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42|回复: 2
收起左侧

彼岸诗社·新国风倡言(草拟)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4-16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前中国诗歌式微,我们要做的首先是继承,而不是毫无自知之明的去搞所谓的革新。以前网络诗坛有某些无知之徒大喊实验革新,可最后呢?理论倒是头头是道,写出来的东西却也只不过是学了晚清黄遵宪等人的遗步,弄得作品成了烧饼和奶油的大杂烩,这种革新,除了让发起者哗众取宠,博个虚名以外,并无现实的意义。
如果你觉得要削足才能适合诗歌这双履,那你该做的是换上高跟鞋或旅游鞋等其他鞋子。而不是把这双履撑坏了以适应自己的足。否则只能贻笑大方。
诗歌是唯一产生于文字之前的一种文学体裁。风骚二脉都是以当时生动活泼的白话写成的。(国风以北方方言为主,离骚以南方方言为主)。不过,由于语言的不断演变与发展,在今天,我们的日常口语已不同于先秦时期以单音节为基本词汇的语言。如果纯粹以白话入诗会有碍于诗歌的凝练。所以我主张诗的语言应该是“凝练之后的口语”。
新国风体是我在在对自己的格律诗创作上有了一定把握后于近期提出的一种当代诗歌创作风格(流派?),主张发扬《诗经》中的“国风”精神,以现实题材为内容,记录当代世情风貌,使诗歌真正成为“一时之信史”。
白居易等提倡的“新乐府”以叙事、尤其是长篇叙事为主,在我看来,诗歌于这方面的功能是弱于小说的。而新国风体倡导以简明的格律化来写古风,便于诵记,每一首小诗都如一幅照片、剪影、图画,记载真实的风貌与情感。
针对当今网络诗坛某些脱离现实吟风弄月矫柔造作的现象,我曾有〈与彼岸诗友论诗〉七律,可作倡导新国风体的注解:
书海刻舟成底事?十年求剑枉雕虫。
一怀心绪空承转,满纸愁情俱克隆。
欲使文章追古韵,须将时世谱新风。
休言春去万花谢,桃李菊梅应不同。
在诗歌创作上,鄙人向来是比较保守的。我并不提倡所谓的“革新,求变”。我提倡的是对古代文化遗产的真正继承。即继承其精神与实质,而不是空洞的形式与外壳。对于前人的格律,我个人以为很难有更好的形式去超越他,所以目前还是基本沿用旧律(在用韵上,也是以佩文韵为主,同时尽量兼顾今韵。)不过,我所提倡的“新国风”既然以风为名,所以自然也不是纯粹的近体,因此,我的作品中时常多用拗句(甚至偶尔还有“仄平仄平仄”的特拗之句)。对于有些朋友所推许的严于格律,我想我还是愧不敢当的。
以下是本人新国风体中的部分作品,都是以前发过的,于此,再列出来以和大家交流:
五律·拾荒老人  
折腰团破絮,白发任风吹。
喜得易拉罐,轻开长锁眉。
生存须自立,职业本无卑。
七十犹未老,老来依靠谁?
2003年3月16日
五律·上车(寄兴)
车至人如涌,门开客似兵。
腾身竞威武,挥臂显狰狞。
壮士安心坐,老翁扶杖倾。
大哉强暴法,何处不通行。
2003年3月28日
五律·警车
国徽帽檐上,处处绿灯明。
笛乱随他去,轮飞任尔惊。
有权则无忌,直道可横行。
笑彼租车户,耽心复苦营。
2003年2月18日   
五律·中东(二)  
今日军中敌,当时座上宾。
联盟各归利,四海枉沾巾。
落后须受制,文明非入侵。
黎民频战死,犹曰吊黎民。
2003年3月25日

五律·老车夫  
年既四十九,体衰须逞强。
挺肩腰后力,蹬足膝间伤。
何惧逆风苦,但求糊口粮。
悠悠巡警过,垂眼莫相望。
2003年3月1日
五律·班主任  
桃李何须熟,园丁自可收。
斜身常正影,孺子尽为牛。
举国成商市,百行先报酬。
劝君休羡我,校长更多求。
2003年3月4日
五律·推销员
领带西装正,摩丝短发匀。
喜忧皆是笑,过往尽为宾。
苦赚三餐费,闲谈百万薪。
江东多父老,不许此身贫。
2003年4月8日
五律·清晨即景
天青城管少,日映小村彤。
两里推车贩,三更挑菜农。
碗内豆浆热,手中酥饼松。
人生足温饱,何事不从容。
注:折腰体。
2003年3月31日
本人向来都懒得作长篇大论,以上的文字也多数是从以往的回帖中COPY下来的,(甚至还有一部分抄了水月镜花的帖子)。要辩论,自问未必有精力玩得过那些专业砸手。上面的这篇东西就权作我倡言的草拟吧。谁要是有不同意见,随便砸,呵呵,我习惯了,无所谓。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4-17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彼岸诗社·新国风倡言(草拟)

是好文章,点精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29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彼岸诗社·新国风倡言(草拟)

从你的诗作上已反映出你所崇尚的诗风。我很赞成这样的继承。你所继承的是摸式,更继承了灵魂‘因你已给它注入了现代生活气息的内容。而我看到有些作品,所用词诸如’西纱窗‘’垂杨栓马‘素帏’板桥‘等之类’自任为这才是继承,这些东西已发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24 11:13 , Processed in 0.07184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