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缕曲-叹伶人》--兼送孤鸿......
且把伶人叹。
看氍毹、光叠影错,幕垂帘卷。
羽上轻裘飞流翠,锣鼓铿锵楚汉。
生旦丑、墨匀花脸。
气尽腔回珠润色,更悲欢离恨余檀板。
金缕曲,戏中念。
悠悠天道一声喊。
怅梨园、台前身后,谁脱褒贬!
心载江湖量薄厚,都是红尘客串。
真亦假、假来真演。
义字当头情垫底,大音希、千古惟一欠!
尘与梦,莫圈点。
------------------
读张诒和《伶人往事》有感...
放下厚厚的《伶人往事》,不禁掩卷长思....虽然一代名伶随着历史的烟尘早已淹没在人们的视线之外,但他们留下的千古绝唱,他们的情,他们的义,他们的一颦一笑,无不深深影响着后人,透过这个历史反光镜不仅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市井人生,更折射出伶人风光背后不为人知的一面.....
他们是一个特殊的人群.由于他们每个人特殊身世背景和惊世骇俗的生活方式为整个社会所侧目而成另类.更由于其卑下的社会地位形成了他们内心极其脆弱、敏感、自尊、世故的种种复杂性格和个个身怀绝技、张扬生命又反过来傲视整个社会的复杂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是让我欣赏他们的却是存在于他们每个人身上的梨园义气!这一片义气之心足以令人肃然起敬!足以撑起一片梨园天地,也把这"情义"二字诠释得有血有肉.可以说,他们个个有绝活,有脾气,有癖性.也正因为这些个性化的东西才使他们不同于常人又传达着他们各自的心性,透着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也透视着他们独特的人生态度.
正如程砚秋说:人生即是演戏,社会既是舞台,人人都是演员.是啊,在锣鼓丝弦之中,粉墨登场,生旦净末丑,坐唱念打,到最后,谁又知道谁是演戏人,谁是看戏人.这期间的悲欢离合谁能真正的唱尽,这其中的酸甜苦辣,谁又能真正的品透....戏里戏外,哪一个更真,哪一个是假....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场大戏....
与懂得我的朋友一起互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