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25|回复: 3
收起左侧

[转帖]论大将韩信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11-5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大将韩信
   论韩信《史记》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騷》”,无论现代物质文明有多大的飞跃,都掩饰不了其不朽的思想光芒。它的价值不仅是在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哲学方面——对人性的认识及其间的智慧的角逐。
  每次翻阅《史记》,读到淮阴候列传,我不免对人性感概万千。
  淮阴候韩信是淮阴县人,淮阴候是刘邦对他的最终的封号,也不过是虚名罢了。韩信出生于秦末,生逢乱世,青年时期父母双亡,家境穷困溱倒,也没有人瞧得起他,但他是有抱负的人,自认为自己的才能终有一天会崭露头角的。他个子高大,常爱佩带刀剑在大街上行走。江阴有一个屠户曾公开地挑衅他说:“你的装束表面上看是个士人,其实你的内心非常胆小,如果你是有种的人,就拿剑和我格斗,如果胆小怕死,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最终韩信接受了他的侮辱,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这就是能忍“胯下之辱”的典故。在当时冷兵器时代,人们崇尚血气之勇,信奉“士可杀,不可辱”的信条,而韩信竟能忍之,并反其道而为之——“士可辱,不可杀”。从此间足可窥见韩信的过人之处,不愿置身于无谓的小事小非中。
  韩信在贫困时期,竟一时落魄到没有饭吃的地步,一位漂洗丝絮的老妇曾收留他,给他饭吃。他对老妇人说:“我将来一定会报答你的。”老妇人说:“男子汉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还希望你报答什么啊。”
后来,韩信投奔了项羽,参加了搞击暴/秦的队伍之中,他曾屡次向项羽献策,屡次不被采纳。他的才能不被人认同,他的命运也只围绕在士卒之间,他在项羽处,终将不会有出头之日,于是他逃离了项羽,又投奔到汉王刘邦处。
汉王一开始也没有重用他,他没有什么资历,也没有什么背景,人微言轻啊!此时他已感到无望,也已有了去意。后来遇到汉王的丞相箫何,并与之谈论,箫何大惊,发现他是天下奇才,于是打算向汉王推荐。这时韩信也对汉王没什么信心了,于是他又选择了逃离。
萧何听说后,连夜马不停蹄地把韩信追了回来。这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随后,萧何向汉王推荐了韩信,汉王起初不以为然,萧何说:“大王如果只想长期在汉中称王,可以不用韩信,如果想争夺天下,可用之人,非韩信不行。”汉王最终接受了韩信的推荐,并用他的建议,选择良辰吉日,设置高坛,拜韩信为统帅三军的大将。
从一个士卒,一夜之间晋升为大将,就好比现在社会里,一个平民百姓,一夜间被提拔为国家总/理。这其中的权力的反差远之万里,当时韩信的心情可用一个成语不表述——受宠若惊!短时间这么大的反差,承受能力弱的人,会疯的!臂如《范进中举》中的范进!
韩信做了汉王的大将,把他用兵的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帮助汉王打败并统治了许多割据势力。这些仅凭汉王是远不能做到的。后来,韩信打败了原齐国,向汉王上表自封为齐王,当时汉王正与楚王项羽在垓下打得焦头烂额,常吃败仗,见表后悖然大怒,但还是强压着怒火,表面上装着很赞同的样子,刻下了印绶,当着众臣的面,正式宣布韩信为齐王,并致书韩信来垓下会师,攻击项羽。
  当初汉王拜韩信为大将,目的只是让他为自己建功立业,并不情愿他居功自傲,来分他的权势。韩信自封为齐王,为将业身首异处伏下了祸根。韩信接到刘邦正式的封赏后,很是高兴,便打算如约到垓下去围攻项羽。他的谋臣蒯通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在临行前,他向韩信进言曰:“我私下认为你现在的情形很危险,当今刘、项两王的命运系于你手,您替汉王出为,汉王就胜,替项王出力,项王就胜利。以您现在的地位和实力,不如不出兵,保持中庸,让双方两利地一起存在下去,然后和他们三分天下,鼎足而立,这种形势谁都不敢先动手,凭着您的聪明才智,将来霸业可成。”
韩信听后长叹一声说:“汉王等我不簿,我没有车子坐,汉王把他的车子给我坐,没有衣服穿,汉王脱下他的衣服给我穿,没有东西吃,汉王把他的食物给我吃。我听说,乘人家车子要分担人家的祸患,穿人家衣服,要想到人家的忧虑,吃人家食物的,甘愿为其去死,如今我又岂能背之啊!”。
蒯通又进言:“您自认为跟汉王刘邦友好,想要建立千秋万代的功业,我私下认你错了,当初常山王张耳和成安君阵馀还是平民的时候,彼此结成至死不忘的朋友。后来遇到利益上的分岐,最终反目成仇,常山王向汉王借兵,杀死了成安君,头脚分尸两地。
这两个人的交情是天下最深厚的,然而终于互相残杀,为什么呢?祸根就在于人的私心,而且人心难以预料,现在您要用忠诚和信/义和汉王交往,肯定不会比张耳、阵馀二君的交情更深厚,而你们之间存在的利益之间的事情要远远大于此二君,所以我认为您肯定汉王一定不会危害您,也错了。
大夫文种和范蠡使危亡的起越国保存下来,使越王勾践称霸,但越王功成名就之后,文种被越王杀死,苍蠡逃亡以存己身,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就友谊而论,您跟汉王是比不上张耳和阵馀的,就忠诚而论,是不会超过大夫文种和范蠡对于越王勾践的。
这两种人足够您借鉴了。希望您能深入地考虑这个问题。而且我听说勇敢和谋略震动君主的人,自身危险,功业是天下第一的人,无法赏赐。您具有震动君主的威势,拥有无法赏赐的功绩,您归附楚国,楚国人不会相信,您归附汉国,汉国人恐惧。您处在臣子的地位,却有震动君主的威势,声名比天下人都高,我私下为您感到危险”。韩信听后说道:“先生金石之言,我会考虑的。”
过了几天,蒯通又劝韩信说道:“善于听取意见的人,是事情成功的关键,理智上明知怎样做,决策时却不敢实行,这是一切事情的祸根。因此说:”猛虎的犹豫,不如黄峰、蝎子的敢于用刺;骏马的踌躇,不如劣马的稳步;勇士的狐疑,不如庸夫的必达;虽然有舜、禹的智慧,但闭口不说,就不如聋哑人的比手划脚。‘功业难以成功却容易失败,时机难以得到却容易失去。我所希望的是您能自立为齐王,摆脱汉王的节制与束缚,去建立自己的功业,这才适合您的选择呀!希望您能再次考虑。“
  最终,韩信没有听从蒯通的劝言,对汉王心存侥幸,认为自己功劳很多,汉王必不会负他。于是率领齐国的兵力到垓下与汉王会师,利用十面埋伏之计打败了项羽,邦汉王刘邦夺取了天下,建立了汉朝。然而也就是此时,汉高祖(汉王)突然袭击,趁其不备夺去了韩信的齐王兵权,改封为楚王。但此时韩信仍是不思悔改,不愿背叛汉高祖。但汉高祖还是疑忌他,后来运用阵平的计谋——借巡视云梦泽会见各诸候之机擒获了韩信,然后完全解除了他的王位与兵权,把他软禁于京都洛阳,降为淮阴候。此时的韩信明白蒯通的话已晚矣!也已无能作为了。但他仍不甘心,想伺机反扑,于是勾结拥有重兵的阵希谋反,趁汉高祖讨伐之机,发动宫庭内变。但最终机谋洩露,被吕后用萧何的计谋骗至长乐宫,随后身首舁处,被诛灭三族。当初是萧何向汉高祖推荐了韩信,后来也是萧何献策杀死了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啊!
读罢淮阴候列传,我不禁感概人性对于真理的软弱,于是我一直想把它探究到深处。
  韩信是有军事才能的人,他的志向是能够被人重用,发挥他的才能,他的志向原本也仅限于此,并没有超越于此有争霸天下的雄心。他和汉王刘邦的志向显然不在一个平台上,也于是他终究从属于刘邦,而不能越之。
  再从另一个方面讲,造成韩信悲剧的那就是“知遇之恩”,韩信从军后,虽有大才却不被人用,后经萧何荐于汉王,汉王一夜之间筑高坛,讲大礼,把他从一个士卒提升为统率大军的大将,这是多在的殊遇啊!在后来作战其间,没有车子,汉王的车子给他乘,没有衣服穿,汉王的衣服给他穿,缺少吃的,汉王的食物让与他吃。人的心啊,又怎能经受这样的“打击”。
(写到此,我又想到战国时候的军事家吴起在率兵打仗时,常与士兵同穿同吃。士兵中有一个生毒疮的,吴起亲自为他吮吸脓汁,士兵的母亲得知此事,大哭。别人以为他是感动的哭,她却说:“往年吴公替他父亲吮吸毒疮,他的父亲作战勇往直前,绝不后退,最后终于死在了敌人的手里,现在吴公又替我的儿子吮吸毒疮,我不知道我的儿子将会死在哪里?”)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韩信能不为汉王效命吗?虽说蒯通对于韩信的苦口劝说,皆是金石之言,韩信不采纳不是不明白其道理,而是人性的软弱战胜不了真理,一直心系着“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饮水思源啊!但殊不知此时的源头已不是彼时的源头,它会随时让你断水的。
  战胜自我,常是我们勉励自身的对待生活积极向上的一种信念。人性的软弱不仅只是表现在胆怯、害羞之类,而主要是太过于对旧情的依恋,沉浸在昔日的曾经。
  “好汉不提当年勇,英雄不念旧日情。”
昔日已成为过去,过多的回忆只会带来无尽的烦忧,包括美好的与痛楚的。美好的,你现在已经没有,痛楚的只会让你揪心。所以做人的道理应在于对正在进行时的生活的把握与实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11-5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论大将韩信

好文章,希望多看到此类文章,谢谢楼主。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11-16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论大将韩信

古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其实,韩信在当初之时就已错了,当初屠户向他挑战,他如果果断的举起佩刀,喀----。那么韩信可能很早就已扬名,他却选择了消极退让,于是,名声一埋就十年。
  如果在当今法制社会,照上述的做法肯定是吃大亏赔本生意。可是,在当时军阀混战,天下争霸之时,生命如草,法纪难严,杀个把人有什么了不起,且根据史记寥寥几笔描述就可料定此屠户定是地方一霸、无恶不做,杀他正可为民除害,争取民心之大好时机,亦可就此扬刀立威,推翻地方旧制,由此发家建功立业,当为最佳时机。由此,断出韩信确是无视时务,不能够把握时机的匹夫一个,枉得惊世之才,却落得如此下场,有其必然性!
  韩信有绝世之才却不懂得表现,项羽麾下不被重用,刘邦军中难得赏识。如果没有萧何这样主动出击的伯乐,那么韩信的历史就只能随历史埋没。
  韩信早期的出场就已决定了命运的悲剧,优柔寡断、容易被世俗困扰,蒯通三谏而不采纳,一意效忠并不值得效忠的主儿,悲剧是必然。
  性格决定命运,看赫赫刘邦,不择手段、不顾亲情,用的着时与尔称兄道弟,失去价值就一刀切,这才是大手笔、大玩家!
  韩信也是缺乏策略性眼光,封建伦理的牺牲品,要知道这些什子封建道德全是掌权者维护统治的工具而已,若拘泥于此就只能做一个遵纪守法的臣子百姓,绝不要去妄想什么轰天动地,古往今来此等事例已足够说明问题的实质,可是,大将韩信却忽略了 。
  名将岳飞也忽略了,杨家将也因此葬送,伍子胥被满门抄斩。
  。。。
  他们,成全了荣誉,奉献了生命。
  而,韩信,却是善始不能善终的,被软禁还要做拼死一搏,所以,声名葬送了、生命葬送了,荣誉亦葬送了,随之入土。
  历史的评价,韩信有勇有谋,一代名将,是不可否认的。美中不足的是心理素质太差,就如项羽乌江自刎一个道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3-11-16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论大将韩信

卧榻之侧  岂容他人酣睡?
功高震主者如年庚尧,西北大捷后应该收敛,他却变本加厉,以至被贬为城门官,最后被赐悬梁.年庚尧何尝不是跟随了雍正许多年?
皇帝称孤家寡人,也许注定了他们没有朋友,他们的周围可以有能臣,可以有贤臣,但是极少有倾心相交的朋友.
和帝王可以谈感情,但绝对是与政权无干的,而且,要学会适时收敛,再不济者,功成身退,隐名埋姓作个富家翁也不错.
多谢楼主的精彩评论!^__^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1-3 11:46 , Processed in 0.07273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