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37|回复: 3
收起左侧

[原创]遭遇地震(散文)2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5-3-10 11:30
  • 签到天数: 3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08-6-2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遭遇地震(2)
                                                           雪岭
                              
                                  谁也没有想到的灾难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更大的灾难还在后面。1973年春节,我们全家自炉返蓉探亲。节后的第一个星期六,早起,我扭开收音机,电波送来中央台播音员不紧不慢的声音:“新华社北京二月九日消息,二月六日十八时三十七分,我国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发生了强了烈地震。”当时我未在意。上午,随手翻开当天的《四川日报》,赫然看见第一版上以黑体大字标题报道了同样的消息:“这次地震的震级为7.9级,震中地区在北纬31.1度,东经100.4度。”我感到不祥,当时是“抓革命”的年代,一般的自然灾害万万不会刊登在第一版上。于是我找出一本《四川省地图》,按照报上说的经纬度用三角板一量,炉霍恰恰就在媒体报道的震中地区。一股不祥之感顿然而生。
    第二天中午,我在焦虑中搭上了一辆运送救灾物资的货车,匆匆离开了成都。汽车一路狂奔了一天一夜,于太阳落山之前赶到了炉霍。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月12日。跨出车门,顿时呆了:炉霍全城已夷为平地,但见一片废墟,遍地瓦砾,到处是倾倒的房屋,坍塌的堡坎,裂缝的地面,变形的道路。我们单位门口两扇横径6米的大门,像被随意撕碎的报纸,被地震的魔掌撕成几大片,两座一米见方、高达3米的石柱,居然呈180度大转弯。惨烈之状,一时竟找不出合适的词汇来表达。倾巢之下,岂有完卵,我的宿舍自然不能幸免。房门震得变了形,室内的木床被拦腰砸断,一根碗口粗的木梁戳穿床板,直插入地。侥幸的是窗台未倒,一部红灯牌收音机好端端搁在那里,蒙上了厚茸茸的泥灰。至于桌椅橱柜、锅盆碗盏,无一完肤 。好在离炉前我把被褥捆成一卷丢在床头,拖出来逐一抖掉尘土,还能照常使用。晚上,我就蜷在那劫后余生的被窝里。二月的炉霍春寒料峭,高原的夜风拍打着帐篷的帷布,卷起地上的尘沙,天气阴冷而干燥,久久难以入睡。
      无论如何我也没有想到灾情竟如此惨重。许多相识的朋友和同事的遇难,使我涌起一缕“忍看朋辈成新鬼”感伤。谁也说不清这次地震摧毁了多少家庭,或丧偶、或失子、或亡父、或失母,人们随口报出一长串名字,无不面带戚色。听说竟有几十户全家遇难的,确否,平民百姓当然无法查证。两百里内尽为废墟,则是无容置疑的事实。当时各个医疗队的帐篷里挤满了伤病员,那些奔驰在灾区的白衣战士,忘我地履行着救死扶伤的职责。
      据当时的媒体报道,那次炉霍大地震的震级为7•9级。三年之后的唐山大地震的震级为7•8级。其破坏性之大,世所罕见。谈起事发时的情景,许多人心有余悸。一位道班工人告诉我,地震时他正在公路上,突然大地猛烈晃动,身体失衡,一股力量把他撂翻在地,他双手支撑,试图爬起来,一抬头,猝见眼前的地面张开一条大大的裂口“妈呀——”!他吓出一身冷汗,不由自主地闭上双眼。待他睁眼,那条裂口合上了。面前冒起一条松软的土埂,象是从地里挤出来的,高达30厘米。那道班工人说:“差一点我就遭包饺子了!捡了一条命。
      炊事员老周就没有他的运气。地震那天,他从150公里外的色达县来到炉霍准备搭乘次日的班车回家探亲。刚走到单位的库房前,地震突发,条石砌成的库房顿时倾塌,他也从此消失。震后清点人数时,谁也没有留意到他的存亡。后来不知是谁想起地震那天碰见过他而震后不知下落,四处寻访未果。隔了半个多月,众人在清理倾塌的石库时,才把他从乱石堆里挖出来。我目击了清理现场的全过程,从他的衣兜里搜出了浸满血渍的800多元钱。那是他两年的积蓄,打算回家与妻儿团聚,却被地震送上了不归路。
      也有戏剧性的情节。材料员老蔡,外出串门回家,其妻听见他的敲门声,起身给他开门。刚走到门边,地震了,强烈的震波把门框震变形,拉不开,也推不开,夫妻俩一个在外,一个在内,隔门而立,,幸亏门框未倒,躲过一劫。
        且说炉霍大地震的消息见报后,大批的解放军、医疗队和各地救灾人员、地震研究机构火速赶来,相继在废墟上支起帐篷,展开工作。演出了一出出抗震救灾、救死扶伤的活剧。那万众一心,战天斗地的场面,至今犹未忘怀。救灾物资源源不断运来,车轮卷起的黄尘弥漫在公路上空,久久不散。人民空军出动了飞机实施空投物资。空投场设在一片开阔河谷地带,地势平坦。空投下来的物资迅即分送到灾民手里。我就吃过空投下来的饼干、馒头之类的食品。在我保存下来的笔记本上,还有当时领取救灾补助款的记录。
      抗震救灾,保障交通乃第一要务,公路部门责无旁贷。我们管辖的川藏公路北线240K—350K;炉色公路0—40K的路段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毁损、坍塌、滑坡、路面断裂、变形,严重影响了行车。职工们在掩埋了遇难者,安顿了伤病员,草率地处理了各自的家务后,迅即投入了抢修道路的工作中。没过多久,便全线通车。这其间最令人叹为奇迹的是,炉霍公路段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六座石拱桥,在这举世骇然的大地震中竟无一垮塌。地震后的第二天、即2月7日,首批到达灾区的解放军部队找到公路段,咨询炉霍大桥是否可以通行汽车?时任技术副段长的胡道兴跑去上上下下察看了许久,未见变形,亦无裂缝,当即确认通车无碍。在其后几天的余震中大桥仍安然无恙,经受了高强度地震的考脸,从而保障了救灾人员和物资顺利到达灾区现场。
       炉霍大桥位于鲜水河上,全长50米,跨径35米,为空腹式石拱桥。修建于1972年,同年竣工交付使用。设计者即为胡道兴。其人是重庆的一所大学土木工程系的毕业生。1950年代初随十八军进藏筑路。为人诚直,工作认真,不善辞令,精于业务而疏于人际。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一来,他成了“白专道路”的“走资派”,少不了挨斗挨批。就是在这种政治气压下,他设计了炉霍大桥、仁达桥、秋所桥等六座石拱桥。现在看来,他的设计也是先进和大胆的。赢得了内行的交口称赞,经受了高强度地震考验。
      
        绝域新生吊故垒,劫灰飞尽颂升平
        炉霍大地震沉淀在我的记忆中,整整三十年了。岁月无情,冲淡了往事的痕迹,世事沧桑,徒添了头上的白发。当此清平世界,朗朗乾坤,呼吸着二十一世纪空气的人们,恐怕很难得想起三十多年前的那场灾难了。大自然的魔力,一瞬间摧毁了一座城市,吞噬了众多的生命,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状态与个体的命运。把人类的苦难与抗争、涅槃与再生浓缩到一个短暂的时空,凸现了人性。在那场特大自然灾害中我是幸运者,不过损折些身外之物。作为炉霍人,对当年参加救灾或关注过灾区的人们,我心存感激,虽然后来我调离了炉霍。而植根在那片土地上的汉藏同胞,则不屈不挠,在废墟上重建了家园。斗转星移,俯仰之间,昔日的苦涩已为陈迹。回首往事,我遥祝新生的炉霍扎西德勒(吉祥如意),繁荣昌盛。
           西方一位哲人说过:“越回顾,越前瞻”(转引自欧文。拉洛兹《巨变》)。时下,神秘的雪域高原成为世人关注的热土,重温这段尘封的自然灾害史,也许不合时宜,或许被嗤之为“杞人忧天”。不过,自然灾害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鲜水河地震带还在活跃,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天崩地坠,身亡所系”,我们需要的是科学的理性思索,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而不是灾难后如梦初醒式的怨天尤人。最近,丹巴美人谷之毁于泥石流,不正是偶然中的必然吗?余生也鲁,窃以为灾难诚然可怕,比灾难更可怕的是人类在功利化价值观的蛊惑下的健忘和短视。
    呜乎!尚飨!  
                                                       
                                                     2003年7月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8-15 01:47
  • 签到天数: 81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08-6-3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遭遇地震(散文)2

    “天崩地坠,身亡所系”,我们需要的是科学的理性思索,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而不是灾难后如梦初醒式的怨天尤人。
    重温这段尘封的自然灾害史,很合时宜,更不是“杞人忧天”。
    感时雪岭先生。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6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遭遇地震(散文)2

    绝域新生吊故垒,劫灰飞尽颂升平
    历史需要人来书写,万物都要尊重客观规律,我们相信众志成诚,任何困难都不会摧跨华夏民族的意志。
    问好雪岭先生:)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7 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遭遇地震(散文)2

    灾难过去了,躲避灾难的意识应该增强一步才对。欣赏雪岭先生的忧患意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2 19:33 , Processed in 0.07047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