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愚悟者 于 2012-10-8 07:38 编辑
中秋感怀 ——兼赏袁源老师《中秋日》
一 我很孤陋。儿时唱“八月十五月儿圆”,一直以为中秋节只是赏月吃饼;读了几句古诗文,才将月圆饼圆团圆联系起来。但对其起源,仍不甚了了。翻阅资料,方知中秋有三种说法: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及古代祭拜土地神的遗俗。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中秋祭月极其虔诚庄重。此风在唐代极盛,宋代、明代、 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更具规模,民间多以赏月团圆为俗。明·田汝成(1503—1557)《西湖游览志余》曰:“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如今,“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已难得一见,而“祭拜土地神”之遗俗,更是不见了踪影,就连“对月的崇拜”,也越来越淡漠;百姓万民,惟知团圆喜庆。上班族暂离纷扰事务,回家团圆;不少青年人会携家带口,驾车旅游,虽然是花钱买辛苦,却以苦为乐,无怨无悔。更多的人,习惯在静谧平和的氛围中,偕家人赏月品茗谈心;至夜深人静,独自一人,开放五官,俯仰人生。 我是赋闲之人,今年中秋,照例在家中享清福,一切如常。
二 中秋过后,打开“中华语文网”,恭读师友博文,披阅袁源老师《中秋日》,感慨系之。竟不揣浅深,胡诌几句,以求教于方家。 兹敬录原作如下: 开学一月,即逢中秋国庆小长假,于家奉亲伺子享天伦,颇解身心疲乏。中秋午后,欣然学诗,即景制律,自娱赠友,小为得意。 秋光明净含清晖, 小假难得一展眉。 乱耳丝竹声暂息, 劳形案牍文且推。 堂前梦醒迟迟日, 陌上花开缓缓归。 慈颜稚语共月好, 乐得烹饪弄晚炊。 这首诗,境和景明,亲情可感;质朴晓畅,意味深长。 “中秋日”,较之“中秋月”,时空见得广袤,视听更其鲜活:“奉亲伺子”,乃为人之本,奈何终日事务繁忙,二者不可得兼;“学诗制律”,为学子之乐,虽推敲再四,仍精益求精。壬辰中秋是日,“乱耳丝竹声暂息,劳形案牍文且推。”可奉亲伺子,能学诗制律,何其惬意!烹饪弄炊,亦为一乐;举家欢宴,一年几回?月上时,慈稚同赏;凝眸处,心神俱宁。“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世人以为诸葛孔明超然物外;“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诗家盛赞吴越王钱镠出语平实温馨、情愫尤重,亦赞其夫人戴氏侍亲之德。诗人援此二典,融诸情于其中也! 此王子安“四美具,二难并”之谓乎? 曰:然也! 2012-10-07草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