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35|回复: 9
收起左侧

[原创]品味鲁迅的《拿来主义》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2-27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拿来主义》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论述如何对待文学遗产的名篇。在这篇杂文里,鲁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尖锐而以深刻地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各种错误主张,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和方法“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占有、挑选”,创新。下面本文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简单分析一下这篇杂文。
    深刻鲜明的思想内容
  首先,作者深刻揭露和猛烈抨击了反动统治阶级破坏文化遗产的滔天罪行。
  文章一开始,作者就无情嘲讽了满清政府闭关自守政策的破产,从而从“闭关主义”一变而为屈膝投降、门户开放,使中国人民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苦难深渊。
  文章在痛斥了满清王朝的“闭关主义”之后,笔锋陡转,无情地鞭挞了国民党反动派媚外投降的政策:“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文章列举了兜售古董到巴黎,推销古画与新画,派遣梅兰芳出国以推进“象征主义”等例证,有力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利用文化遗产谄外、媚外,进行文化遗产大拍卖的卖国行径,并以尖锐的反语讽刺道:“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无限憎恨和鄙视。
  然后,文章再推开一笔,无比感慨地指出:“但我们没有根据‘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怒斥国民党反动派的“送去主义”断送了国家利益和民族文化,终于堕入向帝国主义乞讨的“送来主义”。
  其次,作者深刻阐述了“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有力地批判了继承文化遗产的各种错误倾向。
  文章将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和中国人民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文化的“拿来”严格区别开来,西方列强“送来”的“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这些都是西方反冻腐朽的物质文明,是为帝国主义、殖民猪义服务的,我们不能将资产阶级文化与敏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文化混为一谈。这就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拿来主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文章批判了那种不敢接触中外文化遗产的“孱头”,批判了这类人唯恐被文化遗产“染污”,软弱无能,无所作为,缺乏改造旧事物的勇气和魄力。
  文章还批判了那种对中外文化遗产采用粗暴态度,一概否定、盲目排斥、甚至“放一把火烧光”的“昏蛋”。这种历史虚无主义者和民族虚无主义者,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犯了严惩的“左派”幼稚病。对于那些打着“左”的旗号,自诩“彻底割命”的家伙,文章剥掉他们“保存自己的清白”的假面具,戳穿他们假割命、真反割命的真相,给他们致命的一击。
  文章还批判了那种沉缅往昔、陶醉古代和迷信外国、崇拜洋人,对中外遗产自己不批判也不许别人批判的“废物”。这种对待中外文化遗产全盘吸收的人,是复古主义和洋奴主义,是开历史的倒车。
  第三,紧接前文,文章阐明了无产街级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文章认为,我们首先必须“占有”,即“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只有全部占有人类精神财富,才能进行整理、分析、批判和扬弃,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其次,必须“挑选”,即“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中外文化遗产浩如烟海,精华和糟粕并存,我们必须去芜存精,区别对待,“或使用,或存用,或毁灭。”如对人民有利而无害的“鱼翅”,我们要坚决拿来使用;凡对人有益又有害的“鸦片”,则取其有用的部分,剔除其不利的有害的部分;对人民完全有害的,原则上加以“毁灭”,有些则酌情处理,如“烟枪”则存放“博物馆”,而“姨太太”则坚决排斥。再次,文章强调必须创新,以达到“主人是新主人,宅子是新宅子”的理想境界。
  鲁迅站在创建文化的高度,坚定地认为,无论是“占有”,还是“挑选”,目的都是为了创新,即推陈出新。最后,文章以“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来收束全文,再次强调“拿来主义”的重大意义,又深刻阐明了批判地继承中外文化遗产与造就一代新人、创造无产阶级新文化的辩证关系。
  精湛的艺术特色
  《拿来主义》充分体现了鲁迅杂文最显著的特色-----理论的形象化,是其众多杂文中的上乘佳作。
  第一,作者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
  作者巧妙地将中外文化遗产比喻为一座大宅子,通过对其不同态度的评述,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种种错误态度,生动地阐明了批判地继承遗产的主张。作者又以“大宅子”里的“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分别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和“糟粕”。从对“鱼翅”、“鸦片”、“烟枪”之类东西不同态度的阐述,形象地说明了吸收精华,剔除糟粕的道理。
   第二,语言泼辣、幽默。
  本文使用了很多反语来增强讽刺效果。或寓贬于褒:“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或贬词褒用,如:“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或引用论敌原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如:“我们没有根据‘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旁敲侧击,是形成本文语言风格泼辣的手段之一。如:“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既嘲讽了“送去主义”,又给那种追逐时髦的“摩登”风尚,来个顺手一击。再如,在写“得了一个大宅子”之后,作者插入:“……或者是做了女婿换来的”,对反动文人邵洵美以富家翁女婿炫耀于文坛,也顺带一笔,予以嘲讽。
  第三,结构谨严而又跌宕起伏。
  全文主旨是阐述“拿来主义”,却不从“拿来主义”写起,而从批判“闭关主义”起笔,再定“送去主义”的弊端,然后急转直下,提出了“拿来主义”。显然,先写“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危害,就从反面证明了“拿来主义”的势在必行,一正一反,对比强烈,具有极大的说服力。
  在正面阐述“拿来主义”时,文章仍先从扫除思想障碍入手,历数“孱头”、“昏蛋”、“废物”们的种种错误,然后针锋相对地提出占有、挑选、创新的正确方法。“放开眼光,自己来拿”的正确主张贯穿其间,旗帜非常鲜明。
  
     2002、7、2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2-27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品味鲁迅的《拿来主义》

这篇文章我看过好几遍了,
鲁讯的文章就是耐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2-27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品味鲁迅的《拿来主义》

痛快!你把《拿来主义》剖析得淋漓尽致,颇似同感。
文笔闲练,好文章!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2-28 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品味鲁迅的《拿来主义》

寄宿在过去的文字里畅想未来.总是为过去的文字所牵拌,如同绳锁般捆绑.于是痛快总不那么彻底,因为粘连着自己的血肉.当然也为自己填充了后路.当心在漂零的时候终于有所归属,其实那表现的是一种深刻的中庸之道.
但是我们不能永久的重复古人的思想,剖析着一种既无尺度,也无分寸,没有具体的制度和数据的准则,因为它原本可以含混太多的东西.
有太多的东西说起来是好的,做起来却可以随好随坏!
所以我更喜欢鲁迅先生的另外一句话:
地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就成了路.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2-28 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品味鲁迅的《拿来主义》

所谓乱世出英雄,我想也出文坛巨星吧。
之所以叫乱世是因为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不可调节
正因为有了那许多的反面题材,才能被那些文人拿出来一个个的揭露
文章要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见解,又关心民间的疾苦,才能被大众所接受。
被大众接受了那人也就成为一代的文坛巨星了
这就是现在很少有文星出现的缘故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2-28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品味鲁迅的《拿来主义》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拿来与送走

呵呵,笑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3-1 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品味鲁迅的《拿来主义》

  鲁迅此文发聋震聩,读后使人恍然大悟、点首称是——继承文化遗产必须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但提倡“拿来主义”仅仅是解决继承文化遗产问题的开始。
  以前,之所以较少人明白、采取“拿来主义”态度,原因是自大、恐惧,没资格、没能力去“拿来”。现在则不同,普遍人都信奉、采取了“拿来主义”态度,改革开放更是把“拿来主义”制度化了。但这远远没到较完善的解决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的地步。关键的关键便是如何“运用脑髓,放出眼光”,(累甚欲眠,有缘再续:)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3-1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品味鲁迅的《拿来主义》

这么多同道啊,呵呵,
我喜欢鲁迅所有作品,只有有的话都拿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3-1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品味鲁迅的《拿来主义》

那我送去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3-3 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品味鲁迅的《拿来主义》

我可不那么认为,我尊重一切存在的必然!
鲁讯只代表鲁讯,只代表那个时代.
而最关键的是现在处于什么阶段,那就不单单的是一个文学或者哲学问题了.万物是相通的!应该运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一种合理的存在.那是综合的包含着科学\哲学\美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等等的一种均衡.
至少我认为应该首先学会从科学中看待别人,及人的生理基础决定了很多的必然,随后就是心理上的,再次是社会背景,随后才是文学中的情绪本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6-14 05:08 ,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