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71|回复: 0
收起左侧

撰联作对高手----朱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2-9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紫竹听雨在 2005/12/09 03:00pm 第 1 次编辑]

   


       朱德是名满天下的军事统帅,也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他写的诗词感情深沉淳厚,笔力苍劲钢坚。他不仅工诗善词是行家,而且撰联作对也是为人称赞的高手。
       朱德生前作诗撰联颇多,大部分诗作已经结集出版,但他的一些联语大多因为战乱而散失了,尤其是军事方面的联语,留存下来的不多。

        朱德早年在讨袁护国总司令蔡锷部下任职。1916年初,他随蔡锷摔护国军第1军由云南入川,在路过四川雪山关时,面对巍巍雄关,二人豪兴勃发,立马关前你一句我一语地互相补充,口撰一联:
是南来第一雄关,只有天在上头,许壮士生还,将军夜度;
作西蜀千年屏障,会当秋登绝顶,看滇池月小,黔岭云低。
        借雪山雄关磅礴之势,联语抒发了蔡锷和朱德的宽广胸怀和护国壮志,表露了讨袁必胜的信念,气度非凡。后来,这副对联被人镌刻于关前,至今犹存。



       护国战争胜利后,朱德出任靖国军第二军第十三旅旅长,驻守四川泸州。这期间,朱德忧国忧民,系天下兴亡于一身,在思绪万端的时刻,曾经撰写了一副对联,流露自己的忧乐观:
四面云山归眼底;
万家灯火系心头。



    1919年底,朱德率领部队与川东军阀杨森鏖战,战斗中,朱德两个弟弟奋勇作战,捐躯疆场。朱德对骨肉胞弟的阵亡,悲痛万分,他将两个弟弟的遗体运回泸州后,和泪为墨,写三副挽联:
虎斗龙争拼将热血扶危局,
兄存弟死誓把余生靖险途。

埋玉树著土中,拼热血把帝制消沉,大功回首亡双弟;
奋金戈于海内,抱正义而为民请命,奔苦伤心乘一兄。

随我自滇转战川南,痛马革裹尸,壮志未酬,一死负荣哀,竟借他州埋玉树;
行军进蜀支持革命,想冲锋摧敌,大功难泯,招魂伤手足,愿求来世作金昆。
      
      在挽联中,朱德表达了对弟弟是无限哀悼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安邦定国的雄才大志。当时,朱德还为牺牲的部下撰联一副:
叹中国版图,诸军各怀异志,政客多门枉用心,
问沙场战骨,几人归是奇男,英雄两字空流血。

       朱德为缅怀阵亡将士,还在泸州城南的大较场陵园前,为护国之役壮烈牺牲的滇军将士修建了一座纪念亭,命名为“慰忠亭”,并撰写了两副楹联,表达缅怀之意:
收拾河山买战骨;
摩挲碑碣慰忠亭。

与黄花岗同一馨香,气象森严,乾冲只有两堆土;
续奇男店无双祀典,风云叱咤,九天魂魄应归虎。



    朱德爱兵,犹如慈父。1928年底,他任红四军军长,正率部驻防井冈山莲花县,春节时,为了让红军战士过好年,朱德亲自下伙房帮厨做菜,并应战士的要求挥毫作联:
红军中官兵夫衣着薪饷一样;
白军里将校尉饮食起居不同。
     这短短两句朴实无华而又准确深刻的联句,把人民军队和反动派不同的本质揭示出来,热情歌颂了红军官兵一致的原则,尖锐的揭露了军阀中一级欺一级的腐败作风。

     1944年3月17日,朱德总司令撰联哀悼抗日爱国将领回族英雄马本斋,盛赞他母子的爱国精神。挽联写道:
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
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联语表达了朱德对马本斋及其母亲充满无限敬仰之情,高度赞扬了母子二人的崇高革命气节,指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模范,虽死犹生,将世世代代被人民所怀念。本联于戎马中信手拈来,但是,字字对仗得如天衣无缝。
     新中国建立后,朱德追忆长征岁月,回想起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情景,感慨万端,挥笔草就一副楹联:
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
三军远戎,严防帝国侵。

     这副雄健的楹联号召全军继承光荣传统,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后来楹联被镌刻在泸定铁索桥附近的川藏公路大桥头堡的柱子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2-17 20:27 , Processed in 0.06945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