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刀若凡 于 2025-4-14 11:34 编辑
周三晚上和朋友吃饭,他们送我一捆儿自家种的韭菜。本没打算要的,想想快周末了,可以饱一顿饺子。我家韭菜,只是用来包素水饺,已经好久没包了,最近一次,大概也是一年多以前,实在是太久记不清了。 别人怎么学会包饺子的,没打听过,我是先学会擀皮的,应该是在小学的时候。但直到五年级那个寒假,我才学会包饺子。要是早学会一个月,我也不至于在四姨家出那个洋相。过了春节,去四姨家玩了十来天。一天她们包了饺子,春节走亲的人多,谁家都不缺包饺子的,我还小也不会包,所以就没往前凑,自然也就不知道她们都包的啥馅的。结果吃饭时,端着满满一碗饺子,第一口就满嘴流油——油渣馅的,我干哕着撂下碗筷跑到院子里,恶心得眼泪直往下掉。我从小不吃肉,更不要说炼猪大油剩下的油渣了。不光是肉,韭菜、芫荽、洋葱、蛋黄、核桃等等,好多东西我都不喜欢吃。还有小时候孩子们都爱喝的汽水、爱吃的蛋糕、油炸食物等等,太多了,我都统统不喜欢。尤其是肉和韭菜,是一丁点儿都不能碰的。她们没问,我也没说,结果把四姨心疼坏了,觉得没有照顾好我。 说起韭菜,还有个小插曲。刚参加工作那会住集体宿舍,一个同事中午做了韭菜炒鸡蛋,没吃完,留到了晚上。那个味儿啊,我是忍了又忍,还是忍无可忍,如果让那盘韭菜继续留宿的话,我就得露宿街头去了。最后不得不找到同事,问她啥时才能把韭菜吃完。和这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大三那年五一,老九高我们两届的男朋友在葫芦岛给她买了五斤鲜爬虾,她找地方煮了,喊舍友们一起吃,也是一次没吃完放在宿舍里,把我闹得晚上睡不着觉。直到参加工作,一起出去吃饭,分给我的那只爬虾都叫我送给旁边的人了。 从四姨家回来,发现小我两岁的妹妹已经会包饺子了,而且包得有模有样,几乎完全学会了爸爸的包法,包成的饺子有个好听的名字——相公帽。于是,我也嚷嚷着要学,试了好多遍,也包不出“相公帽”,最后就那么歪歪咧咧的,好在不破肚不裂口,煮的时候自然也不会片汤,关键时候还能帮上点忙。也就是从那年开始,之后的每个年三十晚上,我和妹妹都会去西头儿三姥姥家帮她们包饺子。 那时候三姥姥还在世,她家人口多,两个表姐都出嫁了,几个表哥还没娶媳妇,一家人的饺子全靠年迈的三姥姥和体弱多病的舅妈来包,对她们来说,可是个不小的工程。我们姐俩的加入,无疑给她们帮了大忙。包完三姥姥家的,就去四姥姥家帮忙。四姥姥家人丁稀少,只老两口和光棍儿的大舅,他们谁也不会包,年年找人帮忙,谁来串门谁就顺手给包了。那时的我,仅限于把现成的皮和馅捏在一起,包成饺子。我家东边儿有个表姐,只大我一岁,什么活计都会做。锅台、炕上,家里、外头,里里外外一把好手。包饺子,更是一条龙服务,全套都会。把三姥姥羡慕得不行不行的,每年包饺子时都不停地夸,夸她啥都会做,谁将来娶了她就是谁家的福气。表姐从小性子野,不服管,所以几乎没上过学,结婚之前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农村的活啥都会干。后来结婚后,和姐夫在北京延庆开了火锅店,虽然不识字,但她能记得菜单上每一道菜是啥,客人们点单后,她也从来没有上错过。刚流行微信那会,不知怎么找到我的,我们还语音聊了好多,你说神奇不神奇? 我现在包的饺子,早已经不是当初歪歪咧咧那个样子了,倒不是因为技术有多大进步,而是觉得那种左右手对掐捏出带褶的饺子面皮太厚,影响口感。好多年来,早就开始用妈妈那种手法包饺子了,虽然远不如妈妈包得那般周正,却也是皮薄馅大没有褶皱。妈妈包的饺子,都是端端正正整整齐齐坐在盖帘上,而我的整个一个“葛优躺”,挺着个大肚子稀稀拉拉占地方。因此,不到一定时候是不会轻易示人的。不过春节前单位食堂组织包饺子,我还是大方参加了,夹在一众带褶的饺子中间,我的就显得鹤立鸡群的。抢皮儿的,抢馅的,抢擀面棍儿的,三四波人包得热火朝天,一个同事路过说“这是谁包的饺子,像喜家德的(淄博一家有名水饺,当地好多连锁店)”。 中午吃着鸡蛋韭菜水饺,看到一条短视频,讲什么是“闭环”,举的例子恰巧就是包饺子。所谓的会包饺子,是从和面、拌馅、擀皮,到包好、下锅,再到煮熟出锅,别管饺子好不好吃,完整的一套流程走下来才行。这就叫闭环。 促使我完成包饺子闭环的是一个南瓜。 结婚时,他们家有个习俗,当天晚上新娘子要给全家擀一顿面条。这是她们喊我去切面时,我才知道的。喊我之前,面已经被擀成一张硕大的薄饼,只待我去操刀。虽没怎么用过刀,从小吃了无数顿妈妈做的手擀面,把饼切成条还是不在话下的。按着妈妈切面的样子,把薄面均匀地撒在半张饼上,用手摊开,把饼对折,再撒薄面,第一道折痕那边留出一指来宽再把边缘那面折上来,最后折成半个刀片长的宽度,开始下刀。一整张饼全部切完,一撮一撮提起刚刚留出的一指来宽的部分,抖掉薄面,均匀地放在盖帘上,剩下的活她们没再让我伸手。就这样,嫁进婆家的第一个任务,在村里嫂子们的帮助下完成了,可能她们也猜到了我做不来其它工序吧。年三十晚上,男人们喝酒到午夜,我和嫂子帮着婆婆一起包饺子。 闺女上幼儿园了,我依然不吃肉,不吃韭菜,依然只会把现成的皮和馅捏在一起包成饺子这一道工序。婆婆曾经悄悄和妹妹说,你姐说她不会和面,不会拌馅。从初中开始我就住校,一直到大学毕业,没怎么在家呆过,家里的活都是妈妈和妹妹做,我只在寒暑假跟着去地里干点力所能及的农活。 一天,同事送我一个很嫩的绿南瓜,他知道我喜欢吃南瓜素馅水饺。拿回家,让婆婆帮我包成饺子,一部分我们煮了吃,一部分让婆婆拿去给大哥大嫂。结果咬开饺子的第一口,发现南瓜里边掺了韭菜,婆婆说大嫂喜欢韭菜的。 我还就不信了,微积分方程我都解过,一千公里外的工作岗位我都是自己奔来的,区区一顿南瓜馅素水饺还能难住我吗?简直是岂有此理!不就是和个面吗,不就是拌个馅吗,做不好还做不坏?再怎么也不会毒死人不是,大不了扔了再做一遍!自己买了南瓜,自己炒的鸡蛋,还放了木耳,自己活的面,自己拌的馅,自己包的。包完,喊了一个家是外地的单身朋友来一起分享我的处女作。她说,皮薄馅大的,除了盐少点,没毛病!自此,我完成了包饺子的闭环。嗟来之食哪那么好吃,自己动手,比什么都来得痛快! 后来,慢慢尝试着吃爬虾,吃整鸡蛋、瓦罐凤爪、酱焖猪蹄(尽管一顿也就能吃掉四分之一)。刚结婚那会,还买过爬虾煮了,喊同事们来家一起享用。不知从何时起,我已经移情别恋,开始喜欢吃韭菜素水饺,而且是情有独钟的那种(南瓜的、黄瓜的,胡萝卜的等等口味都要差很多)。现在每年大年初一,不管在哪里过,我都会自己拌点韭菜素馅:孩子的放鸡蛋、虾仁和木耳,只放油盐不放其它调料;我的放冻豆腐,冻豆腐要用花椒粉炝锅煸炒,然后加点木耳用豆瓣酱拌成。哇,想想都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