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16|回复: 4
收起左侧

[讨论]关于旧体诗词的押韵问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9-3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金筑子在 2007/09/05 10:40 第 2 次编辑]

关于旧体诗词的押韵问题
今人作旧体诗词,往往会引起如何用韵的争论。现在通行的办法是:“各行其好”。各行其好,并不影响旧体诗词的创作和欣赏。其实,诗的用韵,历来都是在微妙地发生变化的,因为汉字的某些字音,随着时代的推移就在发生变化。现在,人们已读不出“一东”“二东”、“三江”“七阳”之韵部区别。所以,今人作旧体诗词实行的是多轨制,并得到承认。
晚唐,杜牧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唐韵,纷属文韵,魂、村属魂韵。文韵和魂韵属邻韵关系。这说明,起句押韵可押邻韵。
中间也可押邻韵:
晚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在唐韵,笙为庚韵,情、营、声为清韵。也就是说,在平水韵之前,诗就可押邻韵,因此平水韵才有理由将广韵之206部合并为106部。但这时的韵实际上还可以合并,于是出现了词韵。(后人归纳为平、上、去声14部,入声5部,相当于分开的47部)。
在1947年,由当时的民国政府推出了一部《诗韵新编》,分四声18部,相当于旧诗韵的分法72部,也比平水韵为少。但旧体诗词的押韵是不分阴阳平的,以三声论,只有54部,跟词韵差不多。现在的新声韵,就是在此书重新整理的基础上实行的。
这不是人为的划分,这完全是语音的变化使然。因此,有的人以词韵入诗、以新声韵入诗,是完全合理的。
    近日,在古韵飘香上有这样一首诗:
五律 初秋感怀 (新韵)
秋立春城外, 披衣望雁行。
滇池聆暮鼓, 古寺觅禅音。
煮酒唐诗律, 读书孔子经。
金风传问候, 句句总关情。
我认为还不错,加了精。却惹来了这样的批评:
“哈哈,你当然赞成,因为你根本就不识韵。有什么样的版言主就有什么样的“精华”!你也不怕别人笑掉大牙!!!我就来一首你不喜欢的,看你又能如何?”
                  七律• 红袖八年记  
            清心寂寞寄红门,诗读经人助笔痕。
            杯酒春风问桃李,八年苦雨洗乾坤。
            网间日月留追忆,手上文章作宦存。
            身贴零花如印落,无声随水听谁言。
我说,这首诗的用韵为“十三元”,但它只是标准的平水韵,如果用更早的广韵要求,坤属魂韵,其他属元韵,仍出韵。你不能以你喜欢用的平水韵来评判别人的对与否。事实上,从宋人作词始,人们就将“十三元”的韵一分为二,各归别部,因为它们的读音并不互押,如坤与言。当然,有人一定要如此互押,因古人曾经如此过,别人也不应该反对。因此,我以版主的身份,主张多轨制,只要诗的内容好,给人以美的享受,就是好诗,韵却不求一律。最后,我把曾经在网上发过的关于平仄韵的一点意见附后。
从有诗开始,韵就如影随形,因此可以说韵是跟随诗的产生不自觉地同时发生的。平仄也是汉字古已有之的,只是当人们自觉地运用它的时候,则是比韵的运用晚了相当长的时间,是到了南朝沈约发现了汉字四声的时候。平仄有规律地用在诗里,则又是到了唐代的近体诗的出现。而韵书,把汉字语音划出韵部与平仄归属,只是比唐略早一点的隋朝,可以说是同时发生的。自此,历代凡作近体诗,在汉字的运用上平仄是不可改变的,韵则可以随时代而变化。自隋韵、唐韵、平水韵、词林正韵,韵部都有合并,有分化。相对来讲,韵的变化不影响近体诗的传承,而平仄的变化则会影响近体诗的规范,使人觉得大不协调,与历代的诗发生了断裂。所以,历代的诗,韵的变化较大,而平仄字的使用则几乎是不变的。词比诗自由,词韵比诗韵宽得多,宽得多的原因不是操作问题,而是到词产生的时候汉语语音的实际就是如此,因为它不存在传承问题,于是用在词上的韵就与诗韵大大不同。但词的用字平仄,仍然是沿诗的用字平仄范围,并没有新的一套。后人只要写诗不是为了“应制”和显示学问,以词韵入诗的就比较多起来,也得到社会的认可,这就证明韵可变而平仄不能变的道理。
因此,近代所出现的新诗韵,同样可用于旧体诗词,这就叫“把韵放宽”。放宽,历代都存在。而用普通话的平仄写近体诗,则无论它如何规范完整并科学,它所造成的结果都是使近体诗的传承来一个断裂,重新开始,这就是它无法推广的原因。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4-5-18 20:57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7-9-6 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关于旧体诗词的押韵问题

    晚唐,杜牧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唐韵,纷属文韵,魂、村属魂韵。文韵和魂韵属邻韵关系。这说明,起句押韵可押邻韵。
    中间也可押邻韵:
    晚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在唐韵,笙为庚韵,情、营、声为清韵。也就是说,在平水韵之前,诗就可押邻韵,因此平水韵才有理由将广韵之206部合并为106部。
    金筑子君提出的這兩首詩都是"飛雁入群格", 即首句所押之韻,非同餘詩於一部,亦稱之為孤鶴入群格. 唯,須以韻能通轉者為限.
    除此之外,還有飛雁出群格,葫蘆格,進退格,轆轤格.  
    更有譬如:
    聞鶯 楊萬里
    曉寒顧影惜金衣,著意聽時不肯啼;
    飛入柳陰深處去,數聲只有落花知。
    首句押「五微」韻,次句押「八齊」韻,而末句押「四支」韻。
    永王東巡歌 李白
    祖龍浮海不成橋,漢武灣陽空射蛟;
    我王樓艦輕秦漢,卻似文皇欲渡遼。
    本詩押「二蕭」韻,卻於次句押「三肴」韻中之字。
    次韻答寶覺 蘇軾
    芒鞋竹杖布行纏,遮莫千山又萬山;
    從來無腳不解滑,誰信石頭行路難。
    首句押「一先」韻,次句押「十五刪」韻,而末句押「十四寒」韻。
    上為極端之例,知之甚好,不宜為訓. 然,即便如此,用韻仍循通轉.
    最後:
    五律 初秋感怀 (新韵)
    秋立春城外, 披衣望雁行。
    滇池聆暮鼓, 古寺觅禅音。
    煮酒唐诗律, 读书孔子经。
    金风传问候, 句句总关情。
    平水新韻暫且都不理會, "行,經,情"(ing)一ㄥ, 後鼻聲, "音"(in)一ㄣ, 前鼻聲.  這, 於古音今音, 都無可能通用, 差之甚矣. 若"情"字處以"音"韻代之, 則勉強進退, 或"行"字處以"音"韻代之, 則牽彊轆轤, 如此尚有微原可循. 於今,只是疏忽,無關技巧.   
    於此,引吳禮部正傅: "[轆轤]出入用韻,必有奇字乃可。若句韻尋常,則用此何為?"
    因此,近代所出现的新诗韵,同样可用于旧体诗词,这就叫“把韵放宽”。放宽,历代都存在。而用普通话的平仄写近体诗,则无论它如何规范完整并科学,它所造成的结果都是使近体诗的传承来一个断裂,重新开始,这就是它无法推广的原因。
    很值得思考.  謝金筑子貼, 受益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9-6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关于旧体诗词的押韵问题

    金筑子君提出的這兩首詩都是"飛雁入群格", 即首句所押之韻,非同餘詩於一部,亦稱之為孤鶴入群格. 唯,須以韻能通轉者為限.

        我说的是用唐韵来评定,次句笙和以下三韵为邻韵相押。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9-6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关于旧体诗词的押韵问题

    下面引用由金筑子2007/09/06 07:58 发表的内容:
    金筑子君提出的這兩首詩都是"飛雁入群格", 即首句所押之韻,非同餘詩於一部,亦稱之為孤鶴入群格. 唯,須以韻能通轉者為限.
        我说的是用唐韵来评定,次句笙和以下三韵为邻韵相押。
    啊.....的確是喵大疏忽.   李商隱的《二月二日》實在不是飛雁入群格,喵少看一韻,大不應該.  萬分歉萬分歉.
    行笙情營聲中: "行""笙"屬庚韻, 餘下清韻.  這若說是葫蘆格,又少一韻, 若說其他體,喵實在陋識, 不得其解. 歉過歉過..
    好在, 無論"行笙情營聲"於何時屬何韻,皆是通轉之音可鄰之音.
    不過, 喵怯以為, 我的回貼是為了能有機會同金筑子君探討:
    什麼樣的韻可鄰?
    什麼樣的韻當鄰?
    雖然喵的表達能力未曾很好, 可也沒想到原來這麼不堪... 汗顏... ^^"
    害金筑子君誤以為喵要討論的是李商隱的《二月二日》之用韻, 真是很抱歉.

    那喵再試一次, 還請金筑子君海涵了:
    金筑子君提出的兩首詩,其一是"飛雁入群格", 即首句所押之韻,非同餘詩於一部,亦稱之為孤鶴入群格. 唯,須以韻能通轉者為限.  除此之外,還有飛雁出群格,葫蘆格,進退格,轆轤格.  
    更有譬如:
    聞鶯 楊萬里
    曉寒顧影惜金衣,著意聽時不肯啼;
    飛入柳陰深處去,數聲只有落花知。
    首句押「五微」韻,次句押「八齊」韻,而末句押「四支」韻。
    永王東巡歌 李白
    祖龍浮海不成橋,漢武灣陽空射蛟;
    我王樓艦輕秦漢,卻似文皇欲渡遼。
    本詩押「二蕭」韻,卻於次句押「三肴」韻中之字。
    次韻答寶覺 蘇軾
    芒鞋竹杖布行纏,遮莫千山又萬山;
    從來無腳不解滑,誰信石頭行路難。
    首句押「一先」韻,次句押「十五刪」韻,而末句押「十四寒」韻。
    又, 李商隱之《二月二日》,實在因喵陋識, 暫且歸於此類極端, 望方家指正, 謝不盡.

    極端之例,知之甚好,初學者不宜為訓. 然,即便如此,用韻仍當循通轉.
    最後:
    某論壇精貼 --
    五律 初秋感怀 (新韵)
    秋立春城外, 披衣望雁行。
    滇池聆暮鼓, 古寺觅禅音。
    煮酒唐诗律, 读书孔子经。
    金风传问候, 句句总关情。
    平水新韻暫且都不理會, "行,經,情"(ing)一ㄥ, 後鼻聲, "音"(in)一ㄣ, 前鼻聲.  這, 於古音今音, 都無可能通用, 差之甚矣. 於今,只是疏忽,無關借韻或通用或鄰或轉.   
    於此,引吳禮部正傅: "[轆轤]出入用韻,必有奇字乃可。若句韻尋常,則用此何為?"

    這樣, 希望有稍稍清楚一些些.  對不起, 讓金筑子君費心了.
    問日安.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0-7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关于旧体诗词的押韵问题

    那些“XX格”其实就是古人作诗“出韵”后找借口下台阶,为什么符合“XX格”就可以,不符合则不可呢?在对仗方面也有同样的问题,明明是不对,偏要做出些“XX格”出来下台阶,我们的祖先是相当幽默的。[DISABLELBCOD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1-23 21:45 , Processed in 0.07322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