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78|回复: 19
收起左侧

[其他] 为啥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自然科学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5-7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紫荆棘鸟 于 2012-5-7 08:27 编辑

  前段时间海外万维网站有几个朋友(山哥、花大猫等)在讨论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产生自然科学,就这个议题大家在各抒已见,我个人觉得挺有意思的。有人要我也说说自己的看法。这里我勉为其难随便说几句,当是集腋成裘。

  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自然科学?或者问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众多古文明之中,自然科学产生于古希腊文明而不是别的文明?这显然不是什么上帝的意思,因此,古希腊文明一定有某些区别于别的文明(包括我们的华夏文明、古印度文明、以及比古希腊文明历史更为悠久的古埃及文明和美素不达米亚文明)的、适合于产生自然科学的某些条件、原因等因素。这些因素是什么呢?当然叙说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而且结果往往是张三说张三有理,李四说李四有理。这里我也说几点看法,算是抛砖引玉之举。如果有几分貌似有理的地方,也算是集腋成裘——当然,这难免是自我拔高的奢望了。

  1)Big Picture:航海、贸易
  狭义上古希腊终止于亚历山大大帝在巴比伦城的仙逝,或者更广义的,终止于古希腊被罗马帝国征服。所幸的是,罗马帝国是希腊文明的崇拜者和继承者。希腊文明起源于什么时候,至今大家都还在争论。狭义上,古希腊文明起源于约公元前800年(800BC)左右,特别是以776BC的奥林匹克比赛时开始。希腊文明的前身是迈锡尼(Mycenae)文明。Mycenae 本身是1000BC 前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上最重要的城市,熟悉荷马史诗(伊利亚德和奥德赛)的人都知道,在希腊进攻特洛伊(Troy)的十年战争中,希腊军队的总指挥阿伽门农国王实际上就是Mycenae的统治者,希腊城邦的盟主和领袖。当然在Crete(克里特)岛屿上曾经产生过更早的、一度辉煌灿烂的Minors(米诺斯)文明(也就是我们教科书上通常说的克里特文明),但是现在一般倾向于迈锡尼文明和古希腊文明并不等同于米诺斯文明,此乃题外话。不过,鼎盛时期的米诺斯文明对迈锡尼文明有过重大的影响,却是事实,这在许多希腊神话中都得以体现。我这里并不打算涉及米诺斯文明,但是附带提及一下米诺斯人对理解古希腊文明为什么会产生自然科学可能是有所好处的。克里特因为是一座海岛,所以遭受战争摧残的可能性比其它文明就少多了(现在倾向米诺斯文明毁于自然灾害,例如地震和火山喷发等,不像随后的希腊大陆上的迈锡尼文明,主要是毁于外族入侵),但是也唯其如此,米诺斯人主要以从事海外贸易为主;也许正因为这点(米诺斯文明对迈锡尼文明的影响),再加上古希腊的地理特征,商业和海事贸易也是古希腊文明的一个主要特征,而我认为这点是古希腊为什么产生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Raphael:Philosophical School)


  希腊文明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雅典文明。那些作品能够幸存至今的古希腊擎天巨柱,那些历史学家、科学家和政治作家,例如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赫拉克里特、德漠克里特、柏拉图、阿基米德、欧几里德、阿波罗尼斯、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以及国王托勒密等,几乎全都是雅典人或支持雅典的(当你见到这一串闪闪发光、永垂不朽的名字时,你是否会肃然起敬?)。著名画家Raphael曾经有一幅油画,称为“Philosophical School”(亦即为哲学学校,请大家注意一下,Philosophy这个词语的本意是“爱好智慧”的意思,“哲学”这个词语在古希腊甚至在牛顿时代,基本上就是指数学和自然科学),在这幅话里Raphael将一大批古希腊哲学先贤聚集于此。例如最中间的两人就是古希腊文化的基石人物:柏拉图(左)和他的学生亚里斯多德(右);而在最右边,几何学大家欧几里得正弯着腰在聚精会神地阐释几何学……


Map of Ancient Greece)


  如果大家打开地中海地图,你就会发现,古希腊文明的中心:伯罗奔尼撒(Peloponnese)半岛基本上被地中海海水包围,它与其说是个半岛,还不如说是个岛屿。因为这个原因,古希腊地区和爱琴海对岸的小亚细亚历史上就有发达的航海业和商业贸易--很显然,航海业和商业贸易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在荷马史诗“伊利亚德”的记载中(尽管荷马史诗不能算是历史,至少不是正史),阿伽门农就是率领希腊海军横渡爱琴海攻击特洛伊的;在古希腊抗击波斯帝国的入侵时,雅典的王牌海军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之一。当时世界的中心还是中东,以新巴比伦王国和波斯帝国为代表,其商业贸易非常发达,而这些也直接或者间接地促进了古希腊航海和商贸的繁荣。古希腊众多的海港城市从地中海不同国家和城市贸易中,也泊来了不同的文化和宗教,同时也将希腊本身的文化向周边地区传播。在古希腊文明的鼎盛时期,希腊城邦并非只局限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巴尔干半岛,而是扩展到了整个地中海地区,包括小亚细亚,北非,埃及,西西里岛等地。这些文化上的交流和融合我觉得对科学的产生是很重要的,尽管这肯定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当时的中东也具备这一条件(文化的融合和冲突、繁荣的商业贸易,尽管航海比较差)。

  与此同时,尽管当时在世界上其它地区也有很发达的文明,但是这些地区对自然科学的产生并没有作出什么很大的贡献。自然科学的核心:基于逻辑的精确思维,亦即precision thinking,在这些地区最多可以说是有某项朴素的萌芽。这些著名的文明包括美素不达米亚、印度、中国,以及随后征服希腊的古罗马人: Etruscans 人。这些文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以农业而不是航海业为主(等下回过头来我们再对比一下古希腊文明和我们的春秋战国时代,也许是很有趣的)。农业能带来生活的稳定,但是也似乎是阻碍思想交流的罪魁祸首。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苏晓康和王鲁湘编辑的河殇?该系列剧就是对华夏黄土文明的反思和批判,逐步引入对西方蔚蓝色文明的介绍。这里的蔚蓝色文明,主要是指以雅典文明为代表的文明,其它西方文明,也并没有取得惊天动地的影响,一度辉煌灿烂的米诺斯文明消失了,埃及文明被征服了。所以若论华夏文明,其实反思一下尚可,批判大可不必。

  当时的大环境大抵如此。然后我们再来比较具体地看看古希腊的宗教(暂且用这个词语,因为古希腊并未产生什么宗教)和他们的政体:这些涉及他们社会文明的组织形式,以及他们的思维习惯,肯定在很大程度上和他们为什么创立了现代科学体系息息相关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5-7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2) 神话和宗教
    先说一下,我只是说到哪算哪,只算是茶余饭后说说自己的看法而已,很多结论应该是不可靠的,所以大家将这看成是抛砖引玉之意好了,所以任何批评指正,我都是很欢迎的。

    大家看到,古希腊历史上就不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社会,这和其它主要文明是有区别的;同时海事贸易本身也极大地促进了思想的传播和交流。也许因为这点,希腊神话自古就丰富多彩,他们崇拜的神很多,宙斯 (Zeus) 不过是其中最高统帅而已。这点和起源于美素不达米亚和小亚细亚的西方三大宗教 (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 是截然不一样的。三大宗教有个大同小异的旧约圣经 (尽管名称不一样),其核心部分、也是主要的共同点,就是西方三大宗教都信奉一个唯一的、无所不能的、至高无上的神:耶和华 (犹太教里称为雅威,伊斯兰教里称为安拉)。这个神是如此万能,乃至任何人可以将那些可知的、不可知的、尘世间的、精神上的一切,包括困惑、欢乐和愁苦,一股脑儿通通归结于这个全能的主。圣经里上帝就给 Abraham (也就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教徒的共同祖先) 许诺迦南是以色列人的土地,以色列人就死死守着这个上帝的诺言,亡国后两千年来都在为复国孜孜以求。当然这是一神论的好处,否则以色列人恐怕早就从地球上绝迹了。但是反过来,若论及理性和科学的兴起,因为以色列人 (以及更广泛的,闪米特人) 将一切可知的不可知的通通归结于一个神,因此科学在这样的土壤里就被扼杀了。

    希腊神话是多神的,和三大宗教那个至高无上的、能主宰一切的神格格不入。耶稣和圣保罗等人创立基督教后,就被希腊文明 (特别是雅典文明) 的崇拜者和继承者的罗马帝国残酷镇压,前后长达四百年,就是明证。希腊神话中的神仙,immortals,并非无所不能,他们只不过比凡尘中的芸芸众生能力强些罢了。他们住在奥林匹亚山上,并非高高在上,而且神仙们也参与凡尘里的俗事。比如我们可以看看伊利亚德里的神仙们是怎么样参与希腊城邦攻击特洛伊的战争的。希腊城邦和特洛伊之间的战争,与其说是  Achilles 和 Hector 之间的争斗,倒不如说是神仙,特别是 Aphrodite 和 Hera、Athena 之间的争斗。这 Aphrodite 和 Athena 都是 Zeus 的女儿,Hera 却是 Zeus 的妻子,这三人却被一个流浪儿 Paris (尽管他是王子,但是毕竟是凡人一个) 捉弄,岂不怪哉......而这 Zeus 主要在扮演平衡者的角色,一会儿帮助特洛伊,一会儿帮助希腊,甚至不惜让自己的儿子 Sarpedon 死亡......Zeus 的能力别说和耶和华相差十万八千里,即使比起我们的玉皇大帝,也是相差很多档次。更奇特的是,Zeus 的儿女有神仙,也有凡人,例如爱神 Aphrodite 和战神、智慧女神 Athena 都是神仙,而他的女儿斯巴达王后海伦 Helen,以及他老人家钦定死亡的儿子 Sarpedon 却是凡人,而 Zeus 的另一个孙女儿,叫做阿丽亚德涅 (Ariadne),恋爱不成竟然被一个凡人遗弃于荒岛,这种奇耻大辱,Zeus 他老人家也不出面管管......可见,希腊神话神话中的神仙不过是一些虚构的 deities 罢了,开句玩笑,他们和凡人之间的等级区别可能还比不上印度种姓之间的那种等级森严。

    所以说,在这样纷繁复杂的信仰下,古希腊文明很难产生有实质意义的宗教。而那时在世界上的其它主要文明中,印度的释迦侔尼在开创佛教,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孟子等正在创立儒家文化,一种半宗教性质的东西。但是古希腊是个例外。所以,当古希腊人有了困惑,有了疑问,或者在生活中有了什么需要,他们不会去求助神,或者寄托于神 (因为神一点都不强大,承载不了他们的希望和寄托),而是依赖自己去思索,去求证。

    在中国历史上,和古希腊历史上同时期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而且,在我看来,如果论及中国历史上哪段时期和古希腊最为相似,我觉得也是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春秋百家争鸣的时期。中国历史悠久,若论国力,基本上以北宋最强,但是唐朝却是中国文化的顶峰。不过,中国文化的框架和基调,却是在春秋时代就定好了 (当然,你可以不同意这个说法),唐朝时代不过是在那个基调上达到了一个高峰而已。这有些类似于我现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例如微积分,足以让阿基米德看得眼花缭乱和目瞪口呆,但是现代科学的逻辑和思维框架,却是出自阿基米德等之手。在我看来,中国历史上最可能产生自然科学的朝代,也首推春秋百家争鸣时代,尤其是墨子学说。以后的,特别是儒家学说在西汉被定位国教之后,产生自然科学的可能性就越来越渺茫了,为什么呢,因为儒家学说是重实用的、很中庸的学说,它排斥理想,这和自然科学对理想和完美的追求,基本上是背道而驰的。当然,你可以说我们以后有四大发明,有九章算术,有祖冲之的圆周率测定,有本草纲目等,对,没错,但是这些都是基于能工巧匠的经验之谈,比如说祖冲之的圆周率测定,确实是登峰造极的奇迹,但是这和自然科学的那种 precision thinking 是两码事。

    好,让我们具体看一看、比一比古希腊和春秋时代几位有代表意义的先贤,可能是很有意思的。我们的春秋时代也曾是群星灿烂的时代,老子、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等,无不是熠熠生辉的人物;古希腊的大师就更多,我选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师徒以及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师徒为代表,前两人是古希腊科学体系中涉及 WHY 的代表人物,后两人是涉及 HOW 的代表人物。春秋时代,也许我们并不缺乏涉及 WHY 的人物,例如孔子和墨子等,但是若想找到和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师徒这样涉及 HOW 的人物相匹配的,可能相当困难,能有些相似的,也许只有墨子。

    墨子是谁,好像现在谁也说不清,甚至有的印度人 (例如胡怀琛所言) 认为墨子是印度人,是尊贵的婆罗门,不过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墨子及其门徒为“对抗”孔子学说而发展了墨家学说。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而言,墨子最大的“贡献 ”是其墨经阐述了认识论和逻辑学。就具体的“科学”而言,墨子学说还涉及到比较朴素的天文学、几何光学和静力学,例如比较著名的有“小孔成像”原理。不过墨子最值得称道的还是其逻辑体系的创立,而不是某项具体的发现 (例如墨子本人就是位不错的机械专家),尽管这种逻辑体系有别于古希腊文明中那种基于逻辑范式的体系。当然,这不是说其他学派就完全没有涉及自然科学,例如流传甚广的一句“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就语出庄子,这句话本身就有很强的思辩色彩,乃至毛主席他老人家都引来间接“指导”新中国的科研,尽管从现在的物理学看来,这句话基本上不对,例如你无法将能量劈得比普朗克常数还小,对不对?不过相对而言,墨子的逻辑体系对于中国古代产生自然科学与否是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只有“合理”的、较完整的逻辑体系才会产生合理自洽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而这正是自然科学的精髓,恰恰是我们以前所缺乏的。可惜墨家学说在当世未得青睐,后来儒家在汉代被尊为国教后,墨家学说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了,自然,他的逻辑体系也不再对咱们有什么影响。当然,我这也是道听途说,呵呵,别问我墨子的逻辑体系是什么东西。

    前面说过,古希腊先贤之中,Aristotle 是涉及 WHY 的代表人物,Archimedes 及其老师 Euclid 是涉及 HOW 的旗帜性人物。说句题外话,其实阿基米德并未直接求学于欧几里得,而是从师于欧几里得的一位学生,所以阿基米德实际上是欧几里得的徒孙。但是阿基米德去埃及亚历山大确实是想拜欧几里得为师的,这也是他老人家一辈子唯一一次离开他的老家西西里岛叙拉古王国 (Syracuse)。Euclid 和 Archimedes 师徒是涉及 HOW 的旗帜性人物。他们 (特别是 Archimedes) 开创的公理体系对自然科学的产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整个现代科学的框架都是建立在 Euclid 和 Archimedes 所建立的公理体系基础上的,例如艾撒克*牛顿的不朽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就是仿照 Euclid 的“几何原本”模式写的。以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为代表的科学大师,这种追求 HOW 的精神以及其背后的以公理体系为框架的逻辑体系,正是其他诸多文明所缺乏的,而这恰恰是现代科学的根基和框架。就数学而言,那个时期的一些数学家们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例如毕达哥拉斯的有理数理论甚至上升到了某种信念的“高度”;现在我们对不定方程的了解本质上并不见得比丢番图高多少;阿波罗尼斯的圆锥曲线论几乎将圆锥曲线 (抛物线、椭圆、双曲线) 的重要性质一网打尽,直到大思想家笛卡儿提出解析几何后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等。但是古希腊文明对自然科学的最大贡献,还是以阿基米德为代表的公理体系的创立。阿基米德本人可敬但是也可悲的一点就是他毕生潜心于研究,不热衷于授徒,他没有像欧几里得一样有传人,尽管他取得了比欧几里得更高的成就,但是他没有写出“几何原本”那样不朽的宏篇巨著。

    在春秋战国时代,我们根本就没有出现过这样追求 HOW 的代表人物 (更不用说汉代以后推崇儒家文化的朝代),像 Aristotle 那样涉猎甚广的追求 WHY 的人物也是屈指可数,更多的是结论式的人物,尤其是影响最大的儒家和道家,分别以孔子和孟子以及老子和庄子为代表,他们是圣人 (其中老子更被尊为太上老君,是著名的天庭三清之一),所以他们的言论都是非常 conclusive 的,没有 WHY,更没有 HOW。儒家过于注重实用,道家和儒家相比更像一种宗教 (道家有比较完整的神话体系)。我不是说儒家和道家文化哪里不好,但是很明显,在这种思想体系的支配下,现代科学是很难产生的,因为人们会将所有的困惑和疑问拿去,试图在圣人言论里去寻求答案 (例如易经至今被许多人奉为万能全书,能预测未来亿万年的事情),这点就自然科学是否能否产生而言,本质上和宗教是一样的,实在是一种阻碍。



    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等人其实也享有崇高的地位。但是和孔孟相比,亚里斯多德从来就没有被神话化、被推崇到圣人的地步,尽管他涉猎甚广,对后世人影响甚大。和孔孟相比,人们推崇亚里斯多德其实是对其方法论的推崇,并非是对其结论的推崇 (其实结论也文艺复兴前一度被推崇迷信,但是这种推崇其实很有限度,就是远没有达到能置于事实之上的地步,当然,被神化也就无从谈起。教会对哥白尼、布鲁诺、加利略的排挤和打击就是对哥白尼等人挑战亚里斯多德地心说的恐惧。所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宗教实在是科学的障碍),尽管亚里斯多德许多重要结论是错的,但是其思维方式却是和和自然科学的那种 precision thinking 一脉相承,追求 WHY 和 HOW,能尽力建立模型,将其中的道理阐释明白。例如牛顿晚年致力于论证上帝之存在,著名的神学家托马斯*阿奎纳也写下了“上帝一定存在”这一命题并且给出了五个证明,尽管其结论基本上不对,但其推理的思维却是有科学传统的,是和“易经”那种结论式的预言是完全不同的。再比如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他对后世影响甚大的一个模型就是和托勒密等人发展的“地心说”,我电脑里还有一幅托勒密的地心说的模型 (摄于博物馆的一复制品,可惜我只摄了其中一部分,遗憾)。就模型本身而言,我相信其他主要文明都有差不多的模型 (尽管很多可能见于神话,例如我们有盘古开天一说),但是其中一个主要差别是,我们承认盘古开天这样的神话传说是对的,是天生合理的,而亚里斯多德和托勒密则会论证他们的模型是合理的,就如霍金在轮椅上论证宇宙大爆炸模型合理一样,虽然亚里斯多德和托勒密也相信伯罗奔尼撒半岛西方的奥林匹亚山上住着宙斯和赫拉,但是宙斯和赫拉似乎从来不妨碍他们给这个地心学说来合理的论证。

    再举个例子,扔石头。亚里斯多德认为石头之所以下落是因为石头和水等一样,总是受地心的影响让它回归到其“自然状态”。这种对“自然状态”的回归是向下垂直的,大家看到,这大约就是我们中学物理的“势能”的那个意思。亚里斯多德说,越重的石头更容易回归到其自然状态,因此下落得更快。不过,这里有个问题,如果你抛掷个石头,石头自然会朝下回归到自然状态,但是石头却也能在水平方向上朝前行进一段距离,这个事实可不是“自然状态”理论能解释的,所以,亚里斯多德解释说,石头之所以能水平前进是因为石头扰乱了空气的自然状态,作为回应,空气为了回到其自然状态而推动石头水平前进。大家看到,亚里斯多德的这个结论在今天看来是非常荒唐的,老实说,我也怀疑亚里斯多德当初给出这里理论时他自己有多自信。但是从方法论上看,亚里斯多德在给出结论前一般都会尽力给出理由和解释,只不过他不像阿基米德那样能在公理体系下采取步步为营的策略。当然,随后的故事大家都了解,牛顿力学解释了抛石头现象,而在这之前,迦利略在意大利比萨斜塔上扔下了一大一小的两个球,这两个球同时着地,否定了亚里斯多德的论断。迦利略这个简单的实验和十九世纪末的麦克尔-莫雷实验被誉为物理学史上最重要的两个实验,后者否定了以太的存在,为狭义相对论提供了依据,而前者则是欧洲文艺复兴的标志之一。大家知道,欧洲文艺复兴的主要意义在于否定基督教政教合一带来的腐败和黑暗,回归到雅典文明的科学和民主。

    我们看到,神话 (通常都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的) 虽然有它本身的积极意义,例如民族凝聚力、作为法律的补充使得社会向善 (这可能比我们一波又一波的政治运动更能被人接受,更有效果,呵呵),等,但是对科学而言,它基本上是一种妨碍。古希腊虽然有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但是神仙们作用有限,而且古希腊不像中东地区,希腊人信奉多神论,所以古希腊人不会去求助神去解决他们的疑难困惑。就神话故事和宗教而言,我们其实和古希腊有很多相似之处的,例如我们也信奉多神,也有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而且版本繁杂,其中可能以道教的神话故事最为全面系统,而且在神话故事的基础上并未形成完整、系统意义上的宗教,这些其实是有利于产生自然科学的,可是为什么没有呢?原因肯定很多,除了 1) 所言的中国历来是个农耕社会外 (因而思想很难得以交流),以及在 3) 里我准备说的中国历史上自周朝以来一直是个集权社会等因素外,我们这里具体考察一下神话系统,看看这对产生自然科学会有什么影响。再次强调一下,我只是说到哪算哪,只算是茶余饭后说说自己的看法而已,很多结论应该是不可靠的,所以大家将这看成是抛砖引玉之意好了,所以任何批评指正,我都是很欢迎的。

    说句题外话,在世界上几个主要的文明中 (美素不达米亚、埃及、古印度、克里特-迈锡尼-古希腊、中国),中国文明其实是历史最短的,从商代算起,大约只有 3600 年历史。但是在商代“突然”出现了很完整系统的文字 (甲骨文),再到春秋百家争鸣,取得了和其他主要文明相提并论的成就,前后才 1000 年左右的时间,这样的高效率,是很令人惊异的,所以有人猜测我们的祖先有很重要的一支是来自中东,特别是,很可能是来自中东被古巴比伦王国所灭亡的苏美尔人,因为苏美尔人那时有发达而成熟的锲形文字,而且他们是黄种人,和后来中东的主人闪米特人 (白色人种) 是不一样的。苏美尔文明曾经高度发达,发达得令人难以置信,他们大约从公元前 3000 年开始进入和我们的春秋战国以及古希腊类似的城邦争霸的时代,他们的大城邦例如埃利都、基什、拉格什、乌鲁克、乌尔和尼普尔等,其城市街道布局和我们的古长安城很相似的。

    春秋百家争鸣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的一个高峰和里程碑,也可能是中国文化发展最重要的时期,那是咱们历史上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的时代。所谓的九流或者十家,例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就是在那个时期出现的。前面说了墨家,它可能是最容易产生自然科学的一种学说,但是遗憾的是它从来没有成为文化的主流。在十家之中,影响最大的自然是儒家和道家。

    儒家在经历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之后还能被汉朝奉为国教,从此独霸天下,是和它实用主义 (特别是治国上的实用主义) 和中庸之道分不开的,尽管孔子、孟子和荀子等的思想有明显区别。儒家其实不像宗教,更多的是文化的综合,它排斥理想和对抽象、信念的坚持,一个特征就是,儒家除了神圣化自己的开山祖师外,就和神话没有什么联系。这种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和古希腊的科学精髓是背道而驰的。再者,儒家推崇服从,将人神圣化,这就扼杀了人对自然的好奇和探索。由于它的国教地位,所以自西汉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大思想家就泛善可陈,虽然不是说没有,但是和春秋时代的群星灿烂相比,那简直不在一个层次。由于它注重经验和实用,轻视理论和理想,尽管中国在随后的历史上有不少其他成就,例如四大发明,但是这些无一例外地停留在经验和能工巧匠的层次,这些发明从来没有上升到理论和科学的层次,从来没有系统化。现代科学,除了公理体系外,对理想、完美、和谐、对称、简洁的追求也是其特征之一,例如现在的超弦理论,其出发点就是尝试将自然界的四种作用力捆绑到一个单一模型;爱因斯坦和波尔之间长达半个世纪的论战,实际上就是爱因斯坦对唯美至上的信念和坚持。

    举个具体例子,比如说,祖冲之对圆周率的测定,准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厉害吗?自然厉害。可是谁能说出它一定会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亦即祖冲之对圆周率的测定一定可靠吗?答案是 NO。如果祖冲之运气不济,保不定只有两位甚至一位有效数值,或者运气好的话,保不定有十位以上的精确度。也就是说,尽管祖冲之对圆周率的测定很精确,但是这和古希腊的科学精髓 precision thinking,逻辑推理是两码事。这种测定是测量方面的,和数学本身并无多少关联。如果论及对数学本身的贡献,我看祖冲之对圆周率的测定还不如他的儿子祖亘对球的体积的计算,亦即著名的“祖亘原理”,那才是真正带有 science 味道的“数学”,可惜像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历史上真的很少。因为儒家文化很少提供理想、理论和信念上的支持,所以咱们历史上就基本上是一个缺乏信仰和追求的民族 (我说这点可能会有人不高兴),所以外来宗教很容易在咱们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比如说佛教;比如说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什么时候遭到过儒家的真正排斥?

    道家和儒家相比更像一种宗教,中国中国众多而庞杂的神话体系中,也许最完善的就是道家神话体系,比如关于天庭最高统帅的三清 (玉清、上清和太清),最有章可循的还是道家三清。道家的开山祖师老子就是大名鼎鼎的三清之一太清太上老君。太上老君一度是三清之首,后来才“让位”于玉清盘古。当然,在某些神话体系之中,轩辕黄帝在很长时间里是三清之首。这虽然有别于西方三大宗教的一神论,像盘古、老子等的地位也不如耶和华那样“显赫 ”,但是这种至圣的存在也同样妨碍科学的产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5-7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3) 古希腊城邦政体
    政体形式肯定对许多东西产生影响,其中包括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古希腊除了后期被希腊的附属国马其顿征服(但是国王亚历山大大帝英年早逝,他的帝国随即又很快分裂,被部下瓜分) 而成为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帝国外,其余时间都基本上由一些独立的城邦(City-States)组成,包括之前的迈锡尼时代,都是这个形式,比如那时的斯巴达城邦只是一个比较弱小的城邦而已,而在古希腊后期,它已经很强大了,能将强大的雅典给拉下马。这些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而且各邦长期独立自治;有的城邦的政体是贵族制 (这个大体上相当于狭义上的精英政治),有的则是民主制(以雅典为代表),或者君主制(以斯巴达为代表),或者寡头制,等,其中雅典的民主制对后世,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政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只是那时强大的雅典在伯罗奔尼撒“内战”之中败给了斯巴达而已,加上随后的罗马和北非霸主迦太基的大战,比较儒雅和崇尚商务的迦太基也被罗马击败,民主之路绕了个大弯弯而已。

    直觉上,中央集权的政体在某些实事上会俱备更高的办事效率,但是整体上集权社会应该会阻碍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而且更致命的,集权和极权因为要维持已有的秩序(即使它不合理),所以会扼杀新思想的萌芽、对已有的旧文化的挑战和冲突,而这正是文化能进步的动力源泉之一。而在城邦体制下,由于不同的城邦不但行政上相互独立,政体上也可能很不一样,这种城邦之间的争霸能导致文化之间的竞争,从而推动文化上的进步,包括自然科学方面所需要的理性和独立思维。在古希腊后期,有些自然科学的成果,尽管只是些很 naive的,已经运用到战争上去了,例如阿基米德在保卫家乡叙拉古王国的战争中,据说就用杠杆原理等制造出一些机械装置,或者光学原理制造出一些光学装置(尽管这点很难以考证),将入侵的罗马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也许,在一个地域的文明早期,当一方的实力不足以出类拔萃到征服到它的“邻居”,乃至形成帝国与中央集权之前,出现城邦政体是比较自然的。当然也并不总是这样的,比较有特例的是古埃及和中国,而其他主要文明早期都经历了城邦体制的时期,并且在那些时期内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让我们略微看看这些文明。

    地球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文明,大家知道,是中东的苏美尔 (Sumer)文明。苏美尔文明给咱们留下的谜太多了,因为没有人能解释他们怎么能“突然”有那样高度发达的文明,乃至在古巴比伦王国消灭苏美尔文明后,在古巴比伦王国的鼎盛时期,其文明高度仍然不能和苏美尔文明相提并论。苏美尔文明初期,也就是公元前 4500年之后,他们就以小城邦的形式存在着,这有些类似于我们的春秋时代,尽管苏美尔的城邦更小。他们一直没有统一,直到大约 3000 BC前,随着城邦之间的相互吞并,最终苏美尔城邦进入一个“诸国争霸”的时代,这大约和我们的战国七雄类似,比较大的城市有埃利都、基什、拉格什、乌鲁克、乌尔和尼普尔。被巴比伦征服后,苏美尔文明部分被中东闪米特人继承下来,但是苏美尔人本身却是逐步被人遗忘。苏美尔人并不像随后的中东闪族人那样信奉一神论,他们基本上信奉多神,但是他们和古希腊不一样,那就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宗教。也许因为这个禁锢,再加上苏美尔文明本身在当时太孤立,缺乏足够的外部交流(因为它比其他地区发达很多),所以还不至于会兴起自然科学吧?

    再看古印度文明。印度历史错综复杂,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并成为印度主人前,神秘的古印度文明就存在着,不过却神秘地消失。其历史大体上和古埃及相当,或者略晚一些。在印度河下游和三角洲一带,也就是今天的巴基斯坦卡拉奇一带,比较疏散但是也均衡地分布着古印度文明一些大的城邦,最大的城邦大约有5、6个,其中以摩亨佐*达罗 (Moenjo-daro) 以及哈拉帕(Harappa) 最为着名。现在对古印度文明知之不多,所以没有啥好说的。

    埃及文明也许是个例外,因为它没有经历过城邦混战的年代。这可能和埃及所处的比较孤立的地理位置有关(中国也一样,更加游离于世界的发展中心),它的西北是地中海,南面和西面是沙漠,和中东和小亚细亚有红海这个天然屏障。在上埃及和下埃及统一后,尽管它也曾经历过内乱,但是它基本上一直以中央集权的王国形式存在,直到被波斯帝国所灭亡。埃及信奉多神,神的作用虽然似乎比宙斯厉害一些,但是却远不如耶和华,因此宗教对埃及人的禁锢也就不那样明显。因为出于对尼罗河的测量等的需要,古埃及在天文和数学上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在古希腊产生了现代科学的框架之前,应该说(至少我觉得),在世界上的所有的文明之中,对数学和天文知识掌握最多的,是古埃及,比如说他们在我们的夏朝时代就知道计算圆锥的体积。但是随后,也许因为是宗教的束缚,以及中央集权的巨大限制,埃及文明 (特别是文化)逐步在衰落,以至没有出现像亚里斯多德、阿基米德等那样的文化巨人,因此自然科学最终没有在古埃及产生,不能不令人遗憾。当然,古老灿烂的埃及文明最终基本上被伊斯兰帝国的阿拉伯文明取代,消失了,幸亏之前的希腊马其顿的附属国托勒密国王在埃及亚历山大建都,在希腊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了一些埃及文化,否则古老的埃及文明会难以在今日见到踪迹----除了他们的历史遗迹。

    咱们中国也许有些例外,或者更多的是和古埃及相似。考古结果表明,商朝的文明高度比夏时代(尽管夏朝是否存在还不确定,这里以夏文化的代表---二里头文化为准)发达很多,似乎其中有个断层 (比如说甲骨文的突然成熟),所以,按照文明(civilization) 的通用标准和定义,咱们的文明始于商代,二里头是不算的,只能算文化(culturalization)。但是和苏美尔、古印度、迈锡尼等文明不同,商朝一开始就是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尽管商的核心区域并不非常大(但是已经不小了),咱们并没有经历过城邦争霸的时代,而是像古埃及一样直接进入了中央集权的时代,随后西周灭商,周朝也是个帝国,疆域大得很。大家也许会奇怪,从商朝到东周春秋时期,前后不是已经一千年吗?这一千年之间为啥很少见到咱们的文化有多繁荣,而在春秋时代突然达到一个顶峰呢?这其中也许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按照我的理解),其一就是商朝和西周是中央集权的国家,政体严重阻碍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而东周春秋战国时代,大小诸侯国的并存和竞争,给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突,也带来了积极的交流;其二,大家看到,我们的文化其实是始于周朝而不是商朝,尽管商朝有完整的甲骨文和不俗的青铜器,但是也就止于此而已,因为西周灭商,虽然不能说是种族灭绝(例如纣王的儿子一度被周王允许代管殷商民众),但是也差不多了,所以我们从商朝继承下来的,也基本上就是甲骨文和青铜器而已。这个有些类似于古巴比伦人征服苏美尔人一样。因此说,西周时代我们的文化并不怎么繁荣,所以才有春秋百家争鸣的盛世。你看咱们的春秋时代文化的繁荣,你就不能不承认分权的城邦体制和集权的中央体制相比,更能促进文化的繁荣,尽管这有代价,例如征战等。秦汉统一后,你看我们文化上是不是还有很繁荣的时代?大唐?大唐文化的灿烂更像将既有的文化推向极致,而缺乏添加新鲜的内容。地理上中国与世隔绝呀,东面和南面是海洋,南面狭窄的地域也是蛮夷之地,北面是没有人要的西伯利亚,和埃及西面和南面的撒哈拉沙漠差不多,西部是青藏高原和戈壁苦寒之地。我们打败了匈奴和突厥,将他们赶跑了,又将那些入侵我们的人同化了,所以,自秦汉后,我们每几百几十年的改朝换代只是江山易主而已,文化上却是一脉相承的,它没有机会得到外来的挑战和竞争,因此千百年来它就那样存在着。而在中东,在地中海,不同的文化搅和在一起,斗得死去活来,呵呵。

    后迈锡尼时代的古希腊文明在文化上的繁荣也许是有天时地利的。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城邦国力上虽然不足以和新巴比伦王国和波斯帝国相比,但是它是地中海的航海和贸易中心,那时各主要文明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埃及、之前的克里特/迈锡尼、中东和小亚细亚文明的精华,很容易传播到古希腊,加上古希腊很少受神话和宗教的束缚,诸多城邦和不同的政体也促成了文化的竞争,所以古希腊数百年历史中产生了极其辉煌灿烂的文化,包括奠定了现代科学的基本框架。

    我举个具体的例子 (尽管我并不一定是说这样做就很合理),就是美国怎么样通过某些形式主义来人为地促使不同的文化之间的交流,来维持其社会和文化上的diversity (多元化)。这种对 diversity的追求有时到了很教条很公式化的程度。例如像东北部工业化程度很高的州,例如像华盛顿-巴尔的摩-费城-纽约-波士顿等大城市的郊县一带,严格说来农业是已经消失了,农业基本上不创造产值。但是呢,县政府一般得维持森林、农田的比例,也就是说,某片地的森林是不能砍伐的,是不能建造住房和商业房的,某片农田是必须种上庄稼的,例如玉米、小麦。当然,种植玉米、小麦不赚什么钱,怎么办呢?这没有关系的,农夫们每年的任务就是种植玉米和麦子,秋天时你喜欢收割就收割,不喜欢收割也没关系,将它们推倒埋在地里就是,然后去县政府或者州政府领取你的薪水。

    当然你可能会觉得这样的例子很荒唐,但是他们就是这样干的。但是类似的住房政策,这种对 diversity的追求,你可能就不会觉得很荒唐了,而是会体会出其中的道理。美国没有什么户口管理制度,你住哪里就算哪里的人,拿个有你尊姓大名的电话或者水电账单就可以换驾照。美国的公立学校都是严格按照社区来划分的,你住在高中A校区的学生绝对不能去高中B上学,你掏很多钱买名额也不成。同样的房子,在好学区可以卖50万,在差学区说不定就只能卖20万,所以说,如果政府完全不加控制,那么很显然,像那些比较有钱的、注重教育的亚洲人和白人就会住到好学区、价格贵的学区,因为除了教育好外,那里也安全,设施也好,道路也平坦;而那些做低级工作的、不重视教育的墨西哥/南美籍贯的或者黑人,就会住到穷人区,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两极分化。怎么办呢?所以县政府就想个办法,你这个区啥的,除了建造 single family house(独门独院的房子,通常有一片草地或者树林) 外,你还得保证一定比例的 town house(连栋屋,一般几户人家工享一栋大建筑,每户人家也有独立的土地权和上下两层楼,外加地下室,或者车库。显然,这样的房子占地面积小,所以也便宜)以及一定比例的公寓 (apartment,国内的小区基本上都是 apartment,这样的房子主要供出租用,一般只有一层,居住面积也不大,从50 到 150 平方米不等,当然也有很大的供买卖的商品房)。显然,在居住面积差不多的情况下,如果 single family house值50万,那么 town house 可能就值 40 万,apartment 值 30万。所以,有些好学区也能住进去不少穷人,因为他/她可以住 town house 或者 apartment,对不对?

    (The E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8-15 01:47
  • 签到天数: 81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2-5-8 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啥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自然科学

    与此同时,尽管当时在世界上其它地区也有很发达的文明,但是这些地区对自然科学的产生并没有作出什么很大的贡献。自然科学的核心:基于逻辑的精确思维,亦即precision thinking,在这些地区最多可以说是有某项朴素的萌芽。这些著名的文明包括美素不达米亚、印度、中国,以及随后征服希腊的古罗马人: Etruscans 人。这些文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以农业而不是航海业为主(等下回过头来我们再对比一下古希腊文明和我们的春秋战国时代,也许是很有趣的)。农业能带来生活的稳定,但是也似乎是阻碍思想交流的罪魁祸首。


    这是一个值得探讨、认识和介绍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qugaolin6 发表于 2012-5-7 12:11
    这是一个值得探讨、认识和介绍的问题。

    自然可以讨论,看谁有兴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5-15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嗯,粗略读了一遍。
    我意犹未尽,你戛然而止。^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指含香 发表于 2012-5-15 10:03
    嗯,粗略读了一遍。
    我意犹未尽,你戛然而止。^_^

    谢,这个话题太大,各人有不同的理解,我也只能就介这个话题添砖加瓦、割腋赞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5-17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虚道德真君 于 2012-5-17 06:44 编辑


    《中国科学技术史》是第一部全面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过程的宏篇巨著,共7卷34册。这部著作对中国自古代至近代的各类自然科学做了详细的介绍、论证和分析。作者是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1900——1995)。其间中外的许多学者和汉学家也参与了编写、编撰与协助,或者提供帮助。
    由于该书体系过于庞大,故该书自1954年于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第一卷《导论》后,至今仍未译完全套中文版,因此该书后续分册中文版的组织还未有定论。
    全套书的初拟组织为:
    第一卷《导论》(已出版)
    第二卷《科学思想史》(已出版)
    第三卷《数学、天学和地学》
    第四卷《物理学及相关技术》(已出版)。其中第1分册《声学、光学、磁学》;第2分册《机械工程》;第3分册《土木工程、水利工程、航海技术》。
    第五卷《化学及相关技术》。其中第1分册《纸和印刷》(已出版);第2——第5分册“炼丹术的发现、发明及应用、早期化学、矿物学、化学仪器等”(部分出版);第6——第8分册“军事技术、火药史诗等” (部分出版);第9、10分册“纺织技术”;第11——13分册“金属冶炼、冶铁及采矿等”;第14分册《盐业、墨、漆、颜料、染料和胶粘剂。
    第六卷《生物学及相关技术》。其中第1分册《植物学》(已出版);第2分册《农业》;第3分册《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和林业》;第4分册《园艺和植物技术》;第5分册《动物学》(已出版);第6分册《营养学和发酵技术》;第7分册《解剖学》;第8分册《生理学》;第9分册《医学》;第10分册《药学》。
    第七卷《社会背景》。其中第1分册《初步的思考》;第2分册《经济结构》;第3分册《传统中国的语言与逻辑》;第4分册《政治制度与思想体系、总的结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5-17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套书的历史评价相当高,自出版伊始就轰动欧美。世界各国(包括大多数中国人)才第一次知道原来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及各类学科这么先进,这么广博。但是这套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由于这套书是李约瑟个人担纲主编,并在一些人的协助下以团队形式研究,没有政府及官方背景,自然在中国古代各类知识的理解、各类资料的广泛获取及甄别、以及行政资源的支持方面有其局限性,因此许多资料不尽详实完备,许多领域未有涉及,或者存在不少的错误。比如中国宗教系统完全没有涉及,军事系统范畴也很局限,这种情况在各卷各分册均有不同程度地存在。此外许多人文学科(如哲学、文学、美学、美术学、服装服饰学、音律学等)均基本未涉及(不过严格来说,作为一套“科学技术”丛书,不涉及人文学科也是正常)。同时,这么一套全面介绍中国古代科学的巨著竟然由一个外国人来写,作为具有泱泱五千年文明的大中国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鉴于此,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由中国科学院牵头,集合国内大量的科研机构、大专学院、博物院馆、史籍研究、知识界各类精英,以举国体制形式开始编撰中国人自己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该项科研项目是中科学“八五”重点研究课题,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全书达到了空前规模的28卷,系统、完整、全面地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8-11 17:34
  • 签到天数: 4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2-5-17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虚道德真君 发表于 2012-5-17 14:43
    《中国科学技术史》是第一部全面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过程的宏篇巨著,共7卷34册。这部著作对中国自古代至 ...

    咱家有。
    李约瑟与费正清死掐。
    一个做人文,一个做科学:)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5-17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虚道德真君 于 2012-5-17 06:53 编辑

    因此,中国古代不仅具有自然科学,并且非常广泛,涉及日常生活及社会管理诸方面。其中一些技术之先进、科技含量之高妙,思想之奇巧、逻辑之非凡简直到了令当今世人也匪夷所思的地步。
    更甚于,秦朝的青铜器镀铬技术、西汉的防腐技术及精纺技术,东汉的化学技术等,至今也未解密,用最尖端的现代科技及设备尚不能复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5-17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糊涂仙 发表于 2012-5-17 06:50
    咱家有。
    李约瑟与费正清死掐。
    一个做人文,一个做科学:)

    问好。之所以许多人不是很清楚中国的古代科技,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李约瑟难题”导致后续乏延;二是自1949年以后的人为隔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5-17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严格说来,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就有隔断传统文化的风气了。其实打倒和革命的对象应该是人,陈旧、迂腐、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人,关科学和知识鸟事啊。书生误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8-11 17:34
  • 签到天数: 4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2-5-17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有人提,蒋介石领导下的中国不如北京那几任大总统。
    蒋时代,科学家就悲哀,就有“倒退”一说了。主要是戡乱,没有钱,更没有精力做。

    从该是1900年以前,苦于清的嬴弱,而后就产生大批,有志于科学救国的同仁。

    毛时代,就不说。

    最丑恶的是现在,学术造假。唯钱一图。可惜了个所谓“复兴”。
    可以断言的只有,近二十年,不会有这类中国人编篡的大型书籍。

    江时代后期,匆忙做断夏商周。结果呢?
    全世界人都笑了。

    自信,不是历史的久远。
    国家自信,来源与百姓的拥戴。

    与真君握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5-17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糊涂仙 发表于 2012-5-17 07:22
    实际有人提,蒋介石领导下的中国不如北京那几任大总统。
    蒋时代,科学家就悲哀,就有“倒退”一说了。主要 ...

    那个夏商周工程,耗资据闻1000万之巨(好象是1000万吧),结果虎头蛇尾,好多问题并没有研究透,学界也有不少质疑声。
    不过话说回来,有总比没有好,这些研究不管正确度有多少,总之是成果积累(刻意作假暂不论),也有积极意义。并且也有不少通过研究形成定论、共识的地方,也为中国历史作出了极大贡献。

    另外客观地说,蒋对中国文人还算比较客气,蒋时代的中国科学进步明显,拉近了因元、清落后复辟的科技断档(明朝的科技发展是相当厉害的,想想三宝吧,一个船队可以灭一个国家,这是经济、军事科技、武器装备、航海技术、地理、天文、船舶制造等综合实力高度发达的体现,还体现其先进的人员组织、系统统筹、后勤供给、资源调配的全方位社会科学水平)。
    摆开简历一看,24元勋中,绝大多数竟然由北洋时期和民国时期培养,可知那时的知识风气何等高度。

    毛时代不说了,50万莘莘一夜黔首,那时候自主原创的科技发展乏善可陈,到后来甚至大学停办,天下奇闻。

    现今的学术风气简直呜呼哀哉,难怪世人笑曰“中国无大师”。

    国家自信,来源于百信拥戴——同感。

    与糊涂仙握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8-11 17:34
  • 签到天数: 4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2-5-17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清虚道德真君 发表于 2012-5-17 15:38
    那个夏商周工程,耗资据闻1000万之巨(好象是1000万吧),结果虎头蛇尾,好多问题并没有研究透,学界也有 ...

    研究郑和的集子,应该也是七本,都在书柜里。
    中国人在当时情况下,似乎历史中远征的不多。
    带回礼品,朝野基本上也有共识:劳民伤财。

    隔了一个皇上吧,皇上要翻阅郑和的全部档案资料。
    被一个工部司官,一把火全部灰烬。

    有关郑和宝船,按文字描绘是椭圆型的(横向不一般椭圆大,不成现在船舰比例)国内外造船专家,多不认可。


    说个苦涩笑话
    明史笔记小说有载,大船造好,单等主桅杆,有时候几年无求。
    永乐帝移都进京。五行镇城之物。在城东郊的木,便是一根最大的桅杆。

    文革破四旧,红小将要把这镇物劈柴烧掉。
    周恩来无法,只好让木器厂做了四十个大桌面(归了国务院管理局)。

    商、周出土的少。铭文更稀有。要牢靠些,不是着急所办。

    嗯嗯
    握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8-11 17:34
  • 签到天数: 4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2-5-17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清虚道德真君 发表于 2012-5-17 15:38
    那个夏商周工程,耗资据闻1000万之巨(好象是1000万吧),结果虎头蛇尾,好多问题并没有研究透,学界也有 ...

    不喜欢季羡林。
    但有句话,记得。他出访英国?
    有人称呼“大师”,他急忙打住:解放后几十年,没有大师成就的土壤。

    嗯嗯,说了一句真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5-17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三位奉上香茗。意犹未尽,请继续。{:soso_e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5-17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六楼旧主 于 2012-5-17 20:20 编辑

          这篇文章虽不是“哲学思辨”,但涉及的题目有意趣且有内涵。你对讨论的问题似乎只给出了思维层面的理由。海洋文明与黄土文明这一客观理由展开不多。其实,包括现代科学,首先是客观需要在促进科技发展。
          希腊的多神教,如你所言,非严格意义的宗教。一神论从宗教层面讲,是高级阶段的宗教。保罗从不乏理论素养和理性思辨。
          中国古代未能使萌芽的自然科学得以成长,主要是客观和主观两方面造成的。如近代鉴于外族入侵而引起国人思考。那个时代便产生了一批大师级人物。仍然是主客观两方面原因,
           总之,我十分赞赏你提出的问题和其中许多观点。但因为题目本身太大,难于用一种观念解答全部内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5-17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觉得要让真君认为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自然科学是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22 06:52 , Processed in 0.10427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