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65|回复: 20
收起左侧

[原创]锦瑟---思乡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16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锦瑟在夜空下呼唤了五十声
前二十五声敲在了心上
后二十五声仍在空中飞翔
落在心上的
是带有烙印的声响
二十五个音节
二十五种心痛
那飞着飘荡的
都是一些没有记忆的碎片
二十五块碎片
二十五片海洋

每一个夜的池沼里
我习惯寻找一个拖不动的锚
在锚的深处
思念就是一棵疯长了几千年的树
我以流浪的姿态清扫着落叶
血和泪就在光秃秃的冬日里响成鸽哨
时光把背弯成弓的模样
我多想
自己就是那满月上的羽箭
手一松
就钉在了生我的故乡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16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锦瑟---思乡

俺也想家了``嘻嘻``不过还好俺这个星期六就回去玩几天`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16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锦瑟---思乡

宝哥哥去哪啦,这么思念。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16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锦瑟---思乡

宝兄弟,千万别消沉呵,好象这首诗略显平庸.少了点天然的奇崛高峻之气.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7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锦瑟---思乡

感谢大哥教诲!呵呵
这首思乡是一时而发,感情或许浓了些就显得很平平了,而且这些比喻都是前人写过的东西,毫无创新,大家聊作一戏吧.哈哈哈哈哈哈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17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锦瑟---思乡

下面引用由通灵宝玉2004/12/17 08:36am 发表的内容:
感谢大哥教诲!呵呵
这首思乡是一时而发,感情或许浓了些就显得很平平了,而且这些比喻都是前人写过的东西,毫无创新,大家聊作一戏吧.哈哈哈哈哈哈哈
胡说八道罢了,并非说宝兄弟这首不好,感觉比起你以前的诗歌了,稍次了点.其实,蛮好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7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锦瑟---思乡

下面引用由求白少愚2004/12/17 08:43am 发表的内容:
胡说八道罢了,并非说宝兄弟这首不好,感觉比起你以前的诗歌了,稍次了点.其实,蛮好的.
恩,的确如大哥所说.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17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锦瑟---思乡

[这个贴子最后由求白少愚在 2004/12/17 10:34am 第 2 次编辑]

其实,思乡的题材,最忌直白.因为思乡之情并非来自神经而是来自骨髓,所以,隐喻或许不嫌其多。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7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锦瑟---思乡

下面引用由求白少愚2004/12/17 08:52am 发表的内容:
其实,思乡的题材,最忌直白.因为思乡之情来得并非来自神经而而是来自骨髓,所以,隐喻越多越好
呵呵,是的.所以开头我用了锦瑟,后段略点了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17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锦瑟---思乡

其实不用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17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锦瑟---思乡

对了,推荐你瞧瞧"飘飞的风儿"的文章,还是有些见识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7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锦瑟---思乡

呵呵,不用建议,一切好的文字我都会看的.
大哥你对诗的理解还粗了些,诗之题还是要点的.
下面我转一个对于诗歌欣赏的帖子给大哥参考一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7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锦瑟---思乡

诗之美-----发现才美丽(之一) (湘君)
   
    对于美学,特别是在作品中追求美,是每个写作者希望的。罗丹曾说过一句无人不晓的的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了发现。美就是性格和发现”。比如说写塔,如果仅从雄伟,历史悠久去写就有点空而抽象,因为雄伟的东西太多,无处不在。那我们就不妨从对比、综合中去发现。象徐志摩在他的《月下雷峰》一首中,就没有去具体地写雷峰塔,而是仅说塔影,这还不够,还把它形象化为自己的礼品,来送给黑云、白云,这就给我们读诗的人创造了一份梦境般的图画,给人们带来了美的感受。这样我们就能从不同的风格中获得诗人本身性格的审美取向,也就是说发现美之所在。
    我想,对于美,一是要有所追求有所发现,二是要用自己独特的眼睛去追求和发现。诗人从事着发现和表现诗美的工作。雕虫小技,故弄玄虚,不值提倡,我们所要做的是要考虑美学和观点的结合,并从中有独到的发现。卞之琳有一首《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据说,这首诗虽只四行,但有人写了四万字的论文。看这首诗,其实就不是简单的风景画了,读者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可以说写的是爱情,也可以说写的是人际关系,更大点说,写的就是整个社会风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美与作者思想观点的统一,这里没有华美的词语,也没有什么手法和技巧,却却是如此的白话,让我们对它兖满了幻想和想象。
    美的探索与发现,说明诗的核心不在形式,而在思想。任何一个诗人都应该走到生活中去,走在生活的前列,他应当有敏锐的美的洞察力,从生活潮流中吸取营养,捕捉作品的灵魂并充实到作品中去。这里所说的灵魂、营养就应是作者关于美的创见。
    述管窥,不是出尘之语,而属“老生常谈”。仅为抛砖,以期引您之玉。
诗之美------美在力度(之二)
   
    诗人的创作,是可以从中窥测其同美的本质、审美态度及审美对象的关联。问题在于,有些作者往往处于一种不自觉的摇摆状态。比如一段时间会着重于写山水,而过一段时间又会在不少作品中以细草幽花等等为美,并究心于色彩、线条、形式等。殊不知忽视了审美的内涵而仅仅突出审美的形态,这将是一个空的外壳。
    由此,我就想到了诗的力度问题。
诗歌不仅应该留心描写什么,而且更应瞩目于如何描写,并从力与美,意境与格调去划分流品。看今日诗坛“小花小草”甚多。
    美在力度,就是读者一接触到诗,首先便被卷入鼓舞、情境、感情的力底漩涡,激不起思想的波澜与感情的潮汐,还称不上是有力的诗。力度从时代精神中来。这个词我们不应该简单与某种思想体系等同。“精力弥满”的诗人,应该善于把生活中的因素汇合起来,集中并予以有力的、个性化的传达。
    诗之力度还有与之相称的线条优美、色彩鲜艳、章法横肆有关。与这种审美心理相适应,在艺术表现上感知重于想象,以情理不和谐为特征,用强力对照的方法来处理,增强力度。
    当然,诗的力度并不是只局限于此。诗的力度还有其内在的东西,诗是诗人的心灵、才智建立的精神铜像,是诗人思想、气质、智慧的结晶。
    诗的力度应是内发的而不是外加的,是内在的旋律和节奏。外在世界是诗人的媒介,诗人对此,依据自己的内在的把握而削繁为简,删粗为精,去伪存真,使事像凝成晶体,使情思更为集中。
    我以为把诗放到生活中去,而不仅仅是形式上追求时髦,竞奇矜异,诗风才会走向开阔的田野。
  
诗之美------美在充实(之三)
     
     在新诗的艺术殿堂里,浮华的闪烁其词和结实的深沉内涵相对比,诗并不是仅仅从线条上和色块的玩魔方似的排列组合中去寻求美的定义,它是从现实生活的底蕴中去捕捉、把握和肯定人们的精神世界,将之凝结成为美的形式。
     充实总是同浮泛对立的。浮泛的诗,满足于表面的热闹,如同泡沫满溢的酒杯,它给读者播种的是“晕眩”。纯真的语言,纯真的情感,比那种字面上的“千言万语”更见美与力,诗人一旦摆脱浮泛,就能更的力地反映生活的本质。
     充实不是堆砌,看来平静的池塘或林间的湖泊,却是一座深深的海洋,这种活泼的空间意识,构成潜在的、读者的“再创造”。大凡充实的诗,其语言形式属于“期待类型”,即期待读者的参与,有心的读者会产生一种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心理等等去充实它的欲望,一旦人们为它补足了意义,诗才能实现充实。美的充实的诗不一定是人们一眼就能看出来其意义的,而是留下许多东西让人自己去追索、解释。“充实”往往是诗人和读者合作的产物。
     充实与单纯是调和的。感受不论怎样丰富、复杂纷繁,只要是真实的,便也是单纯的。诗的充 实,要靠充实的心灵去实现。诗之美,之充实,要摆脱脸面上的脂粉,精神上的俗气,诗人自身的仓库-------生活和美的仓库,应贮藏得越富有越好。
     深信会有更多真善美的诗在诗风中出现

诗之美------美在空灵(之四)
      
    说了诗歌的充实之美,不能不说诗歌的空灵也是美。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就是虚实完美的结合,是以空灵胜实在,诗人的心灵动荡、忧郁的生命借琵琶女的音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空灵是对“泥乎实”的叛离。空灵要求规避直说、实话以至唠叨、和盘托出,力求精炼、隐约、含蓄、空灵。没有艺术的虚、空、无限,就没有诗的神韵,而神韵的映现,不是片面地求得直接的说明,而是通过暗示、象征、启迪来实现的。直说与实说不是诗的表达方式,诗不是用来记录生活,而是美化生活,其方式是生活的折光。
      在诗中,太具体太实在只会致使气塞不通,是浅薄的写实;太抽象、虚幻、与生活脱节,则是一种苦闷。艺术的表达应该是实中求虚,虚中托实。说艺术的空灵不是排除艺术的丰富性,而是实处有形象,虚处同样有形象,这就好比一幅画,要有白有黑,读者对空白进行补充,那么空白就变成一路野花、淼淼湖水、茫茫天宇,在虚实相间的谐和中,主客观的虚空表现无余,虚空成为无限的实有。空灵的审美性能是读者和诗人的纽带,空灵使美感在读者那里得到保持和发展,诗人要信任读者,要给读者留下再创造的任务,让读者去完成由虚到实的再创造,实现转化和复归。
      一通糊说,不知有理否。

诗之美------美在张力(之五)
      
    说诗歌的美,张力作为形式美的因素之一,不能不说。具有相反意义的意象和词语的巧妙配置,互相对立的表现手段,自然产生张力。
      诗的张力,不能只从诗的语言本身去看,诗的语言还有弹性、跳跃性等因素。一首诗的整体性的张力是诗歌艺术的突出特点。所以,要从整体的张力上去看诗歌。也就是说张力是语言和整体结构的探究。
      诗歌的变革不可能从零开始,它是对以往一切诗歌的优秀、传统、成果的发扬,因为,诗歌艺术是不断沉淀、变异的长河,任何诗歌都是对前面的继承的批判。然而现在,在诗风里有人更多的是强调发散式思维------对传统一味地冷漠与轻蔑。诗歌需要发散式思维,但抛弃诗歌的生动、朴素,意境、充实,这是对传统的简单化,我以为这就必然破坏了诗的整体张力,只能在一个狭小的层次上取得成功。
      诗无容置疑是要抒发真情实感的,是诗人“自我”的情感的自由表现,必须强调诗歌的“心灵性”,一味规避传统,只见“新”字,不见“心”,不讲抒情的主体------人,就会缺乏诗的内在的思维发展和逻辑。任何一种情绪都要经过诗人的鉴别、提炼才能形成结晶。“人心是艺术的基础”。
      诚然,现今的生活突破了原有的节律,人们的精神更加充实繁复,作诗时那想象的开张和组合,也一如万花简般变幻莫测,但艺术上仍有维系张力的和诗的深度的问题,感性还要上升到理性。
      诗歌需要必要的张力,,但只有扎根于生活,扎根于传统,才能打破传统,建立新传统,实现诗歌的“新”。
诗之美-------美在节律(之六)
     
    说到诗的节律,其实也就是诗的语言。我们老祖宗在这方面对节律是相当重视的,直到五四以后,胡适等人提出了诗的白话,在这方面才有所宽松,但对韵等还是有人在讲。我们知道在古体中,诗有平仄词有谱的说法,上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下句则要求是仄仄平平仄仄平,都有定规,而词则更是高要求,各个词调有各个词调的要求,只有少数字可以改变,否则就是不合规。
     诗的节律,应该是能给人带来抑扬顿挫的感觉。一首诗在语言上的起伏,要有波浪的变化,这种波浪的变化,一是能在语感上使人读来有起有伏,有轻有重,有平有急,便于吟唱,更重要的是诗人借助这种起伏、轻重、平急,来表达自己激昂、忧郁的情绪,以此来达到抒发情怀的目的。这就好比一首乐曲,音乐的旋律长音和短音表达的内容是不同的,高低音的差别又带给听众不同的感觉。文字其实也是这个道理。长句适合表达舒徐或忧郁的含义,能给人带来飘逸感和低沉的郁闷感,那种一句三叹的旋律给人的是享受;短句则能给人带来激越亢奋的感觉,给人的则又是热情和奔放,使人血脉喷张。文字是诗的思想内容的载体,作为一种工具,它要承担起说清的责任,那么运用这个工具的人在这个方面运用好,给人的美感就不仅仅是内涵的美,这种形式上美将会起到使诗的内容升华,使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得到提升。那种平直无力的表述,不仅损害了诗的内容,也同样损害了读者的视觉。
     诗的节律,还表现在韵,韵带给读者的是飞升旋转的美感,是重复的错觉美。当然这个问题在现代诗中强调得不是太多。事实上这种限制或刻意的追求也容易使人束缚手脚,这就需要诗人在运用中有较高的能力和技巧。
      愿所有的朋友写出的诗都能有圆舞曲的飘逸、波尔卡的激越轻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17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锦瑟---思乡

[这个贴子最后由求白少愚在 2004/12/17 10:06am 第 1 次编辑]

呵呵呵呵呵呵!兄弟教诲的是,愚兄作揖!我让你不必点出,是说你不必明显的点出。我的很多想法,都来自“文心雕龙”,现抽点东西,让你也瞧瞧。
辨骚第五
--------------------------------------------------------------------------------

    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郁起,其《离骚》哉!固已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岂去圣之未远,而楚人之多才乎!昔汉武爱《骚》,而淮南作《传》,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蝉蜕秽浊之中,浮游尘埃之外,皭然涅而不缁,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班固以为∶“露才扬己,忿怼沉江。羿浇二姚,与左氏不合;昆仑悬圃,非《经》义所载。然其文辞丽雅,为词赋之宗,虽非明哲,可谓妙才。”王逸以为∶“诗人提耳,屈原婉顺。《离骚》之文,依《经》立义。驷虬乘鹥,则时乘六龙;昆仑流沙,则《禹贡》敷土。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者也。”及汉宣嗟叹,以为“皆合经术”。扬雄讽味,亦言“体同诗雅”。四家举以方经,而孟坚谓不合传,褒贬任声,抑扬过实,可谓鉴而弗精,玩而未核者也。
    将核其论,必征言焉。故其陈尧舜之耿介,称禹汤之祗敬,典诰之体也;讥桀纣之猖披,伤羿浇之颠陨,规讽之旨也;虬龙以喻君子,云蜺以譬谗邪,比兴之义也;每一顾而掩涕,叹君门之九重,忠恕之辞也:观兹四事,同于《风》、《雅》者也。至于托云龙,说迂怪,丰隆求宓妃,鸩鸟媒娀女,诡异之辞也;康回倾地,夷羿彃日,木夫九首,土伯三目,谲怪之谈也;依彭咸之遗则,从子胥以自适,狷狭之志也;士女杂坐,乱而不分,指以为乐,娱酒不废,沉湎日夜,举以为欢,荒淫之意也:摘此四事,异乎经典者也。
    故论其典诰则如彼,语其夸诞则如此。固知《楚辞》者,体宪于三代,而风杂于战国,乃《雅》、《颂》之博徒,而词赋之英杰也。观其骨鲠所树,肌肤所附,虽取熔《经》旨,亦自铸伟辞。故《骚经》、《九章》,朗丽以哀志;《九歌》、《九辩》,绮靡以伤情;《远游》、《天问》,瑰诡而慧巧,《招魂》、《大招》,耀艳而采深华;《卜居》标放言之致,《渔父》寄独往之才。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
    自《九怀》以下,遽蹑其迹,而屈宋逸步,莫之能追。故其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述离居,则怆怏而难怀;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侯,则披文而见时。是以枚贾追风以入丽,马扬沿波而得奇,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故才高者菀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艳辞,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若能凭轼以倚《雅》、《颂》,悬辔以驭楚篇,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则顾盼可以驱辞力,欬唾可以穷文致,亦不复乞灵于长卿,假宠于子渊矣。
    赞曰∶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山川无极,情理实劳,金相玉式,艳溢锱毫。

明诗第六
--------------------------------------------------------------------------------

    大舜云∶“诗言志,歌永言。”圣谟所析,义已明矣。是以“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舒文载实,其在兹乎!诗者,持也,持人情性;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昔葛天乐辞,《玄鸟》在曲;黄帝《云门》,理不空弦。至尧有《大唐》之歌,舜造《南风》之诗,观其二文,辞达而已。及大禹成功,九序惟歌;太康败德,五子咸怨:顺美匡恶,其来久矣。自商暨周,《雅》、《颂》圆备,四始彪炳,六义环深。子夏监绚素之章,子贡悟琢磨之句,故商赐二子,可与言诗。自王泽殄竭,风人辍采,春秋观志,讽诵旧章,酬酢以为宾荣,吐纳而成身文。逮楚国讽怨,则《离骚》为刺。秦皇灭典,亦造《仙诗》。
    汉初四言,韦孟首唱,匡谏之义,继轨周人。孝武爱文,柏梁列韵;严马之徒,属辞无方。至成帝品录,三百馀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而辞人遗翰,莫见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见疑于后代也。按《召南·行露》,始肇半章;孺子《沧浪》,亦有全曲;《暇豫》优歌,远见春秋;《邪径》童谣,近在成世:阅时取证,则五言久矣。又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词。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也。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至于张衡《怨篇》,清典可味;《仙诗缓歌》,雅有新声。
    暨建安之初,五言腾踊,文帝陈思,纵辔以骋节;王徐应刘,望路而争驱;并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唯取昭晰之能∶此其所同也。及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若乃应璩《百一》,独立不惧,辞谲义贞,亦魏之遗直也。
    晋世群才,稍入轻绮。张潘左陆,比肩诗衢,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析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此其大略也。江左篇制,溺乎玄风,嗤笑徇务之志,崇盛忘机之谈,袁孙已下,虽各有雕采,而辞趣一揆,莫与争雄,所以景纯《仙篇》,挺拔而为隽矣。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
    故铺观列代,而情变之数可监;撮举同异,而纲领之要可明矣。若夫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华实异用,惟才所安。故平子得其雅,叔夜含其润,茂先凝其清,景阳振其丽,兼善则子建仲宣,偏美则太冲公干。然诗有恒裁,思无定位,随性适分,鲜能通圆。若妙识所难,其易也将至;忽以为易,其难也方来。至于三六杂言,则出自篇什;离合之发,则萌于图谶;回文所兴,则道原为始;联句共韵,则柏梁馀制;巨细或殊,情理同致,总归诗囿,故不繁云。
    赞曰∶民生而志,咏歌所含。兴发皇世,风流《二南》。
            神理共契,政序相参。英华弥缛,万代永耽。
  ------------------
  
--------------------------------------------------------------------------------
风骨第二十八
--------------------------------------------------------------------------------

    《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沈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若丰藻克赡,风骨不飞,则振采失鲜,负声无力。是以缀虑裁篇,务盈守气,刚健既实,辉光乃新。其为文用,譬征鸟之使翼也。
    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思不环周,牵课乏气,则无风之验也。昔潘勖锡魏,思摹经典,群才韬笔,乃其骨髓峻也;相如赋仙,气号凌云,蔚为辞宗,乃其风力遒也。能鉴斯要,可以定文,兹术或违,无务繁采。
    故魏文称∶“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故其论孔融,则云“体气高妙”,论徐干,则云“时有齐气”,论刘桢,则云“有逸气”。公干亦云∶“孔氏卓卓,信含异气;笔墨之性,殆不可胜。”并重气之旨也。夫翚翟备色,而翾翥百步,肌丰而力沈也;鹰隼乏采,而翰飞戾天,骨劲而气猛也。文章才力,有似于此。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笔之鸣凤也。若夫熔铸经典之范,翔集子史之术,洞晓情变,曲昭文体,然后能孚甲新意,雕昼奇辞。昭体,故意新而不乱,晓变,故辞奇而不黩。若骨采未圆,风辞未练,而跨略旧规,驰骛新作,虽获巧意,危败亦多,岂空结奇字,纰缪而成经矣?《周书》云∶“辞尚体要,弗惟好异。”盖防文滥也。然文术多门,各适所好,明者弗授,学者弗师。于是习华随侈,流遁忘反。若能确乎正式,使文明以健,则风清骨峻,篇体光华。能研诸虑,何远之有哉!
    赞曰∶情与气偕,辞共体并。文明以健,珪璋乃聘。
            蔚彼风力,严此骨鲠。才锋峻立,符采克炳。
  ------------------
  --------------------------------------------------------------------------------

定势第三十
--------------------------------------------------------------------------------

    夫情致异区,文变殊术,莫不因情立体,即体成势也。势者,乘利而为制也。如机发矢直,涧曲湍回,自然之趣也。圆者规体,其势也自转;方者矩形,其势也自安:文章体势,如斯而已。
    是以模经为式者,自入典雅之懿;效《骚》命篇者,必归艳逸之华;综意浅切者,类乏酝藉;断辞辨约者,率乖繁缛:譬激水不漪,槁木无阴,自然之势也。
    是以绘事图色,文辞尽情,色糅而犬马殊形,情交而雅俗异势。熔范所拟,各有司匠,虽无严郛,难得逾越。然渊乎文者,并总群势;奇正虽反,必兼解以俱通;刚柔虽殊,必随时而适用。若爱典而恶华,则兼通之理偏,似夏人争弓矢,执一不可以独射也;若雅郑而共篇,则总一之势离,是楚人鬻矛誉楯,誉两难得而俱售也。
    是以括囊杂体,功在铨别,宫商朱紫,随势各配。章表奏议,则准的乎典雅;赋颂歌诗,则羽仪乎清丽;符檄书移,则楷式于明断;史论序注,则师范于核要;箴铭碑诔,则体制于宏深;连珠七辞,则从事于巧艳:此循体而成势,随变而立功者也。虽复契会相参,节文互杂,譬五色之锦,各以本采为地矣。
    桓谭称∶“文家各有所慕,或好浮华而不知实核,或美众多而不见要约。”陈思亦云∶“世之作者,或好烦文博采,深沉其旨者;或好离言辨白,分毫析厘者;所习不同,所务各异。”言势殊也。刘桢云∶“文之体势有强弱,使其辞已尽而势有馀,天下一人耳,不可得也。”公干所谈,颇亦兼气。然文之任势,势有刚柔,不必壮言慷慨,乃称势也。又陆云自称∶“往日论文,先辞而后情,尚势而不取悦泽,及张公论文,则欲宗其言。”夫情固先辞,势实须泽,可谓先迷后能从善矣。
    自近代辞人,率好诡巧,原其为体,讹势所变,厌黩旧式,故穿凿取新,察其讹意,似难而实无他术也,反正而已。故文反正为乏,辞反正为奇。效奇之法,必颠倒文句,上字而抑下,中辞而出外,回互不常,则新色耳。
    夫通衢夷坦,而多行捷径者,趋近故也;正文明白,而常务反言者,适俗故也。然密会者以意新得巧,苟异者以失体成怪。旧练之才,则执正以驭奇;新学之锐,则逐奇而失正;势流不反,则文体遂弊。秉兹情术,可无思耶!
    赞曰∶形生势成,始末相承。湍回似规,矢激如绳。
            因利骋节,情采自凝。枉辔学步,力止寿陵。
  ------------------
  国学扫描校对
--------------------------------------------------------------------------------
  让我们都背一背此中教诲何如?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7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锦瑟---思乡

挖塞,文心啊.我一直在找.先回大哥个帖子,谢谢大哥,谢谢!!
先回了再读,不然大哥该怪小弟了.哈哈哈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17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锦瑟---思乡

此间句句经典之言!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7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锦瑟---思乡

诗言志,歌永言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凤头--豹尾--猪肚.呵呵,我在现代文学课上学过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17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锦瑟---思乡

气死中,文心可以说是为文者手中的《孙子兵法》,可以说没有文心,就没有唐宋文坛,这是唐宋文章的总纲。上接诗骚,下连李杜。此后的作品,无出其右者。为文者应该熟背于心,理其全貌而不能断章取义。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7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锦瑟---思乡

嘿嘿,别气死啊.
我只读了一段.况且文心论述的是古文和古体诗啊.对现代诗歌虽有帮助,但........

呵呵呵呵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17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锦瑟---思乡

饿饿饿饿饿饿饿饿额,死去又活来,其实诗的核心都是一样的, 就好比古代战争和现代战争都要借鉴孙子兵法一样,无论是写什么诗,看看文心总有好处。事实已经证明,现代诗歌如果不借鉴古代诗歌的优秀东西,是没有生命力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1-29 09:38 , Processed in 0.08790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