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18|回复: 21
收起左侧

[绝] 蜀道【五绝】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5-10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野芳草宸 于 2013-5-13 05:20 编辑

铁索摇江浪,猿啼蜀道难。
云中浮古刹,谷底鸟声寒。
1、人走在索道上本身已经好难,况是江上铁索。在铁索上是摇晃的,看到翻腾的江浪,你想不目眩头晕、腿发抖都难,我们平时在10几层高楼看地面都有一定目眩头晕【俗称恐高】,所以起句【铁索摇江浪】不正面说摇人而从侧面说摇江浪,一下就把读者推向身临其境,故起的险峻;如果承句继续这种险峻就显得仓足和无趣,故来个道白【蜀道难】而且用侧面的猿啼来表现,由于猿啼本身有点凄凉而且攀爬在此中也很难,这样【猿啼蜀道难】不但更加衬托【难】而且还有点劝说游人,难吧,何必来此。【铁索摇江浪,猿啼蜀道难。】与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手法类似。
2、从语音角度看,起句的【浪】是去声,承句的【难】是拖声,读的时候更显得无限感慨【难】
3、慢慢在索道就有点适应了,望到云中的古刹和道观,自己还真有点成仙的感觉。所以转句从紧张的气氛中先解脱出来,【云中浮古刹】同时隐约表明索道之高,到此诗情一下平缓许多。游人正在尽兴,突然蹦石落下惊的谷底鹰鸟冲天而起一声(啊),吓得游人后背冰凉,从诗的角度结句再平缓就对不起承句了,故用【谷底鸟声寒】收结。
   所以夲诗起伏有度,扣人心弦。

评分

参与人数 1星星 +20 银子 +100 收起 理由
月河共影 + 20 + 100 好绝。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9 08:07
  •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3-5-10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铁索摇江浪,猿啼蜀道难。
    云中浮古刹,谷底鸟声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砖。看、听、观、听。……且借“摇”浪、猿啼、云中浮、鸟声寒来表现,有一定风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4-5-22 09:50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3-5-11 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朴拙峻,尤见风骨。好,红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5-11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后两句可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9 08:07
  •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3-5-11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麻袋哥 发表于 2013-5-11 10:21
    后两句可惜了

    铁索摇江浪,猿啼蜀道难。
    云中浮古刹,谷底鸟声寒。

    我只是觉得仿佛这只是古风中的几句,状景后有一些嘎然而止意犹未尽或是别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9 08:07
  •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3-5-11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洋过 于 2013-5-11 13:04 编辑

    云雾长江没,峰高蜀道难。
    空中横铁索,欲渡水声寒。

    步韵凑个,以前也到过重庆几次,见过铁索桥,算作回忆吧,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5-11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寒江摇铁索   蜀道泣猿声
    刹古浮云隐   谷幽飞鸟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15 14:56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3-5-11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楼旧主 发表于 2013-5-11 16:48
    寒江摇铁索   蜀道泣猿声
    刹古浮云隐   谷幽飞鸟惊

    {:soso_e179:}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5-12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洋过 发表于 2013-5-11 12:56
    铁索摇江浪,猿啼蜀道难。
    云中浮古刹,谷底鸟声寒。

    嗯。即是有一种单独截了四个景出来摆在那的感觉。
    此外,既题为《蜀道》,第二句出现了”蜀道难“三字,那么此句放的位置就很尴尬了。要么在首,要么在尾,在中间,实在别扭至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4-5-22 09:50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3-5-12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麻袋哥 发表于 2013-5-12 11:03
    嗯。即是有一种单独截了四个景出来摆在那的感觉。
    此外,既题为《蜀道》,第二句出现了”蜀道难“三字, ...

           于麻袋先生的看法我有不同意见,简要与之探讨:不错四句皆景,并非是独立摆在那。首句是视觉,也是感觉,从水道上体现蜀道难,试想,你若果在桥上,你的感觉如何?难。二句以“猿声”悲啼,在氛围上映衬,并点明“蜀道难”,不知先生如何看出了别扭,其实这恰恰是承启而来,三句则从视觉写山高,岚烟缭绕,从侧面烘托,突出一“难”字,结句再从听觉突出岭壑深险不正是“难”之所在。可以说,作者抓住“难”这个特点,旋而直下,把蜀道之难渲染的很深沉,其中蕴含着作者一种感叹情愫,诗情古拙峻朴,颇见风骨。至于章法,本诗以烘染为主要手法,即侧面描述,达到抒情目的。绝句有人总结了60法,但是否囊括在下不得而知,纯写景古贤也有不少,其感情的融入是更含蓄,此作当属于这一种。以上陋见,就教于各位。

    评分

    参与人数 1星星 +20 银子 +100 收起 理由
    月河共影 + 20 + 100 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5-7 20:57
  • 签到天数: 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3-5-13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铁索摇江浪,猿啼蜀道难。
    闻钟响古刹,不觉谷云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5-13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铁索摇江浪,猿啼蜀道难。
    云中浮古刹,谷底鸟声寒。

    此诗功底不错,但是,承句为猿啼,结句为鸟声,这样写是不是有伤诗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5-13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谢谢各位点评,特别感谢羊过和书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5-18 12:07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3-5-13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的学习材料{: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乾隆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3-5-13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5-13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难忘那杯酒 于 2013-5-13 16:38 编辑

    铁索摇江浪,猿啼 蜀道难   。
    云中浮古刹,谷底鸟声寒。

            此诗功底不错,但是,承句为猿啼,结句为鸟声,这样写是不是有伤诗境?
    铁索摇江浪  这句是视觉,也是作者的感觉。作者不管是在什么地方,桥上,岸边,都无所谓。但是,却表达不出来“蜀道"是怎么个难法,摇江浪就是触及江浪?摇江浪 就是浊浪排空?有点牵强了。对江浪没有什么描写,江浪什么样?是大是小?是滚滚巨浪还是细小的浪?即是浪,应该将其形容一下,江不江的有什么关系?表达的是浪,而不是江。所以,摇字中性,江字太弱,这个难字,就没有什么根基。
          危楼高百尺    楼何其高也;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也不错;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水势之急,跃然纸上;这就是诗词意向的浮现。不是说这首诗浮现的不够,而是少了些描写;
          猿啼蜀道难: 第二句,这是承句,是听觉;猿啼虽有根基,但却看不出来蜀道难在何处,仅凭摇江浪吗?即看不出来难在何处,猿啼也就没有什么意思;再一个,猿啼必悲吗?不是,猿啼的悲不悲,与作者的心境有关;从这首诗来看,这里看不出什么意味来;“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猿啼在日惨惨与云冥冥之间,当然是哀的;“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这里的猿叫的感情,全在一悲游子之上;然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一种释放的快感;“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这里的啼叫何解?也不用说了吧?       所以,前两句,视觉与听觉的结合;手法不错;摇,拟人;后句的啼蜀道难 是为移情句,手法不错,但意向浮现不足;造成难字根基不足,而难字,绝对是全诗的基线。
          后面,应该是难的解释了吗?不是,   云中浮古刹    这句是作者写远景,上写近景,这就是近远结合;这表达的是难么?不是,古刹者,谓之有僧也;而在云中,谓之脱俗,难道是作者来这里的目的?作者是不是想说,尽管蜀道难,而还有古刹其上,是否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还是想说,追求脱俗之性谓之万分艰难?犹如云朵在天,可望而不可求之? 这句写景,我倒不若看见以景喻情的好;
          谷底鸟声寒   这句与上面的猿啼杂乱。我们看一下,实写高浪,浪岂无声?猿啼也有声,鸟也有声,不乱么?第2,不管是纯写景,不管是以景喻情都无所谓。但是,纯写景也是有喻意的,都有作者表达的意思在里面。比如春晓,比如贺之章的咏柳,比如苏学士的 惠崇春江晚景,光写景而不属情的几乎没有。所以,我把第三句当成情句。不当成情句,古刹与蜀道难难没有一点联系。我倒觉得古刹和云有联系,代表的寓意大家可以想到。
          还有, 即然写景,最少得给读者一个作者的立足点,不然整首诗就会零乱。第一句写的铁索,是近还是远?一句云中,为仰角,这是远景;后句的谷底,是一句府角,这是远不是近?这样就远近不明了。单看单句,没问题,但是连在一起就乱了,这是什么问题? 无顺序。而造成这个无顺序,就是作者的立足点不明,就是作者的第二句的断笔。写诗,也是讲究顺序的。
                  以上陋见,就教于各位。


    评分

    参与人数 1星星 +20 银子 +100 收起 理由
    月河共影 + 20 + 100 论文式解说。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4-5-22 09:50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3-5-13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隆 发表于 2013-5-13 14:04
    别扭之处即在“蜀道难”三字,又特别是“难”字。“蜀道”二字犯题已坏,加上“难”字,大坏。
    正因此坏 ...

            破题之说古已有之,已属于文字技法之一。文、赋、歌、诗、词都可,不过诗词中用的不如文章多而已。如李白的“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第二句就破题了。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第一句就吧破题了······破题怎么就坏?而“难”恰是蜀道之特点,全诗就是围绕其写的,这类例子古绝句里也不少。以上个见,不妥批评。问候圣上{:soso_e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5-13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感觉“江浪”一词不太理想,我想就“江”字处应该能炼出更的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4-5-22 09:50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3-5-13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忘那杯酒 发表于 2013-5-13 16:05
    铁索摇江浪,猿啼 蜀道难   。
    云中浮古刹,谷底鸟声寒。

           这里我不想再就诗歌本身去说什么,也不想去发掘古贤的经典为我所用,因为谁都能做到。我可以这么说,自我来诗韵,五绝达到这诗水准的似不多见,个人感觉它确实一首不错的绝句。当然因为我非专业,也许走眼,谢谢参与探讨。欢迎大家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5-14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书云 发表于 2013-5-13 09:21
    破题之说古已有之,已属于文字技法之一。文、赋、歌、诗、词都可,不过诗词中用的不如文章多而已 ...

    皇上说的是“犯题”,一般指咏物诗词在内容中不应出现所咏之物的名称。而“破题”则不同,一般指非咏物诗词中的点题,那是正常的,甚至是必须的。楼主之《蜀道》我不知道属不属于咏物之范畴,如是,则不当。个人觉得不象是咏物,而是对所见之事物的白描,因此不存在“犯题”的了。至于作品,整体来讲技巧并非娴熟,存在一些可商榷处,连作者本人也并非很有信心,还在修改当中。当然,此绝写出了一些气势,还是值得肯定的。经过认真修改,有成为佳品之可能。个见,妄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15 17:15 , Processed in 0.09297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