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92|回复: 6
收起左侧

[其他] 江西古建筑守护者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15 14:56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3-4-7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长征 于 2013-4-12 10:50 编辑

       
      一壶清茶,几片檀香,我和江西民清古建筑博览圆的徐总相约在红谷滩一家颇为雅致的茶楼小叙。果不其然,许总很喜欢这个古韵的小茶楼,也许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原因吧!
         想写江西明清古建筑博览群书园的构思由来已久。总是因为徐总太忙,不断的延迟。大把的事情堆积,作为公司的CEO有太多的公务需要处理。加上博览园日趋雏形,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徐总兼应酬、导游、解说于一身。因为只有他最了解这座园子,所以逮住机会采访他是不容易的  。 我以前也听过徐总谈到江西明清古建筑博览园。言语中关于江西民清古建筑博览园宅子里的点滴故事,让人禁不住赞叹他的睿智。直观的感觉他不是商人,是一个对古建筑研究颇深的学者。
         
                                                     一、转身——故乡在江西
          徐总年轻的时候上过班,为政府打过工。就在国家提出支持公务员下海创业的号召下。徐总毅然决定下海经商。徐总下海的首站是郑州,首次创业一帆风顺,旗下的传媒公司一开始就展现出不凡的势头。
         不到十年,徐总的传媒公司已经发展成集报纸广告、杂志、网站立体式传媒公司。
         就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徐总却凭他敏锐的商业触觉,发现了行业危机,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他知道纸媒时代正如落日的夕阳一般下沉。他果断的结束了传媒公司,开始思考,并寻找新的商机。
         六年前,找不到思路的他决定去外地看一看。受杭州青年报社社长的邀请,他来到了杭州。跟随在社长身边,边学习,边寻找新的商机。
         杭州青年报社的社长是一个精通历史,酷爱传统文化的学者。自己成立了浙江第一家古建筑公司。专门收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那时的杭州人喜欢买房子,买别墅。而社长只要有闲钱就买旧房子。社长妻子不理解成天抱怨:人家有钱都买房子,就你买一堆破烂木头。
       社长语重心长的对徐总说:这可不是破烂,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印证啊!每栋房子都有自己的灵魂,每栋房子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栋房子都反映了主人的思想和生活情趣。如果没有人去发掘保护,我们的子孙后代就看不到了。
         2007年11月中国第十七届代表大会结束。国家明确方向,要发展文化繁荣的新时代。几乎是一夜之间,那一堆破烂木头奇迹一般成了奇货可居的国宝。社长也在一夜之中成了亿万富翁。
       手中大把的宝贝自然有人闻风而至。银行找上门来送钱,政府找上门来送地。社长总算可以把这些宝贝建起来了。出于对徐总的信任,社长委托徐总参与、监督古建筑的起建和修复。这给徐总后来组建自己的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看着源源不断从江西以及各地运往浙江的古建筑,许总有一种情节在心中激荡:我也可以在江西做一个这样的博览园啊!即可以保护古物不流失,又可以让我们江西人的子孙在本省就可以看到。
         说做就做,徐总结束了自己客居杭州的日子,马不停蹄回到南昌,开始自己的第二次创业。
                                                               二、二次创业——感受历史文化的洗礼
          回到南昌徐总立刻开始寻找江西民清古建筑博览园的地址。从八大山人,到象山森林公园,从南昌县到新建县,碰过无数的钉子,吃过无数的闭门羹。他来到了童年生活过的地方——南昌市湾里区。正碰上湾里区政府正在大力打造文化旅游产业 。双方一拍即合,项目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而徐总更是潜心得走访江西的各个乡镇。
        走访中,徐总越发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重了。古建筑文化遗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流失。那些拥有者先卖可拆卸的门牌、匾额、然后是雕花门窗,甚至是柱子,整个建筑被拆的支离玻碎。徐总的心在滴血,得到保护的房子太少了,他意识到他的速度要加快,他要抢在那些人毁坏之前把这些古建筑保护起来。
         他不无感慨的说:我们江西是个好地方啊,以前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就是指我们江西啊!我们江西有星子县白鹿洞书院、铅山县的鹅湖书院,南昌的豫章书院,各种不同的文化,延伸了各种不同的人居风格。我们先人的房子是很讲究理智的,也充分体现了我民族长幼有序,不忘先祖的美好品德。
         古人的房子,最大、最好、阳光最充足的房子一定是给长辈的。正厅中间的位置一定是放祖宗牌位的,要让子孙时刻不忘先祖。天井是具有实用性的,是祖先预防失火准备的挽救措施,马头墙也是为了阻燃。 古人的智慧可见一斑。
        古人建房子不仅仅是智慧的结晶,更是等级制度的高度体现。比如房子面积的大小、街巷的宽窄、甚至细到整个房子的布局,比如屋顶的斗拱只有当官的人才可以做,平常人家是不允许有得。龙纹和黄色作为皇家的专属颜色是禁用的。否则就有犯上之嫌。
        南方、北方的房子也不一样。北方的古人最早是住洞穴的,进化以后开始用石块砌房子,所以北方人的房子重石材的雕刻。南方人属于河姆渡文化的支流,因为南方潮湿,所以古人是用木板搭建住在树上的,因而南方房子注重木材的雕刻。
          我听到徐总侃侃而谈,不由得瞠目结舌,这哪里是商人分明就是一个古建筑学者。徐总谦虚的摆摆手说道:无知者无谓啊!我深入了才知道古人的博大精深,如果现在叫我从新选择,我一定不敢做这样一件事。这是关于我们民族的大事,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出错,否者不但误人子弟还叫人笑话了。
          我回答许总:您做的是一个功德无量的千秋大业,你是幸福的,因为懂得才心生敬畏之情!
                                                                       三、展望未来
           提起即将竣工的两栋示范楼,许总眉头展开,笑逐颜开。他的眼前似乎展现出一幅美丽的画卷。画卷中蓝天白云下,绿茵草丛里一个古老的村落,袅袅升起的青烟和雾色融为一体。青石板的阶梯边闪落不同风格的古建筑。或许它没有清明上河图的喧嚣,清丽秀美如出一辙。小径边的绿柳,随风摇曳。它的枝条抚过哪些房子的门窗,门窗内看见细细柳条的剪影,“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古诗不禁让人脱口而出。不敢随意去推开任何一扇门窗,就怕惊扰古人正苦思冥想的诗句。恍惚间听到远处悠扬的古琴,是谁在弹奏哪些古老的乐章?
         原来是这是徐总引进的乐平对台戏。说起来对台戏的俚语起源就在江西的乐平。乐平人爱好听戏,看戏,大事小事都请戏班子,家家都有戏台。有时候两家对门同时唱戏,戏班子比拼卖力演唱以求热闹,人多。于是就引出“对台戏”的俚语。没想到徐总把这个文化也挖掘出来了。
       徐总坦言:湾里是一个很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中国的音律鼻主伶伦(黄帝乐臣伶伦)就是在湾里伏虎山上搭了一个草棚潜心修炼,研究音律的。他搭草棚的地方就叫洪崖,所以南昌才有洪城的美誉。有这么好文化的地方不宣传可惜了。我要用乐平的戏台,伶伦的乐器演奏古曲,真正体现古乐的清、雅、韵。
        院子里还将打造五——八个博物馆,分书画博物院、名人博物馆、陶瓷博物馆等等。只要进了院子,就可以领略尽赣鄱文化。
    最后许总说道:我要以湾里的秀美环境为依托,以江西民俗文化为主体、民清建筑为载体的江西民清古建筑博览园!
         亲们,期待吧 !不久的将来湾里又多了一道璀璨的文化印迹,让我们在古建筑文化的渲染下寻找回我们迷失已久的内心,重拾我们传统文化的足迹继承并发扬下去。
       

    评分

    参与人数 2星星 +30 银子 +200 收起 理由
    南草萋萋 + 20 + 100 难得一见的报告文学。
    郁小简 + 10 + 100 延承中华名族几千年的文化印证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30 18:06
  • 签到天数: 13 天

    连续签到: 5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3-4-7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方、北方的房子也不一样。北方的古人最早是住洞穴的,进化以后开始用石块砌房子,所以北方人的房子重石材的雕刻。南方人属于河姆渡文化的支流,因为南方潮湿,所以古人是用木板搭建住在树上的,因而南方房子注重木材的雕刻。
    ===========
    我居住的地方,好像早先是水上的船民,所以很多的老房子都有船的模样,厅,总是南北都有窗,就有船仓的感觉,读了这篇文字产生了研究老房子的兴味。。。问候长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4-7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完整的人物奋斗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15 14:56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4-9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斑竹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8-15 01:47
  • 签到天数: 81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3-4-10 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得一见的报告文学。
    古建筑,保护古建筑,城市建设中如何保持民族性…等都是社会关心的话题,许总在江西乐平湾里打造修建“江西民清古建筑博览园”真乃大善事一桩。
    好像文章分段编排有些乱,是什么原因?
    问好长征!{: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15 14:56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4-10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指正,我再做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15 14:56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4-12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看了下,做了修改,乱得原因是第一段写的不好,憋出来的,空出一身冷汗,就这么乱发,实在有损唐诗这片净土。准备在第二段中,讲解一个实际的老房子案例,各位看,如何?我回看了觉得理论,空谈多了,专业的人写理论应该比我们写的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21 04:10 , Processed in 0.09513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