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不速客 于 2012-5-6 07:23 编辑
每当我坐在公交车上路过帆影公园时,看到他旁边的小山包,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惆怅油然上升,因为这小山包就是郭公山。在我的初中的三年时光里,因喜欢课外书,就把每天复习和预习功课的时间安排在清晨。当时我居住在徐衙巷,步行到郭公山只用十几分钟的时间,自然这儿是最好的地点选择了。 那时,只要是晴天,我都会带着课本,在启明星的陪伴下,登上山顶,静静地迎接日出。郭公山不高,有一东西走向的小径直通山顶。山虽小,但一年四季都郁郁葱葱,清幽宁静。他北临瓯江,日夜任由江水抚摸山脚下的岩体,南面有密密麻麻的民居簇拥着,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逸园”,逸园围着山脚依势而建,占所有民居的一半,青一色的砖瓦围墙挡住了大家的视线,但挡不住屋内的荷花池和两棵硕大的白玉兰对孩子们的诱惑,我曾经和小伙伴们就溜进去玩过。还有门楣上那俊朗清秀的“逸园”两字,常赋予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我喜欢日出,当我坐在小山之巅,微风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发,周围一片宁静,偶尔有早起的蚱蜢舟,发出清脆的吱---嗄声打破四周的清净。放眼望去,远处在瓯江与苍天接壤的地方,已经渐渐泛白,万籁俱静,心旷神怡,我远眺着那天水之间姗姗而出的红霞,很快,整个江面都被染出红艳,泛起金波。我一直有个梦想,希望能够目睹太阳一点一点地从地平线升起,可是早霞总是呵护着太阳,当我看到太阳时,她都已经升的老高老高了,令人遗憾。可以说,在郭公山看日出,还不如说在郭公山迎接早霞更确切。 虽然看不到太阳一点点地离开水面,但还是能够感觉到他四季的变化:春天,太阳似乎有些许羞怯,总是遮着一层薄薄的轻纱,不肯轻易示人。夏季,太阳是被婉转的鸟鸣唤醒,空山鸟语是夏天日出的最好序曲。秋天的日出最动人心魄,天高气爽,早霞在不经意间蓬勃而出,落落大方,光彩照人。一年之中,只有冬日的太阳是最妩媚温柔的,她起床时,小鸟还在酣睡,四周还是一片寂静,是冬日的太阳唤醒了世界,让世界充满生机。唉,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许多东西都随风远佚,唯有郭公山的日出,依然清新鲜活。 岁月不以人的意志而停步,旧民居不以建设需要而保留,郭公山周围的房屋消失了,她面对着比她高出许多的摩天大楼,显得孤寂瘦小,从她身畔经过的大马路,日夜车流不息,夺去了她原有的清幽安宁,只有这位年过古稀的老妪,仍然记忆着那已经完成使命的蚱蜢舟,拆除了的逸园,还有那年轻时代的日出。 12年5月写于温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