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30|回复: 7
收起左侧

[转帖]别语也缠绵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8-15 01:47
  • 签到天数: 81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08-5-7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qugaolin6在 2008/05/07 14:17 第 1 次编辑]

    [color=#8A2BE2]
                                      别语也缠绵
                                        流 川
        离情别绪,乃人情之一端,既是每个人生命历程中的必然体验,也是艺术创作的永恒主题。但这种情感体验,在今人身上是愈来愈淡化了。探寻一下这个问题,也是颇有意味的。
      古人状写离愁别恨的诗文实在太多了,可谓曲尽其情,不妨先体味其深致。
        离别之情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送别之时的依依难舍,即惜别之情;二是处于分散状态下的孤寂之苦、相思之痛。柳永的《雨霖铃》和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两首词作被后世分别奉为圭臬。
      离别的缘由和性质,各不相同。或背井离乡,双亲久违;或征人远戍,闺中空寂;或求功名,不辞奔波;或求散逸,随处遇合。缘由不同,情致各异。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悲壮;有“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之凄凉;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之宽慰;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之缠绵;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之真挚;也有“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之洒脱豪放。真正是一般离别,万种情怀。
      古人送别,其意趣不可胜述。南浦送舟,灞桥折柳。想想这两个地方,就让人无端伤感。劝酒辞也别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唱歌奏曲也是他们的雅事,经典曲目当然是《阳关三叠》了,易安先生说,人要走了,就是唱上千万遍《阳关》,也是留不住的,所以,一曲《阳关》,几支骊歌,足表心意了。文人送别的压轴戏是赠诗。也许是这时候特别来灵感,众多佳什,让后人除了感动,还应惭愧。至于情人间的送别,就更缠绵了。长亭送别,十八相送,一程又一程,长亭连短亭,直送得小姐的粉泪染醉了霜林,多情公子也快没了赶路的力气,才算作罢。
      这样的送别方式,在今人看来,委实是太过铺张了。好在古人并不在意时间,与漫长艰难的旅途比较起来,这一点点的耽搁,本就是微不足道的。
      若说送别是切肤之痛,别后的相思更是久治不愈的伤痛,触目即景,就会无端涌起。杨花柳絮牵扯情思,雨雪风霜更添惆怅。花谢堪哀,叶落堪怜,浮云难驻,流水无情,尤其听不得寒夜中那长一声短一声的捣衣声。那阵阵砧声,把家庭生活的氛围渲染得那么浓酽,让离人的孤独无处可逃,还有那不谙离恨之苦的月亮,照亮着离人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
      但太苦太痛的极致,必然有理想化的浪漫作为补偿。天上的鸿雁,水中的鲤鱼,都成了传情达意的信使。“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些当然不会是现实,而是梦境,是愿望,是一种情到深处的痴狂!鹊桥相会和柳毅传书是两个家喻户晓的优美传说。这样的故事的产生,经过了多少备受折磨的离人的精心演绎加工,又给了他们的心灵带来了多大的安慰!
      为什么离别总能成为古人生命体验中极为敏感的伤痛呢?
      李商隐一句话可为的解:“相见时难别亦难。”答案只在一个“难”字。杜甫说:“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这是对生命存在状态的一种认识。人就像天上的星星,相隔遥远,“不相见”是一种常态。这也昭示了生命所固有的孤独感与人之能群的社会特性之间所存在的矛盾,而离别之情恰恰就是最集中的一种体现。它见证着友谊爱情的美好忠诚,也见证着个体生命的脆弱无奈。它以某一种方式,直接连接着死亡。
      对人的这种状态,历来还有“浮云”、“浮萍”之喻。“浮”意味着失去根基,意味着一切际遇都是偶然的、不牢固的。所以庄子干脆说:“天地者,万物之逆旅。”试想,在交通极为不便的情况下,古人存有限之身于天地之间,举目一望,或关山重重,或烟波万顷,一生之中,能有几回穿越呢? “世上万般哀苦事,无非死别与生离”,他们的心头因为真切地感受到世事的幽冥苍茫、人生的短促无奈而生发出万端情思来。所以,他们要借对离别和相思之情的渲泻,来做一次生命的印证。
      相关的还有社会交往和生活节奏的问题。古人的交际面相对狭窄,每一个与之相熟的人几乎都在他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所以,他们对这种情谊也就相当看重。不象现在,不少人天天觥筹交错,疲于应酬,谁还会有闲情逸致去抒发什么离愁别恨呢?同时,生活方式也在加快,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悠然闲适不再,然而又不可逃离,没有高人可以再归隐山林,做无拘无束的闲云野鹤,幽愁暗恨也就只剩下午夜梦回时的一闪念。
      “多情自古伤离别”,当我们不再为离别而伤之时,情是不是也跟着淡了?高度社会化的结果,人似乎成为了一架巨大而精密的正在高速运转的机器上的小零件,彼此的依存在加强,彼此的感情却在疏远。弗洛姆曾经发出相当严厉的警告:“除非历史的道路改换了方向,人类将丧失其为人的品质,成为无灵魂的机器人。”阿尔都斯·赫胥黎在小说《奇妙新世界》中已经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文明而冷漠的未来世界。这里没有家庭,没有爱情,当然也没有仇恨和纷争,人们不喜不惧,不忧不怒,完全达到了太上忘情的境界。这样的人,显然已经“进化”成了另外一个物种。

      仔细想想,幸福总是以痛苦为代价的。有恨别鸟惊心的痛苦,就有追求团聚的强烈愿望,以及由之引起的曲折浪漫的故事,就有最终大团圆的美满、幸福,人生剧本因为有了如此丰富的情节而精彩。这样说来,人的本性中追求幸福和规避痛苦两个方面是否本来就矛盾而不可兼得?
      这样来考量离别情怀失落的意义,也许真要让我们竦然一惊:我们得到了“天涯若比邻”的便利,但我们的生命自觉意识是否已经发生了萎缩?难道在心灵的领地里,我们的一切努力只能是弗弗西斯的徒劳?甚至,真的如弗洛姆所说的,我们是在向着远离人自身的方向大步前进?
      当然,至少还有余纯顺们。他固执地一再把自己置身于茫茫大漠之中,直到不再回来。我们都把这叫做探险,但对他来说,这并不是探险,而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方式,与生命最直接的体验最为接近。无论科技如何发达,人总是无法放弃对自身意义的追问。而这一追问,也许永远是一道无解的方程。
      宋词中有“别语缠绵不成句”一语,因为情到深处,言不由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5-9 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别语也缠绵

    [这个贴子最后由雨歇杨林在 2008/05/09 03:23 第 1 次编辑]

    “多情自古伤离别”
    “别语缠绵不成句”
    qugaolin6版主转贴的《别语也缠绵》一文真是有情有趣,值得一读!握手朋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5-10 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别语也缠绵

    离愁别恨,曲尽其情,在qugaolin6版主转帖的这篇文字里可以欣赏到历朝各代名人的“赠别语”,感觉很不错,值得一读。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5-12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别语也缠绵

    别语缠绵不成句”一语,因为情到深处,言不由衷。好文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5-14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别语也缠绵

    “世上万般哀苦事,无非死别与生离”
    欣赏qugaolin6版主转贴的美文,别语永缠绵!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5-17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别语也缠绵

    離人心上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5-17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别语也缠绵

    <img src='http://bbs.shiandci.net/non-cgi/images/sj.gif' width='22' alt='由手机 WAP 发送' />多情自古伤离别!为何?谁可以告诉我如何才能摆脱离别时的伤感?是不是我对很多事情看得不够通透…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5-18 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别语也缠绵

    下面引用由浪客2008/05/17 13:07 发表的内容:
    多情自古伤离别!为何?谁可以告诉我如何才能摆脱离别时的伤感?是不是我对很多事情看得不够通透…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祝:朋友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1-15 19:09 , Processed in 0.07821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