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70|回复: 10
收起左侧

[原创]秋事走笔(二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9-4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采,采棉花
  采棉花要在秋头上,天高云淡,风清气爽。一片片洁白的棉田,头上是洁白的流云,云会流动,棉花却不会行走,远远地对视着。云在羡慕棉花的素雅,棉花在向往云的徜徉。谁比谁更洁白呢?也许永远没有答案,反正只听见棉夹在阳光下清脆的爆裂声,一团团的白从棉桃里流出来,广袤的田野比什么时候都亮堂。
  
  棉花不简单,从料峭春寒走过夏日炎炎,然后在七月的雨季洗了个酣畅淋漓。红的,紫的,白的,粉的花朵,就成了绿油油的棉花桃,棉桃不着急,聆听着雨的脚步渐渐远去,等待着秋日暖洋洋的风。秋风很卖力气,吹开了玉米咧嘴笑,又吹得豆荚圆鼓鼓。最后说,好了,大大方方和棉桃亲了一下嘴,满野的棉花就开了。细白的丝绒长又长,点缀着秋日的田园。
  
  脚步碎碎的是李家的阿棉,打小就白嫩嫩的皮肤像棉花耐得住季风的考验,白生生的手采把白生生的棉,棉花在温暖的小手里亲吻着纤细的指尖。妹妹阿桃年纪小,采一朵棉花别在发稍,像一羽快乐的蝶儿在田间奔跑。村里的老爷们很生气,被女人掐灭的烟头,说撸把棉叶喂羊去。
  
  男人走了,棉花是女人的姊妹,十指尖尖的女人手真巧,轻轻巧巧采下来放进贴胸的棉布兜兜里。女人们怎能不喜欢棉花呢?晒了几场的棉花脱了籽就成了洁白的云团,然后用细细的木棍搓成剂子,清凉凉的月光下抽出来一根缝补温暖的丝线。一根能织成衣衫的丝线,一根绕来绕去能把日子绣成云朵的丝线。爱有多长,线就有多长,村子里的女人抽啊抽抽了很多年,嘤嘤的纺车流出的丝线抽也抽不完。
  
  采,采棉花,尖尖的十指在洁白的棉田里跳跃,采下来的总是最可心的一朵。这样的花朵没有芳香的气息,也没有七彩的花瓣,再好看的花朵有什么用呢?乡下人要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温暖。娃们的衣裳旧了,柜子里取出来去年冬天织下的老棉布,不用找裁缝,谁家的孩子谁知道尺寸,扯下来一块,三铰两铰就成了最合体的新衣裳。若嫌单调,找村西的花婆婆借两个绣花样子,暖暖的阳光下坐了不到一个时辰,衣襟上开出了几朵可爱的花。
  
  只要有田就会有人种棉花,白生生的棉花也不知种了多少年,始终没离开过村庄的视线。我的童年有很多时间在棉花田里长大,从嫩生生的幼苗开始穿透惊蛰的土壤。棉花比我长的快,转眼就能把我淹没在绿色的海洋。娘在那头打杈,我在这头的棉花枝下逮蚂蚱,娘不放心,一声悠悠的召唤唤醒了我的童年。
  棉田里有虫,身子一弓一弓的大青虫,咬了叶子还不算,钻进棉桃里不肯出来。村子里的很多人都来了,披星戴月,钻进棉花田里和青虫打架,当然,还是村子里的人胜利了,秋头上到处盛开的洁白濡湿了每个人的眼睛。棉花也感动呢,顶着北风开了一朵又一朵,,直到吐尽了最后一根丝线。所以,娘说棉花有灵性,我总是很相信。太阳下拉出棉被拍打拍打就钻进了阳光的气息,这味道我很熟悉,至今习惯蒙着头睡觉,像一只蚕裹在棉花织就的丝绒里,日上三杆赖着不想起来。
  
  采,采棉花。采来的棉花堆在地头上,就留住了天上的一片云。孩子们可以在棉花堆里滚来滚去,直到浑身沾满了棉絮,也想化作一片云朵去飞翔。通向村子的每个路口都有人在晾晒新棉花,白色的蝴蝶飞来飞去,总不忍轻轻离去,最后落在一羽棉絮上,安安静静,享受着乡间的阳光。谁家的棉堆那么大呀!像一座洁白的雪山,阿棉在一旁捋了一下刘海,阿朵坐在棉花堆上笑。“这女子是个种棉的好手咧!赶明三娘给阿棉找个称心如意的郎。”媒婆三娘很夸张地扭了一下屁股,钻进了自家棉田里,剩下阿棉羞红了脸,掩了嘴偷笑。日头斜下去了,村子里的人们踩着婆娑的月影回家,把身后的一地棉花留下,站在秋风里等待明天的光阴,光阴不停步,棉花还会渐次开放,像村子里辛勤的乡亲。
  
  有时,我会想象棉花是飘落乡间的仙子,洁白的裙纱说来就来,给简陋的田野送来一抹温柔的色彩。抑或是藏在云间散花天女,把一羽羽洁白的花瓣撒下,点缀了田野,也温暖了万户千家。棉鞋,棉帽,棉袄,棉裤,从头到脚,还有挂在木格窗棂上洁白的棉纱,哪一件不是棉花吐出的情思,被乡下女子灵巧的双手牵着引着织着连着,把日子过得钻不进雨也刮不进风。
  
  月下的棉田我也走过,滴滴露珠在洁白的棉絮上晶晶莹莹,忽而有风,一羽羽皎洁在月色里穿行。你们要去哪儿呢?静美的棉花总是悄然不语,连理的棉枝牵绊着我的脚步。我真的不想离去,周遭的月色请尽情挥洒吧,哪怕就这样站成一袭洁白,我知道那将是我一生的圣地。
  
  采,采棉花。当第一缕秋风吹来的时候,首先闻到了一缕新棉的气息。我不能自抑,心底增加了一缕暖意,也泛起无数洁白的浪花——皎洁的月光下,穿着娘用棉花做的布鞋,同棉花做的衣裳,还围着娘用棉线千丝万缕缝缀的棉布红兜兜,紧贴着胸膛。我将要去向哪儿呢?我的脚步知道,就像小时候跌倒在棉田里,扶着棉花的枝桠,努力地爬起,从此拥有了棉花不离不弃的依靠。那是一种土质的柔软,洁白,真实,无限绵延......
                    
                   
                  二 满村尽带黄金甲
  中秋前后,青纱帐不再那么郁郁葱葱了,南飞的雁阵一闪影,满野的玉米就成熟了。成熟的玉米依然亭亭,褪去了少女的羞涩,站成村子里最漂亮的少妇,怀里抱着的,是一穗安静的玉米娃娃,在吃足了母亲的乳汁后安详地睡着。秋风最热情,呼啦啦穿过纯净的天空,撩开了玉米的襁褓,催促着,呼唤着,醒来的玉米穗子揉了揉惺忪的眼睛,在一个暖洋洋的午后,露出了纯真的笑脸。咯咯地笑了一声,惊醒了南岗子上所有的兄弟;清亮亮地喊了一声,叫起来村东村西的所有姊妹,整整齐齐走在秋日的田野。
  
  晚霞红透了半边天,玉米们齐声歌唱,迎来了一个辉煌的季节。
  
  田野里开始一片繁忙,最先熟透的是南岗子上的大春家。大春是个火辣辣的姑娘,十七八岁的年纪说话声音响亮,一边唱着《月亮之上》,一边招呼着刚过门的嫂子。嫂子叫小芹,西庄面坊李家的姑娘,去年两人从南方打工回来到大春家取回自己的东西,认识了大春的哥哥志刚。志刚要跟一家合资企业去日本务工,签了两年合同,所以早早回了村子,和小芹草草完了婚,然后分别在一个旭日彤彤的清晨。那时的玉米还没熟,高高的青纱帐里两个人享受着最后的温存,志刚一步三回头,拂却玉米叶子上的金色朝阳,依依惜别在小芹深情的目光。
  
  “想啥呢?”大春叫小芹,小芹脸上滑过一抹羞怯的红晕。今年的收成真好,小芹剥着一穗玉米棒子,里面有一股淡淡的清香。玉米棒子粗粗长长,一直到头码满了金黄,一粒粒金黄挨挨挤挤,象小芹饱盈盈的心事。小芹想啥呢,风知道,调皮的玉米叶子撩着小芹染了金黄的头发,象志刚温柔的抚摸。然后是耳语,说啥呢?玉米田里沙沙的声音知道,说那天两个人在青纱帐里紧紧的拥抱。
  
  风一阵阵地吹,吹天上流浪的云,也吹落满树的金黄。金黄的叶子象一首首飘零的诗,飞舞成秋日里最美的蝶,落笔与收墨都那么轻盈,没有遗憾更没有叹息。秋来了,收获呢,还有什么能比享受收成更让人快乐呢?那怕你是行色匆匆的路人,满野的金黄都聚集在家乡,等待着你去收割;那怕你是远离故土的行者,那一抹抹金黄势必在今夜走进你的梦中,梦里的你手捧金黄的粮食,泪光莹莹,满是对土地的感恩。
  
  脚步最执著的当是村子里的铁嘴四爷,农忙时在家伺弄庄稼,有闲了就去别处说书。说书的四爷很豁达,说庄稼是他的情人,春日里插花带柳,夏日里绿浓如云,秋季里最有风韵,冬日里极尽温存。这不,铁嘴四爷来了,手里打着简板说是说给他的情人。东家的,西家的,听见简板了就象听见了吆喝,停下自家手里的活计,然后圈在四爷家田里的一片空地上。天做幕,地当场,说古道今,讲一段风雨沧桑,说一段南朝旧梦。情节很动人,每个人屏气凝神,听到了要紧处四爷一声大喝一声“要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听众着了魔,任女人在那头嗔怪了几句也不回话,卖力地帮四爷娶回他的情人。为的啥?为的是今夜月朗星稀在村口的大槐下摆下龙门阵,疲惫的身子几哭几笑几凝神,生活的苦累全都烟消云散了。一季收获一番欣喜,平凡的日子又圆满了一个丰收的年轮。
  
  西洼谷子香,金黄的谷穗谦逊地弯下腰,稻草人不歇息,日里夜里翩飞着衣袂,看护着庄稼人的收成。谷子很重要,“小米饭把我养大,风雨中教我做人。”谷子就是乡下人的娘。临盆了,有喜了,男丁女娃都是村子里最优秀的种。东家鸡蛋十几个,西家谷子两三瓢,送来的都是祝福与欣喜。乡下的娘很满足,白生生的鸡蛋,香喷喷的小米酿出世界上最甜美的乳汁。谁没吮吸过?不信此时的你咂巴咂巴嘴,记忆里肯定有那温暖的粗布衣襟,还有娘注视你深情的目光。
  
  说亮就亮的田野来势凶猛,就在你站在田埂子上来来回回,说庄稼咋还没熟之后的某个清晨,熟悉的葱茏转眼变成了金黄,铺天盖地。当然,此时的你一定做好了准备——晾晒粮食的棚架,仔细拴好了有关载重收成的绳结;村前的那片空场,薅净了滋生的杂草,露出接纳粮食的宽阔胸怀。但总有一项是你遗忘或者忽略的,譬如收成的好,足以占据你设计好的没一片空间。这个好解决,不成就把院子里院子外的树仔细打量个遍,让每个枝桠都挂满秋天的金黄。譬如天气呢,这是个不大不小的问题,风和日丽便好,三五日扛来沉甸甸的收成回家,留下一片空旷,迎接过冬的皑皑白雪。若老天有情绪,每日里倾盆如注,谁的心情都不会那么轻松。
  
  记得那一年,梅雨季节过了,只放了十几个晴天,而后有时滂沱,有时淅沥。村前的小河满了不见停歇,村东的池塘溢了也不见天晴。向西十余里,黄河支流里溢出来的水,浩浩荡荡,漫进了成熟的庄稼地,直到田里能抓鱼。说书的四爷回了:“五十年了!五十年前见过一次这样的水灾,天连地,地连天,眼看着庄稼硬生生地腐在田里。天灾啊!”
  
  “活人不能让尿憋死,”眼看到嘴的收成怎能让老天再收回去。有人开始行动,铁盆子水桶齐上阵,赤脚下到田间,一片汪洋里打捞着属于自己的粮食。小孩子们不示弱,索性光了屁股在“水田”里来来回回。男人出去打工的女人犯了难,电话里哭哭啼啼说水淹了粮食。男人就是男人,哪管你工地还是矿山,给座金山银山也挡不住回家的脚步。我也回了,电车一半淹没在水里熄了火。娘在院子里坐着,看着满院子的水汪汪还在往上涨,一声接一声地叹息。娘说咋办呢?这粮食...... 我没吱声,把脚插进水里,心想就是扛也要扛回这凝聚了一家人汗水的粮食。
  
  田野里都是人,拖拉机啊三轮车啊,凡是带响的冒烟的没有一个能派上用场。是考验吗?庄稼人的肩膀生来就那样坚强。要吞噬吗?没有谁能吞噬这大片大片的金黄。风雨在肩,每个人都挺直了脊梁;泥泞踩在脚下,走过去就是一个个深深的足迹。
  
  三天,南岗子上的收成背回了家。
  
  十天,西洼的谷子攒上了墙。
  
  二十几天后,满野的金黄都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粮食,在村庄的上空散发着金色的光芒。
  
  收获了金黄的村庄变得无比安详,墙上,门楣,老榆树虬劲的枝桠上挂满了沉甸甸的粮食。还有屋脊上,两头被装点成龙首的屋脊上也闪烁着金色的鳞光,从村东到村西,蜿蜒成乡村最神秘的图腾。满村尽带黄金甲。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8-15 01:47
  • 签到天数: 81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08-9-5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秋事走笔(二题)

    [这个贴子最后由qugaolin6在 2008/09/05 00:25 第 1 次编辑]

    选取采棉花和收获玉米两件农事加以描述,展现了一派祥和而繁忙的丰收景象,从而热烈歌颂了乡村农民勤劳朴实的优秀品德,也让人们看到了—片希望的田野。
    文笔优美,蕴涵诗意。欣赏并学习。
    热烈欢迎田硬上的歌者来现代发表作品,欢迎你常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12-20 02:57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8-9-5 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秋事走笔(二题)

    字里行间流露着丰收的喜悦和温馨,学习中……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9-5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秋事走笔(二题)

    好久没有感受这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的文字.
    加重欢迎歌者兄长来现代!
    问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9-5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秋事走笔(二题)

    秋收忙,秋收忙,又是一年丰收的景象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9-6 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秋事走笔(二题)

    我们的理想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好文,欣赏!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9-6 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秋事走笔(二题)

    好美的乡村景色,仿佛闻到田间的芬芳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9-7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秋事走笔(二题)

    收获了金黄的村庄变得无比安详,墙上,门楣,老榆树虬劲的枝桠上挂满了沉甸甸的粮食。还有屋脊上,两头被装点成龙首的屋脊上也闪烁着金色的鳞光,从村东到村西,蜿蜒成乡村最神秘的图腾。满村尽带黄金甲。
    喜欢这诗意的结尾,给人美的感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9-7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秋事走笔(二题)

    “二十几天后,满野的金黄都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粮食,在村庄的上空散发着金色的光芒。......
    村东到村西,蜿蜒成乡村最神秘的图腾。满村尽带黄金甲。”
    劳动的喜悦,丰硕的成果,给人充实的感受,秋之韵尽展.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9-7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秋事走笔(二题)

    乡村的秋天给人充实,楼主好文笔,学习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8-15 01:47
  • 签到天数: 81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08-9-8 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秋事走笔(二题)

    春华秋实。乡村的秋季繁忙而充实,丰收的喜悦和着汗水一起挂在村民们那饱经沧桑的脸厐上。再次欣赏楼主美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1 01:23 , Processed in 0.08235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