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28|回复: 12
收起左侧

[原创]关于近体诗的诗歌体裁和诗歌格律的一些讨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2-28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龙文鸳侣在 2005/02/28 10:12pm 第 2 次编辑]

[原创]关于近体诗的诗歌体裁和诗歌格律的一些讨论
作者:龙文鸳侣
日期:2005-2-28

[1]关于“上乘之作”和“诗歌出路”:
其实,现在大家都在鼓吹的要“上乘之作”,“诗歌出路”等等,背后的意味是一种浮躁,上乘之作,诗歌出路,是要在实践中产生的;而不是理论性的。理论倒只象一阵鞭子,狠狠的在抽马的小屁股,理论只追求速度和效益,产出什么的,而不完全在乎马儿本身的体格健壮与否,马儿的脾气思想如何。
再打个比方,理论就象五十年代的放卫星,亩产XXX万斤,结果呢,自然达不到,但是成绩虚报上去了,怎么办呢?只好弄虚作假,把几块地的粮食堆在一起,蝴弄上级,唬弄人民,唬弄事实。结果造成大家挨饿肚子了。。。
可见,实事求是,不浮躁,暗自加练内功,才是诗真正的出路,才会在实践中产生真正的好的上乘之作品。舍弃此种道路,而一味的鼓吹理论,要求大家快马加鞭,多快好省,大干快上,我看是注定会失败的,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已经给我们太多的教训了。
[2]关于讲到诗歌体裁的创新的问题:
楚成兄长一直强调必须进行“诗体创新”,才能代雄。可是有没有想过,目前在体裁上创新的可能性还有多少?据我的观点已经没有可能了。。。
首先,近体诗从每句的字数分析。
中国的诗歌从诗经的三言,四言为主,转变为地方色彩浓厚的楚词体,进而汉代的乐府五言为主,转变到魏晋南北朝的音律化,五七言的混用,七言诗歌的产生,到了唐代,随着五言,七言的音律化,格律化完成,稳定,从而新的诗体(近体诗)完全确立,带来了诗歌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辉煌;到了五代两宋,诗歌体裁需要变新,产生了被称为是"长短句"的词,也就是杂言的格律化"诗"!之所以这样称呼它,因为它同时还被称为"诗余"。
为什么每句的字数不继续向上增加了呢?为什么不是出现“八言律诗”,甚至“九言律诗”,或者“八言绝句,九言绝句”,甚至更多的字数呢?
因为汉语是音节化的语音,每个字的长短都差不多,而中国人的一句话,长到7个字,对于格律化的诗歌来讲,要舒徐顿挫的读出来,已经是够长了,到了极限了;再长的8言,9言,就没有能力了。历史上不是没有人进行创新,所谓9言律诗,我也看到过,但是因为超出了艺术的极限,所以终究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既然字数上不能增加了,所以产生了长短混用的格律诗歌,也就是词!(长短句也,诗余也)。
其二,句数分析。
由于中国美学的欣赏习惯,注重成双成对。所以,格律的诗歌就以双数为准,4句,8句,12句,16句,排律就是句数成双的增加。为什么不用单数句呢?因为单数就象一个天生的跛子,一个脚长,一个脚短的,走起来自然一跛一跛的。谈得上什么美呢?当然,在此,我实在是没有一丝嘲笑天生残疾人的走路姿态的意思!这样我们的祖先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根本就没有这样去对律诗作单数句的尝试。
既然单句字数,和句数的单双已经决定了,诗体的革新已经没有了出路了,那么出路有何在呢?
因为楚成兄,和其他的网络鼓吹者没有明确讲清楚格律诗的革新样板,所以,看来这种诗体的革新,似乎是一种虚妄的,飘渺的幻想和鼓噪,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看来充其量也只是一种哗众取宠而已。
其三,历史的反证。
清末同光时期,从黄遵宪,梁启超,等等大家的呼吁“诗界革命”,革了几十年,上百年,可是结果呢?律诗,还是那个律诗,绝句还是那个绝句,所以历史的反证,已经辨证的给了我们以启示,不必要再去鼓噪些什么革命了,因为再往下革下去,律诗将不复成其为律诗了!不是说“革命尚未成功”,便非得要成功!律诗真正的革命我倒觉得是在意境上。意境才是律诗革新的方向。
[3]接下来是关于格律中的平仄问题:
平仄现在已经有人主张且实际运用了所谓的"普通话四声",而且很多的网络已经事实上承认了普通话四声的合法性,姑且不说这个问题的来源。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木已成舟,生米熟饭的了,也似乎只好来个哑巴吃黄连,有苦也说不出来了。至于其始作俑者,已经无从查考,纵算是孔夫子想骂他们一句“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话,也是没有办法办得到了,呵呵,叉开一句,孔夫子老人家骂人的时候也是如此的“恶毒”,竟然诅咒人家断子绝孙,可见,连如此的千古圣人,连生气时,也是如此的不“温纯敦厚”的,而是狠毒的狠呢,呵呵呵,这是说笑了。
A.关于孤平
讲到孤平,很多人主张废除,这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他们的理由是什么呢?因为有些大家里面也有些出律的,比如孤平,当然,这现象是有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看作者的用功之勤。
古代的大家,没有一手不是千锤百练的。所以有很的关于推敲的说法,“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足见用功之勤苦。没有什么名诗是轻率之作。反过来说,轻率之作,有欠推敲的轻率之作品,也是不会千古流芳的。
历史已经证明了,你可以翻开任何大家的精选诗集,就可以发现了。
当然了,现代也有些大家主张要不拘孤平,比如聂绀弩,这为我最崇拜的入门导师。他就是说要不以辞害意,当难以两全的时候,还是不管孤平了。所以他的诗歌里面孤平的现象还是有的。但是,他的诗歌大部分还是平仄工稳的。只是在某些人讲的“十分无奈”的时候才偶尔孤平,并非一般人所臆断的完全主张废除孤平一说的。
B.重字的问题:
重字,也要分析的看问题了。古人讲的重字,是指不要在相同的位置,出现相同的字,这样与对偶的规则相违反了,相触拗了。
但是也没有反对整篇不出现重字,而且有时候出现的重字并未影响整篇诗歌的美和魅力。
这种例子是不胜枚举的。比如毛主席的<七律长征>就出现了两个“水”字,并未影响诗歌的韵味。
相反的是,如果有时候故意运用的妙的话,倒是另一种美感在的。别有风味的很。比如:
聂绀弩前辈的<七律锄草>:
何处有苗无有草,每回锄草总伤苗。
培苗常恨草相混,锄草又怜苗太娇。
未见新苗高一尺,来锄杂草已三遭。
停锄不觉手挥汗,物理难通心自焦。
“草”呀,“苗”呀的,运用到了如此的地步,不见其重复,反见其妙趣。
所以,重字,关键是怎么理解,怎么运用。当然,如果还没有到聂老的功夫和情致,我看还是不要重的好,免得“画虎不成反类犬”尔。
C.合掌的问题:
既然有人提到了合掌的问题,我们只好也说明一下了。
因为律诗既然句数字数是如此的少,所以,要力争在如此有限的空间和自由度里尽量的发挥作者的神思妙采,创造出更多的有味道的内容丰富其体格,让大家欣赏。
所以自然要切忌出现意思完全雷同的东西了,特别是中间两联对仗。
如果这一条得到大家广泛的认同,进而执行的话,我看,中国的古典诗歌的凝练性将被完全破坏殆尽了。。。这绝对不是杞人忧天的!!!
我是搞制造行业的,我们制造行业有个绝对的规矩,就是不要经过两道完全相同作用或者完全相同的加工过程。如果那样,就一定要省略掉一步,因为重复加工只是浪费有限的资源。反而使产品变坏,所以这在工厂是绝对禁止的。我就想不同,为什么在文学如此高贵,如此精练的殿堂里,如此有限的空间里,还有人主张浪费有限的字句资源呢!!
[4]关于泛滥着的 “诗话”:
古人云:“诗话兴而诗亡”。
古人讲这话,对于我们目前来说,还是有些实际的意义的。
目前网络上动不动就是“诗话”来的,“诗话”去的,每个坛子上几乎都有诗话,占领大家的眼目,吸引大家的眼球。
至于是否闪动着智慧的火花,或者哲理的思辩,我看就不一定了,还是要区分对待的。
有宋两代,可谓是诗话的时代,几乎每个成名大家都会有自己的诗话流传。这是我们现在可以看得到,或者买得到的。
但是两宋的近300年里,真正流传不废的诗话又有多少部呢?
我看是不多的。
所以,看来,大家还是不要那么热中于诗话的创作,至少要慎重;至于实在是忍无可忍的时候,写上几句,对大家有莫大助益的文字,或者诗话,我看还是可以的。但是,至少不要那么热中于创作诗话。特别是你的观点会变成谬种流传的时候。
写了这么多的行数,希望不要给大家带来什么 “谬种”,希望大家能够轻松的自己去创作诗歌,以我手,写我心,写出时代崭新的乐章来,方不辜负了这大好的网络时空呀。。。。

[5]结语
我希望大家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这无所谓的争辩上,花多的时间去仔细锤炼自己的字句,推敲自己的思想,历练自己的人生,这样才是真正的诗歌之道.....
不过,龙文的初衷倒不是想如此的不尊重大家的,相反,我非常尊重每一位创作诗歌的人....
龙文言之切切,语之醇醇,只是希望大家能够完全的静下心来,进行创作,走正确的路,少走些不必要的弯路而已。
祝大家一路上走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2-28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关于近体诗的诗歌体裁和诗歌格律的一些讨论

[1]关于“上乘之作”和“诗歌出路”
这一段强调 贵精不贵多。并以大跃进的历史事件为例子阐述。又以马克思的认识论论述实践对于诗歌的作用。
[2]关于讲到诗歌体裁的创新的问题:
诗歌体裁创新,仿佛面对一个空调,再去改造电风扇,甚至扇子一样。我们要做的是怎样让这个扇子好看,有艺术魅力。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2-28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关于近体诗的诗歌体裁和诗歌格律的一些讨论

呵呵,兄长的扇子和电风扇之比喻,有趣呀........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2-28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关于近体诗的诗歌体裁和诗歌格律的一些讨论

不过我是认为,近体诗的诗歌体裁实在是没有创新的可能性了,所以才出此断言.....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2-28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关于近体诗的诗歌体裁和诗歌格律的一些讨论

C.合掌的问题:
合掌完全不允许,就像兄长说的浪费资源,其实这就是市场经济,要求资源合理配置。格律是古典诗歌区别于现代诗歌的本质东西,当然,偶尔因为“意”改一下是可以的。但是老改也不行,那就干脆去写另外的一种古诗形式--古体诗,随便你写,哎呀。想写近体诗又想不合规律,你等于是旁边有免费提供的饭菜不吃,跑去吃餐馆又不想给钱~~~~  你看嘛,有点流氓。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2-28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关于近体诗的诗歌体裁和诗歌格律的一些讨论

哎呀。想写近体诗又想不合规律,你等于是旁边有免费提供的饭菜不吃,跑去吃餐馆又不想给钱~~~~  你看嘛,有点流氓。
哈哈,有意思,比喻恰当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2-28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关于近体诗的诗歌体裁和诗歌格律的一些讨论

不过,龙文的初衷倒不是想如此的不尊重大家的,相反,我非常尊重每一位创作诗歌的人....
龙文言之切切,语之醇醇,只是希望大家能够完全的静下心来,进行创作,走正确的路,少走些不必要的弯路而已.
祝大家一路上走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2-28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关于近体诗的诗歌体裁和诗歌格律的一些讨论

不瞒你说,以前我经常做“流氓”。。。。。。  现在好了,经过长时间的“劳动改造”,终于解放了```走上了正路,合乎这个规律的路~~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2-28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关于近体诗的诗歌体裁和诗歌格律的一些讨论

呵呵,能够自反,可以为佳士矣!
我希望大家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这无所谓的争辩上,花多的时间去仔细锤炼自己的字句,推敲自己的思想,历练自己的人生,这样才是真正的诗歌之道.....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2-28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关于近体诗的诗歌体裁和诗歌格律的一些讨论

哦,对头。瞧龙文说的,我哪里是什么佳士,我是佳洁士。。
天地一孤鸿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2-28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天地一孤鸿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2-28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1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关于近体诗的诗歌体裁和诗歌格律的一些讨论

有理论性,有自己的观点,
欣赏并固顶,
希望大家共同探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6-1 14:47 , Processed in 0.04680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