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21|回复: 9
收起左侧

[原创]垂泪还珠,情别沈园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4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幽古的钟声回响跌宕,穿云破雾,飞越关山,掠过中华千年的的晨雾晚霞,星辉月影,默默地,又坠落在茫然思忆之中。百年沈园,承载着那脉脉深情,在斜阳落晖里道尽他们梦中相逢的无奈凄美。
——题记
  悠悠踱进沈园,一种历史的凝重已让我有点意外的失措。那段曲折哀怨的情感,缠绵无奈的分离,倾注在这个小小的南方园林中,在遗落沉浮间,牵引着无数如水清透柔和的诗情华章。不敢高谈阔论,不肯喧哗吵杂,这里的朴雅的亭台楼阁,古素的蔓藤水榭,盈盈间透出一度摄人的风韵神绪,让你静静地聆听岁月的歌声在这里低唱沉吟,领悟那段夕照落霞般令人扼腕痛惜的前尘憾事。
  听惯了花好月圆、白头偕老的爱情故事,总觉得海枯石烂、天荒地老的团圆完美才能真正扣动心弦。轻扫历史的尘埃,偶然触及一段破碎悲凉的情感,心扉却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疼痛唏嘘,更感叹喟,便如一片落叶盘旋风中,飘入心湖,荡起阵阵涟漪,久久不能回归平静。当我极目苍穹,透过渺然云烟,将目光推向遥远的历史深处时,仍能强烈地感受到那穿越千载的爱情遗憾。
  两首《钗头凤》,笔落之间,已道尽几许茫茫思忆。词中有誓,亦只能两心相知,难为外人所道。唐婉的千丝爱万缕恨,难砍难理,欲断还乱。尝尽人情寡薄,世事险恶,腹中怨恨唯化落雨梨花永随香魂黯逝。彩云易散,皎月难留,当年共骑竹马,同弄青梅的情义已在慈命之下化为断肠泪水。梧桐待老,鸳鸯双死,沈园一别,怎料会成为永逝呢?或许,唐婉心中那萦绕梦际的痛心苦泣,被迫分离的无奈无助,会在纤云薄雾中,阑珊雨夜里,在沈园默默低诉……
  历史又猝然停止在那一段。也许,在陆游身上,那“一身报国有万死”的抗金热情只能迎来朝野上下的冷嘲热讽;那定国安邦的满畴壮志只能化作梦里的铁马冰河,刀光剑影;那目睹王师北定中原的心志只可寄予家祭时的哝哝禀语……但我深信,在他的生命中,不仅仅充满着对国家对人民的执着,还有一份对爱情的执着;他的心中除了对金戈铁马的遗憾,还有一份对唐婉的遗憾……
  冷月清寒,花魂绰约,沈园,又无言迎度几番飘摇风雨。云桥心影,弦断人渺,凄苦何堪!
  是爱,让这段情增添了一份让人希冀的梦幻色彩;是恨,令这份爱充满了令人垂泪的遗憾.而凝聚着此爱此恨的地方,就是沈园。一段才子佳人的故事,改写了它的平凡的命运,成就了中华史册上又一座魅力永恒的千古名园。轻蘸淡墨,泼撒性灵,文人骚客们不惜千里而来,留下几缕墨痕刻迹,以空灵心性去感受、去凭吊那一抹才情,那一份概叹。
  初见沈园,也许微微失望惆怅。这诗词间温柔雅致的南方园林,竟显得有点局促狭隘。比布局的精巧细致,它不及拙政园;论气派的辉煌大气,也不及颐和园。但当你细细品味这里的苍老故事,不知不觉间,这种幼稚和无知竟迅而消失,接踵而至的,是深沉的追忆凝思,幽长的唏嘘叹喟。
  沈园青瞑空净的历史长空中,徘徊回荡着这个真实的“孔雀东南飞”。郎才女貌,本应传诵万世,但一声母命却打破银镜,驱散鸳鸯。欲强违慈命,又难堪母亲的声泪俱下;想挥剑断情,亦不忍唐婉深情。血和泪让这段爱情染上迷离色彩。他们相爱,却不能相守。在孝道和爱情之间,他选择了前者,选择了遵从母亲,其实也就是选择了亲手扼杀唐婉。无情的决定,让双栖孔雀分枝异首,南北殊途,从此萧郎是路人。夜夜哀鸣,亦难慰抛弃之恨、思忆之苦。但既然情已东逝,羁绳难系,也无法回头了,生活本应渐归平静,偏偏他们又在沈园重逢,旧日之情重上心头,令唐婉悲怨难禁,红消香断。
  唐人曾有诗道:“还君明珠双泪垂”,不知那时唐婉重遇陆游,是否也是泪如泉涌,还是泪水早已哭干了,只能相对无言。但不论如何,我想,在沈园相逢的那一刻起,唐婉就一直努力地“还珠”——还那份萦绕心际的爱,那份似水如梦的情。她想要忘记,但最终还是败给了情感,“明珠”未还,红颜却已随落英飘逝。直到她死,“明珠”还是在她手中,诗人的心,仍日夕相伴到天涯。
  此时此刻那首《钗头凤》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份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消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千年过后,今昔读罢仍令人黯然心酸,莫名神伤。也许真的只有经历了那样的情,才能写出这样的词。若非心有所感,又岂会有此佳作?
  从“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到“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仰头相向鸣,叶叶达五更”。不知陆游和唐婉是否已从那无奈分离的孔雀变成地上的连理枝天上的比翼鸟了呢?我想肯定是这样。窗外又闻鸟双啼,互鸣相应,如影随形,也许,这正是他们寄寓灵心,延梦至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4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垂泪还珠,情别沈园

真正触动人心的,未必就是那些白头偕老,而是遗憾~!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4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垂泪还珠,情别沈园

写得好美~
两首叉头凤不仅是他们感情的见证,也是历史的遗憾~
冷月清寒,花魂绰约,沈园,又无言迎度几番飘摇风雨。云桥心影,弦断人渺,凄苦何堪!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4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垂泪还珠,情别沈园

http://www.coolhot.cn/680/cailian/ctf.mp3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5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垂泪还珠,情别沈园

[这个贴子最后由淮左子研在 2005/11/05 00:05am 第 1 次编辑]

转贴:
钗头凤
陆 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雨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陆游与唐琬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杰出爱国诗人。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亲友间爱国思想的熏陶。年轻时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后官至宝章阁待制。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金,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陆游创作力非常旺盛,是我国古代作品最多的诗人,仅在他的诗集《剑南诗稿》中保存至今的就有9300多首,所以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他的诗内容极为丰富,风格雄浑豪放。陆游生活在祖国分裂的年代,恢复中原既是他一生奋斗目标,也是他诗作中的重要内容和情感。一直到死,他念念不忘的仍是祖国的统一。
  陆游与其表妹唐琬有一段凄丽、感人的爱情故事。
  据史料记载,陆游在青年时与与才华横溢的表妹唐琬结为夫妻,彼此情深意重,却由于父母之命,被迫分离,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春天,他们在沈园偶然重逢,唐琬为陆游送去酒菜,陆游“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这便是这首词的来历。相传,唐琬看了这首词后非常伤感,回家后也和词一首,不久便忧郁去世了。
自沈园分手后,陆游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恋。在唐琬去世后,陆游多次重游沈园,写了许多追念唐琬的诗句。在他六十七岁的时候,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事隔四十年字迹虽然已经模糊,他还是泪落沾襟,写一首诗以记此事,诗中小序曰:“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主已三易其主,读之怅然”,在诗中哀悼唐婉:“泉路凭谁说断肠?断云幽梦事茫茫。”后陆游七十五岁,住在沈园的附近,“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写下绝句《沈园》,其一云:“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其二云:“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自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眷眷相思,不能忘情。在他八十一岁的时候,还曾梦游沈园,怀念唐琬,留下两首绝句,其一云:“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其二云:“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可见他之于唐碗,感情是极为深沉真挚的。就在陆游去世的前一年(八十五岁),他还在写诗怀念,虽然唐琬已去世五十多年,但诗人仍然无法将她忘怀,为此,最后一次来到沈园,对唐琬诉说自己的思念:“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沈园也因此成为千古名园。
  在陆游的很多文章和词中隐约地、反复地提到唐婉其人和沈圆的最后一会。如《菊枕》中有“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陆游的这首《钗头凤》,感情极其饱满,一泄而出,虽由于酒后缺乏含蓄,但其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离异后的凄楚心境以及对唐婉的真挚感情却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唐婉的和词则更是千古绝唱。哪里是什么词啊,这是活生生的血肉亲情啊!
  看完了“陆游与唐琬”的故事再来鉴赏《钗头凤》这首词:
《钗头凤》,本名《撷芳词》,因北宋政和年间宫中有撷芳园,故取以为名。陆游因无名氏词作中有“可怜孤似钗头凤”之句,乃改名为《钗头凤》。又名《折红英》、《惜分钗》、《玉珑璁》。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七仄韵两叠韵。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红酥”形容手的红润柔软。"黄滕酒"即官酿的黄封酒。“宫墙”,泛指高大的园墙。一说,绍兴曾为越王宫城所在,宋高宗又曾以此为行都,故称。对于这三句,有的说是回忆,有的说写眼前。其实是两者兼而有之。陆游平时喜欢喝黄封酒,所作《酒诗》云:“一壶花露拆黄滕”,所以唐琬特意送去这种酒。据陈鹄《耆旧续闻》载:“务观一日至园中,去妇闻之,遣遗黄封酒果馔,通殷勤。”陆游睹物思旧,触景伤情,想到从前同来沈园春游,唐碗用娇柔的手给他斟黄滕酒的情景,故而写出这三句。酒是经常喝的,景是往常见的,而人却今非昔日,相见而难相欢。他只能怀着难以诉说的哀愁,拿起酒杯朝着唐琬离去的方向遥望凝视,而看到的却只有那曾见过的满城春色和墙边随风披拂的杨柳。所以下面紧写望而不见的愁怀: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东风本来是给大地带来春天,给人们带来欢乐的,而诗人却觉得它在作恶。它仿佛有意吹动春柳,扰乱了他的视线,吹散了他的欢乐。有人说“东风恶”三字指语陆母,此说似乎欠妥。在森严的宗法制度下,陆游不可能以“恶”字责骂其母的。这里说“东风”并无它意,而“恶”字则纯粹是写诗人的主观意念,乃由前句所引出。这种写法在古典诗词中也并非绝无仅有,诸如“何事东风又恶”、“杏花落尽东风恶”、“海棠正好东风恶”,均与此相同。如果是心情好,东风又何恶之有?心情不好,东风可恨,那是很合乎感情逻辑的。眼前之景既无欢情可言,剩下的自然是满怀苦愁的心绪和几年离索、分散的痛苦回忆,故云:“一怀愁绪,几年离索。”往事不堪回首,已铸成大错,难有挽回的余地,所以歇拍处悔恨奇出,连用三叠字,写出了“错!错!错!”这三字,一字比一字深,一字比一字重,好象有说不尽的悔恨,说不清的懊恼。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此处换头三句,描写唐琬的形象和悲情而以“春如旧”为陪衬对比。春色还是从前见过的那个样子,可是她却失去了昔日的风采。“瘦”是外在的,见于形貌的,而它所揭示的内涵则是心灵深处的离恨别苦。她在遭弃之后,朝思暮想,魂萦梦随,受尽相思的折磨,但这一切永远得不到补偿,只能是徒自容姿消损,故曰“空”。诗人看到唐碗为思念自己而憔悴枯瘦,心里已经够苦的了,再看到她“泪痕红浥鲛绡透”,就更悲痛了。此处的“红”,指胭脂红粉。“浥”,乃润湿之意。“泪痕红浥”,则言泪水浸湿了脸上的脂粉。“鲛绡”,鲛人(美人鱼)所识的绡纱。《太平御览•珍宝部二•珠下》引张华《博物志》:“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绡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又, 《述异记》卷上载:“南海出鲛绡纱,泉室(指鲛人)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金,以为服,入水不濡。”后以鲛绡泛指质地精美的簿纱,此则指丝织的手帕。“透”字,极写泪水之多,湿透手帕,点明唐琬悲伤难禁。唐琬的泪水,倾泻着她对陆游的思念深情,也是对无辜离弃的痛苦悲诉。她既没有大声呼号,也没有一声半语,然而却感人至深。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一、二两句,写唐琬已经离去,沈园里桃花凋零,落红满地,池塘边台阁上,空荡无人。说明刚才的片刻重逢触发了诗人无限的哀伤。三、四两句的“山盟”,指定情之夕的海誓山盟。“锦书”,用苏蕙故事。 《晋书•窦滔妻苏氏传》:“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后遂称妻子给丈夫的书信为锦字、锦文。如李白《久别离》:“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嗟。”陆游写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是说唐琬虽然不忘过去的夫妻恩爱之情,但已另嫁他人,咫尺天涯,纵有锦书也难以相寄了。对唐琬设想如此,他自己呢?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当然也无法再通音讯的了。以彼见此,意在言中。有情难寄,有信难写,强迫自己喝下爱情的苦酒,把刻骨的相思按捺下去,其悲苦之情著于笔端,溢于言表。现实如此冷酷,既无力改变也无法改变。此种感情又当是何等强烈!故诗人到此,最后写出三叠字:“莫!莫!莫!”这三个叠字,表现出诗人绝望悲愤的心理。
     相传,唐琬见到这首词,曾和作一首,有“世情薄,人情恶”之句。《历代诗馀》(引夸娥斋主人说)载有唐琬的全词,恐系后来好事者所为。南园一别之后不久,唐琬即悒郁而死,爱情既被剥夺,生命也被吞噬了。唐碗留给陆游的是温馨也是断肠。
  这首词,为宋词言情名作之一。甚至提到《钗头凤》这个词牌,就会联想到它。全词写景言情,真切自然,毫无斧凿之痕。在音律方面,韵位密,短句多,又以仄声字收尾,造成一种声情急促凄绝的格调,有令人气咽难以卒读之感,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5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垂泪还珠,情别沈园

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嵇山上,犹吊遗踪一泫然。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也极爱那两首钗头凤~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5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垂泪还珠,情别沈园

问候斑竹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5 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垂泪还珠,情别沈园

下面引用由淮左子研2005/11/05 00:06am 发表的内容:
问候斑竹好!
你也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5 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垂泪还珠,情别沈园

顶个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2-11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垂泪还珠,情别沈园

下面引用由2006/02/10 04:54pm 发表的内容:
您好!此文章《垂泪还珠,情别沈园》为本人原创,转载请写明作者及出处,以秉承我中华千年尚文之风!!也发扬《唐诗宋词》尊重原创精神!!!!谢谢!!
梅雪斑斑,此情况出现不止一次,望重视。
上次冷思断也发透过万紫千红之帖注原创,难道斑斑忘了?
真不希望因为一些其它的原因让唐宋人才流失,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3 05:11 , Processed in 0.09415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