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85|回复: 14
收起左侧

[原创]怀古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1-1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怀古
独立秋风望归雁,潇瑟万木生雨烟。
长河已别晴川去,孤客几时天涯还。
挑灯悲看千秋事,凭栏好对万里关。
几度苍海思遗憾,一壶浊酒解愁颜。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1-1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怀古

  诗意不错,特别是颈联,光从意上说,此联大佳。可以看得出楼主具有较厚的诗词功底,能提升的空间非常大。正是如此,才感觉楼主更应当加强格律的学习。此律失声、失对、失粘处颇多。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1-1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怀古

赏楼主气象开阔。
又及,题无标律,粘对何妨。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1-1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怀古

中两联对仗,本来就是律诗写法。虽说没有明确的说法界定何为律,何为古。但律诗形成后,后人确实避写诗律不律,古不古。再说,今人写诗,不通律,又何懂古?
从来学习,当进人,不当退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1-1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怀古

下面引用由网底之蛙2007/11/01 10:26 发表的内容:
中两联对仗,本来就是律诗写法。虽说没有明确的说法界定何为律,何为古。但律诗形成后,后人确实避写诗律不律,古不古。再说,今人写诗,不通律,又何懂古?
从来学习,当进人,不当退人。
说得有理。但我担心的是一用律还能否保持这苍凉大气的韵味还真不好说。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怀古

[这个贴子最后由慕容英雪在 2007/11/01 22:24 第 2 次编辑]

近来心情不好,借诗抒怀。以上各位朋友都说得没错,主要是本人的水平有限,本来我也是想按律写,但还是没写好,惭愧啊!以前还没想过学写诗,就在这个月要找些资料,看见这个网站,也就上来试下了,对于格律还在学习,希望大家以后给多些支持和帮助。谢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1-1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怀古

新朋友好。写得不错,挑灯悲看千秋事,凭栏好对万里关 ---  虽然失对,也不失汪洋气势,慢慢来做格律,不急。祝你开心。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怀古

谢谢,问好,希望以后多多赐教。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11-5 22:43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7-11-1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怀古

    也不知做谓古体,不过也不一定要先学近体才知古体吧。要是这样,那之前的古体是如何来的。呵呵。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1-1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怀古

    下面引用由羊之羽2007/11/01 16:02 发表的内容:
    也不知做谓古体,不过也不一定要先学近体才知古体吧。要是这样,那之前的古体是如何来的。呵呵。
      嘿嘿,问好羊兄。
      这个问题应当比较认真地探讨下。王力的《诗词格律》,也是在先讲了律诗后,才讲古体,而后讲词。为什么呢?
      我个人认为原因有:一是律诗形成,成为了一道中国古典诗词的分水岭,或者相当于参照物。前区别于无律之诗,后又有词的发展。所以,我认为要更深入地了解中华诗词的大观,应当从律诗开始。二是律诗形成以后,对古体诗本身本身就产生了影响。产生了一些新旧结合的诗的流派。所以,我认为选好了点,更容易了解中国的诗词及其发展。不然,学习起来难免不一头雾水。
      更多是个人观点,觉得应当给大家提供一个学习的方向。方向有了,事半功倍。另外确实也感慕容英雪颇有诗词功力。应当学习。网蛙近来学习诗词有些个人感受,主要也是受教于一些老师和长辈指点,方感觉找到正轨。试说之,愿与大家朋友一起学习。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怀古

    首先谢谢各位前辈不吝赐教,我个人认为网君的话比较中肯,我也是朝这个方向走的。我个人认为,诗词之所以优美动听、朗朗上口和它有格律有关。不过过份强调格律有时也会令诗词失去它真正的意义和味道。其实写成不古不近的,主要是因为我还没学好古体诗啊,谢谢网君鼓励,我会努力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1-1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怀古

    下面引用由慕容英雪2007/11/01 09:13 发表的内容:
                 怀古
    独立秋风望归雁,潇瑟万木生雨烟。
    长河已别晴川去,孤客几时天涯还。
    挑灯悲看千秋事,凭栏好对万里关。
    ...
    萧瑟的萧字写错了,生雨烟不如改为雨生烟,天涯还,改为天际还,
    仅供参考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1-1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怀古

      慕容英雪能象这样认识,个人认为很好。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学习,就谈不上驾驭,更谈不上打破。正好看了今天一位网友(估计是位长者)对写了对格律的认识,深感其对格律的感悟极深,非常人能及,可以说践了诗道,看后受益不少。也转于此:
    长白山下感悟格律诗词之联想
    细梳纹理品情端,
    九月鹰飞碧水寒。
    瀑布流声回应久,
    大荒几度玉龙盘。
    格律诗词是性情之心印表现,我们在格律诗词的揣摩中触摸历史的回音壁。  
    我想到了金庸小说中的主人公,常常吟咏着某一句诗词,而将自己的青春热烈眷恋融入在时光的叠映和流年的偷换之中。还有的主人公就吹奏着一支曲子,在其曲律中融入了自己的武学生命力节奏。这就是诗词的生命力构成。让我从“达名赞美”所涵盖的技术场景和细节之沉醉,又联想到了那部反映中国工人阶级的电视剧《大工匠》:主人公一生的挚爱和情愫都融入到了工厂车间劳作技术速度场的把握之中。就在那样的节奏和“熟悉得让人心疼的台阶的咯吱声”中,生命力得以唤醒和振奋。这就是诗词,这就是格律,这就是民俗文化中久久沉醉于恩情大地中的磁场般吸引力所在。
    想到了电视剧《暗算》中的主人公“安在天”,一进入他们的隐秘的“工作坊”,听到熟悉的密电码的嘀嗒声,心境就沉稳下来,步履就踏实起来。“黄依依”久在异国,长途跋涉,看到祖国的山水后,泪水潸然而下。   
    《聊斋》中的那个故事:主人公通过唐诗吟诵来反复呼唤爱人醒来。   
    用一生的光阴执守一组修辞行列,笃守一篇诗词吟咏,将生命意识流注入融入,就足矣。在有限的行列修辞中,注入的是关于生命、情爱和技术场速度参差节奏把握的“情感熔铸”。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怀古

    潇瑟(形容风吹草木所发出使人感到凄凉的声音。多形容秋风声)字典里有的.
    还有下句主要是想表达"天涯孤客"的意思.
    谢谢霉菌这么认真分析,问好.
    再次谢过网君的真知灼见.也希望大家也能看见,所以再回复一下,下次就不回了,好留位置给别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1-1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怀古

    虽格律欠佳,然意境甚高,改之恐失其韵味,此诗可冠以七言古风。
    但写诗词还是应以格律意境相得益彰为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11-12 17:43 , Processed in 0.14911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