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22|回复: 19
收起左侧

[绝] 七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4-5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忆天涯不尽寒,当时秋气射眸酸。
帘边坐对斜阳老,掌上忍怜风蕊残。
梦与浮生曾落寞,诗同明月亦阑珊。
前番多少难禁事,只在如今淡淡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4-5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啊,什么时候我的七律能写的跟你一样好呢?哎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4-5-22 09:50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3-4-5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律激赏,格律工稳,起承自然,转接有致,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4-5-22 09:50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3-4-5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前番多少难禁事,只在如今淡淡看。

    结的干脆淡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13 15:45
  •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3-4-6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是平声吗?可否用“在”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11-5 22:43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3-4-6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坐对,忍怜,有些赘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11-5 22:43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3-4-6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涯不尽寒,秋气射眸酸。
    帘边斜阳老,掌上风蕊残。
    浮生曾落寞,明月亦阑珊。
    当年多少事,如今淡淡看。

    ——瞎改: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4-7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羊之羽 发表于 2013-4-6 23:47
    天涯不尽寒,秋气射眸酸。
    帘边斜阳老,掌上风蕊残。
    浮生曾落寞,明月亦阑珊。

    这首诗温婉有致,含蓄深情。正适合7言。改5言后失去原先的味道。个见,与羊老师商榷。
    问好楼上各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4-7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羊之羽 发表于 2013-4-6 23:46
    坐对,忍怜,有些赘余。

    帘边斜阳老, 加坐对之后主观气息更浓,忍怜同理,个人觉得不可少。个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11-5 22:43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3-4-7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羊之羽 于 2013-4-7 02:45 编辑

    一并回复中都两帖:就我个人看法,老杜七律之所以其后几乎无人可撼,在于其七律的“沉郁顿挫”,也不是说七律非得如此,但至少其后能够达到这种地步少之又少。七律,不长不短,加之又是七言,节奏就比五言来得密,这也导致许多七律诗缺少筋骨,不是字面赘余就是气息柔弱,尤其是后者,诸多作者往往自己都不易察觉。这也是我极少写七言,尤其是七律的原因:P  至于我所瞎改的五言,主要也是冲着三四句的那几个觉得有些赘余的字。就这首诗来说,一二句七字没有冗余,七八句也尚可。中都说“坐对”能够增加主观气息,这倒不觉得。帘边-斜阳,其实就已经隐藏着一个人在里面了,当然,一“坐”字还是约略有些作用,但在我看来用处已经不大,至于“忍怜”则几乎没有什么作用了。“梦与”“诗同”,个人觉得,诸如“梦”“诗”这类字还是少用为宜,尤其是坐实的用法更是不宜。七律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主要的还是炼句,把一句一句炼到足够火候,再用“意”的冷水淬一番,或许就更有筋骨了。当然,意与字句互为表里,没有谁先谁后,诗,本身就是倾吐,我上面这种说法也只是为了强调两字“筋骨”——仍然只是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点评

    氛围起了,顶赏!  发表于 2013-4-7 11:31

    评分

    参与人数 1星星 +20 银子 +100 收起 理由
    清明柳 + 20 + 100 不给点辛苦费,说不过去!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11-5 22:43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3-4-7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李商隐,七律中的高手。写七律,除了需要绵长浓厚的“意”之外,也需要日月积淀的“才”。有意需遣,兼修得才盛,七律或许才可出得好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4-7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羊之羽 发表于 2013-4-7 10:42
    一并回复中都两帖:就我个人看法,老杜七律之所以其后几乎无人可撼,在于其七律的“沉郁顿挫”,也不是说七 ...

    老师的分析有一定道理。不过风格不管是沉郁顿挫还是自然清新,它们本身没有优劣之比,就像词之豪放与婉约。还有,比如我写7言没有筋骨,写5言就有筋骨了。这可能吗?所以有无筋骨和体裁完全没有关系。
    另:我们不能因为长不到姚明那么高就不吃饭了。我认为尽自己的努力不断学习进步就可以了。专心学习一种诗体。刻苦钻研不断学习是很快乐的事情。如果说七律超不过老杜就不写,5言的文房、太白、王孟诸公一样也无法逾越。难道我们就不学诗、不写诗了吗?

    老师你说对不对?{:soso_e160:}{:soso_e181:}

    点评

    谢谢老师,有些明白了。  发表于 2013-4-7 13:57
    从我个人角度,七言易弱,五言易质。这当中跟词语密度有关系。五字句,转寰空间较小,这就要求句子中的字、词需要有更强的粘结力。七字句则相反,需要更强的隔离感,否则,不仅易流于俗白,弱化也免不了。  发表于 2013-4-7 13:52
    也正如你说的,跟体裁没关系。但换个角度,一个长句,一个短句,密度是肯定有差别,阅读的感受一般也会有细微的不同。  发表于 2013-4-7 13:45
    唉,估计还是我没说清楚的缘故:P 看问题若总是一分为二,那容易进胡同:P 我的总体意思是说:七言较容易缺少筋骨。没有其他意思。呵呵。  发表于 2013-4-7 13: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1-3 16:11
  • 签到天数: 4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3-4-8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韵需要这样心平气和的探讨,于辩者有益,于读者有益。
    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4-8 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六楼旧主 于 2013-4-8 07:08 编辑

    忍不住想插言一赞
    羊兄的评批大都 思维逻辑严密   论述条理清晰  措辞温火有度
    中都兄长于七律 属“咬定青山不放松”之“感情专一”型   日久不仅生情  且理当生出体会
    自来唐宋至今   旧主一直喜欢读羊版点评  且极以拙作得“羊评”为幸
    而中都君七言律其情感充沛  言之有物  时有佳句上口   绝少无病呻吟
    以上二位论及七言素素创作之体味对创作而言是加深理论素养  对探讨本身而言则能领会个人修为
    顾“略带机锋”能引出灼见真知   而“上善若水”又化大雪于无痕   因之叹过一赞

    点评

    倒是我深感荣幸了。创作相比于评论——我的姑且算评论吧:P——显然得花更多的心思,所以荣幸的应该是我。  发表于 2013-4-8 12: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4-8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楼旧主 发表于 2013-4-8 06:01
    忍不住想插言一赞
    羊兄的评批大都 思维逻辑严密   论述条理清晰  措辞温火有度
    中都兄长于七律 属“咬定青 ...

    各个论坛都不乏点评的,有的片言只语,有的连篇累牍。但是讨论却很少。因为倘若修行不够,讨论往往会变味,不是成为互相攻击,就变成泼妇骂街。令人生畏。在唐宋的这一年多时间里。这样的情况几乎没有,这也是浪子一直愿意待在这里学习的原因。再次谢谢帮助过我,一直在帮我,以后还会帮我的各位老师。{:soso_e160:}{:soso_e160:}{:soso_e160:}{:soso_e160:}{:soso_e160:}{:soso_e160:}{:soso_e160:}{:soso_e160:}谢谢大家{:soso_e100:}

    点评

    茶怎么变成字符了,晕  发表于 2013-4-8 14: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4-8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浮此一生 于 2013-4-8 10:29 编辑

    反复吟诵原作和羊兄改作,愚觉难分伯仲。原作丰满,改作骨感,所谓环肥燕瘦,风韵不同而已,皆美女也!更如颈联,去“梦与”“诗同”二词,韵味减矣。梦与者,不独浮生寂寞,连梦亦然,寂寞之甚哉;诗同者,不独明月阑珊,诗亦阑珊,衰残之甚哉。比之单纯,更深一层,岂可废也。

    点评

    浮生真是认真。学习:) 另,也可见每个人的哈姆雷特都是不一样。不管什么看法,说出来总有益处,我就从浮生的回复里有了些新体会。谢啦。  发表于 2013-4-8 21: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4-8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儿 发表于 2013-4-5 20:22
    好诗啊,什么时候我的七律能写的跟你一样好呢?哎呀!

    谢谢,问候过儿阅赏{: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4-8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书云 发表于 2013-4-5 21:11
    好律激赏,格律工稳,起承自然,转接有致,赞一个。

    谢谢张版谬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4-8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脉生 发表于 2013-4-6 21:07
    与是平声吗?可否用“在”字?

    问候脉生。与为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4-8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儿 于 2013-4-8 20:43 编辑

    特别问候羊之羽版主和中都浪子,感谢二位:)
    羊版截诗后,原七律的筋骨大变。个人偏好,还是喜欢自己的七言。大概原因可以归结为男性笔法和女子笔触的感官之别吧:)
    中都浪子的回帖大概和林儿是在近似的感触点出发的,所以对改诗的删字不大赞同。谢谢浪子的细读:)
    当然,羊版感觉有累赘,这是林儿自己炼字功力的问题,谢过指教,容再练习:)

    再次一并谢过楼上回帖的各位朋友,请茶{:soso_e160:}

    点评

    不怪我鲁莽就好。谢过楼主宽容:)  发表于 2013-4-8 2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16 00:14 , Processed in 0.08863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