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12|回复: 1
收起左侧

乘着文化的春风飞翔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17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凌波起舞 于 2012-4-17 05:11 编辑

——记衡南县百名艺术家常宁采风活动
春天来临,万物复苏,随着一股春的气息降临,衡南县迎来了文化的春风——为加强和发展衡南县文化事业,加强艺术家们的创作热情,激发文人的创作灵感,为“文化强县”作有力推手。近日,衡南县文化馆组织了百余名艺术家到常宁进行采风活动,其中有德高望重的文学前辈,也有后生可畏的文化新人;有身怀绝技的武术名家,还有传统技艺的民间艺人。常宁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人文气息的新城,有众多的景点——印山、财神洞、塔山、天堂山等,此次采风路线是——常宁庙前古民居——印山——财神洞——培元塔——宜水新城。对于常宁,我并不熟悉,这次去常宁,还是第一次接触这座山美水美风景秀丽的地方,极是向往此行,接下来,等待我们的会是什么呢?

这个季节,是春的高潮迭起,空气清新,气候凉爽,花红柳绿,莺歌燕舞;油菜花黄,杜鹃花红,蝴蝶翩飞,蜜蜂起舞,燕子飞时,梅雨如丝……见景思情,既激发了创作灵感,挖掘到创作素材,能写出更多的佳作,还能用一个文人的眼光去看眼前的事物,去看这一次采风活动。不管采的是什么风,至少与大自然作了一次亲密的接触,让身心融入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尽情地享受阳光,享受生命,享受生命中一切的美好。

车行三个小时后我们抵达了常宁的庙前古民居,古民居前面是一口大池塘,后面是一座山峰,叫翠微峰。这是一个连片的清末民居,一色的青砖灰瓦,厚重的藏青色被一层薄薄的灰尘掩盖,青石和白玉石混杂铺就的石巷,幽深而暗黑,精致的白玉石砖雕已被风雨侵袭,显露出曾经的少许轮廓。胡馆长撑着油纸伞,穿着旗袍,从狭窄的巷尾一路娉婷地走过来,时光仿佛被凝固在清末民初的年代,我们都成了这里的住客般。而现在,整片民居看起来像一座荒废的古宅,野草在厅内肆意疯长,有的还爬上了房梁,曾经的繁荣景象不复存在,走在这里就像走在历史的阡陌中,古宅回响,人生浮华,只不过恍然一梦。这一成片的古民居内其实还居住着两户老人家,我们去的时候,正是中午时分,一户人家正在做饭,漆黑的灶台诉说着苍桑,炒好的菜肴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另一户人家,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婆婆正坐在民居前晒太阳,脸上的皱纹像一道道车辙,印着岁月的风霜还有人生的经络,但老太太的精神头十足,还能跟我们聊聊家常,说说话。在一片感叹声中我们离开了古民居,到达了印山景区。

印入眼帘的是一道进山牌坊,写着“庙前岩溶地质公园”字样,这就是常宁有名的“印山。”对于印山这个称谓,我只认为是一道山名,也许只是山形奇特,或者像个印章才会被署名为印山,可见我对它有多么的不了解。穿过牌坊往前走,印山的入口处树着两处印章,八个大字,由于是篆体字,我只认出了左面的“中国印山”字样,右面的四个大字认得并不真切,许是“天地人和”四个字吧,是与不是也只能以后求证了。印山山体高耸,绿树成荫,入口是一个洞口,一整块大岩石从中间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洞口,从这个洞口里钻进去,立马感觉到一股凉丝丝的。岩壁湿得渗出水来,滴滴答答地往下掉。据说,印山四季春暖夏凉,如今,这外面二十几度,进得印山就立降十度,且有少许寒意了。入口处有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刻着舜帝的模样和舜帝南巡的字样,对面竖立的一块大石头上刻着“中国名人名章山。”一开始并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后来在里面陆续地发现了许多篆体石刻印章,它们做工精细,仿若天成,虽然是人工造就,但却栩栩如生,就像是岩石天生的一样。由于是篆体字,还有许多是甲骨文和其他文字,数量又居多,一眼望过去,到处都是印章,所以并没有每处细看,也未仔细端详,总的来说,印山的全部印章是走了一道历史路线,从舜帝南巡和炎帝、黄帝开始到唐宋元明清,以至于每个皇帝都有石刻像,也有相应的印章,历史上影响巨大的事件如贞观之治,等也有章刻于此,几乎是一本历史教科全书。这样我才明白,原来“印山”之名由此得来,算来也是长了见识。印山是一座溶岩山,植被丰厚,草木茂盛,景色宜人;岩石突兀嶙峋,形状奇怪;岩表长相怪异,各种各样,神态逞真;镂空的岩洞大大小小,形状各异,一些浅紫色的野兰花点缀在石块的缝隙中,令人目不暇接;人造扶梯像盘旋的蛟龙一般,引得我们往里延伸。最有名的镇山之石是一座石象,高四丈,宽二丈,横看是景,竖看是景,斜看还是景中景,特别的神奇。同行的摄影家们纷纷举起了相机,按动着快门,他们要把印山最美丽的景色带走,留给记忆。经过景区扩建改造,印山几乎可说是一步一景,一步十景,那些奇怪的岩洞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铸造,它们瓦解、分裂、重叠、相融,变幻出各式各样的景象,人走在里面,就像走入了迷宫。我们感叹大自然的无穷威力,同时也觉得自己相当的渺小,印山人们也因为这得天独厚的恩锡,丰富了旅游资源,增加了经济收入。下得印山,我们直朝下一站——财神洞而去。

财神洞距印山不过两里地,财神洞是一个溶岩地质山洞,全洞分上下两层,走完全程大约三千米。我们去的时候,财神洞外正是柳絮纷飞的时候,那些雪白的柳絮随着风儿起舞飘飞,在水池上积下了厚厚的一层,水面像是覆盖了一层白雪,见到这些,同行的美女们都很兴奋,有的还高兴地唱着歌。进得洞来,只觉得一股凉嗖嗖的感觉扑面而来,有的赶紧回到车上取衣服。同行的导游在介绍财神洞的由来,我们往里前行,昏暗的灯光扑朔迷离,地下河的水声震耳欲聋,仿佛我们是来探险而非旅游一般,大家小心翼翼地前进,时不时还得低下头匍匐着走。洞内景象万千,倒挂的石钟乳像利剑一般直指地面,一根连着一根,排起一字方阵,那架式仿若千军万马,在水流的冲击声中,确实让人震憾。由于长期受潮和被地下水冲刷,有的岩层表面呈现一种盐霜样的纯白,各种形状奇特的岩石尽入眼帘,像什么八仙寻宝,龙舟待渡,滴水穿石,翡翠悬塔等都因形状而得名。有的岩石整块悬空,岩石与洞面的距离仅容一人弯腰通行,导游介绍说这叫“低头求财。”还有的石柱一柱擎天,连接着洞的地面和洞顶,这样的石柱非常多。以前从来不相信滴水能穿石,但今天确实看到了,不得不信,那从岩顶滴落的水珠差不多连成了一根细线,刚巧滴在一块蘑菇形的石头表面,尽管光滑,但石头的中央还是被水滴成了一个拳头般大小的洞,导游说,摸一摸,就能沾到财气。这常年累月如是,威力竟也如此惊人,由此可见,即便是一件小事,你坚持去做了,许久以后,能也看得到大成效,这就是一种惊人的毅志力。财神洞内有一处方井,里面的地下水清澈见底,几十块天然红石块在清水中若隐若现,煞是漂亮,导游说这叫“聚财井,”来到财神洞,诚心投上几枚硬币,就能升官发财。财神洞并不大,没多久,我们就走出了洞外,气温瞬间提升了数度,寒气也似乎驱散了不少。田野里盛开着紫云英,大家都跑到紫云英地里,欢快地拍照留影,许是因为呆办公室太久了,见到这般自然美景总是不肯放过。

吃过午饭后,我们便去了常宁培元塔。坐在车上,老远就看到一座高塔,有人笑说,这是雷锋塔,里面关着白素观呢。我们自然知道这不是雷锋塔了,再说这儿也不是钱塘江啊。说笑归说笑,这么一座高塔独立伫立在蓝天下,周围没有庙宇辉映,也没有跟塔能挂得上钩的建筑物,实在不知道建个这样的塔在这里能有什么作用。到得塔前,仔细观看,才知道原来这塔名叫“培元塔,”修建于清朝同济元年(1862年),一个叫唐训方的升了皖抚兼提督军门时倡议修建的。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培元塔共设有七层,八门八角,每道檐角均挂着一只铁钟,由于修建年代比较久远,塔身上积土厚的地方长出了小灌木和野草,特别是塔顶上,竟然还长出了一棵树,看起来特别荒凉,但塔元塔建造得特别宏伟,也特别有水准,虽历经百多年风雨,塔不漏,瓦不空,门不缺,实在算得上是保存完好的历史文物。

常宁之行的最后一站是宜水新城,它是常宁正在规划建设的一处新城,占地面积3800亩,建筑直径达6公里,空地造城,实在算得上是一个宏伟蓝图。受县文化馆胡馆长相邀,宜水新城承建公司老总陈俊也参与了此次常宁采风活动,与我们一路同行,并包揽此次活动的部分费用。到达宜水新城,我们首先来了一个大合照,进入宜水楼盘的展厅,看到了常宁传统的版画,它们做工精美,形状逼真,一幅版画做起来是相当不容易的,工序非常复杂,价格也相当昂贵,小小的一幅就值好几千元,收藏一幅常宁版画,是当下最时兴的。陈总是一位具有书香气息的生意人,也是一位懂得欣赏艺术的企业家。他独具慧眼,将常宁传统版画与楼盘展销融于一起,在艺术氛围中购选理想居住场所,即推广了常宁传统的版画,也扩大了宜水新城的销售面,实在算得上一举两得的好点子。在宜水新城样板房里,我们参观了两种户型,95平方米的小户型和140平方米的大户型,简约大方的设计,精致淡雅的装修,综合得当的布局,色彩搭配合理的装饰,都在显示着宜水新城不一样的品位,不一样的创造力。由于价格合理,户型得当,宜水新城一期销售取得了圆满成功。但这还只是一个开始,3800亩的空地造城计划,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这甚至需要五到十年的努力,才能取得彻底成功。在这里,我祝福陈总生意兴隆,宏图大展,希望宜水新城早日连成片区,建成常宁的标杆建筑。吃过晚饭后,已是华灯初上,告别了陈总,我们坐上了回去的客车。

回味这次的常宁采风活动,实在是收获良多不虚此行。既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创作热情,还认识了许多的文学前辈,新老朋友。由于景观多,时间短,甚至还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感谢文化馆给予的机会,让我能够近距离地亲密地接触常宁这一方热土,能够与大自然无限亲近,能够乘着这一股文化的春风让心飞翔。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4-17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沿着凌版主的介绍,又查了一下这次采风,果然是一件文化盛事,我也收获颇多。其中那位如从唐诗宋词中走出的穿旗袍的短发女士尤其令人瞩目,而常宁人文,印山篆刻也令人印象深刻,心中追慕。谢谢您的文笔,让我们分享了这样的文化大餐。
只是感觉这篇文章有些应制的味道。这是单位安排的任务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1-25 11:18 , Processed in 0.07969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