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92|回复: 9
收起左侧

心头自有一枝桂花,在浮香~~~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30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天外流星在 2005/11/01 06:24am 第 1 次编辑]

百花从中,惟桂花最爱。桂花的高贵、吉祥、忠贞以及美好愿望的精神寄托,使文人墨客对桂花也赞美有加:有人赞它“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有人夸它“清香不与群芳并,仙神原是月中来”;有人说它“何须浅碧深红色,白定花中第一流”。桂花以她那斑谰的色彩,馥郁的花香,在少花的季节开花,为金色的秋天增添了奇光异彩而成为“独占三秋压众芳”的花冠。秋风送爽,催开一树的灿烂,那缀满枝头的玲珑精致的桂花,温润而质感的花瓣,每一朵都是那样可爱,那样迷人,那样醉香。而花的身体玲珑而脆弱,轻轻一碰,如丝丝秋雨落下,惹人怜爱疼惜。
  最早对桂花的迷爱,源于外婆家屋前需要二人合抱的百年金桂。每当花开时节,十里飘香。这个时候,我最喜欢去外婆家。快到外婆家时,闻到久违的花香,我会挣脱父亲的手,撒开腿朝外婆家飞跑而去。到了那棵桂花树下,仰着小脸,使劲地吮着鼻子,吸进那沁透心肺的清雅馥郁。这时舅舅走出来,轻摇桂树,桂花纷纷飘落而下,我的头发上、眉毛上、衣领上、手心上都是那可爱的金色小花,我会开心地大叫:下桂花雨了,下桂花雨了。
  而外婆用她的巧手带给我更多的惊喜:桂花糕、桂花糖、桂花圆子……让我知道桂花原来不但可以欣赏可以闻香,而且味道还是那么的甜美。
  外婆家的桂花树,后来随着农村土地征用而不见踪影,于是这棵桂树成了我魂牵梦萦的童年最美的记忆。
  所幸,不知什么时候,所在的小区里、工作的办公大楼下,也出现了几棵桂树,虽然没法和外婆家的相比,但总算随时可以闻到那沁人的花香。每当路过桂树,我总会有意放慢脚步,然后深呼吸,纳进香气,吐出浊气,身心顿感轻松无比。
  但我还是忘不了满觉陇那漫山遍野的桂花,很香,香得醉人;满地都是洒落的桂花精灵,浅黄的,深黄的,橘红的,一城风絮,一城花香。
  其实,只是想逃离繁华的都市,想借着西湖宁静的山脉幽径找到心灵上的平静。而满陇桂雨,以她的山中有桂,桂中有秀,秀中有情征服了我的心。在这迷人的香花世界,悠悠然信步,满陇的月桂,丹桂,金桂,黄的黄,橙的橙,耳边是游人开怀的笑声,鼻息间随风而至,或浓或淡的缕缕香甜,心情是清朗而润湿的,小小的忧伤烦恼也随浓浓的花香烟消云散……
  满陇桂雨,多么诗情画意的名字!画家刘海粟曾说:这“雨”字不落俗套,虽无香字而全句吐香。由于前段时间台风影响,让杭州早发的桂花未盛开先遭损;台风过后气温骤升,又使花期一再推迟。直到国庆后,金风凉雨,秋阳复出,桂花终于等来了自己喜欢的低温晴好天气,迟到多日的早、中、晚“三秋桂子”一同盛开,竞相怒放,引来了众多游客。
  遥想当年徐志摩冒着大雨单身走远道,来到烟霞岭下访桂,却被告知:“客人,你运气不好,来得太迟又太早;这里就是有名的满家弄,往年这时候到处香得凶,这几天连绵的雨,外加风,弄得这稀糟,今年的早桂就算完了。”乘兴而来,扫兴而归,于是发出那样的感慨:“果然这桂子林也不能给我点子欢喜;枝上只见焦萎的细蕊,看着凄凄,唉,无妄的灾!为什么这到处是憔悴?这年头活着不易!这年头活着不易!”
  而我比徐志摩幸运,来对了时候,这满山的桂子林给了我莫大欢喜:秋高气爽,阳光明媚,白云淡淡,漫山遍野、满树繁茂的桂花舒瓣吐蕊,竞相开放,香飘十里,由远至近的甜美醇香,沁人心肺。诚如清人张云敖七言绝句《品桂》所云:“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满觉陇旁金粟遍,天风吹堕万山秋。”
  明代高濂在《四时幽赏录》里曾写到:“桂花最盛处,惟南山龙井为多。而地名满家弄(即满觉陇)者,其林若墉若栉,一村以市花为业,各省取给与此。秋时策蹇,入山看花,从数里外便触清馥。入径,珠英琼树,香满空山,快赏幽深,恍入灵鹫金粟世界。”
  漫步走在满觉陇。这条路,是用来慢慢欣赏的。路是古道,各种韵味只有身处其中才能感受到。慢慢地走,慢慢地看,一路山花烂漫,欣赏着白、黄、橙、红诸色抢眼的遍地桂花,空气中弥漫着扑鼻的幽香,沁入心脾,馥郁醇厚。这样的芬芳似近在咫尺,但又不在眼前,不在身后;似无处不在,却又无可追寻,象是多情而又含羞的女子,羞答答隐约约地向你传达着她的暧昧。这就是桂花,她不像桃花那样灼灼而明丽,也不像花草有争芳斗艳的喧闹。她小家碧玉般地掩映在绿树丛中毫不张扬、静静悄悄,用朴素细碎的花枝坚定而又不迟缓地漫射她沁人的芬芳,桂花的香气温婉多情,沉静隽永。一阵清风吹过,纷纷扬扬的桂雨随风洒落,飘飘荡荡,密如雨珠,人行桂树丛中,沐“雨”披香。香林桂雨,那种天外的清香,怎不让人抛开尘世的烦恼而心神放松呢?
  站在桂花树下,从地上小心地捡拾起那一朵朵小小的精灵,捧在手心,对着她们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不由想起了唐人杜牧的诗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的诗句描述的是西晋荆州史石崇的爱妾绿珠,她善吹笛而貌美。赵正司马伦的同党孙秀曾想夺绿珠为妻,致石崇为赵王所杀,绿珠堕楼殉情。绿珠身份卑微,不过是豪门石崇包养的一个玩物,但她并不因之自甘堕落。她宁愿跳楼而死也不愿意屈身侍奉那个霸道的赵王司马伦。尽管我认为石崇并不值得她如此忠贞,但她自有她做人的原则,那就是为了她的信仰,爱的信仰。因为她烈性而浪漫的死,成就了杜牧艳丽的诗篇,也因杜牧艳丽的诗篇,让她的死犹如落花从枝头飘洌,化作香尘重归大地而变得绚烂如花。绿珠是为信仰而死,她死得美丽而又浪漫。人们以桂花之散落喻绿珠,并封她为桂花花神。那么,这手心上如血的小精灵就是那个从高楼上飘然而下,为浪漫而死的绿珠女的化身吗?
  我环顾四周,仿佛看到了绿珠女妙曼的倩影,那传说中的清香,是你袅袅婷婷轻飘而过的呼吸么?那金黄的花蕊通灵般地跳跃的精灵漫天飞舞,是你舒卷的广袖和灵动的舞姿么?轻风吹过,发出一阵簌簌声,那是你吹响的笛声么?
  我愿相信,那桂花就是你绿珠的化身:因为,你不但留下了花香,而且你留下了甘甜,你把桂花变成了不但可以观赏可以闻香而且可以入药可以入食的奇妙之物,一如你的生前! 绿珠,你的眼中你的心中永远是为了你爱的人,就连你的死,也为你爱的人留下忘怀!
  绿珠,因你桂花变得更有情,因你桂花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你一定是羡慕人间的爱情,于是才选择在中秋团圆之际来人世间徜徉,绽放你迷人的风姿,来为天下的有情人祝福的吧!
  桂花雨飘落,心香万瓣开。心头,自有一枝桂花,在浮香……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30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头自有一枝桂花,在浮香~~~

闲走间,清朗香甜沐“雨”而至。心头,自有一枝桂花,在浮香……
好文,喜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30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头自有一枝桂花,在浮香~~~

[这个贴子最后由梅雪蝶衣在 2005/10/30 08:26pm 第 1 次编辑]

虽然不是最爱桂花,但是看你的文章又让我想起了故乡的感觉,姥姥家的院子里的桂花树,每到秋季就丹桂飘香了.
文章不错,欢迎常来现代~
只是有文友发现这篇文章在别的网站发过,请在回帖里标明是你的原创吗?
http://newforum.cnool.net/topic_show.jsp?id=1222882&oldpage=1&thesisid=277&flag=topic1
http://blog.tom.com/blog/blogview.php?BloggerID=355015&BlogID=54435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31 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头自有一枝桂花,在浮香~~~

呵呵,原来LS的姐姐也去东论的?你是宁波人吗?
不好意思,我没注明原创
初来此地,不懂规矩
以后知道了,还请多多关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31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头自有一枝桂花,在浮香~~~

欢迎新朋友!
文墨含香。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 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头自有一枝桂花,在浮香~~~

谢谢,谢谢各位.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1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头自有一枝桂花,在浮香~~~

好文章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 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头自有一枝桂花,在浮香~~~

下面引用由梦里飞雪2005/11/01 10:12am 发表的内容:
好文章
在下才疏学浅,可写不出如此文章!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2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头自有一枝桂花,在浮香~~~

  很细腻的文字,看得出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和文笔的功底.
  洒家喜欢的不是"三秋桂子"
  一生最爱是梅花.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头自有一枝桂花,在浮香~~~

因为本人也很喜欢桂花的清香
喜欢在飘满桂花香的院子里静坐
品茗,看书
觉得那是人生中最自由安静清闲的时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31 17:02 , Processed in 0.08076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