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35|回复: 21
收起左侧

[原创]一个人最清晰的记忆就是他最感振撼的一幕,那将陪伴他的一生[六,七,八,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8-24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我懂事起就只记得母亲常以泪洗面。早上醒来老看见母亲呆呆地发愣,眼角流淌着泪水,一直滴落在枕头上,每当这时我就会依委到母亲的怀里,一个劲地说:“妈,妈,你不要哭,你不要哭。”接着我也就呜咽着哭了。妈妈就抱紧我说:“噢,不哭,你也不要哭。”
一天,我爹爹回来了,我很怕他,但还是很高兴。母亲还用石磨磨了糯米
粉做了豆沙汤圆。看得出母亲很高兴。
第二天醒来时,就我一个在床上。看见我爹从橱里拿出一块蓝底白花的方包布,正把他的几件衣服包起来,包好后放下,就下楼去了。一会儿,我母亲上楼来了,看到了包裹,马上从橱里拿了一块白包布换下了那块蓝白包布。把换下的包布又放进橱里了。而后也下楼去了。
一会儿我爹又上来了,一看换了包布,就开开橱门拿出原来的蓝白包布换下了白包布。此后又下楼去了。我母亲怎么又上楼来了。看到包裹后,就又从橱里拿出那块白包布,把那块蓝白包布换了下来。
就在这时我爹爹上楼来了,一看包布又给换了。一下子气不打一处来大声地说:“你怎么啦?我包上你换了,我包上你换了?”
母亲也不相让,几乎喊着说:“这里还有你们什么好东西,好的你们都搬到上海去了。”
“我们是没什么好东西。你们家好,怎么连饭也吃不开。”
“你们一家人都不是东西,你妈轧姘头谁不知道,你姐在上海卖屄呀。”
这一下可把我爹惹急了,上前就是两个耳光。随后抱起我,拎了包裹就下楼,出门就回上还了。
后来我慢慢知道,这次我爹来青浦是来和我母亲谈离婚的。并且怕被我母亲告他重婚罪,表面上已和方玉琴做了脱离关系手续。所以一开始我母亲很高兴。但结果晚上就哄骗我母亲,想让我母亲答应离婚,还说“本来就是表姐妹,离婚后也还会生活上招顾我母亲的,等等。”真是软硬兼使,机关算尽。
我爹领我到了上海,就去我祖母搬的新地址露香园路。
一进门,我大姑妈就问:“大弟你从哪来,怎么把明亮带来了?”
祖母从晒台上下来,一面抱起我,一面皱着眉头看着我爹,问:“是从青浦来的?”
我爹就把换包布的事说了一遍,还把我母亲骂祖母和大姑妈的话学了一遍。祖母听了用哭泣的声音说:“我真是吃不消她,我没有待错她。”
大姑妈听完就大骂:“我和她从没红过脸,太没良心了,这就不能怨我们了,这样蛮不讲理,你和大弟吵,我们碍你什么事。”
我爹就说:“这人一开始我就说不要不要的,还不是你们,这看到了吧,实在无法和她过下去,锦花我是一定不要的!明亮我就放在这里了。”
祖母把脸贴在我的小脸上说:“这怎么办呢?孩子可怜,孩子可怜。”祖母的泪水淋湿了我的小脸庞。
这样我就在露香园路住下来了,一住就是半年。


-=-=-=- 以下内容由 风送莺音2007年08月24日 10:32 时添加 -=-=-=-
亲爱的读者,一,二,三,四,五,在前面的连载帖子里。
这一帖子将连载五段。
请多提意见。谢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8-26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一个人最清晰的记忆就是他最感振撼的一幕,那将陪伴他的一生[六,七,八,九,十]

后续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8-27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一个人最清晰的记忆就是他最感振撼的一幕,那将陪伴他的一生[六,七,八,九,十]

文字先要过的是自己这一关,若因为无人响应就半途而废,是对文字的玷污。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8-27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一个人最清晰的记忆就是他最感振撼的一幕,那将陪伴他的一生[六,七,八,九,十]


其实我家里的人对方玉琴并没有好感,背后谈起她都不称呼姓名,而称她为“十三点”。在我幼小的心灵中也形成了“是你方玉琴抢走了我的爹爹”。快过年了,我爹来我祖母家过年了,方玉琴也来了。还抱了个小孩,我知道那是我弟弟。吃完中饭,方玉琴抱孩子去睡觉,一摸孩子尿湿了,就叫我:“明亮,去给我拿一块尿布来。”我一听打心里反感,抽了条尿布丢过去,嘴里还说:“还要我给你拿尿布,你这个十三点。”
而后我就去和弄堂里小伙伴玩了。等快到晚饭时我才回来,进门我爹爹就把我叫到一边,我祖母也过来了。
我爹爹严肃地说:“是不是你骂她十三点,小孩子不可以的。”
我祖母也说:“以后不可以的,噢。”
说着就把我拉到祖母的怀里了。说真的,我一直很怕我爹的,可这一次我不怕。我也没理他。
过了年,那一天太阳很好,晒得满前楼暖洋洋的。我坐在小凳子上看小人书,大姑妈正和我大姑夫说话呢。突然,我母亲从楼梯口上上来,我一见就喊着“妈”扑过去了。
正好祖母从晒台上下来,一见我母亲就说:“锦花,你来啦。”
我母亲进来对着我大姑妈叫了一声:“姐姐。”
只见我大姑妈瞪起眼来对我母亲说:“你来干什么?我们这里是肮脏的地方!”
我母亲也不甘示弱,说:“我是来领明亮的。”
大姑妈马上说:“好!明亮,你跟你妈去吧!”
于是我母亲头也不回,领着我就回青浦了。路上我母亲问我在上海还好吗?祖母对我好吗?大姑妈对我好吗?还说:本来想让我在上海住下去的,那里生活好,回来苦。但人家都说“时间长了,孩子会不亲自己妈的”,所以就来接我的。我都说好。其实我是很想母亲的。想起我母亲一个人在青浦孤苦零丁,晚上我老在被窝里流泪。
自从我爹把我母亲骂大姑妈的话传给了大姑妈听,大姑妈就一直对我很凶。亏了有我祖母庇护着我。
家里前楼搬来了一家房客,说是祖母借给他们的,这家人家女的姓钟,母女俩给人做点针线活。男人姓张,是在上海市区一家米店做事的。房租直接交到我祖母手里的。
我也开始上学了。母亲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我的身上。晚上睡下常对我说;“明亮,你要好好争气,你是独马单枪。”
母亲参加了街道工作,晚上还要去读夜校。记得扫盲班回来,还读书,拼音拼不准,母亲老问我:“你听我拼的是什么音?”,我还帮她念。因为家里没人照顾,晚上我就得跟母亲去夜校。但母亲嫌我她上课时我跟着大孩子玩,弄脏了衣服。以后就不带我去了,把我反锁在房间里。我从小就胆小,睡不着害怕得蒙着被子,热得满身是汗,有时还哭醒了。还亏了前楼的钟家婆婆常站在我房门口安慰我,给我守夜。直到我母亲回来。我知道母亲是要上进,我也就乖点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8-27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一个人最清晰的记忆就是他最感振撼的一幕,那将陪伴他的一生[六,七,八,九,十]

谢谢 babylionfay 版主的指点和鼓励。我听说:关心作者,才会关心他的自传。
我看到第六段看的人不多了,我想可能嫌乏味吧,我有点怵。
好了,我会吧第一部分发完的。
谢谢各位读者。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8-27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一个人最清晰的记忆就是他最感振撼的一幕,那将陪伴他的一生[六,七,八,九,十]

题目怎么那么长啊。说实话,网站里的文章,谁有耐心看完呢?说的不过些泛泛话,也无心去读的呢,包括我自己啊。
有自己看就足够了,何必在乎别人的关注。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8-27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一个人最清晰的记忆就是他最感振撼的一幕,那将陪伴他的一生[六,七,八,九,十]

眉姐,对不起了,浪费了你的时间。
我喜欢文学,也喜欢对联。

-=-=-=- 以下内容由 风送莺音2007年08月27日 18:25 时添加 -=-=-=-
既然发表,就是想看看大众的反应。我是第一次,检验一下我的作品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8-29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一个人最清晰的记忆就是他最感振撼的一幕,那将陪伴他的一生[六,七,八,九,十]


那年,青浦和平场解放军办起了空军干校。大部分学员都分住在我们街道的居民家里。我家客堂里也住了三位。一`位是杨州人姓孙,一位安徽人姓华,还有一位山东人姓蔡。我们都称他们为同志。他们对我很好。知道我妈的遭遇,都表示同情。这一批学员都已三十出头了,不象战争年代,现在允许他们找对象成家。一时间在青浦的大姑娘中刮起了嫁给解放军的风潮,我们一道街上就有好几个。
孙同志是个很和善的人,身高有一米七八光景,体态匀称,一身黄军装,高额头,大眼睛,说起话来带着腼腆的笑容,嘴角不自觉地略向右边偏,他的右边脸上有个酒窝。说话一口杨州口音。他对我特别好。有时我母亲去开会,晚上把我托付给他,和他睡在一个被窝里。还把他的被窝尿湿过呢。后来华同志找了南边过桥杨家的姑娘;蔡同志找了我们隔壁严家的姑娘。孙同志由人介绍和西门的一个寡妇对上象了。到了他们毕业的时候了,孙同志出钱在我隔壁婆婆家请了一桌,说是请请老邻居,感谢在他学习期间对他的照顾。大家却都说,其实是请我母亲的。
后来我才知道孙同志和我母亲谈过,要我母亲嫁给他,说:“明亮他爹要和你离婚,你就和他离,离了嫁给我,我也很喜欢明亮这孩子。你没必要这样硬抗着。”但我不知道母亲是怎么想的,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后来每次孙同志来青浦都要来看看我母亲和我。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8-31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一个人最清晰的记忆就是他最感振撼的一幕,那将陪伴他的一生[六,七,八,九,十]


有一天,早上起来我又看到母亲在流泪。
早饭后,母亲把我紧紧抱住,说:“今天我们要到法院去,要判离婚了。我有一句话你要听我的。“
我点点头。
“一会儿法院的人要问你的:你父母离婚,你跟谁?你一定要说跟母亲的。你要不跟我,回来我就跳河自杀。”说完还抬起头,泪汪汪的看着后窗外的河浜。
我听了,哭着说:“妈,我一定跟你的,我一定跟你的。”
到了法院,我看见我爹也来了。他把我叫过去,领到一间房间里,对我说:“今天要判离婚了,法院同志要问你“你跟谁?”你就说要跟我爹爹的。你不愿去杨树浦,你就在祖母那里,祖母是喜欢你的。你记住了吗?”
我点了点头。
一会儿,法院的同志真的问我了。我就说:“我跟我母亲。”
我母亲只知道不同意离婚,但新婚姻法规定;包办婚姻,确实双方没有感情,可以离婚的。后来离婚判决书下来了,母亲抱着我哭,还骂法院那个经办的女同志。说她怎么能硬判决的。
离婚是肯定的,但在家庭财产上我母亲一点也没得到什么,因为我爹爹家弟兄们没分家,房屋家具都是家人共有。所以写明:一,我归母亲抚养;二,每月我爹给我母子生活费二十元;三,房屋,家具暂由我母亲使用,直到我母亲改嫁为止。母亲不服,上诉到苏州中级法院,上级发院维持原判。
法院的同志来对我母亲说:“现在是新社会了,妇女也要求解放,不要还想依靠丈夫,要劳动,要自食其力。”
当时是一九五四年,我母亲才二十七岁,我只有七岁。我母子俩相依为命的日子就这样开始了。当时我们青浦是归江苏省苏州专区管,很落后,没有什么工作可找。母亲为了出路,为了争气。从赵屯接来了外婆,让她住在青浦照顾我,她自己去上海市里找人家当佣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8-31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一个人最清晰的记忆就是他最感振撼的一幕,那将陪伴他的一生[六,七,八,九,十]

写就是,会有人关注,也会有人耐心的看完. 比如说:我.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8-31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一个人最清晰的记忆就是他最感振撼的一幕,那将陪伴他的一生[六,七,八,九,十]

下面引用由枫在风中2007/08/31 09:04 发表的内容:
写就是,会有人关注,也会有人耐心的看完. 比如说:我.
谢谢版主,请多提文笔上的意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9-1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一个人最清晰的记忆就是他最感振撼的一幕,那将陪伴他的一生[六,七,八,九,十]

继续写吧,偶也在关注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9-1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一个人最清晰的记忆就是他最感振撼的一幕,那将陪伴他的一生[六,七,八,九,十]

下面引用由未雨听泉2007/09/01 13:39 发表的内容:
继续写吧,偶也在关注呢!
谢谢泉兄关照,请多提文笔上的意见。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9-2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一个人最清晰的记忆就是他最感振撼的一幕,那将陪伴他的一生[六,七,八,九,十]


母亲走的那一天早上,我刚背起书包,母亲对我说:“明亮,今天我要去上海了,没办法。你要听外婆的话,不要顽皮,好好学习。放了假你去你祖母那里,到时候再来看我。有空我会回来看你的。”我点着头,已经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了。
外婆对我很好,她是瘦高个,扎的是老人的发结,一副慈祥的面容。和周围的邻居也很熟,拉起家常,我常听见外婆说:“陶家这样对我女儿,我是不估计到的,弄得他娘俩这样苦,我是后悔把女儿给他们的。”
外婆的家在赵屯,离青浦二十四里路,家庭成份是贫农,家境也不好,种几亩地。外公开的一个小客栈,客栈小得每天只能打地铺住下五,六个小商贩。大舅自从徽宁路回来就失业,小舅还在念书。外婆常说,多热的天,从早到晚在棉花地里除草。
我在第一小学念书,教我们班的是住在我们一条街上的徐老师,徐老师常对我说:“陶明亮,上课思想要集中,好好学习,要做一个有出息的人,要为你妈争气。”周围的老师也投来同情的眼光。
我小学的学习成绩还可以,但心中老有一股不平之火,不管是谁,比我大也好,比我小也好,只要欺负我,我都敢和他打起来。有一句骂人话我最听不得:“有爹娘操出来,没爹娘教养”,谁要拿这话骂我,我就是拼命也要揍他。我们这条街上,同年仿佛的都知道我陶明亮是个不卖账的主。
隔壁小陶家有个公公,是在上海闸北税务所工作的,每两周就回青浦家来看望他的老婆,孩子。一次公公回来了,正好我在他家和我叔,他儿子玩。公公见了我,一边叫我,一边就拿出一捧饼干糖果往我衣服口袋里装。我看了看公公的眼神,推开公公的手,转身跑回家去了。进门我就扑到外婆的膝盖上失声痛哭,外婆急得直问我怎么啦。我哭了一会,才哽咽着说:“人家爹爹常回来,还带的饼干糖果,我的爹爹从来也不回来,连母亲都不在我身边。”听完,外婆也和我一起哭了,还说:“都是你那个坏杀胚爹爹,把你们害苦了,他会有报应的。”
好不容易放寒假了,我就去我祖母家,外婆就回赵屯。
来到了露香园路,祖母总是问长问短,“你外婆身体好吗?”“学习用功吗?”。
当我说起我母亲在上海做佣人,就问:“真真遭罪,在什么地方?”
我就拿出地址:徐家汇唐桥路慕家宅二号。
那天晚上,祖母抱着我睡觉,对我说:“明亮,你受苦了,是你爹爹不好。你妈也有错,我一直对她说:养马品性。只有软柴捆硬柴的。她不听。动不动就和我吵。我老了,受不了她。就只好出来了。”我看到祖母的眼眶里充满了泪水。
还说:“现在你母亲已在上海了,那你也来上海读书,我不会放你去杨树浦的,你就在我这里,祖母我喜欢你的。你明天去就和你母亲说,就对她说是我祖母的想法,上海出路好。”
还说:“你对你母亲说,儿子总是你妈的,在我这里上学,星期天就可以去看你母亲,我们不会教你不要去认你妈的。”
我在祖母的嘱咐声中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祖母就陪我去徐家汇找我母亲去了。坐上有轨电车就直奔徐家汇。下了车,走进一条小路。经人指点,找到了慕家宅二号。在一座小石桥边上,一扇木栅栏小门,进去是一块小砖场,迎面一间搭起来的小屋。推门声惊动了里面,只见我母亲从小屋里走出来了,我一见就喊着“妈妈”哭着扑到母亲的怀里,母亲搂着我也失声痛哭了。
祖母见了再也站不住了,就对我母亲说:“锦花,我走了,一会儿你把明亮送到电车上,回来他认识路的。”说完也流着眼泪走了。
哭完,母亲带我去见过主人家。这一家,人口不多,先生是厂里的工程师,师母是纺织女工,一个小男孩,还没上学,还有一个婆婆。那老太婆生活很讲究,象是有钱人家出身,很会做菜,还不用我母亲烧小菜呢。那天我没回去,就和我母亲住在一起。晚上,我把祖母的话对母亲说了。但母亲坚决不同意我去露香园路读书。还说:“我们苦也要在一起。”
第二天下午母亲送我到电车站,还给我买了一包苔条饼干。我含着泪说:“妈你回去吧,过几天我再来看你。”母亲已经说不出话来,满噙着泪水点了点头。随着电车的开动,母亲的身影越来越模糊了。
回到露香园路,祖母说了一句话:“明亮很懂事的,母子俩痛哭,我也忍不住伤心掉泪。”
我把我母亲的话对祖母说了,祖母又说:“你妈就是不听人劝,这脾气是她自己吃亏的。”
又说:“明亮你愿意来这里读书吗?”我点了点头。祖母接着说:“你来了,我们给你母亲介绍个对象,成个家也容易,一家就在上海不是很好吗。”
后来我又去看母亲,把祖母的话说了。母亲说:“谁要他们介绍对象,你回青浦,我也是要回去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9-4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一个人最清晰的记忆就是他最感振撼的一幕,那将陪伴他的一生[六,七,八,九,十]

十一
后来外婆家里也走不开,回了赵屯去了,大姨妈来陪我。
大姨妈还教我给我母亲写信。那是我第一次写信。大姨妈开始问我想你母亲吗?怎么个想法?想和他说些什么?最要紧的先说。还让我想,母亲想我吗?你应该怎样做?才能使你母亲放心,高兴。写完我都哭了起来。第二天大姨妈还读给钟家婆婆,孃孃听,大家都说:明亮很懂事。
其实我还很小,做事不小心就闯祸,记得有一天早上,大姨妈说天这么亮,可能是下雪了,我很好奇,急不可待地下了床,抓起我的棉衣用力往肩上一披,不想把桌子上的煤油灯带倒,摔到地板上打碎了。
大姨妈没怎么骂我,就说:“以后做事不能只顾一面,也要看好周围。”
又到了春天,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正准备找小朋友玩。出了门往北面街道上看,看到好象是我母亲的身影。仔细一看就是我母亲,真是喜出望外,我高喊着“妈妈,妈妈”,跑着迎了上去。我接过母亲手里的包裹,母亲一面和邻居打招呼,一面摸着我的头。
晚上母亲告诉我,再不去上海当佣人了。还说东家那老太太太势利,母亲和她吵反了。又对我说:“下星期天,上海有个姓王的男同志要来青浦,他是个镜子店里的工人,和我很好。”我听了很高兴,为母亲高兴。
但等了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没见那姓王的来。后来我才知道,母亲和姓王的谈得很好。那天母亲和东家老太太吵起来,一气之下,当场就走了。母亲去镜子店找姓王的,但姓王的正好休息不在店里。母亲也没留下一句话就回青浦了。母亲是估计他会来的,说他是知道青浦我家的地址的。可不知怎么没有下文了。
不管怎么样,母亲不去当佣人了,我是最放心,最高兴的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9-7 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一个人最清晰的记忆就是他最感振撼的一幕,那将陪伴他的一生[六,七,八,九,十]

十二
北门李家是开碾米厂的。老爷子膝下两个儿子,小儿子很小,大儿子结婚后几年不见妻子怀孕,就领养了我最小的爷叔当儿子。不料领养了儿子,他老婆却有了身孕,第二年就生下了一个儿子。这样,那女人就只顾自己亲生的儿子,对这个领来的儿子怎么也看不顺眼。父亲也不关照他。于是我小爷叔就跟他的爷爷过日子,老爷子对这个孙子很好,生活还算过得去。
有一天,我和我母亲在隔壁婆婆家玩。突然小陶家的婆婆进来说:“外面有个孩子在喊“嫂嫂”。你们去看看”。领进来一问,他就说,自己是北门的小弟,说是来找他的娘。隔壁婆婆就明白了,就叫我称呼他为小爷叔。我一看,那是一个比我大不了多少的又瘦又脏的男孩子。听说是找我祖母的,我就告诉了他露香园路地址。他让婆婆给写下,拈在手里就走了。
那年暑假我又在露香园路。那几天正刮台风,下着大雨,天刚过中午就昏暗下来了。只见楼梯口,上来一老一少,那少的就是我小爷叔。祖母听我说过,知道是怎么会事,就招呼着让进他们来,一面让我泡茶,一面就说:“大大,今天怎么有空来,有什么事,你就说。”
老爷子就开了腔:“老阿嫂,对你说真的,我这两年日子不好过,光说我偷税漏税就把个碾米厂都叫算完了”,指着小爷叔说:“本来领身爹妈就见不得他,有一顿无一顿,那还算有我呢,现在我也不行了,年纪也大了,实在没办法。我想还是让他哥哥姐姐帮帮忙,让他有一条生路。我也真不好意思,买东西也不好退的,我是怕这孩子没活路才来的。”
祖母听了也皱起眉头不知怎么说才好。正好我爹和我大姑妈回来了,打过招呼明白了这回事。
我爹就说:“既然大大有困难,那人还是我们的,回来就回来吧。也就多一双筷子,只要他不怕苦,还是能找条出路的。不过以后有了出路还是不能忘了你大大的。”
大姑妈也说:“实在没办法就回来,总是我们的骨肉。”
于是老爷子千恩万谢,放心地走了。小爷叔跟了下去,老爷子嘱咐几句就坐车回青浦了。
这样家里又多了一个做家务的小工了。那年回来的小爷叔才十五岁,他叫陶永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9-9 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一个人最清晰的记忆就是他最感振撼的一幕,那将陪伴他的一生[六,七,八,九,十]

十三
露香园路的房子还是我永清大爷叔进监狱前,出四百元从二房东手里顶下来的。我爹又从他厂里叫来木工师傅,又买了木料搭起了一间二层阁楼,朝东还开了个老虎天窗,阁楼比较高,中间大人还能站得直,阁楼上能放开三张床。
早上起来,我常和祖母去买菜,有的地方要排队,我就先排上。小爷叔来了排队的事就不用我了,那就帮着整理房间。上海灰尘特多,一夜下来桌子玻璃上一层灰。永坚爷叔教我用抹布擦灰尘,要一个方向一把擦净。
床上是我大姑妈的女儿金娟表姐的工作,其实我母亲早告诉我,她也是领来的。但家里上下都把她当千斤小姐。
祖母买回菜来,我就帮着选,洗,祖母都教我,就连杀鱼斩鸡都教,还说:“学会了好,啥时候也不求人。”我对做饭烧菜还有了浓厚的兴趣。
下午我就可以自由活动了,或做作业,或出去玩。
傍晚时就要拖地板,有时候还要用刷子刷地板呢。
爷叔,姑妈给我的零花钱,都是祖母给我保管,等到了开学时,就给我带回青浦交学费,书费的。有时还不够,就替我开口问他们再要点,这多年来成了习惯了。
爹爹给我夏天买汗衫,冬天给我做棉衣。但我一到上海,他就从本该寄给我们的生活费中,扣下我的十元钱。我老想:这也太不讲表姊妹情份了吧。
后来方玉琴生的一儿,一女也放在露香园路。我们常在一起。祖母常对我说:“她买来的饼干,糖果也就是你爹买来的,你什么时候想吃,就自己拿,还有钙片,牛奶你多吃一点。”还常对我那两弟妹说,阿哥在乡下很苦,你们要让点他的。
每次快开学,我要回青浦了,祖母会给我钱,叫我去大世界玩上一回。下午就进去看午场,晚上看完夜场再回来。
有一次,我也和过去一样一个人在大世界里玩。晚饭时我去二楼的象棋比赛场所看下象棋,在走廊里我碰到了我爹爹,他也是一个人,见了我就问我吃过晚饭了没有,我说没有。他就领我去楼上的饭店里,给我要了一盆虾仁盖交饭,他知道我不吃肥肉。
等我`吃完,就和我一起看象棋,一边对我说:“我还是要你来上海读书,这样对你妈也好,她能找一个好对象,这学期你就上来,好吗?”
我说:“我怕学习跟不上,上海都学普通话,我们青浦没学过。要么等下学期吧。”
其实,我何尝不想来上海,就是担心我母亲,我感到母亲太可怜了。
大姑妈对我很凶,好象一下子和我有了仇似的。动不动让我搬个小凳子坐在旁边,要么就是骂我母亲,还说:“明亮,你不是你妈生的,是在门口检来的。”我总是不理她,心里在想“你才检来了个女儿呢”。
一次大年三十吃年夜饭,人多正席台子上坐不开了,大姑妈就对我说:“明亮你夹些菜到下面小桌子上吃吧。”祖母一听就急了,拉着我饭也不吃,就上了晒台上了,一边搂着我哭,小姑妈见了就上来,劝祖母下去入席,祖母就是不下去。最后还是大姑妈上来哭着陪了不是,祖母才拉着我回到房间里,让我和祖母坐在一起,从那以后大姑妈也就收敛了不少。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9-11 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一个人最清晰的记忆就是他最感振撼的一幕,那将陪伴他的一生[六,七,八,九,十]

十四
暑假我又来到了上海,这一次我看到家里象个生产组,两台缝纫机大姑妈和永峰小爷叔都在做,把一条一条的各种颜色的绒布条拼缝成棉毛衫。
我想:大姑妈一直养尊处优的,怎么干起这苦力活了。
每星期要去交货,同时领原料,回家再加工。这一次小爷叔和我一起去。去时是坐三轮车,因有几麻袋加工好的棉毛衫。回来小爷叔扛一包捆好的绒布条,我们就走回来,车费就买冷饮吃。回来的路上小爷叔一边走一边和我拉家常。
我就问:“大姑妈怎么干起这又苦又累的活了?”
小爷叔说:“你还不知道,你大姑夫出事了。打老虎打到板箱店了。说是不法资本家,板箱店关门了,你大姑夫进去了,判了七年。”
还说:“你大姑妈心情不好,你要小心点。现在没收入了,不干还行吗?”
我说:“怪不得,我这次一进门大姑妈就没给我好脸色看。”
“那也没办法的,还有个女儿要养,好在爷叔和你小姑妈都帮她的。我也是要吃饭,也只能拼命干。”还说:“金娟看不起我,连声小舅舅都不叫,还不是我们大家养着她。”
晚上我先睡下时,真听到祖母和我大姑妈在下面说话,还听到大姑妈哭呢。
一天,我爹爹来了,说是帮永峰爷叔找到了工作了。下午爹爹就带小爷叔去见师傅,我也跟着去了。那是个很黑的高个瘦老头,是干白铁匠的,手下已有两个徒弟,因为我爹常常把厂里的白铁工活给他做,所以答应收我小爷叔当学徒。
“张师傅”我爹和他很熟,“这弟弟我给你带来了,交给你,我是放心的,晚上我叫几个菜,就行拜师礼吧。”
张师傅爽朗地说:“行行行,三板,我答应你的事,你就放心,只要他肯做,我一定教他。我看你弟弟是个灵通乖巧的小伙子。”他是一口苏北话。
又说:“不过,我有句话要说在明处的。”
我爹说:“好的,我就喜欢有啥说啥。你说吧。”
张师傅说:“我们已经开过会了,说是要合营,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据说合营时徒弟不能合进去,要是真合不进,我就没办法了。到时候三板你可不要怪我,我把丑话说在前噢。”
我爹就说:“好的,真要合不进,我不怪你的,是有这种说法:收学徒也是剥削。但我想,只要他学到了技术就会有办法的。”
这样小爷叔就留下来了,从剪铁皮,卷口,铆钉开始学起,真的他很要出路,小学徒当得勤快,热情,不仅师傅喜欢他,连两个师兄也和他很好。
学徒当了才三个来月,很快白铁店也公私合营了。真的我小爷叔合不进去,把我小爷叔急得直发呆。
那天晚上,张师傅对我小爷叔说;“小弟,你合不进去,我早就说过的。以后的路,你就自己走了,我告诉你,你要好好学下去,有什么不会的尽管来找我。”
两个师兄也很难受,都说:“小弟,你多跑几家厂家,尽量接一些活路,你不会的也接下,到时我们当师兄的会去给你解决的,你不要怕。”
小爷叔感动得直点头。从此他一人打天下了,十五,六岁,还是个孩子就饱尝了生活的艰辛。找不到活,他就去饭店买回废罐头盒,拿回来剪下铁皮,做成工厂里用的老鼠油壶,一串一串背着去工厂推销。好容易接来了白铁活,就靠师傅,师兄来帮忙完成。晚上回到家里,就爬在地板上看板金工展开图,一边看书,一边画线下料。硬是学会了板金工这门技术。后来分配到了华浮造纸厂,是一名四级半的正式板金工。
大姑妈为生活所迫,经人介绍又找了个男人,我的新大姑夫。那是个天津人,从小在上海的工作,是一家食品店里当工方经理,老家的原配夫人早故世了,还有一儿,两女留在老家。这样大姑夫也住在露香圆路,我叫他老伯伯。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9-12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一个人最清晰的记忆就是他最感振撼的一幕,那将陪伴他的一生[六,七,八,九,十]

长。。。太长。。。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9-13 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一个人最清晰的记忆就是他最感振撼的一幕,那将陪伴他的一生[六,七,八,九,十]

宝玉说女儿出嫁前都是清水,嫁了之后成了泥浆,的确是没错的.
哪家女儿没出嫁前不是家里的宝贝,谁没有一二分娇脾气.
嫁了,丈夫生外心了,抓住自己的儿子作一生的支柱,也不希奇
况且,母亲是个特别的角色,
平常人里,纵有万般不是,只有自己子女念叨,外人却是不好开口说的.
故事后文呢,继续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7 08:27 , Processed in 0.08719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