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49|回复: 28
收起左侧

[原创]五古 岁暮杂感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2-12-8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冶心在 2005/05/27 10:05am 第 2 次编辑]

空山萧瑟里,天地枕寒流。数见山里儿,枯瘦弱且柔。
赤足泥水道,行行滑复溜。岂惟无悯惜?慈亲在广州。
相距万余里,相痛彻骨头。一去失所怙,寄食几经秋。
儿幼不知忆,娘心不胜愁。数问何为者,泪罢语幽幽。
西疆贫且久,开发功未收。频年调结构,喋喋语未休。
田畴尚尔尔,衣食犹堪忧。况复昂教育,万金未易筹。
不学无本事,出路安可求?无奈打工去,临去几凝眸。
经年劳且苦,前路早筹醪。所积敢妄用?为儿付学酬。
宁使今朝苦,不忍他年羞。诚哉感斯言,深与吾意投。
人事有高下,须当竞上游。且看严霜尽,春气满芳洲。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2-12-9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五古 岁暮杂感

人事有高下,须当竟上游。且看严霜尽,春气满芳洲。
这两句说的真大气,的确一年会比一年好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2-12-10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五古 岁暮杂感

现实主义诗作,写的不错啊,读来令人心有戚戚焉。
50米深深蓝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2-12-10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2-12-11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五古 岁暮杂感

妙。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2-12-13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五古 岁暮杂感

[这个贴子最后由小菜鸟在 2002/12/13 04:47pm 编辑]

写母念儿令人感动,情者,发乎于心,示之以词藻也,且不表.
纵观全篇,有逻辑混乱,表义不明之嫌,菜鸟不才,愿以一己之见示之于众,供各位达人开枪做靶,嗟乎,斯言如下,若有不妥,乞复之:
儿幼不知忆,娘心不胜愁。
---(因其不知“忆”而致母愁,未见妥当,盖此“忆”为何解也?晕之乎?)
(复言:解读一诗,颇费时日,盖时,世,事之异耶,盖词,句,习惯之殊也,若果贻笑于大方,尚请眀示,已解小生求知之望,渴求之念,嗟乎,呜呼幸哉!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2-12-13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五古 岁暮杂感

很少读过这样的诗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2-12-17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五古 岁暮杂感

人定胜天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2-12-18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五古 岁暮杂感

好是好,请看清楚点:
“竟”字当为“竞”!
(小生斗胆,这厢有礼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2-12-19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五古 岁暮杂感

谢谢了。接受。还望多指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2-12-20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五古 岁暮杂感

我觉得阁下写得很正确
儿幼不知忆,娘心不胜愁。数问何为者,泪罢语幽幽。
是啊,娘心不胜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2-12-21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五古 岁暮杂感

    这个五古从铺排上还是错落有秩的,选点也算精到。
    但是在内容上有几点不得不说:
    1、在思想情感上有不妥。数儿苦也好,众儿苦也罢,看到一点点苦痛就哀三悼四的,认识程度可谓浅;定性也草率。如果这几儿痛真实反映了一个普遍的现实,国破家亡,到也可以以这样的视角,这样的笔调去渲染。莫将一时痛,将说末世哀!!!
    2、在逻辑关系上有毛病。对苦痛的原因,作者只是站在一个点的现象和从与儿语中了解一二的,其实真正的形成原因很复杂,有历史的,也有现实;有地方政府的,也有个人的因素在里边起作用。作者讲述的“几儿苦”与诗中提到的问题没有直接原因,显得草率、肤浅。你是城里人。
    3、对国家政策有曲解。政策的制定有他的全局性、宏观性和普遍指导性,具体到每个地方的执行、以及到每个人的惠及程度是不会完全一样的,有的是要有一个过程的。作者把原因很随意的归结为“昂教育”、“开西疆”、“调结构”是认识上的偏颇甚至错误。
    上边几点应当说影响了这首诗的层次,可以说是致命伤,可惜了好文字!!!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2-12-25 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五古 岁暮杂感

[这个贴子最后由冶心在 2002/12/25 01:16am 编辑]

  菜鸟兄在回帖中言“
  写母念儿令人感动,情者,发乎于心,示之以词藻也,且不表.
  纵观全篇,有逻辑混乱,表义不明之嫌,菜鸟不才,愿以一己之见示之于众,供各位达人开枪做靶,嗟乎,斯言如下,若有不妥,乞复之:
  儿幼不知忆,娘心不胜愁。
---(因其不知“忆”而致母愁,未见妥当,盖此“忆”为何解也?晕之乎?)
(复言:解读一诗,颇费时日,盖时,世,事之异耶,盖词,句,习惯之殊也,若果贻笑于大方,尚请眀示,已解小生求知之望,渴求之念,嗟乎,呜呼幸哉!
  
  今答之:
  “有逻辑混乱,表义不明之嫌”
  答菜鸟:“逻辑混乱”何处?请道其详。
  “表义不明”又在何处?
  儿幼不知忆,娘心不胜愁。
---(因其不知“忆”而致母愁,未见妥当,盖此“忆”为何解也?晕之乎?)
  “儿幼不知忆,娘心不胜愁。”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而是儿和娘的两种心态,是并列关系。
  “儿幼不知忆”本杜甫“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句意,言子女尚小,还不知知道思念远在异乡的父母;
  “娘心不胜愁”是说母亲思念儿女,却无时无刻不在揪心。
  这两句我看没有什么问题吗。有什么可“晕”的?若问“忆”何解,我想当与老杜“未解忆长安”中同解。
  另,所谓“词,句,习惯之殊”,我倒没有感觉出来,请具体指明,何处见殊?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2-12-25 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五古 岁暮杂感

[这个贴子最后由冶心在 2002/12/25 01:50am 编辑]
下面引用由半月塘2002/12/21 10:02pm 发表的内容:
  这个五古从铺排上还是错落有秩的,选点也算精到。
   但是在内容上有几点不得不说:
   1、在思想情感上有不妥。数儿苦也好,众儿苦也罢,看到一点点苦痛就哀三悼四的,认识程度可谓浅;定性也草率。如果这几儿痛真实反映了一个普遍的现实,国破家亡,到也可以以这样的视角,这样的笔调去渲染。莫将一时痛,将说末世哀!!!
   2、在逻辑关系上有毛病。对苦痛的原因,作者只是站在一个点的现象和从与儿语中了解一二的,其实真正的形成原因很复杂,有历史的,也有现实;有地方政府的,也有个人的因素在里边起作用。作者讲述的“几儿苦”与诗中提到的问题没有直接原因,显得草率、肤浅。你是城里人。
   3、对国家政策有曲解。政策的制定有他的全局性、宏观性和普遍指导性,具体到每个地方的执行、以及到每个人的惠及程度是不会完全一样的,有的是要有一个过程的。作者把原因很随意的归结为“昂教育”、“开西疆”、“调结构”是认识上的偏颇甚至错误。
   上边几点应当说影响了这首诗的层次,可以说是致命伤,可惜了好文字!!!
  不敢苟同你的观点。
  可能你倒真的是城里人,且是城里有钱人,完全不知乡下无钱人读书之苦,尤其是无钱读大学的苦处。也正因为怕无钱读书,许多农村家长干脆就不鼓励孩子认真读书,让孩子得过且过,读得到进什么程度就算什么程度。至于此类现象是否普遍现象,肯定,这在我们老家绝对是普遍现象。至于你问诗中所写是不是普遍现象,当然算不得都是,但却也不是少有。我想说的是,杜甫诗中的三吏三别就是普遍的?我只相信诗是艺术,艺术的真实是高于生活的真实的,也就不必深究现实生活中究竟是有三个还是五个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也不一定就只有末世才有,盛世有此,难道不更见其可悲?而且,怜弱未见得就是思想感情有问题呢!
  我也不想去深究是谁的原因,我只知道,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事例,而且不是一个两个,总之是有。既然是有,那就必然有原因,至于原因究竟是什么,一时谁也难得说出个子丑寅卯来。至于没有交待直接原因,并不等于没有原因。我想任何一个只要是有过诗中经历的人,自然会明白其中的原因的,当然这原因也绝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你说我是城里人?对了一半,目前我确实是住在城里,但我的根在农村,心在农村,常回农村,所以对农村了解甚多。诗中所说非虚。
  所谓的“对国家政策有曲解”,这可是政治的大帽子,不敢戴。我没有说“开西疆”、“调结构”不对啊,而是说“开西疆”迟了,“调结构”也搞得太晚了大,而且大多挂在嘴边,不见行动不见实效,所以至今还没有收到效果,西部农村还没有完全脱贫,但接受高等教育所需要的费用却高起来了,不比东南经济发达地区少。无奈才去打工挣钱,以备孩子将来上学不时之需要,这里并没有对国家政策不满的意思啊。要说有意思的话,那也只能是对国家提高对高等教育的学费有些意见。说真的,我们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人真的交不起那么高的学费呢。
  谢谢赏读,并提出批评意见,有甚不合处,请见谅!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2-12-26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五古 岁暮杂感

吾心可悲也!!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2-12-27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五古 岁暮杂感

是啊,我心不胜愁啊!写的不错嘛,值得学习。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1-12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五古 岁暮杂感

最后八句写的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1-21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五古 岁暮杂感

这么热闹!也来说两句:(要说就说不同意见,那些相同的什么此诗好啊妙啊之类的就不费口舌了,呵呵~~)
冠之以五古,应力避律句,此诗中律句可不少啊,嘻嘻
再说内函上面,说的还是很清楚明白的,命名为岁暮杂感是十分准确的。
起首两句:空山萧瑟里,天地枕寒流,道明是岁暮,接着:数见山里儿,枯瘦弱且柔。赤足泥水道,行行滑复溜……这里和起首的衔接是不是不太紧凑?儿幼不知忆,娘心不胜愁,这两句应再斟酌斟酌,立意是很好的,但表达上最好不要用容易引起歧义的词句。西疆贫且久,开发功未收。频年调结构,喋喋语未休。田畴尚尔尔,衣食犹堪忧。况复昂教育,万金未易筹。不学无本事,出路安可求?无奈打工去,临去几凝眸。这几句漂亮!联系到实际联系到自身上面,为下面“为儿付学酬。”做好铺垫。宁使今朝苦,不忍他年羞。诚哉感斯言,深与吾意投。人事有高下,须当竞上游。且看严霜尽,春气满芳洲。 最后这几句极好,大气、自然、舒畅~~

呵呵,一管之见,不足与论,不足以争!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1-22 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五古 岁暮杂感

“宁使今朝苦,不忍他年羞。人事有高下,须当竞上游。”
佩服佩服,精神可嘉。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7-31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五古 岁暮杂感

这里的仅有几个亮点之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5 17:24 , Processed in 0.09025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