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字,从古至今,不同的地方,读音每每不同。南方与北方也会不同。文字学上给字注出读音,也有北方语音系统与南方语音系统之分。这个字,北方语音系统早期的读音以上声为主,故而你查一些韵书,会发现许多韵书里它标出的读音是仄,但仄不是它的唯一读音,不然你就解释不了何以这个字在今天读阴平了。
我是吴方言区的人,这个字在我们的方言里是往平声上读的。在楚辞里也有例子。楚国在南方,与中原系统的读音有区别。
“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楚辞很讲声韵美,屈原这两句里,“致愍”二字为仄,“发愤以抒情”,“抒情”处应是读平声的。
此外,《广韵》里“除”这个意思的,比如“有此四德者,难必抒矣”,是否也读成平声?查资料一是费神,二是的确没时间。就不多作引证参看了。有时间且资料在手者或可深研。
另,唐代有诗赋取士,考进士须遵韵书,但诗赋取士施行的时间不长,且科举本身在唐朝类别甚多,说远了。此外,《切韵》的推行本身有其政治方面的原因,可去查一查隋朝时李华的《上隋文帝革文华书》以资参考(书名或许稍有误,南北朝时文化重心在南方,此后的向北方转移是当时从政者需要考虑的),此后《唐韵》、《广韵》、《平水韵》……曲依《中原音韵》基本就接近普通话读音了、《词林正韵》、《佩文韵府》……韵书其实挺多的,被后人用来写诗词,凭借而已。
这里的“抒”字,我个人的观点其实前面已经表达了。如何用,各人自有取舍,读者也非作者……毋须强求,不妨随意。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