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02|回复: 52
收起左侧

[原创]错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9-29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错了在 2005/10/21 11:49am 第 2 次编辑]

                              (三)黄山的夜
     到黄山站时还不是很晚,站台不大,与济南相比,这儿也算清静了,出了候车厅,突地一下黄山市就闪入眼帘。
     大概是受天色的影响,这座城市给我的第一印象并不好,建筑物散落无章,说高不高,说低不低,有压抑感,连那树叶也是风尘仆仆,一切显得破旧晦暗。看了一路的江南美景,这儿所弥漫的烟尘之气,跟一些别的城市一样,多少让人有点失望。
     黄山市至婺源,还有一百多公里路程,转坐班车得三个小时,此时已没有车了,需先找个地方住下,明早再走。就近找了个旅馆,离火车站有二百米左右,汽车站就在旅馆对面,十分方便。到旅馆的路上,短短的距离,一路上追问我去黄山旅游的野导,不夸张地说,不下十拨。我想,幸亏不是去黄山,如果去,恐怕见到这阵势也会畏惧退缩了。
     放好行李,肚子也饿了,出去找了个快餐店,美美的吃了一顿,那鳜鱼(同音并不确定)味香肉嫩,令人回味。
     夜幕早已降临,又阴着天,这夜愈加显得深邃、神秘,破旧的马路两边,一个个发屋透着或红或紫的光,有妖冶的女郎,浓妆艳抹、衣着暴露,向每一个人散发一种暧昧的信息。黄山——全世界的遗产、作为这座城市、更是中华民族的名片,距离此地不过百里,而我们的城市正以这样的姿态来迎接四方来客,对此,我实在不想评论什么,或许,我也没有资格去评论什么,只是,也不敢去想,别人——尤其是外国的友人在看待中华民族时会持以怎样的目光。
      躺在旅馆的床上,翻来覆去,久久不能入睡。一闭上眼,仿佛就有目光如炬照落心底,尽管,一遍一遍我对自己说,这目光那么沉重,我没资格去承担的。此刻,我委屈得就像一个孩子,被赤条条的晾在大街上,尽管长辈亲人恼羞无奈,尽管路人讥讽同情,而我只是无力又无助。
      毕竟,这儿是文公阙里,曾傲骨铮铮、文墨飘香,毕竟,这儿儒商之名,曾声闻天下,广诵四方。
      对不住,先祖,不求您宽恕,我代这些不肖儿孙含泪上香。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9-29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错了

[这个贴子最后由你是我的影子在 2005/09/29 03:02pm 第 1 次编辑]

写的那么有见地,我也感同身受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9-29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错了

善不以为荣,恶不以为耻。我,于这个世界,又如何?心痛而以,心痛而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9-29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错了

    沉默无语中~~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9-29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错了


从来都是
最易被
摧残的
事物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9-29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错了

于社会的评判准则来看
哪些是美,哪些又是丑?
想必
社会也是茫然的,况乎你我?
是非善恶之间
本无需执着
而我
只想呵守灵魂最底处的一点绿
在寒冬来临之际
让自己不至于太孤寂罢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9-30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错了

[这个贴子最后由错了在 2005/10/26 01:53pm 第 1 次编辑]

                             (四)在晓起
      晓起,婺源的一个小村,今属江西省,其所在的小镇江湾镇,是江泽民同志的故里,县城婺源更是朱文公阙里,因此小村的闻名于世,不单单是自然环境的因素,也与当地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切切相关。
      据史书记载,黄山市与婺源以前同属徽州,《江南通志》云:“徽州咸有溪山之胜,然岭谷险陋,壤地贫瘠,水湍悍,少潴蓄,不雨宜枯,骤雨则山涨暴至”。所以顾炎武说:徽州之民,“中家以下皆无田可业,徽人多商贾,盖势其然也”,受著名思想家、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及孔儒学说的熏陶,数百年来,徽州文风炽盛,人文蔚起,名家辈出,以婺源为例:宋以下六百余年间,婺源中进士者554人,举人718人,留下了“三代四进士”、“六部四尚书”之佳话。在这样的地方文化氛围中,徽人好商、商而好儒这种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本来,“士、农、工、商”商居于末,《诗经-氓》中那位无情无义之徒就是位商人,“见利忘义,无奸不商,无商不奸”成为了社会对从商者的评判标准,汉代有选子任官制度,但规定商人之子除外,又曾规定凭资产可以买官,同样也把商人排除在外。从商者不能从宦,从宦者不屑从商,此状况历来以久,直到明代才有改观。为了方便,自明朝起,各种赋税徭役不再以物品直接收缴,转而以货币、银两的形式统一征收,在此环境下,农业自给经济朝向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观念的变化,而徽州商人也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空前发展起来。在与各地商家的竞争中,徽商以其敏锐的商业眼光及善于把握机会的能力在众商帮中脱颖而出,并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儒家素养昭显于世,自立儒商形象,改变了社会对传统商人的评价。对此,徽商对于中国商业的发展可谓功不可没。
      但是,徽商所从事的商业类种多属于消耗型资源,以徽菜为例:徽菜是中国八大名菜之一,随徽商的兴起而逐成大系,正宗徽菜通常选徽地的山珍野味为原料,但山珍野味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在今天的黄山市(由徽州改名而来),早已很难吃到正宗的徽菜了,徽菜文化为何不能发扬光大,答案不言自明。同理,以木材、茶叶为主营的徽商的衰败,一开始就已注定失败。再加上受朱子思想的熏陶,徽人多以舍利取义为荣,讲求存天理、灭人欲,这不能不说与商业精神和原则背道而驰,在资本及其它外在的影响冲击下,难免节节败退,其衰败颇有悲壮的意味。这也为后人敲响了警钟:不能与时俱进必将被淘汰!
      蜿蜒在黄山、婺源之间的山道上,思绪也随着汽车的颠动而起伏澎湃,无法平息。恍然间,仿佛有先人穿越急流险涧,结木为舟击浪而来,英姿绰绰。我知道,数百年前,一批批木材正是从这里流向了全国各地。我也知道,这不过是错觉而以。
     是的,错觉,车窗外,山峦叠嶂,林木森森,在这里所有的颜色溶并成了一色,千律一绿,从没想过这世界上会有一种颜色能如此震撼人的视觉神经,这让我惊叹不已,怀疑自己已经置身于无边无际绿的海。偶尔,有一溪清泉剪刀般悠然划过,也不晓得在这千百里的绿与绿之间,究竟是一种斩断还是连接。
       两小时后,还来不及拭去满瞳的绿意,我到达了。
       晓起——中国最美丽的农村,正似一轴画卷,真实而清晰的在我面前展现。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晓起的美丽一诗难尽。小桥流水,野径炊烟,古樟老宅,于黄昏中,落日下,有说不完的沧桑古朴,道不尽的安详宁静。
      稻熟的香里,我徜徉在现实与梦的边缘,有一个传说,从此不再遥远,我是渔夫,幸福又幸运,只是,桃源深处我不敢荡歌,唯恐惊醒了那些狗儿们满街散落的美梦。晓起的狗,很有个性,永远都是吊儿郎当、纨绔散漫,当街一卧,伸直了尾巴爪子,人来人往,眼皮也不抬一下,不管万贯商贾、显要权贵,见了它都得绕道而行,就这么惬意。这让我有点愤怒甚至嫉妒:狗日的,比人会享受多了。
      尤其喜欢晓起的夜。月色如水,照映着村头的小路,道道辙痕,深刻而清晰的自岁月深处旷古延伸,青石板上,汗水如雨,脚步如磐。一道道轮辙,居然也能镌刻出一段段历史,于数百年后,某个夜里,为一座座荒废的心园指点迷径。
     “沉沉新秋夜,凉月满荆扉。露泫凝余彩,川明澄素晖。中林竹树映,疏星河汉稀。此夕情无限,故园何日归?” 。 泪,随朱子诗落,千年后,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我幸福着,像极了那少小离家白发归的游子浪客,蓦然重觅故园如梦。
      我想我所找寻的,已经有了答案。
      在晓起的夜里,摒弃了俗事尘烟,我咏诵着朱子的乡思,量踱着先祖的遗迹,一时魂魄如洗泪落无声。
      月色如水,故园如梦,唯古樟如一,挚守着千年的清冷,无悔又无怨。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3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错了

                             (五)归来
       终于要走了,没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我与晓起告别。
       一路上,一次次的我忍不住回眸,晓起的山水正渐成烟岚如纱淡似若无。
       而我,兀自沉迷。故园如梦,石板道上先祖留下的辙痕,数百年来依旧清晰,也忘不了,一棵棵老樟树西风夕照中的孤寂与落寞。
       我叹息着,离去。
       有欣喜,我所在的璐璐住宿楼,主人一家四口,几天来自始至终家人一样待我,离别难舍,吾心感动。桃源觅处,儒商之遗风犹存,于人于己,于今之物欲社会,尤感幸之,慰之。
       有遗憾,我分明看见文明的脚步突袭而至,携现代工具于青山秀水间美国大兵般横冲直撞恣意妄为,而理由也是冠冕堂皇:一切为了发展、进步。的确,修高速公路是为了加速发展,但是以毁坏我们的家园环境为代价换取所谓的方便,值得么?我很无知,实在弄不清究竟什么是发展;我很茫然,也分辨不出创造与破坏之间如何区别,只看见,江山无语,神色凝重,千年的容颜正毁于一旦。
      祝福你吧,晓起,除此以外我实在不知道能为你做些什么。
      如果佛祖真的有灵,我愿为你天天诵经乞福。吾非圣人,不渡众生,只希望,任时光易逝,岁月无边,若干年后你仍然是我的精神家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4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错了

      对于这次远行,我本没有打算一坦通途。说实话,这样的决定我还是第一次,之前也这里那里的出去过几次,每次都是随着别人,来来往往无需自己操心,省心倒是省心,可总觉像缺了那么一点点自由,故作此独行虽非心血来潮,却也全由自己自作主张。
      称远行而不叫旅游原因有几条。之一就是此前所言,一人出行,牵绊全无,也不作被帮助之打算,沟堑坎坷,自己面对;再者,此行目的不全然在于风景,主要的,是想找寻一种失落已久的纯粹的——宁静的感觉。尘事烦劳,焦虑积聚,心情不爽已有多日,远行也是逃避现实的一种很好的借口;再一个原因,就是一直以来对影响了中国商界明、清数百年的徽商的浮沉成败具有浓厚的兴趣,沧海桑田,时过境迁,现在以一个现代人的目光于不同的空间、不同的时间来感触这一方土地由岁月流逝而带来的变化。
      远行,目标——婺源。在一个暖暖的秋日,收拾好简单的行囊,我上路了。
                                                        ——题记
                                (一)出发
       事先查过,济南至黄山下午四点有车,驱车百里二点钟赶到火车站,站内人流如海,十几个卖票窗口更是都排起长龙,挤了四十分钟好容易到我,一问,没票了,心先凉了一半,还有一班夜里十二点,没座,售票员语声清脆,宛若冰珠,我全身都凉透了。不容思索,身后的长龙已恿恿不安,一咬牙,决定买票,夜里走。
      逃出长龙阵,心有点茫然。第一次远行,还未出发就遇挫折,以后行程如何,心里着实没底。更为实际摆在眼前的是等车的漫漫十个小时如何度过,也罢,既来之则安之。
      随着人流,我像是一条沙丁鱼,被挤进了候车室。相对于售票厅里的拥挤、嘈杂候车室更甚一筹,门口、厅内、座椅上、地面上蹲着、站着、坐着、躺着那些将去向四面八方的黑压压的男女老幼们。熙攘的人流,呛人的烟雾,混浊的空气,一切都压缩了,这拥挤的空间,不堪重负,仿佛连时间也定格凝固了。真难想象美丽的都市中居然会有如此肮脏、混乱的一角。以前到过的几个火车站,虽然也嘈杂、躁动,却也没有留下如此的印象,有一刻,我曾经怀疑,这里究竟是连接现代的交通枢纽,还是“卡特里那”飓风后的难民营。幸亏我不是这座城市的主人,否则,面对四方的来客定会羞怯、汗颜。
       胡思乱想中,窗外已经华灯初上,隔着打不开的玻璃窗,城市的霓虹又开始兀自闪耀,缤纷艳丽依然如昔,只是,境由心生,眼前的繁华因糟糕的心情而显得轻佻、浮躁,这种感觉,陌生且不真实,愰然若梦。
      我蜷缩在墙的一角,人倒是少了,可没有了人流的涌动,蚊子叮起人来更加肆无忌惮,只一会,脸上、胳膊上就被叮了几个大包,又肿又痒,这种滋味真不好受。            
      紧邻一人 ,三十来岁,衣着褴褛,神色疲倦,从衣着上猜测可能是异乡农民工。最近报纸上经常报道关于农民工的事,都是些不好的消息,施工坠楼、拖欠工资,全是血泪。每次读起,每次唏嘘,一条生命自堂皇的大楼坠落,下面,是宽阔的柏油马路。匆匆划落,没有美丽的轨迹,不是流星,更没有诗意,只有躯体与路面的撞击,而这声音,无情又沉重。高高在上的城里人啊,无需你的停伫,看一眼吧,也无需你太多同情的目光,你会发现这斑斑的血迹竟然如公园里盛开着的鲜花一样红。一样的生命,为什么在消逝的霎那,才能绽放出花的颜色?人们啊,究竟是谁营造了这城市的美丽?!
      攀谈起来有点困难,方言难懂,断断续续知道,这位大哥,老家四川,十六岁结婚生子,扛起家庭重担。家有五口,三个孩子,大的已经十六岁,最小的也八岁了,虽处“天府之国”却乡地贫瘠,生活所困,离家千里谋生,遇到黑心老板,拿不到承诺的薪水,被骗了要回家。一说到回家,他的语声变得欢快起来,疲倦的脸上竟也神彩飞扬,尽管那家还是那样贫穷、生活依然那样困难。
      看着这张年轻却沧桑的脸,我不知道,究竟是可敬还是可悲。
      离去吧,这儿美丽,毕竟不是你的家。
      离去吧,这么嘈杂,或许,这里没有属于你的角落,尽管城市这么大。
      离去吧,老实忠厚的兄长,衷心祝福你,一生幸福、平安。
      沉默,已无话可说,我闭上眼睛,唯一想做的,也唯一能做的,只有从视觉上暂时的逃离,而那嘈杂仍不依不饶,源源不断涌来,直入耳膜。渐渐的,意识也随着模糊起来。
      迷迷糊糊中,已是凌晨,火车来了。
      离去吧,我舒展麻木的手脚。同样,这里也不属于我。
      开始检票,人们蜂拥至检票处,像归圈的羊群,陆陆续续消失在火车的入口。
      而我,真正开始了自己的远行。
                              (二)在路上
      终于上车了,运气不错,居然有座,顾不得别人先坐下再说。
      车窗外,豆灯点点,慢慢的后移,渐行渐远,我知道,我正在离开这个城市。车轮轰轰,听不到留恋,也没有离愁。走了,一声低低的叹息,算是对这黑夜的告别。
      比起候车室,简直天壤之别,车厢内安静、舒适了许多。凌晨已过,除了刚上车的还有人找座位外,大部分旅客都疲惫欲睡,迷蒙了一会,合着车轮、钢轨的撞击节律,我也沉沉的入梦。
      这一觉真是香甜,睁眼的时候天已蒙蒙亮,抬腕去看,时针指向了七点。
      故乡,仅仅半夜,已经离我很遥远了。
      发现车速特慢,我怀疑骑自行车也能追得上,行程千里,何时能至?算了,这样也好,倒有了充裕的时间欣赏一路的景色。这也算是一种收获吧,我想。
      所处何处,并不确切,但满目平湖,处处水意让我确信置身南国毋庸置疑。
      江南秋的早晨,此刻,正要醒来。
      一抹抹鱼白,海浪一般,自天边荡漾开来,轻轻的舒洗着湖边晨雾,那烟云立刻就淡成了水的颜色,飘渺于心间,有朦胧的美;树郁葱葱,一轮红日就这么挂着,无声无息,并不张扬,宛若待嫁的新娘,矜持、羞赧,只描了一点淡妆,泛出微浅的脂胭一样的光晕。
      这种景象也曾见过,在家乡,童年的石板路,大槐树,溪流清清,还牵一只叫黑儿的小狗,踩一地清露,披一幕秋霜,徜徉于上学的路上,小小的书包,装书并不多,可一打开到处欢声笑语,洋溢着童真的快乐。
      那时候树总是那么绿,天总是那么蓝,云总是那么白,心事也总是那么单纯。可惜,岁月如烟,俱入梦里。可笑,重温这旧梦,却要离家千里。
      如果,一些人、一些事,我们还不懂得珍惜,如果,一些走过的路,已经匆匆远去,请收起眼泪,重新面对,现在起开始珍惜,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条狗,每一个人……还有,你自己。
      这么想着,想着,就平添了一种淡淡的愁绪,再次睡去。
      乐声悠然于耳时,已近黄昏,只是没有了晚霞,天空荡着如织的云翳,雨意正浓,想来那骄阳已被车轮远远的甩在了身后。不知什么时候发现,眼前的植物,大多成了一丛丛的竹子,那竹叶呈针状,怒发招摇,青翠欲滴,这景象恰似一幅绝妙丹青,养心濡目,而此时,耳边回荡着的,是一首姜育恒的《再回首》。
      车至芜湖,径遇长江,麦莎过后江水暴涨,但见江水滔滔、浊浪汹涌,一座钢桥横跨期间,江中百舸穿流而过,气势浑然。
      沧海横流,多少英雄易逝,唯这长江水未曾停歇,与另外一条母亲河——黄河,不顾了山高路远,遥相倚扶,历尽艰难,默默地抚育了中华五千年之文明不息。这情谊厚俞天地,令人起敬,肃然。
      芜湖秀美,自不乏文人骚客停留驻足,名句好词,源延不绝,中有大家手笔,宋代文豪苏东坡留有《湖阴曲》,咏叹的是芜湖八景之一。唐代诗人杜牧《再过芜湖感》道:“讴谣人扑地,鸡犬树连天,紫风起如电,青襟散似烟”。 生动形象地记录了民间歌手载歌载舞的盛况。明代著名戏曲作家、文学家汤显祖的名著《牡丹亭》也是在当时芜湖的“雅积楼”创作的。诸多,诸多,不一一列举。“日照山如画,云浓水似烟”胜景如是,吾倒已领略,果然名不虚传。
      因地理位置的缘故,自古以来,芜湖就是兵家重地,为此,曾深受战乱之痛,偌大一个城,毁了建,建了毁,竟有数次。亦是商家重地,受战乱影响,经济也几度沉浮,在晚清时,被帝国列强划为通商口岸,民族经济发展更一度陷入畸形。对于遭受的这一切,这方水土始终用坚韧不屈的勇气默默承载。
      而今,战争的烟云已经散尽,芜湖人民正以自己的勤劳与智慧,谱写着一幕幕华丽、动人的乐章,随经久的长江之水,永入史册。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4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错了

归来已有多日,总觉有话要说,尘事所扰,心不能静,断断续续,终于吐而后快。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无意伤害某人、某物、某座城市,如有冒犯之处,请务必原谅。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4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错了

读了你的文章,很有同感。有时,一个人上路只为了自己心中一份莫名的情感。但在路途中,又未必会寻找到自己心中的净土。而来自于卑劣人性的一些丑陋,也更让人窒息。
记得在张家界火车站,为了躲避那些恐怖的车夫,迫不得已打了110,而据另一在路上碰到的朋友所说,他们被困在火车站整整两个小时,最后是趁一的士经过,赶忙溜进车是落荒而逃。唉,张家界奇异的风光都难以抹平那创伤啊,原来以为山美,水美,人更美的,结果却很让人遗憾!什么时候,在美丽的风景区,有的,是更美的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5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错了

其实
我们没有必要期望太高
人性如此
善与恶
本来就是同时存在的
尽管
有时候我们很无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5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错了

欢迎新朋友!
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感也叹,心情也。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5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错了

接着看楼主的文章,真的是让人赏心悦目,平常所见的,在你笔下里,让人遐想不绝。
等着看下文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5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错了


各位版主、朋友
写此文原因有二
一是心情释放
再者望各位能够指教
不足之处,软伤,硬伤很多
希望各位批评
而后进步
谢谢留待后说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7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错了

归来已多日
而我仍未走出
皖山徽水的风风雨雨
昨夜
又与中央2的《徽商》不期而遇
是偶然?  是注定?
一种牵挂
千里之外油然而起
循着曾经的脚步
曾经的路
我试图接近你
看岁月的风云
你的身影
如何流变
还有
一点一滴
女人的泪
不该忘记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9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错了

今天
坐在这里
我试图想象一下二十五年前
这个时刻
大概
也是落叶纷飞、秋花曼舞了
感谢妈妈
感谢这世界      有了我
多少忧伤,多少欢乐
一年一度幻灭轮回成来年的新柳
窗外
秋光正浓
而我
又该如何涅磐?
放下吧
好的坏的,对的错的
得的失的,来的去的
我想
最后的秋风回来收拾的
对吧?
谢谢妈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19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错了

生日快乐!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20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错了

黄山我也去过,多年前了。
还有山脚下的黟县、呈坎和深渡。
桂花香里,古宅深幽。
同行的人早成陌路,
家乡此时亦是天涯。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0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错了

下面引用由伍零柒2005/10/19 04:06pm 发表的内容:
生日快乐!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31 17:02 , Processed in 0.08905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