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回复: 3
收起左侧

[散文] 【明湖水舞文第186篇】中国现在的战略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5-7-1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现在的战略,既不是推翻美国,也不是武统台湾,而是成为真正的超级大国。需要推翻的美国,只是宣传抹黑的美国。能够武统的台湾,只是纸上谈兵的台湾。战争是孤注一掷,在投出筹码时,还是很难看出最后的输赢。现在并非秦王嬴政统一天下,而是汉王刘邦退守汉中,能够生存下去,已是最高战略。最近我们亲眼目睹的几场战争,一个比一个惨不忍睹,再也没有任何理由对战争持乐观态度。战争跟天气一样,天气一年比一年更热,战争一场比一场更烈。当然我们无力改变天体的变化和历史的规律,只能力所能及的为自己的未来做出更好的选择。珍惜健康和生命,远离暴晒和暴力。日本七月五日可能发生的大地震,已经先后被民间和日本官方炒得沸沸扬扬。中国高调筹备九月三日大阅兵,其间两个月的暑假,好象还是要度啊,希望平安无事吧。


二零二五年七月一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19 14:36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5-7-9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罢先生嘉文,结合眼下国际关系,令人不得不想起战争。
         其实,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在几千年前的诗经中,就有一些篇章涉及,当然,这不过是我个人的看法,可能得不到学者、专家们的认可,但诗无达诂,不妨贴一些过来一起读读,权当闲聊:
                                      周南·兔罝
    原文:
    肃肃兔罝【1】,椓之丁丁【2】。赳赳武夫【3】,公侯干城【4】。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5】。赳赳武夫,公侯好仇【7】。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8】。赳赳武夫,公侯腹心【9】。
    注解:
    1,        肃肃:恭敬的样子。罝:捕兽之网。兔罝指专门捕兎之网。
    2,        椓:槌击,敲打。丁丁:象声词,此处指设置木桩的声音。
    3,        赳赳:威武雄壮的样子。武夫:武士。
    4,        公候:周时对贵戚或功臣赐封有五等,即:公,候,伯,子,男。干:即武器盾。“韩非子•五蠹”:“执干戚舞”。(戚:似斧的兵器)。干城就是指拿着盾牌守护城墙的勇士。
    5,        逵:四通八达的道路。此处指经常有许多野兽出没的兽道。
    6,        仇:伙伴。“嵇康•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 ”:“携我好仇。载我轻车”。
    7,        中林:森林深处。
    8,        腹心:即心腹,左右最亲近的人。
    译文:
    恭敬的接过捕兎网,
    把木桩牢牢地安装。
    雄壮的武士啊,
    是为公候守护城墙的好榜样。

    恭敬的接过捕兎网,
    安置在群兽出没的兽道上。
    雄壮的武士啊,
    是公候的好伙伴。

    恭敬的接过捕兎网,
    在森林深处安装。
    雄壮的武士啊,
    成为了公候的左臂右膀。
    后记:
    从字面来看,这是一首描写捕捉兎子的诗篇,其实内容远非如此简单。

    “周礼•大司马”有“中春,教振旅。司马以旗致民,平列陈(阵),如战之陈,辨鼓铎镯铙之用,……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遂以搜田(打猎)。”的记载。孔子对这段的解读是:“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兵者凶事,不可空设,因搜狩(打猎)而习之。”将这两段结合起来,我们可以理解为:当时的统治者认为,战争是凶事,其后果不能控制或预设,所以,在春天就用打猎来演练士兵,司马(军队的统帅)用旗语来指挥兵士排列阵容,就如同战争时的阵势,用鼓铎镯铙的声音变化,来指挥士兵行动或休息,前进或后退,急速或缓慢,分散或集中的规则(号令)。从这儿可以推导出,“兔罝”是一篇描写当时军队演习的诗篇。
    这首诗由三章组成,从“椓之丁丁”的安装捕兎网,到在野兽出没之地捕捉到野兔,难辨野兽踪迹的森林深处捕捉到野兔,三章所描述的难度逐步提升,对完成难度的褒奖也随之提升:从守城的勇士到公候的伙伴,心腹。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认为这篇就是描写当时军队首领在进行考核士兵,抡才提拔选用呢,也不尽然,因为这是一篇周南的国风,应该是写周南地区的土风民情,还得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解读此篇。
    诗歌的内容,总归纳在叙情,咏物,记事,说理之中,表面来看,这是记录一次军队中的考核演习,属记事诗的范畴。而老百姓之所以传唱,还因为“椓之丁丁”地安装捕兎网,是个体力活,而“施于中逵”是需要在众多的兽道中分辨出野兔的踪迹,“施于中林”需要通过迹象分析出野兔可能经过的道路,这两者都需要开动脑筋,智捕野兔,老百姓认为,利用智慧,思维,创造性的工作远胜过纯体力的机械性劳动。同时还认为“兔罝”是一个平台,一次机会,利用平台,抓住机会,很重要。从这一观点来看,其说理的份量要高于记事的份量。历代的诗人常有哲理诗传世,而这一篇,就是哲理诗的开山鼻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19 14:36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5-7-9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速客 于 2025-7-9 03:57 编辑

                                                   郑风•大叔于田
    原文:
    叔于田,乘乘马【1】。执辔如组【2】,两骖如舞【3】。叔在薮【4】,火烈具举【5】。袒裼暴虎【6】,献于公所。将叔勿狃【7】,戒其伤女【8】。
    叔于田,乘乘黄【9】。两服上襄【10】,两骖雁行【11】。叔在薮,火烈具扬【12】。叔善射忌【13】,又良御忌【14】。抑罄控忌【15】,抑纵送忌【16】。
    叔于田,乘乘鸨【17】。两服齐首【18】,两骖如手【19】。叔在薮,火烈具阜【20】。叔马慢忌,叔发罕忌【21】,抑释掤忌【22】,抑鬯弓忌【23】。
    注解:
    1,        乘乘马:前一“乘”字为动词,作骑解。后一“乘”为名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一乘。例:千乘万骑。
    2,        辔:驾驭牲口的缰绳。组:宽而薄的丝带。
    3,        两骖:驾车的四马中外侧两的边马。
    4,        薮:草木繁茂之处。
    5,        烈:古通“列”,作名词解。具:同时、一起。“火烈具举”是描写圈定猎场的范围后,大家同时举火烧草,以断猎场内野兽的逃路。
    6,        袒裼:脱衣袒身。暴:古通“搏”。
    7,        将:愿。狃:习以为常而不加重视。“将叔勿狃”指叔不可以再袒裼暴虎。
    8,        戒:告诫。女:古通汝,你(即叔)。
    9,        黄:黄色。
    10,        两服:驾车的中间的两匹。襄:古同“骧”,驾车的马。“上襄”指上等马。
    11,        雁行:骖马比服马稍后,排列如雁飞之行列。
    12,        火烈:带火把的队列。扬:本意为举起,这儿指一起点火。
    13,        忌:作语尾助词,无意,相当于“啊、呀、矣。兮••••••”。
    14,        良:“许慎•说文解字”:“良,善也”。御:驾驭。
    15,        抑: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或是,还是、或者。罄控:弯腰如磬驭马缓行。
    16,        纵送:纵马奔跑。
    17,        鸨:有黑白杂毛的马。其色如鸨,故以鸟名马。
    18,        齐首:齐头并进。
    19,        如手:指驾马技术娴熟,两骖马如两手辅助两服马。
    20,        阜:旺盛。例:物阜民丰。
    21,        发:发射。例:百发百中。罕:稀少。
    22,        释:放下。例:因释其耒而守株。掤:箭筒盖。
    23,        鬯:弓囊。“抑鬯弓忌”指把弓放入弓囊,暗喻狩猎结束。
    译文:
    大叔出门去围猎,
    四马拉车真威风,
    缰绳漂亮丝制成,
    两旁骖马舞步跟。
    到了猎场草木深,
    火烧杂草围场封,
    大叔袒身搏虎去,
    献于公堂有隆恩,
    大叔切莫再如此,
    要知猛虎会伤人。

    大叔出门去围猎,
    四匹黄马拉华车,
    中间两匹俱上等,
    两旁骖马似雁行。
    到了猎场草木深,
    火烧杂草围场呈,
    大叔箭无虚发乎,
    驭马技艺更高哉,
    俯身勒马缓步兮,
    昂首扬鞭纵骑也。

    大叔出门去围猎,
    四匹花马拉华车,
    中间两匹昂首瞻,
    两旁骖马助手様。
    猎场设在林木处,
    火断兽道余火亮,
    大叔坐骑趋缓兮,
    射箭频率渐少哉。
    余箭放入箭筒乎,
    宝弓装到弓囊也。
    后记:
    这是一篇场面十分恢弘的诗篇,这点可以从“乘乘马、乘乘黄、乘乘鸨”和“火烈具举、火烈具扬、火烈具阜”的描写中看出。
    春秋时期,统治者认为,战争是凶事,其后果不能控制或预设,所以,在春天就用打猎来演练士兵(可以参考“诗经•周南•兔置”)。所以我们不能单纯地以狩猎的角度来读此篇。
    不难看出,上一篇“叔于田”是写个人,而“大叔于田”写的是集体。当然,这两篇都有一位被赞美的具体对象。“叔于田”赞美的是一位年轻的猎人,那“大叔于田”的主人公是谁呢?从文句来看,是军队里组织这次狩猎活动的小头目的可能性比较大。
    作为军队的基层领导,勇敢的行为、高超的技能,周全的布局、是他们获得广大士兵爱戴的三大要素,现在我们来看看诗歌是怎样来展现这些的。
    诗歌第一章用“袒裼暴虎”表示他的勇敢,用“献于公所”表现他的无私,同时又用“将叔勿狃,戒其伤女”对其匹夫之勇提出批评。
    第二章的“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抑罄控忌,抑纵送忌。”五句,把他的骑射技能描写的绘声绘色,形象而又贴切。
    第三章着重描写围猎结束,显得从容淡定。但是,在这从容淡定的背后,会触摸到狩猎收获的丰厚和围猎的成功的喜悦,而收获和成功是建立在周全的计划和精准的执行上面的,这些虽然没有文字明确写出,但透过描写立刻就让读者明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19 14:36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5-7-9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召南•驺虞
    原文:
    彼茁者葭【1】,壹发五豝【2】,于嗟乎驺虞【3】!
    彼茁者蓬【4】,壹发五豵【5】,于嗟乎驺虞!
    注解:
    1,        葭:初生的芦苇。
    2,        壹:专一。发:发射。豝:成年的野猪。
    3,        于嗟乎:感叹词。表示惊异,感叹,赞美。驺:古同“箃”,好箭。例:“驺发”。虞:帮助。例:“昊天上帝,则不我虞。”
    4,        蓬:蓬草,即蓬蒿。
    5,        豵:小野猪。
    译文:
    新生茁壮的芦苇丛中,
    一箭可猎五头野猪。
    依哎哟,
    那是我有好箭的帮助。

    新生繁密的蓬蒿丛中,
    一箭可猎五头小野猪。
    依哎哟,
    那是我有好箭的帮助。
    后记:
    “墨子•三辩”中有“周成王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驺虞》。”的文字记载,在“周礼•春官宗伯•大司乐”中有:“大射,王出入,令奏王夏;及射,令奏驺虞,诏诸侯以弓矢舞。”的文字记载,从这两段的文字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个明确的信息,“驺虞”是一古乐名,只不过墨子是用以说明“乐非所以治天下也。”的观点,而后一段文字记录了演奏该乐曲的场合和节点。我把它译成现代文就是“在举行大型的军事演习,王进场和退场,就命令乐队演奏‘王夏’,要开始演习,命令演奏‘驺虞’,参加演习的诸侯们也要亮出弓箭,就着乐曲起舞。”。所以,我将其看成是一首军旅歌曲,内容是歌颂军人的勇敢和武器的先进。(诗歌‘兔置’是考核军人的智慧,而勇敢、武器、智慧是获取胜利的三大要素。)这不是我想标新立异,而是依据诸学者对古文字的解读,得出的结果。
    此诗两章。因为芦苇高密,可隐大型的野猪,蓬蒿可隐比较小型的野猪,众所周知,野猪都很凶猛,用野猪的凶悍来衬托出猎获者的勇敢,用猎获者的谦逊点出武器的先进,如此谋篇,确实奇妙耐品。但此诗的主题还是用“壹发五豝”、“壹发五豵”来炫耀当时武器的先进,有点像战前动员令,似乎还带点舆论战的韵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9 15:41 , Processed in 0.06898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