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382|回复: 40
收起左侧

[讲诗堂] 笔下人间2012-03-17群中演讲第四课之《谈谈语法:(一)关于词性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17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傷白 于 2012-3-17 22:36 编辑

【唐】伤白(229754483) 2012-3-17 20:04:39
今于很高兴再次邀请到笔下人间老师到我群来开讲第四课:《谈谈语法:之一,关于词性的一些问题》在此希望讲课期间群友们也能像上次一样能遵守纪律,尊重笔下老师,不要随意插话捣乱扰乱他的思维,下面就由我再次把时间交给笔下老师让他为大家演讲吧:
【唐】笔下人间(121263292)  20:07:37
诸位:{:soso_e163:}{:soso_e163:}
三为众,所有女士先生,请了
【唐】笔下人间(121263292)  20:10:02
这语法问题其实是前几天手机和几个朋友群里闲侃想到要谈谈的,我觉得,有说说的必要。

    谈理论问题,我向不喜欢转载他人或套用现成,观点认识方面,总还是自己的好,取借别处,虽便一时之需,到底与己无干,为人作嫁。语法却做不到完全这样,不能完全心造,规律性的东西,重在于总结确认,而非特立再造。就即如讲历史,怎么讲都不能离开史实,只要是事实和真理,就不能以个人喜好情绪来改变它。要看的是这个基础上的准度和深度。不过,在我们弄清以后,结合自己的经验加以延展和深入,却不再是无意义的事。当然,一定要对正确的规律持尊重态度。我常常慨叹艺术上打不明白官司,探讨语法之类,有点靠近学术了,却也未必能够人人面对,因为这学术也是为艺术服务的,这也怕抬杠,究竟人是情绪化的动物。我想需要提醒的是,我们所谈的,不是司法证明行不行的问题,而是客观效果好不好的问题。


    文言语法和现代语法一样,词性都是第一课,这是语法的基础。就诗学而言,词性的重要性主要反映在对句上。我们以此为主线梳理,似乎可使复杂的语法的相对清晰起来。我希望大家都参与进来,将自己对这方面的理解谈谈,相互都受益。诗词联均与对句有关;其中又以联对和律对为重。词性也好,词组也罢,总不外名动主谓之类,了解了这语法中最基本的东西,就知道了每个词的属性,在什么位置起什么作用,能够明确判断对句词属是否统一,结构安排是否合理。

    应该说,现代语法,的确比古代语法要明晰完备,就像和拼音字母的确比古代切音要好一样,更先进,更科学。但我们应注意,古今语法还是有着一些区别的,例举三处:1.实词与虚词指向涵盖有别;2,.在句中做谓语时动、形今分而古合;3.在对句上原属词性古比今限制要严。第一点我们后面要提到,后两点我们留待下一讲专门谈谈。

    在这里讲这基础的东西不是认为诸位水平浅,仅这一个群里,高手就很多。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个现象,很多里手,水平高的,经验多的,灵气好的,诗词联时有喜人之处,但是于基础的语法往往并不能准确认识,仅凭感觉想当然。这说明悟性有时候可以使人走艺术的捷径,但却不能给未涉的学术带来帮助。我们毕竟是研究这个的,多少沾着那么一点“专业”的气息,严整对待还是应该的。

    相比之下,联对比律对更重对称性,反之,律对比联对更重生动性,即意境感。律对有时匹配性不够而意思到并不影响艺术上的审美满足,而联对通常即使意到,如不能完全匹配对称,也会感到缺憾。例如放翁自我欣赏的对句“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对的很稳,却饱受后人诟病,原因就在于它的身份是律对。人们不满于这样一位大家会留意于如此无聊的小趣上,在诗中是那样造作干枯,实在没多大意思。难怪黛玉要说写诗一旦入了这个路子,就再也写不出来的了。如将其单提至于对联的角度看呢?情况可能就不大一样,独立审视,谁能否认这是一副好联呢?内中何尝不有些巧妙、不有些哲理呢?

    这个不同处特别在动词形容词(以下简略为形词)做谓语上显得尤为明显。诗词名作中,颔颈对句处上联谓语动词下联谓语形词并不少见,但因为还有四分之三的篇幅帮衬照应,这种不工之处并非艺术缺点,但到对联就不行,不是极其特殊情况,采用这种办法,总感到失之于粗对之过宽,因为只有这么两句,前后没有关照弥补,要求自然也就严了。当然,事实中也不乏虽此而上佳之句,但这不具代表性,改变不了二者总体的审美意向,况我们是二者相对而言。

    对句的基本原则是实对实,虚对虚,切忌虚实相对(《红楼梦》中说“实的对虚的,虚的对实的”乃是曹公一时笔误,其实他想的自然也是虚实统一,但意识走神被“虚实”这里两个字搅乱了,以致竟误将这个最简单的原则说反了;至于后来再“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却也想不到自己会在这最简单的地方失误,而终于彻底略过了)。这里的实与虚,既指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也包括实物对实物,虚物对虚物。如“三江客”对“四海宾”就匹配(先莫管合掌问题),倘以“三江客”对“四海春”,就不很妥了,表面看,客、春这里都名词性的,然前者实而后者虚,对感就很差,很不匹配,这就是忌讳。

    实词和虚词在现代语法中:前者指名动形数量代,后者包括副介连助语感。我前面提到这和古语法有别,在古汉语中,之、其等即便作为代词出现,也被包含在虚词之中的。在具体对句中,这些词的确不能生硬地去和普通实词去相对。还有一些区别,比较细琐,即须在具体实例中去辨别了。

1.这个快不是在说“你走的很快”了,而是在说“你赶快走”,是近于“马上”的意思;“马上”是表示时间的副词,自然这里的“快”转化为副词。
2.我们知道,形容词不能接宾语的,很显然,这是使动用法,“使…利、使…快”的意思,自然转化为动词。
3.这种情况最容易混淆,粗看还很像形容词,其实准确含义是“快这种特点”“慢这种特点”的意思,是名词词组的简略式,只有按这个意思理解句子才通顺,否则就存在语法错误,自然,这里就转化为名词了。
   为什么要这样认为呢,这不是我的创造,是学习得来的,是一种科学规律。

    再举一个基本表示一个意思语位稍有不同而词性转化的例子:
“在”字,在今天它的原属词性是“介词”,换位如下:
1.他在广场聊天;
2.他在广场;
3.他在聊天;

    粗粗一看,似乎没什么分别,实际上词性各不相同。第一个是介词不消说了;第二个却再是介词,少了后面的动词“聊天”,这个在第一句里做介词的“在”这里转为表示存现的动词了。而第三个,“在”直接接了动词,就转化为副词了。其意相当于“正在”,是表示时间的副词。

丢个“不”字,第二个里。

    最生动的例子要算我们最熟知的两句话:“为人们服务”和“为了谁”。都带有“为别人”的意思,前者是介词而后者是动词。前者的动作行为表现在“服务”上,前面的“为”协助“服务”表示一个动作行为,是介词(容易和连动式混淆);后面的“为”成为动作行为的主体,本身是动词了。

    其实,到这里,本次讲述的内容已经告一段落,能注意到词性的变化就够了。可是为了明确词性是怎么回事,临末还须附缀现代汉语中几种词性归类——古汉语归类留待下次作为新篇的开启罢。简单讲这些,互动也够了,再多反而没有抓手。

一,名词:表人、事物名称,包括人、事物(包括抽象)、时间处所方位等。
二,动词:除动作行为外,心理活动、判断态度也算动词。
三,形词:表示形状性质和状态的。
四,数量词:注意经常连用。
五,代词:其实就是指代“名词”的词,也包括疑问和指向的词。
六,副词:后接动词形词,以表程度、范围时间的为多,也表否定态度语气。
七,介词:后接名、代及名词性短语,组成介词结构。但要注意在句中必须后面必须要有动词共同完成一个动作过程,否则虽然是介词结构形式也会转化为动词。
八,连词:我们熟知的“和、与、或”等,和关联词语都属连词。
九,助词语气词和叹词不必说了,影响性不大。
人在小时候更习惯于直观感受,十几年前我再给学生讲语法,有时候也犯难。懂语法的人都知道,语法其实也是在熟悉基础语法理论的前提下悟出来的,单靠讲死性硬记是不行的。可是毕竟一些孩子是不善于这方面的思索的,我便采取一个简单的公式性的总结,如果大家觉得有用,也可以一看:
    这是我多年前对一些不大善于思索的少字辈提供的一个方法,语法是靠悟性的,但总有些孩子显得不那么善于思索,用这个表一套,也算管用。后来一些聪明的孩子也觉得省事好用。如果大家觉得有兴趣,我可以发出来,昨晚 现画的
就是强化记忆句子成分关系的,好像对我们搞嗜血的也有好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TA的每日心情

    2014-5-15 09:36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2-3-17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這課似乎以現在語法為主。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18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现代人,是必须弄清现代语法才好细化古典,而且似乎我们审视古语法也是现代眼光的。事实上,现代古代不是割裂的,现代语法是对古语法的完善和补充。这只是个基本框架,在实际中的判定才是重要的,也是并非人人都掌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5-26 14:54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2-3-18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匪浅,感谢笔下人间老师。{:soso_e183:}{: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19 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不浅。。。只是“对句的基本原则是实对实,虚对虚,切忌虚实相对”有点不解。。。
    对仗本来就可以实对实,虚对虚,更可以虚实结合。。。
    景是实,情是虚,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为何不能相对?如: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眼前景是实,想象景是虚,为啥又不能对,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至于老曹是否笔误,或者是不是有其他的考虑(比如尽量说简练点?老曹不能在这里单开一课来具体讲解吧?),就是红学家们的事了(貌似指出老曹笔误的就是一位红学家,无暇考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19 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江客”对“四海春”,就不很妥了,表面看,客、春这里都名词性的,然前者实而后者虚,对感就很差,很不匹配,这就是忌讳。

    ——我觉得三江客对四海春没什么不可以,扩展一下,看看意境:
    高楼重聚三江客,举兴同聊四海春(也不考虑合掌)
    看不出为何不可?

    再拆一个来看: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墨(实)怎么就能对香(虚)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傷白 于 2012-3-19 04:23 编辑

    老晃兄,看来你对“破对”“烂对”“宽对”、“邻对”、“工对”、“名词”、“抽象名词”、“半虚抽象时间词和形容词”等等的这些概念,你还没有分清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傷白 于 2012-3-19 08:06 编辑

    对联字词的讲究,不仅是要求“词性”相对,“名词”对上“名词”“动词”对上“动词”那就即可!这样的话,我可以用“屎”尿的“屎”字 对“春”意的“春”字了。你说这样行吗?你如讲不行,那我便回答你“屎”与“春”在此不都是名词吗,怎么不行?其实不行的理由有许多,而最简单的一个就是:(“屎”尿 的“屎”在此是实质名词)而(“春”意的“春” 在此则是节令景色抽象名词)所以它们在同是名词的分类中又是隔了一重词意了,因此你如求工稳,故不能相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19 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兄所言,不能尽解疑团,我保留意见。。。
    如何解释我前面说道的 香(抽象名词) 对 墨(普通名词)?上文中,兄可是对放翁词句也很推崇的呀。
    屎尿当然对不得春意,一个并列,一个偏正,不知道兄在解释的时候,又弄清楚工对没有呢?
    再者,兄所贴文章,也没说是针对工对的吧?又何必现在来个工对约束读者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19 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纯属交流,并无不敬。。。还请见谅。。。
    另:恭候下一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傷白 于 2012-3-19 09:18 编辑
    老晃 发表于 2012-3-19 04:25
    对兄所言,不能尽解疑团,我保留意见。。。
    如何解释我前面说道的 香(抽象名词) 对 墨(普通名词)?上文 ...


    大凡讲到对联工对的字词以及语法的结构问题,讲究起来不仅是要求词性归纳本质分类相同,而且从词语本身的语法角度上看,也要求其语法结构最好是相同的。在汉语的构词语法结构里面,不外有并列的结构、偏正结构、动宾结构、主谓结构、联绵词类型、虚词类型、重叠词、象声词等等的几种形式。在对联使用的字词中,最好做到并列结构的就对并列结构,偏正结构的就对偏正结构,动宾结构的就对动宾结构,联绵词对联绵词,重叠词对重叠词,等等,各自为对,此为工对。

    至于兄你提出的“香”在此不是“抽象名词”而是香气的意思(可以闻得到的)在此是作实质名词,所以与见得到的“墨”是可以相对的,没有你刚所提出的什么虚实成份之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19 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话:
    《红楼梦》中说“实的对虚的,虚的对实的”乃是曹公一时笔误,其实他想的自然也是虚实统一,但意识走神被“虚实”这里两个字搅乱了,以致竟误将这个最简单的原则说反了;至于后来再“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却也想不到自己会在这最简单的地方失误,而终于彻底略过了。
    对于此,不知道是哪位红学家提出的,也不知道他的推论过程,更不知道有何实据,但老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都彻底略过了,这种言论,始终难逃主观臆断之嫌。为此我还翻了脂批本,需要注意的是:脂批本身也有很多诗作,可见脂批者中也不乏里手。但在香菱学诗处,只字未提,如果当真是笔误略过了,难道脂批者也忽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19 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傷白 发表于 2012-3-19 04:39
    大凡讲到对联工对的字词以及语法的结构问题,讲究起来不仅是要求词性归纳本质分类相同,而且从词语本身 ...

    如此说来,春,理解为春色,也是实质性的了,又有何不可对客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19 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套用王力先生一话:
    无形可见为虚,有迹可指为实。
    春色似乎比香气更“有迹可指”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傷白 于 2012-3-22 04:43 编辑
    老晃 发表于 2012-3-19 05:07
    再套用王力先生一话:
    无形可见为虚,有迹可指为实。
    春色似乎比香气更“有迹可指”吧?


    唉,如我有你这样的学生我会被气死。你先给我认真地理解一下什么是“有迹可指为实。”一股香气过来,你可以闻到还?这不是有迹可指的东西又是什么?——抱歉,兄台,我得休息了,你慢慢去理解吧!问候——祝:开心每一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19 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亦勿强施于人。。。
    香气袭来,闻得到,一片春色,也是看得到的。。。
    那为何春对客就不行,而墨对香就可以了呢?
    抱歉,还是那句话,我保留意见。。。算了。。。我也要休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19 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顺颂春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傷白 于 2012-3-21 06:12 编辑
    老晃 发表于 2012-3-19 05:07
    再套用王力先生一话:
    无形可见为虚,有迹可指为实。
    春色似乎比香气更“有迹可指”吧?


    唉,你怎么还不懂?“春色”在此是表示境象(抽象性的),而“香味”则不同,他是属于:实实际际存在而又闻得到的东西。我这样说,你理解了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19 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晃 于 2012-3-19 05:42 编辑
    傷白 发表于 2012-3-19 05:26
    唉,你怎么还不懂?“春色”在此是表示境象,而“香气”则是实实际际闻得到的东西。我这样说,你理解了 ...

    算了,如果有你这样的老师,我一天赶跑十个。。。
    闻得到还不如看得到的么?难道四海春非得要像清照的一枝春,才是有迹可指么?因为你没有正面回答,所以再次重申下:屎尿=春意,并列和偏正不能对,宽对都不行,举例的时候,不要误了学生。
    还有,你文章中并未提到工对,却和我在这里讨论工对,本就没意义(如需要,请另开帖)。难道“对”就必须是工对么?宽对就不是对了?借音、借形、借义都还能对呢,何况虚实。。。

    保留意见:春、香都是抽象名词,用他们对实质性的客、春,皆可。。。虚实可以相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傷白 于 2012-3-19 08:11 编辑
    老晃 发表于 2012-3-19 05:41
    算了,如果有你这样的老师,我一天赶跑十个。。。
    闻得到还不如看得到的么?难道四海春非得要像清照的一 ...


    嗯嗯,是你对了!“香”在你刚才提问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句子中,是你所说的:“抽象名词”行了不?(如果你硬要强奸词性要让别人笑话的话)我不反对!只是我还得建议你,不妨去多问一下别一些水平高深的人仕,来纠正一下你的观点,好比以后你再在大街上裸跑的强!——真的。
    至于我刚才提出的举例:(“屎”尿的“屎”对“春”意的“春”)我一开始就已经强调了不能相对,而当中的理由是有许多的,最简单的一个就是(一个是“实质名词” 一个是“节令景色抽象名词”如求工稳所不能相对。)我真不知道到底哪里说错了?要让你说误了学生这样的话,难道是我没有一一地把全部不能工稳相对的理由告诉你,那就是叫作不误导了你这位学生吗?好吧!这样的话你说是我误导了你就是误导吧!不过我觉得你更多的是自己误导了自己:一个“香”字好好的在你那句子中作“实质名词”你为何非是说是“抽象名词”呢!——此刻保留意见,愿君开心——啊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2-21 19:35 , Processed in 0.10226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