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07-12-28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征稿公告]《四张居》征求批评稿
第四辑留坡居
e张留坡
张留坡,又名张振立,笔名流波,大江流波等,男,1955年生于平舆县后刘乡大黑村委土楼村。1985年以来先后在《诗刊》、《人民文学》、《热风》、《扬子江》、《绿风》等数十家刊物上发表诗文500余首(篇)并多次获奖。出版诗文集《流波诗抄》、《游踪诗旅》、《落灯花》,诗歌19首被诗刊社编入优秀诗人合集《闪烁的星群》丛书。中国诗歌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驻马店市作家协会理事、诗词学会副主席,平舆县作家协会主席。
七律·挚地怀古(2首)
一
夕阳晚照清河里,西塔遗址觅故居。
奚仲造车成始祖,任成率众至平舆。
任姬胎教文王降,月旦评说雅士趋。
自古仁君得庇佑,流霞落处应仙乩。
二
丽日初升云霞蔚,暖风渐起彩蝶飞。
清河十里花生树,古挚千年地耀辉。
西塔遗风遗故迹,东亭议政议陈规。
小城久设陈蕃榻,君是徐儒至若归。
七律·陈蕃颂
汉室衰微日月昏,扶危济困本当临。
一言天下何堪扫,十拒高阳不耀勋。
勇闯皇宫垂史册,德披社稷泽国民。
乡邻尚爱先生榻,以待虚席问后人。
附注:1.陈蕃(98—168年),字仲举,东汉汝南郡平舆人。少有大志,不拘小节。陈蕃十五岁时,自己就独居一室,潜心读书。有一次,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访,看见庭院里有杂草,屋子也不整洁,就问陈蕃:“孩子,你为什么不打扫干净来接待客人呢?”陈蕃说:“大丈夫活在世上,应当以治理天下为己任,哪有时间顾及这些日常小事呢!”薛勤知道他有整治天下的大志向,很为他惊奇。
2.汉桓帝死后,窦太后执掌朝政,很欣赏陈蕃的刚正不阿,提拔他为太傅,兼任尚书,加封高阳乡侯,陈蕃十次上书,坚决不受。窦太后只好作罢。
3.陈蕃下榻的典故有两个。一个为徐稚所设,即王勃说的“徐孺下陈蕃之榻。”当时陈蕃任豫章太守,郡内有个徐稚的,字孺子,“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公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事见《后汉书·徐稚传》。另一个乃为周璆所设,是在陈蕃做乐安太守时,郡内有个叫周璆的,也是个高洁之士,有美名,“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致,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设一榻,去则悬之。”事见《后汉书·陈蕃传》。
七绝·小清河四景
之一
薄冰化作柳丝鲜,杏雨桃云醉暮烟。
月旦桥头童子笑,放飞纸鹞戏霞天。
之二
蜂蝶起舞弄榴红,妆罢榕花柳哨轻。
闲至青杉荫下坐,指点小船放鱼鹰。
之三
飘摇木叶野菊香,冷吻秋风草径黄。
堤上红枫犹色浅,游鱼水下已深藏。
之四
晴空不让动浮云,大雪弥封水梦深。
玉树琼枝描岸秀,吟眸化冷笑红唇。
七律·洪河岸边忆故人
结伴嬉游不计程,神仙羡慕野庐情。
君观水上菱船渡,我赏河东酒旆轻。
酷爱书声飘校外,时闻笑语滞林中。
遥思未晓今为客,皓首穷经老蠹虫。
七绝·贺月旦评诗社成立
平舆渊底隐蛟龙,古挚千年瑞气升。
诗友心缘阁里聚,酒酣月旦唱大风。
七绝·月旦评和李蛮蛮
古挚千年枕细流,评说月旦未曾休。
雎鸠故里归来日,最爱芦荻自在洲。
附李蛮蛮《月旦评》诗:
千年清河汩汩流,黄纸里弄说不休:
都云此乃风华地,愿为对饮河之洲。
七绝一首为“绿风友情传递万里行”
签名活动壮行
无垠大漠绿风吹,万里丝绸映碧辉。
华夏和谐歌盛世,新诗再竖里程碑。
附:梅影三叠和一首:《为绿风友情传递活动,临屏即兴和张老师一首》:
千年朔漠蕙风吹,处处云霞洒碧辉。诵古吟今当盛世,诗心不老铸丰碑。
红娃也于其后题诗一首:《随张老师题藏头诗一首》:
绿染仙踪拾野趣,风卷流云咏絮情。
诗华光照青史事,刊写大地新征程。
七绝·赠平舆六中海草文学社
命若琴弦弹涌浪,我学海草入汪洋。
潮汐有迹随心动,饥供君餐冷作房。
月旦评怀古
汩汩平舆渊,潇潇起二龙。
坐镇古槐地,播其海内名。
褒贬无定式,彰痞自圣明。
相传瞠目语,显赫是曹公。
遗迹依然在,碧波长向东。
白鹤入水浅,青荻绕岸生。
画舫摇烟雨,柳丝荡软情。
半壁石桥月,满楼管乐声。
长恨世俗物,香艳赠红英。
自怜少灵药,莫怨花繁荣。
盛世何足道,弘扬清议风。
但坐莫哀怨,长亭复短亭。
挚地品风雅,千年月旦评。
附注:1.月旦评位于平舆县城小清河岛上,面积近1万平方米,是东汉名士许劭、许靖经常讲学,评论时事人物之地。本地人又称作“月旦坪”。
2.许劭少年时好讲伦理,评论人物,十八岁时出游颖川、召陵等地,召陵名士谢甄赞叹他和其堂兄许靖:“平舆之渊有二龙焉”。今平舆城南关尚有古迹“二龙里”之地名,就是他们兄弟当时居住之地。
3.许邵留给曹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古风:平舆怡馨园
日出东南隅,照我怡馨园。
园中多佳木,景色惹人怜。
自然成坡地,起伏类丘山。
石阶随意曲,长亭九回环。
冬日赏腊梅,二月看玉兰。
细雨润芳草,百花争娇艳。
青枝鸣黄莺,浅渠涌清泉。
风摇青竹翠,水映红鲤鲜。
绿萝生葳蕤,松柏意蹒跚。
老儒呼玩童,青春伴玉颜。
瑞瑞高台上,煌煌车马喧。
手抚飞来石,感慨何万千。
惊叹盛世景,临去切切言:
休闲来平舆,此处即桃源。
附注:怡馨园位于平舆县城之东南角,驻新公路入城处,乃县府为改善县城环境,于2005年新辟之园林。园中有巨石一块,上书怡馨园三个红色篆书,是为园名;石背楷题一联,书曰“继往开来古挚地,赏心悦目怡馨园”。是园占地不大,却也设回廊亭台,植树木花草,四季葱绿,风景宜人。中心处一方形建筑,上有铜车马,车乃四轮,二马驾辕,车上坐一人,车夫一人。坐者谓之奚仲,夏代车正,史称造车鼻祖。夏灭归商,其后人任成率国徙挚(今平舆县城),发明太平车,乃有“平舆”之名传世于今。车向东南方太阳升起处奔驰,喻今日之平舆步步高升。四壁皆浮雕。北面奚仲造车图,乃彰显彼时历史。东面太任教子图,说挚女太任,嫁周季历王为妻,怀文王,“目不视恶色,耳不闻淫声,口不出傲言”,遂成中华胎教第一人,被尊为“周室三母”之一。西面陈蕃励志图,讲东汉平舆人陈蕃,少有大志,终于功成名就,为官清廉,青史留名。南面二许举士图,记述东汉末年于“月旦评”品评天下人物之许靖、许劭也。读之令人肃然起敬:平舆者,古城也。先人建功立业名传千古,身为后人,亦当效之。漫步于此者,当有此思。是为附记。
古风:陈蕃公园咏怀
自题小序:陈蕃公园兴建于2006年,一期工程占地60余亩。已建成公园大门,陈蕃雕像,文化墙等项,修缮了陈蕃墓碑,新植了松柏竹林。陈公祠、莲花湖等景观设施正在加紧施工,指日可待。是年,平舆县城被评为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
国人谈陈蕃,颔首齐称赞。
故土逢盛世,乡邻念先贤。
各界有提议,县府批专款。
公园新落成,慕名皆来观。
园居县城北,南临道沈源。
汉白玉牌楼,双狮踞两边。
长梁绘车马,华柱舒云烟。
滚龙献祥瑞,飞檐流彩丹。
举目大门里,雕像立面前。
忧国忧民情,訇然扣心弦。
少小怀大志,扫除天下先。
长大为州吏,设榻成古典。
入朝为卿相,无畏犯天颜。
十拒高阳侯,三次遭罢免。
重诺轻生死,蒙冤亦无怨。
风雨二千载,业绩后人传。
更念先生祠,史笔巨如椽。
祠近陈公墓,缭绕尽香烟。
松柏成环卫,碑林题诗篇。
移步莲花湖,扁舟荡二三。
湖心建凉亭,木栏栈道连。
堤岸植杨柳,垂钓更怡然。
喧哗有竹菊,恬然是梅兰。
曲径隐奇石,小桥水流欢。
清幽风雅地,周末好休闲。
凭吊有去处,感佩不胜言。
附注:1.南临道沈源,南面是沈源大道。
2.陈蕃15岁时,独处一室学习。其父好友薛勤来访,见其庭院脏乱,就对陈蕃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当即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3.陈蕃在郡府不接待宾客,却为周璆(一说为徐孺子)在府内特设一榻,待其离去后就把榻悬挂起来。后专指对贤才的器重或对宾客的礼遇。
4.陈蕃曾多次上书皇帝,直言其谬误。
5.汉灵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嘉其忠清直亮,任命陈蕃为太傅,封高阳乡侯,食邑300户,并委以国政。陈蕃十次上书不受,窦太后只好作罢。
新乐府:舆新广场抒怀
君不见太平盛世多气象,挚地焕发新容光。
十里新城多巍峨,花木林荫道两旁。
春风绿树摇梦醒,朝日红楼映天光。
节假周末休闲去,舆新广场好地方。
携妻带子邀亲友,仿佛游乐到天堂。
亭台轩榭类瑶池,麋鹿青牛是仙庄。
花中来去看蝶舞,树上长短听莺唱。
彩霞夕照飞红晕,珊瑚映水喷泉狂。
一地草色铺苍翠,百枝灯花照长廊。
曲径通幽多情侣,云间月色淡如霜。
嬉戏声声碰碰车,欢笑阵阵溜冰场。
坦荡广场空无涯,一如翰海尽汪洋。
海上突现明月光,不是明月是辉煌。
华灯溢彩不夜天,丝竹盈耳歌声漾。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相望。
春去秋来江山老,争名夺利空张忙。
为官为民多造福,桑梓父老永难忘。
附注:1。某曾受命为其撰写碑铭,无用,弃之可惜,今搬来以为注释:舆新广场位于平舆县城西侧,占地11.41万平米,总投资上千万元。公元2001年冬月破土动工,两年后告竣。主体广场中心处建大型不锈钢工艺雕塑《辉煌》一座,以昭示挚地悠久之历史和光明之未来也。四周皆园林式建筑,亭台轩榭、花坛绿地、林木雕塑及各种设施星罗棋布,以供公众集会居民活动休憩之用也。节假之日,闲暇之时,邀亲友携妻子漫步其间,不胜其乐也。柳翠松青,草绿花红。曲径通幽处,雅兴徘徊;健身游乐场,嬉戏风生。入夜华灯溢彩,丝竹盈耳,喷泉飞花,波光流影,别是一番意趣,时有心旷神怡乐而忘归者也。嗟乎!皆赖台胞侨胞及家乡父老出资鼎力以助,遂成此人文胜景,盛世太平气象也。特铭文以抒怀,勒石以扬善。颂曰:大道如光心如丹,烛照后世为典范。每怀懿德兴新舆,长使春风绿故园。
2.为《舆新广场功德碑》撰写的对联两付:其一为:热血丹心辉故土,清风细雨润芳泽。其二为:林木弄阴识旧事,花枝带笑问来人。
新乐府:西塔寺平舆遗址怀古
西塔寺,西塔寺,一无古塔二无寺。
何人何事建西塔?西塔修寺为何氏?
塔高高几层?寺阔阔几室?
文王之母亭?挚国古遗址?
似谁喝了迷魂汤,忘却三生风韵事。
后生如我来拜谒,无复想见当年姿。
西塔寺,西塔寺,一无史书二无志。
多少善男信女客,散入流光无人知。
考古说殷商,肉食本弱智。
卖与未亡人,坟丘类集市。
高树森森荫悲风,乌雀殷勤来探视。
高塔巍峨待何年,香火鼎盛会有时。
附注:西塔寺遗址位于平舆县城西塔寺街西端,考古为殷商遗址。遗址面积2.16万平米,采集标本有石斧、带空蚌器、角锥、鬲、鼎、豆、鬶等器物残片和一组完整的鬲、尊、陶罐。1962年辟为陵园。
东风第一枝·平舆忆旧友
大野风凉,三春水暖,低空掠过飞燕。
柳梢尚未觉察,桃花已经开遍。
佳人邀我,闲散步,小清河畔。
月旦桥、倒影流连,追念二龙恩怨。
云渐渐,聚忧患漫。
雨细细,散烟雾淡。
叩门惹恼黄毛,倚檐打湿裤管。
依稀梦里,娇红面,笑声不断。
盼来日、玉腕轻携,重访旧时玩伴。
春风袅娜·郊外
暮春发功力,吐露韶华。拂岸柳,望无涯。
正晴空丽日,气流奔马,田被翡翠,陌弄游蛇。
紫燕低飞,红鸢高挂,更羡蜂蝶亲菜花。
纵许张生握神笔,多娇山水尽涂鸦。
惆怅一挥而过,斜阳正好,应如我,始涉词葩。
吟风月,弄烟霞。章章寓景,句句披纱。
情动于衷,溢于言表,韵风到处,挚地堪夸。
休生得意,笑多情如你,芳心未定,宜饮清茶。
满江红·挚地情思
霜染三秋,日暮矣、盼谁消息。
香魂渺,风光景胜,再无灵气。
曲径通幽藏细柳,小桥流水说红鲤。
听夜深寂寞照虫鸣,寒潮急。
怀往事,愁无绪。思红粉,空陈迹。
但高楼华舍,尚时儿女。
茶馆歌喑白露冷,酒吧梦断胭脂泣。
到如今惟有月徘徊,无人恤。
江城子·仙女庙遗址抒怀
东风无语水凄凉。
诉苍桑,叹牛郎。
历尽相思,热泪浴愁肠。
遥看远村披暮雨,无眷客,滥情觴。
酒酣入梦到天堂。
淡眉妆,素云裳。
叩问亲人,日夜向康庄。
整理行囊凡界去,流热汗,建家乡。
附注:平舆射桥镇西古城村南有仙女庙遗址。
菩萨蛮·仙翁庙怀古
葛陂老费升仙去,空余庙址说残迹。
何处觅壶公,青竹飞啸龙。
无缘空叹惋,放眼慧根浅。
都谓世人愚,我偏幻太虚。
附注:平舆东和店镇现有仙翁庙遗址。
七绝·贺平舆县诗词学会成立
月旦桥头聚大家,欣观挚地绽奇葩。
讽吟唱和结诗社,载入帛书后世夸。
东风第一枝·贺平舆诗词学会成立
月旦一评,汉晋三公,文风世代传递。
寻常百姓人家,皆知散愁写意。
幽游山水,音律美,和平心绪。
感盛世,墨客骚人,聚会更增情谊。
前路远,日出雾霁。诗道曲,秉新立异。
沃原绿草十足,吟坛好风万里。
胸藏四海,结夙愿,光明寰宇。
待来日,词话人间,美丽几多追忆。
虞美人·还乡情
离家少小归来老,忘却人多少。
土楼一夜叹虫鸣,旧事岂堪再叙月明中。
少年红粉今犹在,何惧朱颜改。
心心相印笑声稠,更把晚霞余韵写春秋。
附注:土楼,是生养我的村子的名字。
武陵春·农家乐
柴草入厨燃绿焰,红火闹炉膛。
慈母频翻烙饼香,临灶话家常。
未见同归说对象,鹊影喜摇窗。
老父人称百事忙,扫院子,整新房。
西江月·那是我家
树绿花红小院,鸡鸣犬吠人家。
朝云暮雨赏烟霞,更有鸟声入画。
老母搬柴烧饭,荆妻喂兔驱鸭。
一双儿女钻篱笆,谁躺葡萄架下。
七律·自题
曾经顽劣农家子,嗜好文学爱韵风。
一曝十寒迷望眼,三更五鼓费油灯。
习来古旧今新句,赚取生前死后名。
人过中年犹自励,斜阳尚沐落霞红。
七律·示儿女
身处寒微不沮丧,勿夸远祖话炎黄。
长存大志高天远,恒念盘餐素菜香。
无事比攀人向善,有心淡静水流长。
须知世味分薄厚,密友疏亲品亦香。
七绝·自题
平生逸志游乡野,不向他人乞剩爵。
犹爱陈蕃悬木榻,袁安卧雪自高洁。
注:陈蕃榻典出有二:《后汉书》卷五十三《徐稚传: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后汉书》卷六十六《陈蕃传》: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璆,高絜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 袁安——字邵公,东汉汝南汝阳(今平舆射桥古城)人。初为县功曹,后选孝廉。唐李贤注引《汝南先贤传》:“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袁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选为孝廉。”
七绝·新币刈手偶感
崭新纸币薄且轻,不意惟觉指肉疼。
锐气逼人吐真意,金钱早晚沾血腥。
七绝·贪官
一次月薪谷万斤,尤思属下送黄金。
焉知父老晨昏里,指骂桑槐向小人。
七绝·世间动物
世间动物尽谦恭,俯首躬身地上盯。
唯有不才号人类,敢于仰望自枭雄。
五律·临镜吟
临镜见真容,拥谁款款情。
牵吾灵与肉,知尔苦和疼。
美丑无欺诈,虚实皆坦诚。
与人相处里,学会做儿童。
七律·五十寿寄语家中诸弟
茅屋破被忆童颜,淡饭粗茶慕月仙。
欲寄繁星空有梦,常思雁阵实无缘。
绕阶鬓发春秋老,缠影罗衣午夜寒。
有待竹林归隐日,伺亲跪奉土楼前。
七律·珍珠婚自贺兼致老妻
陶陶燕侣乐田畴,唱和声中卅岁收。回首不觉霜入鬓,相怜已是雪盘头。凄风苦雨同舟渡,秀水青山联袂游。
半百人前学鹤舞,双飞再过五十秋。
七绝·望乡
别梦依稀在老家,炕头把酒话桑麻。
常思叶落归根去,四季炊烟绕暮鸦。
七绝·回乡
无意疏篱返青色,多情桃李归暮春。
老屋欲拭同梅淡,故冢不添似梦深。
读《史记》二咏
七律·咏陈涉
羽翼不丰未入云,鸿鹄岂肯做家禽。
千年青史随他写,满盏豪侠任我斟。
难信江山归暴主,敢将利剑斩赢秦。
泉台此去惟一笑,鬼判阎王尽落魂。
七律·咏项羽
当年豪气冠长虹,举鼎破舟斩孽龙。
如霭楚歌八面起,似山霸业一时崩。
不修法度空垂泪,未重品德枉费功。
子弟八千魂尚在,谁来聚众统雄兵。
七律·赠陈香亭先生
岸北清河槐树蓊,贤哲作比喻陈公。
曾经沧海横流渡,亦赖深情贤内功。
叶茂犹怜阳谷雨,古稀更爱挚地风。
喜迎奥运明年会,笑贺先生传记成。
七律·赠阎振洲先生
寿愈耄耋岂等闲,鹤松珍重写新篇。
撰修族谱留德业,创办炎黄化美谈。
有事当夸儿女孝,无聊且叙老妻贤。
不求史册传千古,自信人生乐百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