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35|回复: 9
收起左侧

[原创]读诗有感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5-9 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去年经一事,无意庵中人。
却扰南山梦,为求江右新。
野狐天择路,瘦骨朽封尘。
韵味从今出,自然流水亲。
说明和注释:江右:即江西省;瘦骨:一得愚生有《再題枯樹圖》“兀立風塵百劫波,嶙嶙瘦骨自嵯峨。但教留得根基在,勝卻南山一爛柯。”诗中,他是自比“瘦骨”的,故我用之。
去年七、八月,我与一得愚生有关于写诗的一场议论,现在的两首诗要与前诗结合读,更好理解些。
一得愚生   2008-4-24 8:26:47
偶感
經年耽一好,半似甕中人。
清境獨難造,野狐皆可親。
情於真處淡,味到淡時真。
物我如相洽,何須遠避塵。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4-5-18 20:57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8-5-9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读诗有感

    "情於真處淡,味到淡時真。" --- 很喜歡
    "现在的两首诗要与前诗结合读,更好理解些。" --- 請貢獻前詩... ...
    亦喜雪兒解聯.  
    久不見, 問安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5-9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读诗有感

    野狐天择路,瘦骨朽封尘。
    喜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5-9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读诗有感

    [这个贴子最后由雪儿321654在 2008/05/09 20:15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凤十二2008/05/09 10:04 发表的内容:
    "情於真處淡,味到淡時真。" --- 很喜歡
    "现在的两首诗要与前诗结合读,更好理解些。" --- 請貢獻前詩... ...
    亦喜雪兒解聯.
    久不見, 問安好
    先谢关注!遵嘱:
     2007.6.28.
    悲乎--窑场
    昨日入窑场,春来泪雨飞;
    红砖楼小姐,夜静说山西。
    说明:近日,网络披露了山西省洪洞县黑砖场残酷奴役、虐待31名外地包身工,行为令人发指,堪比人间地狱,揭开了血泪黑工之路。
    山西的郑彩霞撰文(http://news.QQ.com  2007年05月22日09:46)说:
    世上大抵可以形成一种现象的,一定都有其产生和存在的社会背景及原因,“包身工”这一早已成为历史名词随着时代而消失的特殊现象,之所以能在文明的现代社会复燃,则必然有其自身的理由。具体到运城“包身工”这一事件其实就是市场经济游戏规则与社会制度与管理缺口结合下的产物。
    宋人张俞《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唐人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一得愚生  2007-6-30 22:39:29
    不必讀詩 看下面文字即可。(指“悲乎--窑场”的说明)
    2007.7.3.
    古典诗词难读,许多年轻人和初学者往往止难于前,所以前人对古典诗词都作说明和注释,帮助读者阅读和理解。我觉得,自己的作品也存在晦涩问题,尤其是一首小诗含有多层意境,网友常常提出疑问,要求作些说明和注释,所以,我一般会做词语的浅注释,作一些引导阅读的说明。我以为,现在的人都很忙,与其让人花时间去搞清楚诗词的表层意思,不如自做注释和说明,让读者尽快进入意境。
    对于小诗,我并没把“什么都交代得明明白白”,只是写了个引子和诗外的题内话。从先生的“不必讀詩,看下面文字即可”评语来看,先生并未深读小诗。
    我认为现创古典诗词要走出学院,走向社会,表现生活,扩大阅读层面。古典诗词创作要写通俗(在通俗中蕴含意境),少用典故(用也只用耳熟能详的),我主张创作古典诗词时,力求从现实生活中提炼诗句,尽量避免从古诗词中搬来掌故,要不然,诗歌将成为象牙塔里的文学,脱离生活,离开大众。
    一得愚生  2007-7-7 14:15:28
    七绝
    飒飒寒刀割紫松,恍如梦在碧霄中。
    摩云便欲向天问:我是人间第几峰?
    2007-7-7 16:
    和一得愚生  
    秃笔耕耘志问松,涪翁独立碧霄中。
    洪洞县里人生恶,米谷先生咋上峰?
    涪翁:宋人黄庭坚的名号。黄庭坚是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他重视诗法,有独到之处,诗作取法杜甫,一字一句都求其有来历,并标榜“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走上形式主义的道路,形成模拟、剽窃的风气,在宋代起了不良的影响。
    洪洞县里人生恶:指山西洪洞县曹生村黑砖窑非法用工、残害劳工事件,还真应了“洪洞县里无好人”(京剧“苏三起解”唱词)。
    米谷先生咋上峰:米谷先生:我认为一得先生是吃米谷生活的平凡人,先生不问民间疾苦,却争什么“第几峰?”少了诗家的内敛和善良。
    一得愚生2007-7-17 0:15:28
    再題枯樹圖
    兀立風塵百劫波,嶙嶙瘦骨自嵯峨。
    但教留得根基在,勝卻南山一爛柯。
    2007.7.17
    和“再题枯树图”(读诗有感)
    瘦骨经年亦烂柯,兼风带雨沃嵯峨。
    根基立物应时势,放马南山万里波。
    这两首诗写的是两种创作古典诗歌的态度,我理解原诗的意思是:要学那枯树残枝,历“劫波”,成“瘦骨”,长精神(自嵯峨);遵守古韵古律,用古体字(繁体),写古人古事(典故,掌故),追求字字句句有来历(原作者也是这样身体历行的),定然“勝卻”“南山”的那些破诗烂词(一爛柯)。
    我认为,枯树(瘦骨)经过岁月的“劫波”,也要风化成“烂柯”的(这是自然规律),要化前人创作古典诗歌的成就(后人们应有选择地吸取养料),肥沃当今诗坛;只有继承优秀文化(根基),顺应社会发展的时势(与时俱进),写出时代的新作品(立物),才能迎来古典诗词创作欣赏的万里前程。
    2007.8.11
    和一得愚生《感事》诗
    道本无居正,岂能执偏颇;
    江流推旧月,时势存新我。
    诗坛兴律韵,创意添薪火;
    笔写人间事,情悯百姓可。
    意象分层次,雅风生万果;
    今人寻古味,江右安其左?
    附原诗:一得愚生  2007-8-9 20:42:37
    感事
    道本居中正,奈何執偏頗。
    豈為道存亡,虛名累小我。
    時吾隔其岸,不欲觀其火。
    知交幾經年,怒目殊不可。
    未應多一言,善因種惡果。
    天地一漩渦,胡不安其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5-9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读诗有感

    一得愚兄非常人也,其人何在?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4-5-18 20:57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8-5-10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读诗有感

    這樣的交流, 多多益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5-10 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读诗有感

    一得愚生2007-7-17 0:15:28
    再題枯樹圖
    兀立風塵百劫波,嶙嶙瘦骨自嵯峨。
    但教留得根基在,勝卻南山一爛柯。
    2007.7.17
    和“再题枯树图”(读诗有感)
    瘦骨经年亦烂柯,兼风带雨沃嵯峨。
    根基立物应时势,放马南山万里波。
    读此有益,好诗欣赏,欢迎楼主来诗韵交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5-10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读诗有感

    噫~真好,在感怀交流探索中品味、反思(无论是与人还是与诸己)都是升华理念开阔心胸的好方法,俺写不来可读来喜欢欢喜。︿_︿感谢楼主分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5-10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读诗有感

    多交流多学习:)学习之。
    “古典诗词创作要写通俗(在通俗中蕴含意境),少用典故(用也只用耳熟能详的),我主张创作古典诗词时,力求从现实生活中提炼诗句,尽量避免从古诗词中搬来掌故,要不然,诗歌将成为象牙塔里的文学,脱离生活,离开大众。”
    十分赞同。能用简约的词句,表达一个意思或几层意思,就可以达到你的目的。从这样来说,古体诗的格律,是我们要把握的一方面。然面,这并不是说,我们作诗,除格律,别无他途。这里,我们都知道,格律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一种合乎美感的韵律,而诗、词,都是加以固化的韵律。为的是让更多的人,更好的利用这些格律,来写好好诗好词。而之所以这样加以固化,就在于不是所有人都懂韵律,不是所有人都熟悉音乐。这里,我们也就知道了,诗词的发展,意境、词意、美感(上口的美感)这些都是不变的。那么,我们就知道,一种给社会,给人带来一种感受、带来符合人们审美观的诗词将都是好的诗词。再延伸下来,我们也知道,新诗,散文等,都无不在这个框架之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5-10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读诗有感

    谢谢诸公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11-14 06:57 , Processed in 0.14711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