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9|回复: 2
收起左侧

[散文] 游兜鍪山道观不得记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1-9 17:35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5-8-10 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云地野 于 2025-8-12 21:41 编辑

    游兜鍪山道观不得记

           快到井场的岔路口看到立有一块镌刻“兜鍪山”三个红色大字的石头,马上来了兴致,决定有时间去看看。晚饭后,一个人逛到路口,拜读了功德碑,从功德碑上得知此山是道教二代祖师茅盈和三代祖师张道陵修炼之地,地点就在井场后的山顶。说是山,是从县城之下遥望,现在距离我们作业的井场不过1-2百米高度,只算是一个山丘。
           夕阳未老,铅云在顶,县城可眺可望,山风习习,苞谷花正一张一噏,自然之气清淡盈盈。一条依山而劈的上山公路呈现眼前,我独自一人往里走。三五分钟时间见到一个宽大的停车场建在道路左侧,站在路边侧望西边,井架高峙,远山如大漠小丘但却是星罗棋布地披了绿装,白云悠悠,直逼天地一线。右侧柏木密生,巡检劈开的山崖,没有任何可观的东西,这土这崖都很普通。
           继续吟风吐芯前行。又是三五分钟,见右侧一个石弓门,门楣“大安寨“三素字清晰可见,门框右膀又是”兜鍪山”三个殷红刻字。楹联着有黑色但已驳落严重,好在阴刻文字可辩:“石寨雄峙保三邑清泰,庶民皆兵御四境风烟。”这曾经是一个兵寨?看这地势,除了刚才来的一面稍缓,其余三面皆陡峭,加上它本身立于山上,冷兵器时代建寨防御也正常。此门如洞,门楣之上有朱红印迹,门和门前的一切都是现在的成色,赝品味十足。
           再往里进的路是因山脊自成的路,两侧长满树木,右边一亭一字库。亭乃木制飞檐构造。字库乃砖混结构,里面纸灰不多。
           沿着林中“大道”远望,可见道观在前。靠近坝子,门前和所有道观、寺庙一样一樽长形香炉横陈,炉身置一水槽,槽内积水约半,应该是防止香蜡余烬堆积复燃吧。水面余蜡不多,炉上残香也不多,看来香火不旺。左侧一条水泥硬化道路从左边山下转道上来,也就是从外面的公路一直延伸到此观后院。向里能见搭有遮风蔽雨的蓬子,应是值守者扩建的吧。往里行走不到二十步,一只大狗吠声而起,不见其身,怕是栓住的。我自语道:“道教祖师爷修仙之地乱吠,很不友好嘛,罪过罪过……“于是退出往正殿去。
           正殿前一小门,跨进去侧目一个人影在门后入帘来,吓一跳。定睛一看,原来是一探头探脑彩色塑像,说人不人,说鬼不鬼,介于人鬼之间是也,煞?两边各有两个橱窗,前橱窗各置两塑像,形态各异,神煞具备。后橱窗各置一大塑像,应该是“正神“吧。它们都混杂金黄、浅蓝之色。正前方是雄伟大殿,门上挂锁,仰望一片朱红外观,仅此而已,不期不遇,索然无趣折返。
           既无正颜可遇,就专注一草一木,发现靠公路一侧的许多柏木上挂有号牌,字红色。另一水泥碑上有官衙通告:此山国有古柏记录在册,普遍高寿,平均年寿200多岁,最高260多岁。略过“寿星“、越过亭子,能见来时公路和咫尺间的井场,群山万壑尽收眼底,井场轰鸣之声回荡其间。因这隆隆之声有人嫌弃,我伫立仙观之外,突然有了特别的感悟:这是井场昼夜不息的工作之声,是石油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不停的工作气息,是我们为万千家庭寻找清洁能源的脚步之声,这声音随着家庭的炉火声而静默,静默中化着缕缕饭菜香气成就大众家庭温暖的幸福指数。这声音是铿锵有力的康庄之声,嫌弃不得!如若嫌弃,满城皆是煤烟;如若嫌弃,全国都是雾都!
           头顶那片乌云已经抖落所有雨滴,随风如絮如练奔向远方。夕阳已去,余晖尚存。正出寨门,一彩蝶不期而至停在左边墙角,急用手机拍照留存,可光线不足,改用闪光时,这家伙不知是洞察到我动机不纯,还是害怕“曝光“,不打招呼窜飞了。无奈只得打开幽暗的图片”鉴赏“:一身灰黑,两翅膀各有一明眸。此乃何方尤物?才疏学浅,就此打住,叫牠一声”花蝴蝶“而已。
          游观而不得多少有些失落,想到此前在路口功德碑上的文字介绍,说这山尖尖上原是道教二三代祖师爷修炼的风水宝地,余兴不减,于是百度起来:
          兜鍪山位于四川省梓潼县玛瑙镇桐麻村……原名大茅山。因唐明皇李隆基幸蜀时见山形酷似武士头盔而赐名“兜鍪山”。……东汉张道陵曾在此传教并修建八卦井等早期道教设施,唐代形成佛教与道教并存的文化特征。山巅现存明代大安寺遗址及六道记载寺庙兴衰的大碑。
    原来大安寨之名还扯上大安寺,始料不及。观没有进去,八卦不得,遗址没有看清,六道大碑也不遇,一搜搜出更多遗憾。
          又:“东汉永寿年间(155-158年)张道陵在此设坛传教,留有八卦井、符箙等遗址。其弟子二九在此开法布道,后人修建二九老爷殿供奉神像。该建筑群为现存最古老道教活动场所。“
          再:“然而,自民国三十年起,随着时代风云变幻,殿堂逐渐倾颓,至五十年代初,更是被逐一拆除,只留下历史的回响在山谷久久回荡。“
          以上引文归纳起来不过三点:(一)年代久远,底蕴深厚。(二)帝王金口玉言,篡名改姓一念之间,无须民意,哪怕在生死逃亡时。可惜导航却是“大毛山“,基泉下有知,会不会再放屁呢?(三)千年遗存,只有坷垃,其余皆伪、假。民国是因,此后更甚。
          幸好山是真的,风是真的,庄稼是真的,日月是真的。还有山侧一群红衣人的辛劳是真的。当然,我的失落与兴叹也是真的。
          好在山还在,可以寻根复旧。如若山不在,何处寻根?

    2025-08-09夜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5-13 23:3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5-8-12 14: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细细读了一遍,感觉行文悠然自在,别有韵致。虽然观者略有遗憾,但文字耐品,至于井场二字,是石油人很熟悉的字眼,仿佛回到了野外似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1-9 17:35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25-8-12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小草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9-3 10:14 , Processed in 0.07044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