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67|回复: 8
收起左侧

(原创)《断章》取义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13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风来了又走在 2005/04/13 11:29am 第 1 次编辑]

《断章》取义
    寒鸦两点,枯树三枝,一个人静静地立着,什么也没看,什么也没想,子夜的露打湿了他的头发,子夜的风使他的衣角拂然摆荡。
    如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冷月高悬,市桥寂寥,间或两处虫鸣,一个人望天,天上如冰的月、如灯的星,透出一份凄清、两处闲愁三分迷惑。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我劝所有人都去翻一翻《两当轩集》,那是一个积淀了几千年失意与凄迷的地方;我劝每个人都到那里找一个知道名字或不知道名字的知音,从找寻对象的哀怨中寻找自己的哀怨。真要感谢黄仲则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环境:凄清、婉丽。
    时过多年,终于有一个人拜访了那个清贫的两当轩,以微妙的想象和一颗孤独而敏感的心,接触到黄仲则那令人为之沉思的灵魂。
    他就是卞之琳。

    卞之琳,中国现代派文学的创始人之一,当他带着青春的朝气和不太成熟的思想从北平大学跻入文坛时,徐志摩慧眼识英,师徒两个在文学上并驾齐驱,徐志摩将自己的身心寄托于风雪水草之上,那细腻的感情令人神往;卞之琳则将自己的情感沉淀在心里,等它如冰般的慢慢融化,偶尔疏露一缕缕冰一样清凉的思绪让世人咀嚼,韵律也如声音般从高高的山顶飘向无际的天边,再传来缈缈的余音萦绕在人们的耳际。
    而卞之琳的主要成就并不是他在新月派文学中取得的,他的文才显示在他“跻于同侪,而又超越象征主义”(《象征派诗选》序言)。徐志摩死后,象征派开始向现代派过渡,戴望舒为其代表。而“及至卞之琳出现,象征派达到向现代派的过渡”(同上)。我们说,卞之琳向现代派的转变标志着象征派向现代派的转变。
    卞之琳就是在中国现代派文学中达到其文学顶峰的。他的作品往往以微妙的想象和经济的文字见长,而《断章》恰恰是这两个特点的集中体现。

    从“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开始,经过几番风雨、几番争斗,白话诗终于堂而皇之地走进文坛;随着个性解放的追求,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广泛出现,当然也不乏爱情诗;随着哲学思潮给中国带来的冲激,哲理诗已笼成一个光环,恰恰罩在敏感诗人的头上。《断章》这篇水珠般晶莹的作品,就出现在这几种环境之下。
    一九三六年,才开始中国现代诗歌的顶峰时期。三五年,中国诗歌正在酿造其冲刺。在此之前,中国诗歌一直以“三个半诗人”为统,新诗的成就并不显赫,而在片贫瘠的土地上出现的《断章》就如一枝奇葩,为人们增添了新的风景。
    《断章》在作者的思想表达方面的作品中,并不占主要地位,《象征派诗选》的序言中提到它时,只是作为“卞之琳某些诗作晦涩难读”的论据,而正是这“只能作为大学中文系学生所读之物”(同上)的作品,成了卞之琳诗歌想象微妙和富有音乐美的论证。
    让我们看一下这篇佳作:
      你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4-13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断章》取义


    短诗两节共四句,由几个内容和形式都极为普通的词组成,桥、风景、窗子、明月、梦。也许你一眼便能将诗的内容看穿,几个单纯的意象在你脑中出现,可正是这几个单纯的意象构成一个清丽的意境,将你带到一个物我两忘而又缠绵绻缱的境界;正是这几个单纯的意象,体现了卞之琳诗作想象的微妙和文字的经济。
    诗,是最富有想象力的,一首好诗,就如一道特殊的试题,是对鉴赏者想象力的考验,而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张短短的试题,试题的标准就是用我们的想象跟踪作者的想象。
    “桥”对我们来说都很熟悉,架于水上的桥往往令人勾起如水般的缠绵:“小桥流水人家”三个名词概括了主人公的肠断天涯、“路转溪桥忽见”虽然说的是清平乐景,却也道出了主人公这遐想着的散步者的孤寂、“万里念将归”与下面的“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联在一起,更将我们带入这样一个环境:秋风瑟瑟,黄叶片片,万里桥边,一个人无神地仰望苍天,将思念投向遥远。而这一句前面恰恰是“长江悲已滞”。所以说,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桥”往往是与主人公的孤独连在一起的,同时“桥”也往往是主人公诉幽叹悲、排孤遣意的对象。“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白石无人以伴,只好将自己所感觉到的苦痛诉于“冷月无声”的桥、“临川千里别,惆怅上津桥”,把诗僧皎然在好友颜延之离别时的寂寥充分地表现了出来。诗作中的“桥”往往与水组成一个意象,当然,水愈长愈远,诗人的心情也愈沉重、愈孤寂、愈惆怅。而卞之琳的诗作中也是通过“桥”来表述自己的失意和孤寂的,但他却意外地没有写水,这应当有两种理解:其一,为有桥有水,作者是让读者自己去联想,出现了水,反而无味。正像一幅名为“深山藏古寺”的画,画中出现山和寺,为败笔之作;出现寺的一角也只是“未尝不可”;但如果根本没有出现寺的任何痕迹,画中只是一条曲长的山径,一个和尚担着水走着,那么此画便为上乘之作,因为这样把欣赏者的想象机器发动起来了。用“桥”来引起读者的联想,而由读者的想象范围,自己省点墨水。这也是他文字经济的表现。“桥”自然使人想到水,自然使人想到写桥人那水般的情丝。其二,则是有桥无水,也就是没有必要使欣赏者联系到“水”。《春晓》是孟浩然诗作中“韵高”的代表:春天的早晨,诗人被鸟鸣唤醒,忽然想起夜里的风雨声(是幻?是真?),该去看一看花落如何。而一旦诗人低头望着地上的落花沉思着,那该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他只是想着、想着,想什么谁也不知道,只是他在想的时候没有了鸟鸣,没有了风雨,也没有了落花,他的眼睛什么都没有看到。而卞之琳所要表达的也正是这个意思:立在桥上,而桥只是最初感觉到的,然后便物我一统、物我双忘,把人带入自由和谐的绝对无差别的天地,想不到水,也想不到人,万物都仿佛不存在了。至于这风景,在人的眼里并不重要。卞之琳对在桥上所看到的只用了一个概括性名词---“风景”,对于在桥上的所作所为只用了一个概括性的动词---“看”,也许这会使人认为不够精巧确切,而这两个概括性的笼统的词,却正是作品无理得妙之处。当你看定一件东西的时候,如果专注到一定的程度,那么你会发觉它已经不复是一件东西,不只是一个客观存在,而是随着你主观想象随意变形的。黄仲则站在桥上,一颗星星有意无意间进入他的视觉范围,他把星星看得月亮一般---他已经不是在“看”,而是使自己的心灵彻底解散,与上下四方往古来今融为一体,“看”突出的是“心”,而不是视觉或不只是是视觉,那是将自己的感觉完全释放,使头脑中什么都不存在。我们说,卞之琳的“有桥无水”正是这个意思。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4-13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断章》取义


    卞之琳有一首诗《距离的组织》,是写于《断章》同年但晚于后者。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想独上高楼读一遍《罗马衰亡史》
    忽有罗马衰亡星出现在报上/
    报纸落,地图开,因想起远人的嘱咐
    寄来的风景也苍茫了/
    (醒来天欲暮,无聊,一访友人吧)/
    灰色的天,灰色的海,灰色的路,
    哪儿啦?我又不会向灯下验一把泥土/
    忽听千重门外有自己的名字
    好累啊,我的盆舟没有人戏弄吧/
    友人带来了雪意和五点钟。
    遍观全诗,“沿用我国古代诗词的传统,仿一折戏的结构方式,表现一种心情或一种意境”(《雕虫经历》中本诗的注解)。若为这首诗作段落的划分,以其内容可划分为六个相对独立的小节(如标志)。我们可以看到第一节是时空的相对关系;第二节用实体与表象的相对关系;第三节仿戏剧写友人来访的内心独白,与主人公孤独作对照;第四节再转回来写我入梦;第五节从幻想的世界中涉及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相对关系;第六节“雪意”与“五点钟”是存在与觉识的关系。全篇大幅度地利用相对关系,“整首诗由哲理组成,而诗本身并非哲理诗”(同上),突出的却是一种相对性。《断章》的第二句与第一句之间就反映出相对关系:1.人与我的相对关系.两个孤立的看风景者组成了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二者是对立而又统一的。对立的是两个孤立的人,把他们统一起来的是两个人的静态动作和心灵体验:他们同时在看,同时在用心去感觉、领悟。但感觉或领悟的对象是不同的。从表象上看,桥上人所感悟的是风景,他是在对景以感情(看着风景想心事,实在是很惬意的。);楼上人感悟的对象是看风景的人,他是在看风景的人身上找同感,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看风景人的身上,从看风景人的失意中找寻自己的失意。同时所处的位置也不同:桥上,楼上,有一个相对的高度差别,(作者有意无意间突出这个差别,也未可知?)从楼上的窗口看桥上的人,或许已是豆般的大小,但即使如此,也不会产生情感的差距。正如一个人望着自己的父亲绝尘而去,在两排高高的大树夹衬着的、远入天边的路上、如黄豆粒般,他也绝不会感到他父亲的渺小一样,何况,从楼到桥并不遥远。位置的不同仍是突出人物的不同,这里只是要告诉我们出现了两个人物,至于出现两个人物的下文,便是相对关系的第二点。2.心理的相对关系. 首先,作者在描写心理的相对差别时,仍是把他们摆在对立统一的位置上的。看景人(桥上人)成了看景人(楼上人)心目中的风景。这样,这两个人便融为一体,这个两人世界成为一种完全融为一体的状态,不再有身和心、主体和客体的差别。我们姑且不讨论桥上人是有意还是无意在这儿看风景,也不讨论楼上人是有意还是无意把他当成了风景中的一点,只是在这里二人的心境寄托绝无差别:所处的是同一种环境、寄托的是同一种情感,这里已是一个和谐的天地,什么都是自由的:自由的活动、自由的去想,只是你想的我已心知,我想的你已料到;同时桥上人的朦胧意幻中,是不是也知道有人把自己当成了风景,从而在自己设想的环境中也把那人当成了风景,这也未可知。总之,二人的心理在这时已达到了一种高度的统一。其次,二者的心理也对立的。这对立首先表现在差别的存在,也就是说,二者心理是有差别的:心理高度不同,桥上人在喧嚣的世界中解不开自己,便将自己交给大自然,这时他体会的是一种澹泊、一分宁静,他自己是与万物共存的,他感到自己是宇宙中的一员,却又只是宇宙中很小很小的尘埃,与《红楼梦》中觉悟了的宝玉倒可相竞,只待自己化灰化烟之时,便可逍遥于宇宙空间。这是一种从世人的夹逢中挣脱出来的感觉。而楼上人全然不同,他如一位站在高高喜马拉雅山堆满白雪的顶峰上的老人,整日看着脚下白云飘荡,偶尔伸手拨开细雾,看看几千年相隔的人世,不禁叹了一口气:“唉,那个堆满了蚂蚁似的小黑点的地方,依然是老样子。”只不过,他不会有那老人似的叹息,却只是冷眼望着这个自己仍处于其间的世界,倒可和《红楼梦》中疯僧跛道甄士隐相比,是基于一种旁观者的眼光所引起的感觉。正如作者在《距离的组织》中所用的表现心理距离的方法一样,在这里,作者也只是将两个人的静态描写出来,让读者从中感悟到两者心理距离而不露出一点笔头端倪来,让人评论。再者作者很高妙地摆放了心理差别与人物差别的位置,他没有从不同处写不同。在这前两句中,他把要出现的人物都拿了出来,把他们一个放在桥上,一个放在楼上,写出了两个人地理位置的的不同,而他却没有趁着这“不同”写两人心理高度的不同,从地理位置的不同中,读者感觉到的是两个人心境寄托的相同,而两句两个相同的“看”字,才使我们豁然如见日月:二人的“看”并不是一样的,这两个“看”都可以理解为“寓其情于某物”,而桥上人的“看”是让自己去感觉环境,找到自己与自然统一的途径;楼上人的“看”却是探知或觉察成为他风景中的一点的那个人的情绪,从而感觉到两人的共性,引以自慰或寓以寄托。
    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楼上人的心态,“楼”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学中,也是寄情伤怀的所在,诗仙李白的“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直接把“楼”和“愁”连在一起,反映出主人公穷途无归的苦闷;“梳妆罢”,花间鼻祖通过一句“独倚望江楼”把思妇的情态用白描手法一下子勾勒了出来;“无言独上西楼”只此一句,就道出了后主的凄婉哀绝,同是他的“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则是把他的无限思家念国之情都凝聚在已故的只用于思旧的“玉楼”这一点。可以看出,卞之琳把自己的另一个人物设置在楼上,也用的这个意思,但那楼上人却又不仅仅是一个只顾伤情的人物,他对桥上人的“看”可以说是一种无意识,正是桥上人在有意无意间进入他的视觉范围,才成为他情愫的凝滞点和凝聚点,甚至可以说,桥上人也便是楼上人心绪的引申。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4-13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断章》取义


    看过日本高山樗牛的《月夜的美感》(夏丏尊译),里面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了月光颜色产生的力量:“月色的青……仍不失为是青的……青在色彩中,原也有多少的力,但其力不象别的色彩那样是积极的、使人心昂奋的力,倒是消极的使人心镇静的力。青对于黄谓之寒色,其所表示的感情,是冷是静,是安慰,是寂寞……在人心的全体内面,给予一种幽邈难名的忧郁的润色了。因此,青所表示的感情是哀、是信、是平和、是慰藉……”这一段文字可以说给月规定了引申,以至于现在人看到月总有上述的同感。而在中国古代,月往往附带着幽静的深远的含义,月作为一原形,与一串古老的传说并存。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经文人着墨之后,两位月中之神的命运是有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相似之处的。月,对于唐代的以及唐以后的文人,尤其是政治上遭受打击、迫害的士大夫们来说,往往沉淀着这一层的情感,他们与月中人,运也相似,命也相怜。他们在仰望明月之际,也正是直观自身之时。
    时局的飘摇不定,世风的摇曳无常,使卞之琳如长风包围着的旗帜般孤独而敏感,于是他在《断章》中设置了月光中的两个人。
    月色如银,风微静,柳拂动,孤影映窗棂,主人公的周围一片静谧与安祥。他也是这般感悟吗?“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又是一个笼统的词--- “装饰”。更衬托了这“静”。可从这“静”中,又反衬了主人公一如既往的不平静,这句话的内蕴,也主要在这里。
    也许他想到自己与时世的不容;也许他正在古意中寻找另一个自己;也许他正想着有人在用心的“看”他;也许他只是望着月儿在静静的立着,什么都不想,任时光流过发梢的溜走。
    这是一种静态的美,卞之琳的另一首诗《无题》:
    昨夜付一片轻喟,
    今朝收两朵微笑,/
    付一朵镜花,收一轮水月,/
    我为你记下这流水账。
也是同一种静态笔法。朴素道来,一点也不空,一点也不赘。
一句很简单的话,把“明月”、“窗子”一摆,便人为地为人设置了一个静坐瞑想的环境。(这里的窗子是否可以理解为“眼睛”,有待于智仁。)作为一种相对关系的存在,另一个人也不会在孤寂中寂寞。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你没有料到吧,你自己成为别人的风景;更没有料到吧,在成为别人的风景之后你又不期然而然地进入别人的梦境。
    梦作为一现实存在,无须加以评说,可“梦”作为一种寄托,却是很遥远的了。浪漫主义的任何一个作家,几乎都写过梦,陆游一个人的记梦诗就有九十首之多。不过,他们要么在现实中寻不到自己的所要,只好到梦中去寻找;要么把自己不愿说的东西,放在梦中表达出来。而卞之琳是在梦中找寄托、从寄托中找梦。“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从“你”的角度来看,“你”也应当成为这样的人,这种情况下的别人应当是你的影子,也就是你从“两当轩”中找到的知音。“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在瞑想中找寄托,也就是在你梦中找寄托,可是从别人的角度来看,你的寄托为别人形之于梦:你出现在别人的梦中,只是你的瞑想出现在别人的梦中,也就是你的梦出现在别人的梦中。“别人”梦中所想,可不正是你在桥上、在窗前所想到的。
    通观全诗,以简短的文字,把作者在那种环境下的心态,红杏出墙般泄露出来。诗的本身又是一个典范:明月是长久的,正像“秦时明月汉时关”一个巨大的时空跳跃,带不走的是明月依旧;梦中所想是短暂的一刹那的感觉,令人流连。而作者在后两句中正是用永恒对瞬间,以具体对抽象,使人不禁想起“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诗的抱韵也是另具特色的。卞之琳一向对韵律很讲究,ABBA的形式是他常用的,又如其三四年写的另一首诗:
    设想自己是个哲学家
    见道旁烂苹果得到了安慰――
    地球烂了才寄生了人类
    学远塔,你独对山头晚霞。
    今天却尝了新熟的葡萄
    酸吧,甜吧,让自己问自己
    新秋味加三年的一点记忆
    懒躺在泉水里你睡了一觉。
也是如此:这韵脚本身的复沓、独有的形式,极具音乐美,其袅袅的余韵令人忘返。
《断章》可以有多种理解:爱情失意?政治失意?一种友情的失却?一种时事的感慨……这里只是把它从字句含义上加以剖析、用以取义,至于内涵不作多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4-30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断章》取义

这么久没来了,我这篇作文一个字都没人回?郁闷中~~~
写的好也罢歹也罢,我是用心写的,以后再不在这上浪费时间了。
风曾经来过~~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30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断章》取义

     你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是我最喜欢的,寥寥几句,意味无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30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断章》取义

下面引用由风来了又走2005/04/30 09:58am 发表的内容:
这么久没来了,我这篇作文一个字都没人回?郁闷中~~~
写的好也罢歹也罢,我是用心写的,以后再不在这上浪费时间了。
风曾经来过~~
文章写得很好!论述详细,文笔优美,知识面宽。文章好几处描写堪称经典。待我细细看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30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断章》取义

  寒鸦两点,枯树三枝,一个人静静地立着,什么也没看,什么也没想,子夜的露打湿了他的头发,子夜的风使他的衣角拂然摆荡。
   如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冷月高悬,市桥寂寥,间或两处虫鸣,一个人望天,天上如冰的月、如灯的星,透出一份凄清、两处闲愁三分迷惑。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文章的开篇我很喜欢,意境清幽,语言优美!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30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断章》取义

看过日本高山樗牛的《月夜的美感》(夏丏尊译),里面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了月光颜色产生的力量:“月色的青……仍不失为是青的……青在色彩中,原也有多少的力,但其力不象别的色彩那样是积极的、使人心昂奋的力,倒是消极的使人心镇静的力。青对于黄谓之寒色,其所表示的感情,是冷是静,是安慰,是寂寞……在人心的全体内面,给予一种幽邈难名的忧郁的润色了。
对于月光描写的这一段很是细腻,我学习了,欣赏了!风来了带来了书香,风过了留下了明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1-26 14:59 , Processed in 0.07742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