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32|回复: 38
收起左侧

[词] 知青插队自嘲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4-22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周道 于 2014-9-24 10:06 编辑

                  
                 一从鬼怪舞翩跹,无奈书生去种棉。
泥腿两条耕稼苦,口琴数曲夜宵闲。
人前振臂学农父,会后匍身进果田。
惊梦几回披坐起,衰容白发老乡间。
面壁诵读经砺练,忽如雷电醒冬眠。
头陀以谓真革命,猛干熟曰不圣贤?
沼气沤出灯火淡,地泉井取饭粥咸。
稀松三载知青事,絮絮叨叨多少年。

头陀:原意为抖擞浣洗烦恼。佛教僧侣所修的苦行。此取苦行之义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9 08:07
  •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3-4-22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夜晚仅仅摸瓜田……那个年代,想来还是太单纯了些,哈哈!
    有不少出律处,但内容不错,表达流畅,也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4-22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新来初学者,有洋过兄点评,深表感谢{:soso_e18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9 08:07
  •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3-4-22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农村插队自嘲

    周道 发表于 2013-4-22 14:01
    本人新来初学者,有洋过兄点评,深表感谢

    现手机上网,很不方便编辑。。。已有了句再依着律便不难,汉语的表达太灵活了。。

    您还曾农村插队,应该是大家的长辈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4-22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称兄有错,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有空帮忙点错并改过。本人虚长了。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5-15 11:06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3-4-22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今人无论想花多少钱也买不到楼主这段人生经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4-22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本人眼圈有些潮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5-18 12:07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3-4-22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空桥 于 2013-4-22 19:31 编辑

    昨天看望父母,也问候了邻居们。其中一孤寡老人,年近古稀。俺还同她聊起她当初插队一事,她说,从上世纪67年到78年,十一年,整个人的青春就献给了群山。好在现身体还不错,她还说了五.一将组织当年插队的知青重回故地,将两百多人的名字镌刻立碑,以示纪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4-22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周道 于 2013-4-22 17:08 编辑

    那是一段蹉跎岁月,全中国2400余万热血知青,将15、6到20余的大好青春浪费在黄土地上。。。。。
    在那荒芜的岁月中,有两首现代诗歌在知青中流传,是我们极少的精神食粮---《相信未来》、《献给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勇士们》
    谢谢你年青人!!

    点评

    要谢还是谢您,您们那一代人身上有着我们不能涉及的磨砺心程,促使我们去敬仰。  发表于 2013-4-22 22: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22 22:30
  • 签到天数: 1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3-4-23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国家,将有文化有知识的人赶到乡下、关进牛棚,十年没有高等教育,小学、中学生上课全念语录,把一个民族都变成聋子、傻子、瞎子——这责任由谁来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4-23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者似作古,受难者尚还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4-5-22 09:50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3-4-23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兄台,语句畅达,情感真挚,好作。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4-23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周道 于 2013-4-23 17:45 编辑

    听书云君鼓励,在此铁心扎根有那么点点自信了{:soso_e18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5-14 11:18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3-4-23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一种经历,读起来心有戚戚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4-23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周道 于 2013-4-23 17:55 编辑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soso_e18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13 15:45
  •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3-5-5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牧人的观点就是与众不同。即便有一举六得,必定亦有一举七伤。
    知青下乡主要是劳作,非是去当村官。如此发挥其才智的空间毕竟有限。
    能提升乡间文明程度的只占少数。况乡村文明的落后愚昧恰恰说明历史车轮的停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5-5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吟长原来是老三届!很亲切,遥致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5-6 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牧_人 发表于 2013-5-5 13:52
    朋友以为知识青年下乡就是在瞎胡闹吗,乡间的土皇帝为非胡作咋伏,知识青年下乡会立马提升乡间文明程度,一 ...

    查楼主自我介绍   若楼主真是60版   恐无下乡为知青之经历  但于今也应近乎知天命  周道兄当是花甲之年  且不说妄论您所未经历  便出于对长者尊重  也以温和语气发议论为好   否则    不管牧啥  皆成教训口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5-6 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周道 发表于 2013-4-22 14:01
    本人新来初学者,有洋过兄点评,深表感谢

    本是前辈  或为兄长者   其心态之平和  言辞之谦逊   尽有令人感动处   另一则感慨在于   后来者对那段岁月的尊重   便楼主用自嘲调侃   却笑中含泪   故此篇触动人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6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脉生 发表于 2013-5-5 21:11
    牧人的观点就是与众不同。即便有一举六得,必定亦有一举七伤。
    知青下乡主要是劳作,非是去当村官。如此发 ...

    “知青下乡主要是劳作”。
    确实如此。就是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通过劳动改造非无产阶级思想。
    谢谢关注讨论。再次问候脉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15 21:26 , Processed in 0.08601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