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43|回复: 2
收起左侧

中州札记之五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9-3 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紫狐狸在 2004/09/04 09:07pm 第 1 次编辑]

       十八  三阙遭遇
     太室阙,嵩山中岳庙门前500米处。建于东汉元初五年(公元118年)。高3.92米,东西两阙相距6.75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少室阙,位于嵩山少室山下邢家铺村。约建于东汉元初五年至延光二年(公元118—123年)之间,是汉代少室山庙前的神道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启母阙,在嵩山南麓的万岁峰下。建于东汉延光二年(公元123年),是汉代启母庙前的神道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上三阙,并称“中岳汉三阙”。
    1
     阙,是一种古代的的建筑形式,建在宫殿、祠庙或陵墓前,通常左右各一,像一边一座门楼,所以也叫双阙。“阙”就是“缺”,门楼中间缺一块也,缺出来的地方就是通路。这种建筑形式历代的宫殿都采用,北京故宫的午门就是一个实例,但和汉阙相比,样子变化很大,成了三面围住,缺一面。
     汉阙遗存甚少,因此,凡是保留下来的,大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说起“单位”二字,总给人以一个机构的感觉。其实“中岳三阙”很可怜,都是坐落在农田中的一座破房子。原来这三处阙都是暴露在野外的石柱子,解放后才盖了房子将它们罩在里面;多年的风雨剥蚀,看着让人心酸,一点都不“单位”。

    2
     少室阙其实离嵩阳书院很近,但地处偏僻,怎么也找不到,最后,花钱请一位老乡带路,才在一片阡陌纵横的农田里才找到了它。沿着田埂走去,约300米,来到了少室阙的跟前。藏着少室阙的房子旁,有三间类似工棚的房子,里面走出几位民工模样的人。根据以往的经验,这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参观权,往往掌握在此类人物的手中;他们让看就能看,他们不让看,说破大天也没用!
     于是赶紧陪着笑脸上前搭讪。他们都操着南方口音,来自湖北,倒真是民工。众民工很客气,没费什么口舌便取来锈迹斑斑的钥匙,打开了锈迹斑斑的锁,把我们一行放了进去;不知怎的,我竟有感激啼零的感觉。
     屋子里很黑,三四米高的双阙黑黝黝地矗立在房内,阙身闪着油亮的黑光,很是古雅。北面的阙顶,隐约可见双钩的篆书大字:“少室神道之阙”。两座阙身均布满镌刻的画像,其中有“蹴鞠”图,也就是古代的足球运动;每当足球界吹嘘我国足球历史源远流长时,所引用的拓片图,就是来自这里。
     根据以往的经验,我掏出了20块钱,企图获得留影的方便。这一手往往奏效,在成都的某墓,我曾赠送守墓老头一盒香烟就获得了随便拍摄的便利。这里的湖北民工却很客气但很坚决地拒绝了,理由是:我们一旦把照片发表出去,本地的公安便会把他们捉将官里去。既然有牢狱之虞,我们也就不好强求了。
     怏怏然走出门外,和民工道别,又沿着田埂走去。外面阳光耀眼,回首而望,少室山巍峨耸立,山石像龙身的鳞甲,透出一派浅蓝——少室阙的确有一片好风水。
3
     启母阙很好找,就在公路旁不到100米的地方,一望可见。路旁有一木牌,上书“启母阙”,箭头指向山脚;藏着启母阙的房子掩映在一片小树林中。
     小路弯弯,伸进了树林,直通到启母阙的前面。启母阙的房子,景象更惨,房顶已经坍塌,只剩下了一排排糟朽的椽子,像是被风雨侵蚀后的累累白骨。四下静悄悄的,只有不知名的小鸟在鸣啭。不远处有一座农家小院,推测是兼职的守护人的府上。我轻手轻脚地进了小院,恭而敬之地问道:“有人吗?”
     不闻声息, 只有牛粪味冲鼻。我有些着急:难道就此罢休了不成!
     出得门来,见不远出有一道泥墙,墙上有一小门。穿过小门,看见一位农民在照看三头黄牛。我不由心中一喜。
     “您是看启母阙的人吗?”我问。
     “是啊,”那人懒懒地应道。“你们几个人?”
     我连忙说:“没几个人,麻烦您了!”心头涌过一阵狂喜的热浪。
     “等我把牛赶回去。”我发现他把“牛”的音发成“沤(où)”,很好玩。
     “老沤”一身破旧的绿军装,中等个头,方脸膛,皮肤由于长年的劳作而显得黝黑而粗糙,一副忠厚的样子。他慢腾腾地把牛赶进院子,边赶边问:“你们几个人?”
     “不多,不多!”
     “按道理讲嘛,”老沤慢条斯理地道,“这里不开放,要想参观的话,要到省文物局开证明,”我的头皮开始发麻。“再到市文化局换证明。”
     我真的慌了手脚,赶忙掏出20元人民币。“您拿去抽个烟!”
     “你们几个人?”他又问道。我有些纳闷了,他干吗老问几个人?我猛地恍然大悟。我怎么这么木啊!他根本不满足区区20元,而是在按人头计算门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敲定每个人10元,而我们愿意进去看看的有五个人。我为自己20元的供奉感到惭愧。
又是一把锈迹斑斑的钥匙,还是打开一把锈迹斑斑的锁。
     没有了屋顶的房子,倒是显得敞亮。启母阙高约10米,似乎比少室阙高大,典型的双阙。阙身刚刚被全面拓过,黝黑锃亮,更显庄重,遍布的画像和文字清晰可见。宴饮、驯象、斗鸡、猎兔、虎逐鹿、马、骆驼、幻术、骑马出行、太阳神、月宫、大禹化熊、郭巨埋儿……然而最精彩的,是阙上部的小篆铭文;字体遒劲飘逸,被公认为汉代书法的精品,为金石学家所推重。
     于是,我又开始了拍摄方面的试探。有些出乎意料,在接受了高额的门票后,“老沤”竟大义凛然地拒绝了“就拍一张”的请求,理由同样是怕被公安抓去!其实,三阙的照片在网上就能查到,亲手拍张照片的愿望,有些类似“孩子是自己的好”的敝帚自珍的心理;看来和老沤讲不通。但此失彼得,老沤手里竟然有拓片!他期期艾艾地解释,说是文物部门来拓的时候,给他留了一张“废的”。我又试探问价。
     “他们说了,挺值钱的,”老沤作不懂行状。
     “您出个价吧。”
     “我也不多要你的,三百块钱吧。”
     要的还挺到位。
     “到你家去看看再说。”
     老沤从脏兮兮的纸盒里抖抖索索地拿出一叠宣纸。展开一看,还算满意;立刻成交。但我毕竟还是缺少讨价还价的技巧,答应得太快了。老沤一见我掏出钱来,便两眼冒光地指着我那叠一百元的票子说:“你再给添一张!你再给添一张!”
     真敢开牙!相貌忠厚、方脸膛的老沤!
4
     说来惭愧,第一次来太室阙的时候,看到那么破的一间土房,竟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感到大惑不解,扒着门缝往里看,也没看出个所以然;当时对古建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不知道阙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当然,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上次之所以能很容易地找到少室阙,是因为它的位置正好地处要道:从嵩山的山门向外延伸少许,就是通衢十字路口,路口再向外延伸,只要稍加注意,就能看到田野中那所孤立的小房——别看它小,也是个“单位”哩!
     来的路上心里就打鼓:这回看前两阙挺顺利,到了太室阙千万别让我们再扒门缝了。但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门上挂锁,旁边没有看守人或兼职看守人的房子,只有一片刚刚露出绿意的田畴。
     一行人立马呆立在房子前。我只好效法上次的行径,去扒门缝,心里不由地有几分窝火。这次倒是隐隐约约地看见那双阙了:遍刻的图案和文字,非常精美,可惜不能近前欣赏。它的身影在资料上看过多次,像一位峨然回首的巨人;那是一张摄于1940年的照片,饱经沧桑的双阙兀立在苍凉的田野中,像是两个威武的武士,把守着进入嵩山的大门,看过后,令人遐想汉朝时候的景象。不知怎的,我只觉得这座阙比起刚刚看过的那两座,显得格外高大,竟像是两只被关进了笼子里的猛兽,不耐烦地伏爪锯牙,强忍着静态的暴怒。
     司机刘自告奋勇地跑到200米开外的一位正在干活的农民那里去打听,回来后说,钥匙在路口那里的一座尼姑庵里,由某尼姑掌管,据说不太好商量。路口在身后一里路的地方,大家似乎都没有和尼姑打交道的兴趣。几位长时间没有上厕所的弟兄们忙着打量有什么地方可以解内急,但视线之内没有任何“五谷轮回之处”的踪影,只有远处高耸的一道土坎可以考虑利用。于是,大家便乱哄哄地各投所适之地,有兴致的人(当然包括我)则继续扒门缝。
     待大家稍安,重新聚集起来,打算离开时,不甘心的司机刘仍在苦想办法。恰在此时,一位中年农妇从旁边走过,情急之中,司机刘忙冲过去,大声高喊:“有尼姑吗?!有尼姑吗?!”吓得农妇花容失色,避之惟恐不及。
     大家一怔,随后觉得司机刘的话大有毛病:不找和尚找尼姑!于是,众人大笑,有直不起腰者。

     十九  打虎亭汉墓
     新密市区西约6公里。东西两墓相连,墓冢高大,犹如土山。东墓为画像石墓,墓主人是汉弘农郡太守张德,字伯雅,河南密县人。西墓为壁画墓,墓主可能是和张伯雅有亲属关系的人。该墓为研究东汉时期中原地区民生风俗的专家们留下了重要的线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什么是缘分?据说是人与人或人与事物之间由命中注定的遇合机会。
     其实,我对参观地下古墓的兴趣并不太大;我觉得墓室的考古意义大于美学欣赏,而我这个半吊子只对美学有兴致。因此,除少数例外,如清东陵乾隆墓的精美绝伦的浮雕等,我一般不太爱钻古墓穴。
     来河南以前,在看有关资料时,已经注意到了打虎亭汉墓,也知道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基于上边说的那个原因,我并没有参观它的打算,但“打虎亭”这十分男子气的名字却是过目难忘。
     离开少室阙后,天色已经蒙蒙,归心顿起,便匆匆上路,往郑州赶。车行将近半个小时,路边赫然立着一块很大的牌子,上书:“打虎亭汉墓”,还有一个令人难以拒绝的箭头。仔细一看,那墓离路边很近。我们回程时,是误打误撞上了另一条回郑州的路的,而这条路就这样不期然地把我们带到了打虎亭,这岂不是缘分!
     东墓(即1号墓)给我的印象一般,大部分石雕都是浅浮雕(low relief),专业的说法是“压地隐起华”。似乎是刚刚被拓过不久,石雕表面黑漆漆的,倒是别有韵味。引起我惊叹的,是几道石门上的铺首,图案生动狞厉,刻工细腻,可惜隔着保护网,无法拍摄。有描金棺一具,棺首有云气纹,亦颇可观。
     老实说,出了东墓,我已经没有多大兴趣参观西墓(2号墓)了,但既然来了,不看似乎对不起自己,于是抱着无所谓的心情,下了西墓。然而,生活就是这样,当你满怀期望地去做某件事时,结果往往会让你失望;但当你有一搭无一搭地去做一件事事,反倒会有意外的收获或发现。可以这么说吧,倘若我没参观西墓的话,我会后悔一辈子的!
     一下到墓室,我就惊呆了。绚烂的色彩扑面而来,马上就觉得眼睛不够用。天顶画极富创意,并列着几方由两种不同的斜方格菱、盘长纹和牡丹花纹图样的藻井,甚具装饰性和对称感;近两千年时光的消磨,显示了矿物质颜料的高度稳定性,色彩的艳丽,有如新物,尤其是那红色的花瓣,简直是娇艳欲滴。墓室壁上的车骑出行、舞乐百戏、宴饮、相扑……也都是色彩绚丽,缤纷呈艳,人物比例准确,神态娴雅,全面地、异常写实地展示了汉代贵族的豪奢生活;而逶迤的幔帐,红的鲜红,黑的漆黑,线条十分简洁,类似装饰的边纹,这样将写实的画面和装饰的效果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实在是了不起。
     我特别注意到,在一道墓门的上方,有一幅具有某种抽象意味的画:恬淡的黑色树干,似乎表明是一片树林,林中用艳丽的红色点染出几十位游观的人,最上部是类似旗旆的条纹,也是鲜红,线条流畅而带仙气;其实整幅画由于采用了非现实主义的手法,全部都带有一股仙气,与其说它可能是描写人间野外游览的画面,毋宁说是一幅游仙图。另一幅天顶画竟然完全无法判断画的是什么,几个不规则的六边形中,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图案,随你去猜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们不比任何西方的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艺术作品逊色,前一幅很接近野兽派的味道,后一幅则是达利式的(达利真该感到惊异!),以我的陋见。
     有的门楣上,是类似东墓的浅浮雕:同样流畅的装饰纹,同样精美而狰狞的铺首。其中有一幅卧鹿图,一只巨大的母鹿轻松地卧在那里,她的周围是满地雕的云气纹。此鹿身材丰满,头部精巧,耳廓圆润,后腿和一只前腿蜷曲,另一条前腿伸向前方,腿形细巧而富于张力,和硕大圆肥的身躯形成了力度的对比。鹿的表情极其安详而充满母性的温柔,透出一种深刻的慰藉感,若久久凝视,直可令人热泪盈眶。
     估计人家闭馆的时间快到了,我挣扎着从墓室中走了出来。几位对古迹不太感兴趣的同伴,一开始就没下车,宽宏大量地在上面等着我们。看到我神态怔忡地走了上来,忙问如何。我只是说:“你们不看,会后悔一辈子的!”
     他们一哄而去;当然,也是神态怔忡地走了上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9-4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州札记之五

大侠的几篇游记看下来,着实让人羡慕不已,有机会出去走走确实不错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9-7 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州札记之五

行万里路嘛,古人早说过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1-25 03:05 , Processed in 0.07693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