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41|回复: 13
收起左侧

[钓古钩陈] 梁漱溟研究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10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梁邹一书生 于 2012-5-14 16:00 编辑

“率性之谓道”的意思
《中庸》第一句就是“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以,非道也”。在本段当中,关键是“率性之谓道”是什么意思。梁漱溟先生认为“遇到他便当下随感而应,这随感而应,通是对的,要于外求对,是没有的。我们人的生活便是流行之体,他自然走他那最对,最妥帖最恰当的路。他那遇事而感而应,就是变化,这个变化自要得中,自要调和,所以其所应无不恰好。所以,儒家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见《东西文化及其哲学》130页,商务印刷馆出版,19997月第二版)在梁漱溟先生看来,这是“率”就是顺从、依从的意思。“性”就是人心的直觉,所谓“率性”就是依照人心的直觉行事,这就是道。而修道,自然应该是指更好地依着人心的直觉行事,从而达到中庸的要求。
朱熹认为,“性即理,率,循也。人物各循其性之自然,则其日用事物之间,莫不各有当行之路,是则所谓道也。”
郑玄引《孝经说》:“性者生之质。”注:“率,循也;循性行至是谓道。”
我的看法。率,指劝导,引导。周仁(言行合乎仁)之谓信,率义之谓勇。(《左传·哀公十六年》)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诗·大雅·假乐》)如果按照这个意思来理解,会更通顺,更恰当一些。即天所赋予人的天性为性,而劝导,引导着自己的天性去行事则符合道的要求。不断提高修养,提高引导、劝导天性去行事,以符合中庸的要求,就是教,就是教化。这个教化,既包括对自己的教化,也可指对他人的教化。
相对而言,我的看法不像他们那样高深,甚至有点别扭,但也可以算作一种解释,一家之言。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2-8 12:00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2-4-10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是很好的方法。欢迎你来,我们共勉{: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4-11 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千月 发表于 2012-4-10 18:02
    的确是很好的方法。欢迎你来,我们共勉

    谢谢鼓励。一直忙着,还没有着手写。马上就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8-15 01:47
  • 签到天数: 81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2-4-11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梁邹一书生 发表于 2012-4-10 20:23
    谢谢鼓励。一直忙着,还没有着手写。马上就来。

    欢迎随时光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8-11 17:34
  • 签到天数: 4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2-4-12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圆珠笔、笔记本。
    小板凳三排坐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4-13 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庸只是道,只是方法,而不是价值判断的依据,价值判断的依据是理,这个理就是每个人内心的良知!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良知,进行价值判断,要依据自己内心的良知,而不是依据外在的利益、信息或者教导。那外在的利益、信息或者教导就没有用了吗?当它们有利于你更好地发现自己的良知的时候,那就是好的,有用的,当它们蒙蔽、诱惑、扭曲、误导了你的良知时候,那就是错的,需要警惕,抛弃,只有这样,真诚地听听内心真实的声音,听听内心良知的声音,就才能够比较好地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什么该做,什么不合适做。有良知,也有私心,如何调节两者都关系,中庸之道。有该做的,也有不合适做的,如何调节两者的关系,中庸之道!
            深夜中起床,匆忙写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4-13 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糊涂仙 发表于 2012-4-12 16:21
    圆珠笔、笔记本。
    小板凳三排坐好:)

    {:soso_e105:}不好意思,开了此贴之后,才知其难,毕竟学术研究不同于心情随笔,必须要慎之又慎,又感觉唐宋高人太多,所以未言先怯,到现在都没有开始。很快了。真心希望这里能够成为快乐地交流思想的场所。刚才发出的一点东西,匆忙写就,未来得及引经据典,呵呵。算交点差吧。
    现在凌晨一点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5-14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献限制,研究起来颇有困难。只好慢慢积累,慢慢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梁邹一书生 于 2012-5-18 10:13 编辑

    梁漱溟先生认为孔子所看重的不是理智,而是直觉,是情感,在这些直觉和情感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乐”,快乐的乐。乐,是人生来就有的最为本真和宝贵的情感,是最值得推崇和保持的。“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多么快乐的人生,孔子赞同的就是这种人生。有了这种乐,人生就是一种积极的,活泼的,顺畅的,充实的生命状态。
    当然,孔子所说的乐,不是无限制的纵欲和享乐,而是以理智加以调节、调和的一种快乐,也就是一种“中庸的快乐”。注意,这种中庸的快乐,不是庸俗的快乐,庸俗不庸俗,那是就性质而言。而这里的中庸,主要是强调度,强调不过分,不消极,强调一种恰如其分的乐的状态。所以说“乐之以理”。乐是内核,理是框架,用快乐引申出理智,用理智调节着快乐!这是最为理想的状态。
    乐是本原,是本质,但乐于什么呢?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此中都有快乐也。这是就内容而言。我在这里,进一步补充一下,就快乐的外延而言,乐在悠长的历史经历,乐在高远的地理行程。一方面,对人类历史的延续,对自己生命的延续,要以一种乐的心态对待之,另一方面,要把快乐的心情往更高处,更远处延伸,要走更远的路,要向更高的空间去寻求更新的快乐。这就是所谓“悠长高远”,这样的乐,乐得厚重,乐得开放,乐得大气!这是不是切中了中国人性格改造的一点点要害?
    吾生也有涯,而乐也无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8-15 01:47
  • 签到天数: 81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2-5-30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所谓“悠长高远”,这样的乐,乐得厚重,乐得开放,乐得大气!这是不是切中了中国人性格改造的一点点要害?


    不说是不是切中中国人要害,最至少是切中了某些中国人的要害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6-4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梁邹一书生 发表于 2012-4-13 01:28
    不好意思,开了此贴之后,才知其难,毕竟学术研究不同于心情随笔,必须要慎之又慎,又感觉唐 ...

    溥仪是末代皇帝;梁漱溟是末代硕儒!
    1953年他彻底将毛激怒;即“九天九地”说。
    但他说的是实情-----作为日后历次政治运动最大的牺牲,是农民。
    现在贫富不止九天之上与九地之下了。梁也早就凉了---死于1988年-----知识分子更可漫画了!
    他和毛同庚。但活了95岁,真真一根老顽骨!!!
    研究梁漱溟的思想是件有意义的事,祝书生顺利,继续关注文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六楼鼓励。最近关于梁漱溟的书读了不少。或许能够多少有点心得。待慢慢道{:soso_e181:}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梁邹一书生 于 2012-6-8 10:22 编辑

    1.在《乡村建设理论》一书第25页开始,梁先生论述了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伦理本位,职业分立。并指出,与欧洲不同,欧洲不是团体主义,就是个人主义,实际是个人与团体的截然对立,正所谓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而中国,自古以来,对于两方的截然对立就不感兴趣,所有的团体意识和个人意识都消解在了伦理之中。一个家庭或者家族,不是靠共同的规章制度连接在一起的,而是靠充满人情味的有相当弹性的伦理关系连接在一起。伦理关系,始于家庭与家族,又不止于家庭与家族,按照儒家的精心谋划,由家庭关系开始,整个社会的师生、朋友、君臣关系,都具有了伦理的味道。整个社会都成了伦理社会,因此,中国称为伦理本位的社会一点也不过分。从这个道理来说,目前中国的社会发展,在家庭方面的伦理关系还是可以进一步提倡的,但是,这种伦理关系需要重新构建成一种平等的合乎理性的伦理关系,至于这种关系要不要适当的或者说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到师生、朋友之间,也是可以探讨的。唯独在政府和公民之间,这种伦理关系不能搀和。政府就是政府,公民就是公民,两者应该是契约关系,这是毋庸置疑的。否则,就不利于建立法治社会和法治政府,不利于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2.在《乡村建设理论》一书第30页,梁漱溟先生引用了奥本海默所著《国家论》的观点。指出官吏制度为近代国家一崭新要素,具有特别积极意义。因为官吏从国库得俸给,乃与剥削分开,不是两阶级正面直接对抗,而多了一个转折,比较地能顾全大局,主持公道。由此,政府官吏能够更纯粹无偏党为公众作事。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官吏能够发挥如此积极的作用是有前提条件的。这个前提条件就是官吏必须要从全体民众中凭自己的品质和能力而出现。如果,官吏的上位不是靠群众选举,而是凭借金钱,靠着权势者的推荐,那这些官吏只会为权势者服务,而成为权势者的帮凶,其结果是不但不利于阶级矛盾的缓和,反而进一步激发阶级矛盾。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当前的中国,官吏们是否真正发挥了调节居中调节矛盾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2-22 13:05 , Processed in 0.08043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