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10|回复: 0
收起左侧

碑林断想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7-25 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碑林断想   
   
                                         柴福善
                                   一
既然到了陕西,就不能不到西安;
而到了西安,又不能不到碑林。
                                   二
碑是石头的,多了,便像树一样,成了林。
云南有石林,千姿百态,为大自然所造化。其形态,尽在似与不似之间。
碑林却不然,全是人力所为。碑就是碑,不存在似与不似,且每通皆为一个载体,承载着人类所赋予的一个生命。
                                    三
碑林长在孔庙里。
不是曲阜的孔庙,西安也有。曲阜的是在孔子去世一年后,以他的住宅改建的。西安的始建于北宋崇宁年间。其实,甭管先后,祭祀的都是孔子——这位至圣先师。
庙墙根儿下几株古槐,传说唐朝未年所植,当有一千一百多岁了,人称“太庙古槐”。根在古老的黄土地下,一定扎得很深了,而叶还茂么?因是隆冬,早飘落了,新叶还不该长出。但看那枝干,依然很遒劲很粗犷,伸展出挡不住风也挡不住云的高大的墙头。
                                      四
一座富丽堂皇的长安城,可以在瞬间被夷为废墟。这些刻着文字的石碑,却奇迹般地保存下来。有心人集运到这里,不想越集越多,一下集了千百年,形成规模浩大的碑林。与曲阜孔庙碑林、西昌地震碑林和台湾高雄南门碑林,并称中国四大碑林,而且当仁不让地居于四大碑林之首。
谈来容易,千百年风雨沧桑,却非一句话能够了得,足可书写一部沉甸甸的碑林史。
                                    五
《诗经》、《左传》、《周易》等书,古人必读之物,今人依然在读,后人还会永远读下去。古人以顽强毅力,历时七年,一凿一錾地叮叮当当刻在石头上了,这是我国目前仅存的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经刻石。
今人可以将其汇作一册,甚至灌入一张光盘,随手翻阅。古人不行,没有电脑,甚至连张纸也没有发明,刻石便是他们最聪明最智慧的选择。不然,《十三经》或许早湮没于历史尘埃中,中华传统文化早像其他古国的文明一样断绝了。如果那样,中国还是今日的中国么?起码我们来到这里,首先看不见这“世界上最大最重的石书”了,那该何等遗憾!
                                   六
我不懂书法。中国的文字,从半坡陶器上的符号,到殷墟甲骨文,以至篆、隶、楷、行、草,经过五千余年发展演变。中国文字发展史,我想就应该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此为中华民族所独有。
流连于碑林中,就是流连于中国书法艺术长廊里。
                                七
晋有二王父子,初唐书家只是二王书体的继承者,到了盛唐颜真卿笔下,才是唐代新书体的真正创造者,博采众家之长,而终于领袖群雄,产生极其深远影响。我读气势磅礴的《郭家庙碑》、丰润饱满的《颜勤礼碑》和挥洒自如的《颜氏家庙碑》,深深为其艺术所陶醉。
也是我的孤陋。过去只闻其书法,到这里,才晓得他一生为人正直刚毅,屡遭权奸陷害与排挤,为维护大唐统一,最后竟以身殉国,世人尊为“颜鲁公”。曾有人道,如果说,初唐有魏征敢于直谏,使唐王朝政权得以巩固,那么,盛唐因有颜真卿正直刚毅,才使李唐天下得以兴盛。
正是他书品与人品相得益彰,所以不仅名重一时,而且名扬千古!
                                     八
苏轼,我景仰的文学大家。《赤壁赋》等等诗文,我是翻来覆去背得烂熟于心了,以至作文时也潜移默化地受其影响。知道其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为豪放派代表,开一代先河;诗也以其诸多名篇而流传后世。另外,绘画与书法颇深造诣,堪为大家。终究我偏爱文学,对其书画从未顾及。
碑林中,我发现苏子所书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石刻,用笔丰腴跌宕,藏巧于拙,既沉稳凝重,又天真烂漫,与陶氏文风统一和谐,确有大朴不雕之感。书于元丰四年,恰是他被贬黄州后的作品。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举凡九迁,辗转奔波,饱尝人生浮沉况味。但他于逆境中并不消沉,融铸了豪放、旷达的性格,悟透了人生:“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因此,在黄州当是他艺术创造的高峰,文学是,书法或许也是,由此石刻可见一斑。他恣意挥洒,渲泻胸臆,不拘一格,“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止”,这不仅指他的文章,而且也是他书法的写照。
“东边日出西边雨”,或许恰是他政治上的失意,才成就了一代文豪。
                                         九
董其昌,明代礼部尚书,可谓高官厚禄了,也曾欺压百姓,官声稍有微词。但是,其书法自成一家,从《秣陵旅舍送章生诗刻石》中,可窥其书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他论绘画的一句名言,其内涵远远超过绘画范畴,能够流传至今,当足矣。古往今来,世人说了多少言语,甚至可以车载斗量,载完了,量完了,也就随风而散了,几人几言能有幸被后人所铭记呢?
最公正最无私的,是时间。不因人废言,更不因人而废其书法。
                                             十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刻于石上的官箴,为五百年前泰安知州顾景祥楷书。顾先生有如此境界,即便官至一品,大概也会两袖清风,公正廉洁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绝不是他!
古人如顾先生能够这般说,难能可贵;若能够这般做,就更可贵了。呼唤清官,无论过去,现在,皆民心所向,不然,这碑就不会永远立在这里,这官箴就不会长久流传了。
                                        十一
《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开创大唐江山时骑坐的六匹骏马,后浮雕于昭陵祭坛内。每匹骏马都随主人征战出一份传奇。然而,知情人告诉我,有两件是膺品,真的早盗运到了美国。
世界雕塑史上的杰作,却流落异国他乡,在人家博物馆里展出,我们要看,还要请人家打开大门,还要听人家讲解员为我们讲解,是我们不了解自己的历史?!想香港、澳门都先后回归祖国了,那两匹骏马几时回归故国呢?!
而我们所陈列的其余四骏,今人惊异的不是无以伦比的艺术,而是竟然破损不堪,我们自己为什么又不能够很好地保护与珍视呢?!
                                       十二
碑是石头的,而石头是大山的分化。有的分化作石子,铺撒路上,便默默地任人践踏了;而它们分化作石碑,凿刻出文字,凿刻出形象,则欣然任千人万人流连忘返,千代万代顶礼膜拜了。
碑是石头的,石头总有一天会风化,而人类的智慧是不朽的!当我走出碑林,心底悄然涌出了这句话。               
                                       2003年6月11日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1-23 08:46 , Processed in 0.07499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