词对联可知律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平仄,就没有诗词对联。所以,创作时,一定要学会调平仄,这是基本功,不是可有可无的。例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平仄规律在对联的实际应用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平仄相间,即当句内容的平声和仄声间隔交替出现,不能一句话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若平声用“—”表示,仄声用“|”,可平可仄用“+”表示,即— — | |— — | 或 | | — — | | —,否则就“失替”,也叫“串声”。 第二,平仄相对,即对句相应位置的字平声和仄声相反对立,在相同位置上的字,上联为平声,下联就是仄声;上联是仄声,下联就是平声,即 — — | | — — | | | — — | | — 如:春回大地满园绿;恩惠苍生寰宇欢(罗甸二中初二(1)何景先)。 否则就“失对”,又叫“串调”。“串声”、“串调”均为对仗之大忌。一般情况下,上联最末一字(句脚)必须是仄声,下联最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 | — — | 竹 送 清 溪 月 松 摇 古 谷 风 — — | | — 上联“月”为仄声,下联“风”为平声。 但有时,上下联相同的位置上,有个别字不是平仄声相对,这是根据七言律诗平仄规律的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而沿袭的,以便灵活一些。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指一般情况下,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管,但第二、四、六字必须平仄相对。运用于下列句式(以五、七言联为例): 仄 仄 平 平 仄 | | — — | 平 平 仄 仄 平 — — | | — 但在下列句式中不适用,否则犯“三仄尾”、“三平尾”之忌,也称“三连脚”。 — — — | | | | | — — 若不论则为 — — | | | (三仄尾) | | — — — (三平尾) 杯 中 含 太 极 — — — | | 腹 内 孕 乾 坤 | | | — — “含”与“孕”平仄调换就不行。 七言联适用于下列句式: — — | | — — | | | — — | |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但在下列句式中也不适用: | | — — — | | — — | | | — — 上联若第三、五字为“|”,即出现孤平又为三仄尾;下联若第五字为“—”,出现三平尾。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天”与“我”平仄不能调换,“无”不能改为“|”声字。因此,“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说法只适用于“—仄尾”、“—平尾”联句;不适用于“二仄尾”、“二平尾”联句。关于孤平及其拗救:所谓孤平,是律诗中的一种犯忌,即仄平脚的诗句,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字,否则末尾五个字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就是孤平。 — — | | — — | 春 风 惠 我 般 般 顺 节 气 喜 人 岁 岁 丰 — | | — | | — 下联是仄平脚句式,除句脚“丰”字是平声外,末尾五个字中只有“人”是平声字,这就是孤平,“孤”即“独”之意。孤平是律诗之大忌,对联也应避免。若犯了孤平怎么救呢?本句自救。如田园铺锦舒人眼;商海弄潮启众心。下联除“心”是平声外,只有“潮”是平声,犯了孤平。不合平仄,犯了孤平的句子称为拗句,采取补救的办法叫拗救。拗救的方法很简单,本句自救。将“启”改为“开”就行了。避免犯孤平的口诀为末尾五字有连平。 关于马蹄韵之说,首先弄清楚什么叫马蹄韵?象马走路一样,每个脚印踏两次,即— — | | — — | |这种韵脚叫马蹄韵。关于失替,失对: | | — | | 大 地 春 色 艳 人 间 喜 事 多 — — | | — 上联第二、四字“地”与“色”均为“仄”声,左右失替。上联“色”字与下联“事”字均为仄声,上下失对。因此,在一句中不能失替,一联中不能失对。 关于合掌:词义相同或相近则称为合掌。词义相同等于重复,读起来没有新意,自然了无情趣,因为两只手掌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巴掌,对称也就荡然无存了。 九 州 飘 瑞 雪 四 海 起 宏 图 其中“九州”与“四海”未拓展,属于合掌,应将“四海”改为“百业”。因此,在对创作中应避忌三点:①合掌;②不规则重字;③上联三仄尾、下联三平尾。 关于平仄宽严问题:平仄在句中要相替,联中要相对,但要做到每个字都相替、相对,即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该严须严,该宽则宽。 1、有三个关键处从严 ①上联仄收,下联平收;②词组末尾平仄要严;③长联句脚平仄要严。如沫阳水绿绕青山;罗悃山青环寨村(罗甸二中初三(3)班廖芝婷)。一小树林茂;二中花卉欣(罗甸二中初二(3)班敖文叶)。 2、有四种情况放宽 ①词组中的平仄可放宽:含成语、新词语、外来词语等。 对 牛 弹 琴 、 愚 公 移 山 共 产 党、 社 会 主 义、 精 神 文 明。 ②末尾三连脚,平仄可放宽; 发 展 就 是 硬 道 理 ; 廉 洁 堪 称 好 作 风 。 ③趣巧联、妙联平仄可放宽: 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苏轼)。 跑马灯,灯跑马,灯熄马停步;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 ④人们交口相传的对联平仄可放宽: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3、有三个观点值得注意: ①群众观点:在技艺上要总结、发展、普及;②发展观点:继承与发展;③时代观点:手机、电脑、非典、粉丝、禽流感等新词语要利用,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关于调平仄的三种格式 1、按音步调平仄: 语句的平仄结构以两字(两个音节)或一字(一个音节)为一个节奏,节奏点在每个节奏的第一字或第二字,以此安排平仄重复交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两字为一节叫音步,用“。”表示。其中第二字节平仄不能错。有仄起平收,平起仄起。 第一字即:奇数字音步可不论 ↑ + — + | + — | ↓ 第二字即:偶数字音步重点必论 ↑ + | + — + | — | | — — | 紫 燕 歌 春 晓 ; 黄 茑 颂 政 廉 。 — — | | — 2、按语意调平仄: 语句的语流节律按二字而节的常规节奏安排。在其与句法结构的语意节拍不一致时,平仄结构是不变的,可根据联文表达需求、作者态度表现与诵读需要组织或划分为相应的语意点顿句式,或依节奏或依意顿,只用一种方式上下联要一致。 | — | 与 有 肝 胆 人 共 事 ; 从 无 字 句 处 读 书 。 — | — 语意节奏是: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节奏点的字是:与—人—事; 从—处—书。 平仄为 | — | ; — | — 。 3、上联不论,下联工对:上联只管按意思说去,不拘平仄,下联要与之严格工对。 | | — — — — | 雾 里 看 花 说 房 价 ; 水 中 捞 月 谋 特 权 。 + — + | | | — 在对联创作中运用平仄规律,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不因词害义的前提下,上下联的句脚(最后一个字),应尽量做到上仄下平。天赐灵湖,幅幅美景天铸就;地书华章,张张图画地生成(彭贤伦题罗甸县烈士陵园长廊联)。 (2)长联中,分句停顿的字,平仄应当交替、相对。 一般情况下,1—11字为短联,12—20字为中联,20—29字为长联,30—60字为中长联,60—100以上为特长联。 (3)上下联相对的每个音节上停顿的字,以及相对的每一个分句停顿的字,平仄应当对立。如生似高山仰日月;逝如流水汇江湖(沙先贵题罗甸烈士陵园大门联)。 (4)对联上下联的句脚,原则是以“上仄下平”为好,但,如果因内容限定,不好做到的话,也可以不拘平仄,不能因词、因声而害义。 (5)对联中有些特殊的字词对偶,可以不拘平仄,主要是同字相对、专用名词相对、文言虚词相对,用字技巧奇险的字相对可以不拘平仄(正如《红楼梦》里林黛玉对香菱谈诗时所讲的“如果有了奇句,平仄虚实不对立是使得的”)。近日人潮沸腾;来日天翻地覆。其中“日”字相对,平仄相同,不讲究对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