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960|回复: 32
收起左侧

◢◢◢ 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中国抗战暨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31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云在天水在瓶在 2005/05/10 00:27am 第 3 次编辑]


如果图片打不开,请多刷新几次。

部分黑镜头会引起你的不安,
需要有较强的心理承受力方可继续往下浏览!



无法淡忘的恶梦____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414.gif


[RA]http://mp3.baidu.com/u?u=http://www.moblog.net.cn/MP3/电影原声/YWVhWWdmB~nm9PMJ6vr6M-bXWGZlBvjt8~II6fn5Mu3WCCoAF~0xBS~z4f~uNg$$.mp3[/RA]

http://www.bjfamousdr.com/uploadfile/2004730419657.jpg
凭吊者在昔日枪决人的高墙下献上束束花环
http://www.chinanews.com/news/2005/2005-01-27/26/_1106834935_aus.jpg
人们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点燃蜡烛纪念死难者
http://www.fsonline.com.cn/news/world/picnewsb/200501260119_70322.jpg
今日奥斯维辛
http://focus.scol.com.cn/pic/20051281044231.jpg
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在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正式纪念仪式上讲话。
http://focus.scol.com.cn/pic/20051281044232.jpg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纪念碑前点燃蜡烛,缅怀遇难者。
http://focus.scol.com.cn/pic/20051281044233.jpg
以色列总统卡察夫在纪念碑前点燃蜡烛,缅怀遇难者。
http://focus.scol.com.cn/pic/20051281044234.jpg
法国总统希拉克(前左)、俄罗斯总统普京(前中)、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前右)出席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正式纪念仪式。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415.bmp

唤醒良知六十年

良知,未必与文明发展同步,奥斯威辛是明证。
德国,欧洲工业文明的典范,60多年前以工业化方式加害于犹太人,单纯在波兰奥斯威辛一地就残杀至少110万人。
纳粹德国1940年至1945年间在奥斯威辛犯下的罪孽,有人种优劣理论为“依据”,有医学观察和研究为“工具”,似乎要推进某种超乎德国利益、施惠于全人类的事业。
当今中国人如果对纳粹“信念”和“意志”不理解,可以回忆自己同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承受的杀戮,以及外敌欲从西方人手中“解放”东亚人的诡辩,再加施虐者所描绘的“大东亚共荣”蓝图。
先进的文明,一旦成为精神暴虐的释放手段而抛弃良知,后果更为恐怖。
良知,无论在个体层面上,还是群体层面上,不总是占据人性主导地位。
灵魂深处的颤抖,促使德国历届领导人过去60年间先后把纳粹大屠杀引为“全体德国人的耻辱”,在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声明向受害者“低头”和请求“宽恕”,或者承认自己的“罪责”。
与试图否认或淡化二战大屠杀历史事实的某些国家政治领导人相比,德国领导人的这些举动或许值得肯定;但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纪念奥斯威辛解放60周年之际所提“救赎我们的人性”一说相比,他们的举动未必充分。
良知,作为遏制人性恶的一道防线,以几百万无辜生命为代价,需要不断唤醒,必须持续加固,过去60年如此,今后更应如此,既为了告慰先人,也为了警示后人。(徐勇)

http://202.109.115.204/RESOURCE/CZ/CZLS/ZSD/SJXDS/ZBZYJJ/LS802.jpg
http://www.chinadaily.com.cn/gb/doc/2002-12/01/info_image_c_import_7621.jpg
http://burningblood.yournet.cn/kuhai/outside%20oswison/jizhongying-002.jpg
http://burningblood.yournet.cn/kuhai/outside%20oswison/jizhongying-012.jpg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415.bmp
无法淡忘的噩梦

[fly]                                                    [/fly]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415.bmp

在人类历史上,奥斯威辛是永远令人伤痛的字眼,是一个无法淡忘的噩梦!劫难已经过去整整60年,可是,当再次看到当年的一张张老照片,看到被关押者无助的神情,看到遇难者堆积如山的遗物,看到集中营里的可怕刑具,那段黑暗、阴森、惨痛的记忆,再次让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好在人类对历史的反思没有结束,国际社会用隆重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的方式,希望人们不忘这段苦难的历史。正如德国总理施罗德1月25日在纪念集会上说的“牢记奥斯威辛是我们的道义责任”。
http://www.ce.cn/xwzx/gjss/gdxw/200501/25/W020050125320858201108.jpeg
http://www.ce.cn/xwzx/gjss/gdxw/200501/25/W020050125320858694088.jpeg
奥斯威辛集中营是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在欧洲修建的最大的集中营,
1940年至1945年期间,共有110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所害。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
包括130名儿童在内共7000名幸存者获救。
http://www.ce.cn/xwzx/gjss/gdxw/200501/25/W020050125320858868696.jpeg
一辆通往奥斯威辛--比克瑙集中营的火车,车上载满犹太人。(1944年夏天)
http://burningblood.yournet.cn/kuhai/outside%20oswison/jizhongying-001.jpg
这些匈牙利犹太人在“白桦林”下车时,因前途未卜,一脸茫然和恐惧。
http://burningblood.yournet.cn/kuhai/outside%20oswison/jizhongying-002.jpg
男人和妇女与儿童被强行分开,他们还不知道这是永别。
http://burningblood.yournet.cn/kuhai/outside%20oswison/jizhongying-003.jpg
有时候杀人并不需要动用刀枪,只需要一挥手、一点头,
一个示意动作,大批的人就被选中送向死亡。
http://burningblood.yournet.cn/kuhai/outside%20oswison/jizhongying-004.jpg
个怀里抱着婴儿,旁边跟着另外3个孩子的妇女,
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领着穿戴严实的孩子们,
步履艰难地走向“白桦林”毒气室。
http://burningblood.yournet.cn/kuhai/outside%20oswison/jizhongying-006.jpg
在奥斯威辛集中营,被挑选出来做工的男人站在那儿,一无所有,一片茫然。
http://burningblood.yournet.cn/kuhai/outside%20oswison/jizhongying-005.jpg
在拥挤不堪、令人窒息的火车上饱受两天半的折磨之后,
一些老人已变得虚弱不堪,坐在铁轨上再也无法站起来排队接受挑选。
一会儿之后,一辆倒垃圾的车会把他们送到毒气室,然后象卸煤炭似地把他们倒在地上。
http://burningblood.yournet.cn/kuhai/outside%20oswison/jizhongying-008.jpg
径直前往虱子清除站的劳工们传递着先期到来的受害者的私人物品。                                
被剃掉了头发,同时也被剥夺了尊严的女性奴隶劳工们排着对从虱子清除站前往她们的住地。
http://burningblood.yournet.cn/kuhai/outside%20oswison/jizhongying-010.jpg
男性囚犯们正在犹太人曾经住过的地区搜寻残余物。到1944年时,
大量未经分拣的物品已经堆积了两年,有些在室外已经腐烂。
http://burningblood.yournet.cn/kuhai/outside%20oswison/jizhongying-009.jpg
年轻健康,穿着得体的女工们正在一堆掠夺品中搜寻有价值的东西。
许多较为珍贵的东西早已被饥饿的囚犯翻了个底朝天。
http://burningblood.yournet.cn/kuhai/outside%20oswison/jizhongying-012.jpg
一名狂躁不安的囚犯,可能已感觉到等待着她及其同伴的命运的真相,
马上被人控制起来。背景是“白桦林”的一个毒气室。
http://burningblood.yournet.cn/kuhai/outside%20oswison/jizhongying-013.jpg
在这片使该死亡集中营得其名的白桦林里,
面有恐惧但仍怀有希望的犹太人在被送进杀人中心之前,
正在最后一站等待。
http://burningblood.yournet.cn/kuhai/outside%20oswison/jizhongying-011.jpg
用石头砌成的建筑物是奥斯威辛1号集中营,周围布满了带电的铁丝网,牌子上写着:
“危险:高压!”许多逼得发疯的囚犯扑向这些铁丝网而自杀身亡。
http://www.lsysh.com/UploadFiles/200472123831738.jpg
死难者留下的皮包等遗物堆积如山
http://pic.people.com.cn/mediafile/200501/26/F2005012622203300000.jpg
集中营里骨瘦如柴的战俘
http://photo.sohu.com/20050127/Img224124210.jpg
http://pic.people.com.cn/mediafile/200501/26/F2005012622225200000.jpg
运尸体的拖车
http://pic.people.com.cn/mediafile/200501/26/F2005012622141500000.jpg
在一个峡谷里,纳粹警察正对大规模“解决”后还活着的犹太妇女射杀。
http://pic.people.com.cn/mediafile/200501/26/F2005012622195500000.jpg
在波兰,犹太平民被迫为自己的同胞挖掘坟墓。
http://pic.people.com.cn/mediafile/200501/26/F2005012622220100000.jpg
被饿死的囚犯
http://pic.people.com.cn/mediafile/200501/26/F2005012622371100000.jpg
被党卫军杀死的囚犯
http://pic.people.com.cn/mediafile/200501/26/F2005012622384800000.jpg
被处死的囚犯
http://pic.people.com.cn/mediafile/200501/26/F2005012622453100000.jpg
卑尔根-卑尔森集中营里的万人坑
http://pic.people.com.cn/mediafile/200501/26/F2005012622521100000.jpg
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的孩子们
http://pic.people.com.cn/mediafile/200501/26/F2005012621563700000.jpg
做医学实验的犹太儿童
http://pic.people.com.cn/mediafile/200501/26/F2005012622251600000.jpg
搬运埋葬的尸体
http://pic.people.com.cn/mediafile/200501/26/F2005012622211900000.jpg
集中营中的囚犯
http://photo.sohu.com/20050128/Img224135091.jpg
巨大的焚尸炉
http://pic.enorth.com.cn/0/01/44/11/1441199_940516.jpg
如今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已经成为波兰国家博物馆。图为集中营内的焚尸炉
http://www.bjfamousdr.com/uploadfile/2004730859133.jpg
集中营内的绞刑架
http://photo.sohu.com/20050128/Img224135090.jpg
奥斯威辛集中营档案室中部分遇难者照片
http://www.hxdsb.com/news/allnews/2005/01/27/n200501271123431.jpg
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囚房
http://www.hxdsb.com/news/allnews/2005/01/27/n200501271123432.jpg
集中营解放后,一名幸存者在整理死难者的眼镜
http://www.hxdsb.com/news/allnews/2005/01/27/n200501271123433.jpg
集中营解放后获救的人们
http://images.qianlong.com/mmsource/images/2005/01/27/050127miljous1.jpg
1945年获得解放的犹太人
http://www.hxdsb.com/news/allnews/2005/01/27/n20050127112343.jpg
一名幸存者在柏林的一个纪念活动上潸然泪下,他身后是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巨幅照片.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415.bmp

一个解放者看到的

1945年1月参加解放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前苏联士兵中,只有5位还在世。威尼基科(Yakov Vinnichenko)是当时最年轻的士兵,战争结束时他才19岁。威尼基科周二接受了英国《卫报》记者的采访,讲述60年前他所经历的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战斗以及在那里看到的一切……
“1945年1月27日凌晨4时,我们的队伍逼近奥斯威辛,那是一个很小的镇子,我们甚至不知道那里有一个集中营。”
“那是一场非常艰难的战斗。事实上在整个战争中,我们都战斗得非常辛苦,是真正的浴血奋战,德国兵死一人,我们往往牺牲7人。德国兵的武器装备远远好于我们,他们吃得也比我们好,我们的粮食供给非常少,通常只有一些稀粥,有时候连粥都没有,一连饿上好几天。德国兵有暖和的衣服穿,而我们的军服则又破又旧,没有暖和的靴子和毯子……”
“德国兵在集中营外架起了机关枪、大炮,他们从瞭望塔和兵营往外射击我们。激烈的战斗持续了近5个小时,我们牺牲了很多同志,最后德军撤退了。”
“我们进入集中营,看到的一切让我惊愕得说不出话来。我已经在战争中见过很多惨状,但是,在奥斯威辛集中营见到的情景是最可怕、最让人震惊的——带尖刺的电线在营地里随处可见,营地里每个人都身穿有条纹的囚服装,人们几乎不能行走,他们太瘦了,形同骷髅。有的人无法移动,有的人需要搀扶才能站立。他们试图跟我们交谈,但是我们听不懂他们的话。他们来自不同国家,其中有很多犹太人,有来自法国、波兰和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当时营地里有大约7000到1万人。”
“当那些人刚刚看到我们时,他们不能相信自己已经自由了。而等他们明白过来后,有的人开始大笑,而有的人则痛哭起来。很多人试图亲吻我们,但是他们的外表看起来是如此的可怕,我们都避开了,以免被传染上疾病。人们向我们讨要食物,但我们自己连一点吃的都没有。我们的后援部队第二天到达集中营,立刻开展繁忙的救援工作,把吃的分给人们,给他们洗澡……”
“我们曾进入一个女犯人住的房子,里面又脏又臭,密密麻麻摆着很多架子床,有的床上血迹斑斑。”
“营地里,犯人住的简易房子排成好几行,从远处看,奥斯威辛集中营像一个工厂——那里是一个真正的死亡工厂。”
威尼基科2000年曾回到奥斯威辛集中营,而这周,他将第三次到访这个地方。他对记者说:“我不相信有人能忘记奥斯威辛受害者们的遭遇,他们的解放者们亦不能够忘记这一切。任何见证这个噩梦的人都会尽最大努力去防止这样的事情再发生。”(刘旭灿编译)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415.bmp

奥斯维辛集中营逃亡者控诉纳粹罪行
阿尔宾1922年8月30日出生于波兰南部城市克拉科夫。1940年1月,他途经斯洛伐克前往法国参加在那里组建的波兰反法西斯武装时,在斯洛伐克被捕。1940年6月14日,阿尔宾被纳粹德国党卫军押送到奥斯维辛集中营,编号118号,成为奥斯维辛集中营最早的囚犯。1943年2月27日,阿尔宾成功地从集中营逃出,参加了波兰反法西斯武装。战后著有《追捕令――我从奥斯维辛集中营逃跑和地下斗争经历》回忆录。
http://pic.people.com.cn/mediafile/200501/26/F2005012610000300000.jpg
http://pic.people.com.cn/mediafile/200501/26/F2005012610010400000.jpg
http://pic.people.com.cn/mediafile/200501/26/F2005012610012200000.jpg
http://pic.people.com.cn/mediafile/200501/26/F2005012610013500000.jpg

http://bbs.shiandci.net/lb5000/usr/12/12_1807_414.gif
为了世界美好的明天,决不能让悲剧重演!!!
衷心祝愿世界和平……
http://weiyuxin.nease.net/images/jc090.jpg

图文来源:报刊、网络
搜集编辑:云*^_^*水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31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 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中国抗战暨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


走进奥斯威辛-比克瑙  

位于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是希特勒“第三帝国”(纳粹德国)执行种族灭绝政策的大本营,包括犹太人在内的110万人在这里惨遭无情屠戮。如今,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政权早已土崩瓦解,他们用来施暴的绞刑架、毒气室和焚尸炉等设施有的成为废墟,有的仍然还在那里。无论是废墟还是仍存在的建筑和设施都成为波兰奥斯威辛-比克瑙国家博物馆的一部分,为的是让世人永远记住人类这出惨剧。
◆◆◆概况
1947年7月2日,波兰议会通过一项议案,创立奥斯威辛-比克瑙国家博物馆。该博物馆的名字采自当年纳粹分子在奥斯威辛修建的两个最大的集中营奥斯威辛1号集中营和奥斯威辛2号-比克瑙集中营(统称奥斯威辛集中营)。
博物馆占地191公顷,其中20公顷属于奥斯威辛1号集中营,另外171公顷为奥斯威辛2号-比克瑙集中营所有。博物馆分别于1962年和1977年进行两次扩建,建立了两片缓冲区,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博物馆、更好保证它的安全。1979年,奥斯威辛集中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奥斯威辛-比克瑙博物馆自1947年成立以来,向世人展示了纳粹德国实施种族灭绝的历史和当时被关押犯人所处的非人生活条件。1960年以后,一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幸存者与国际奥斯威辛委员会一道,在展览中向人们描述了纳粹德国占领国的犹太人被驱逐到奥斯威辛集中营的经过。
展览主要集中在奥斯威辛1号集中营,2号集中营是一片墓地,一直保持过去的样子。近年来,博物馆将主要精力投放在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以及解释曾经发生在该集中营内的最重要事件上,其中比克瑙被视为重中之重。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博物馆首先在比克瑙设立了新室内纪念碑和信息台。如今,博物馆又将目光转向奥斯威辛1号集中营和其附属的小集中营如莫诺维茨集中营,那里一度有过1万名犹太人为德国纳粹服务。
此外,博物馆正准备在集中营周围和缓冲区内的一些区域设立纪念碑。如在距奥斯威辛和比克瑙约1.5公里处的地方将竖一块纪念碑,1942到1944年间,纳粹分子在那里挑选刚刚抵达的犹太人。他们将极少数身强力壮者拉去做苦役,包括儿童甚至出生婴儿在内的其他人则都被送进毒气室杀死,然后进入焚尸炉灭尸。
◆◆◆结构
博物馆约有员工大约200多。员工每周5个工作日,作息时间是早上8点到下午2点。他们主要任务是保护馆内建筑和设施,购买和研究相关文件和其他有历史价值的文件,收集与奥斯威辛有关的艺术品等等。
这些工作人员分别在10个部门工作。从分档案室到幸存者信息办公室,再到游客服务办公室,每个部门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览部的任务是发起、筹备、组织和跟踪常年或临时性展览,无论是在博物馆内还是在其他地方。自成立50多年来,博物馆已经组织了近300次展览,吸引了1500多万来自本土、奥地利、英国、前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匈牙利、以色列、意大利、日本、荷兰、前苏联、瑞士、瑞典、美国等国家的民众。
珍贵的历史资料被保存在博物馆档案室,其中包括纳粹德国统治时有关集中营的原始文件,从波兰和国外其他机构获得的影印件,二战后一些论文集、幸存者口笔实录和纳粹战犯审讯记录。另外,还有图片、缩影胶片、底片、纪录片、演讲稿、档案研究成果等等。
细细研读一下,可以发现档案室的文件材料归类非常清晰,而且一些数字看了实在让人瞠目。这些材料包括48册“死亡书”,里面有近7000份死亡证明;8000封集中营内犹太人写的信件和明信片;近80万帧有关集中营的缩影胶片;2000多份录音记录着幸存者的声音;近130盘纪录片拷贝等等。
档案室规定,有关集中营问题专家在事先预约的情况下,可以来查阅相关资料。如果是机构或组织的成员,或是大学生,又或其他有兴趣者,递交推荐信后,方可接触材料。所有材料均不外借,如果遇到打官司,则需付费索取影印件。但所有档案可以用来巡回展览。
随着发展,博物馆1989年设立了机房,负责汇集和编撰有关博物馆档案数据库,同时也负责各部门的计算机化,目的是为了使信息交换和处理更加简单一体。
奥斯威辛-比克瑙国家博物馆包括一个图书馆。在这里,共有2万多册书、2500多种杂志和几十张地图,都与二战、希特勒的第三帝国、纳粹德国侵略别国和纳粹集中营有关,其中着重介绍的是奥斯威辛集中营。任何人只要有兴趣,都可以在阅览室尽情阅读。
博物馆设有调研部。该博物馆学者对奥斯威辛集中营历史进行专门研究。作为这一领域的专家,他们的任务是对博物馆藏品进行科学研究、举行研讨会、给老师讲座、给博物馆导游讲课,并与其他部门就传授、出版和宣传博物馆基本知识进行合作。《奥斯威辛编年史》的作者达努塔·捷克、《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囚犯劳工》和《多少人死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作者弗朗齐歇克·皮珀、《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撤退、转移和解放》的作者安杰伊·斯切莱茨基都来自该部门。另外,该部门的专家们还集体推出一本书:《奥斯威辛:纳粹死亡营》,书中详细介绍了奥斯威辛集中营的重要事件。
出于宣传工作的需要,博物馆成立了教育部。面向中小学学生、教师、本国或国外一些青年团体研究机构宣传有关奥斯威辛集中营历史知识。若干年来,波兰和以色列经过多次合作交流,已经形成一个固有体系。最近几年,教育部还负责为波兰高等学校组织有关犹太人大屠杀的研究生课程。
犹太人到集中营时,随身物品都被纳粹分子抢走。博物馆的收藏部收藏了部分物品。其中,90%是犹太人随身物品,或与他们生活和工作有关的东西,如衣服、鞋子、手提箱、刷子、眼镜、雨伞、剃刀、纽扣等等。其他藏品一般来自捐赠或购买,如当时以及当代的书画和雕塑作品。来自波兰或其他国家的专家学者、历史学家、学生、记者和影视界人士都可以接触到博物馆的所有藏品。
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个部门,博物馆还有幸存者信息办公室;提供导游服务并记录和分析游客流量的游客服务办公室;发行信息部,负责出版和发行有关奥斯威辛集中营历史和有关博物馆活动的刊物,并与其他国内外发行商合作。到目前为止,已经发行420套出版物,共计700万册,包括散文、论文、小说、诗歌等等;修缮部负责与国内外专家合作,保护二战后修建的诸多建筑、博物馆外的空地和博物馆的藏品,同时也负责博物馆的翻新和修缮工作。
◆◆◆资金
博物馆需要大笔资金投入。上个世纪90年代前,奥斯威辛-比克瑙国家博物馆一直依赖国家财政拨款进行维护和保护工作。90年代以后,除了政府,一些国际机构和基金会也给予博物馆大量支持,为博物馆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国际奥斯威辛委员会、奥斯威辛-比克瑙死亡营牺牲者纪念基金会和罗纳德·劳德基金会是最主要的几个组织。
国际奥斯威辛委员会成立于1990年,成员包括对集中营和大屠杀有专门研究的世界知名专家。委员会主席是后来任波兰外交部长的瓦迪斯瓦夫·巴托谢夫斯基,他还是300多成功逃离集中营的幸存者之一。
2000年1月,波兰总理布泽克宣布成立新国际奥斯威辛委员会。新委员会承担原委员会一切责任,其成员除波兰人外,还包括来自以色列、奥地利、法国、德国、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专家。成员任期6年。委员会主要为博物馆在与国际社会接触中提供经验、组织技能和建议,尤其是在与美国和以色列一些博物馆的交流中更显突出。
奥斯威辛-比克瑙死亡营牺牲者纪念基金会也于1990年创立,主要负责筹集政府预算外资金,来增加政府给博物馆的财政拨款。
罗纳德·劳德基金会的专家们为提升博物馆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可谓功不可没。得益于他们的努力,来自国际社会的捐赠逐年增加。
上述三个组织在波兰政府的积极配合下,派出代表在很多国家发表演讲,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德国联邦政府和各地方政府纷纷大力支持,德国民众也捐赠近200万马克,成为所有国家中贡献最大的国家。另外,希腊和比利时政府和美国一些组织和个人也都伸出了援手。(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相关链接
奥斯威辛集中营
奥斯威辛集中营是波兰南部奥斯威辛市附近大小40多个集中营的总称,距波兰首都华沙300多公里,1940年4月27日由纳粹德国陆军司令享利希·希姆莱下令建造。德国法西斯在这里监禁过数百万人,屠杀了100多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
奥斯威辛集中营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最大的“杀人中心”,有“死亡工厂”之称。德国法西斯在集中营内设立了用活人进行“医学试验”的专门“病房”和实验室。他们挑选了许多被关押者进行医学试验,如试验便捷的绝育方法,对孪生子女进行活体或尸体解剖等。纳粹分子对被关押者进行筛选后,将身体强壮的青年人派去做苦役,将年老体弱者、儿童和母亲杀害。为此,集中营内设有大规模杀人的四个毒气“浴室”及储尸窖和焚尸炉。纳粹分子在这个集中营内用各种方法杀害了约110万人,大部分为犹太人。法西斯分子甚至在焚尸前敲掉死者的金牙,剥下文身人的皮肤做灯罩,并剪下女人的长发编织成地毯拿到德国出售。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在他们设立的各集中营里先后囚禁过1800万人,其中1100多万人死于集中营内,仅在波兰境内设立的集中营里就死了670万人,其中包括80多万苏军战俘。集中营内的波兰吉卜赛人几乎全部被杀害,波兰犹太居民半数死在集中营。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
1947年7月,奥斯威辛集中营旧址被辟为揭露纳粹战争罪行的博物馆,并被联合国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相关链接
德国领导人认罪表态
1949年12月联邦德国第一位总统特奥多尔·豪斯在谈到纳粹对犹太人的罪行时说:“这段历史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全体德国人的耻辱。”
1970年12月7日,勃兰特总理在访问波兰期间,向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双膝下跪,此举震惊世界舆论。
1994年,时任德国总统赫尔佐克访问波兰时表示:“我在华沙起义的战士和战争受害者面前低下我的头,我请求你们宽恕德国人给你们造成的痛苦。”
2004年现任总理施罗德在参加诺曼底登陆60周年庆典时再次明确表明了德国对纳粹时期所犯罪行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知道是谁发动了战争,我们承认自己的历史罪责,并会严肃地承担这一历史责任。”
■数字惊人
·120万-150万
据英国《卫报》1月26日报道,路透社和英国广播公司等机构公布数字显示,历史学家的最新研究结果发现,在奥斯威辛集中营存在的4年多期间,先后关押过数百万人!其中有120万到150万人在这里丧生!(关于这一死亡数字,有的历史学家认为是110万人。)
·100万
奥斯威辛集中营是希特勒德国为实施犹太种族灭绝政策而建立的,惨死在该集中营的犹太人达100万左右。
·20万
在1940年到1945年期间,从奥斯威辛集中营幸运逃生的人总数仅为20万。
·1.4万条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在该集中营中发现了1.4万条人发毛毯。
·7650人
苏联红军解放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时候,只找到7650名幸存者,其中有130名儿童。
·7000名
在奥斯威辛集中营担任警卫的纳粹德军人数大约为7000人,其中包括170名女纳粹成员。
·6000人
1944年前后,纳粹德军对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屠杀达到了非常疯狂的程度,那时,几乎每天有大约6000人被残忍杀害。
·40座
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头目之一的希姆莱1940年4月下令建造的,是波兰南部奥斯威辛市附近至少40座集中营的总称。
·30个
在奥斯威辛集中营被关押的大多数是犹太人,此外还有吉卜赛人,波兰、苏联等国的战俘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的平民。
·7.7吨
原苏联红军解放奥斯威辛集中营时,在该集中营发现了纳粹德军没来得及运走的7.7吨头发。(张春燕)

来源:05-01-31《深圳晚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2-1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 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中国抗战暨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

全人类的噩梦!永远记住惨痛的教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2-2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 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中国抗战暨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

下面引用由oo00000oo2005/02/01 10:13am 发表的内容:
全人类的噩梦!永远记住惨痛的教训!
记住惨痛的教训,
是为了悲剧不再重演!
是为了更好地创造未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2-4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 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中国抗战暨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

再进来看看……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心情真的久久不能平静……
为了世界美好的明天,
决不能让悲剧重演!!!  
衷心祝愿世界和平……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4-15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 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中国抗战暨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


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
再把帖顶一下……

和平万岁!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4 11:38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4-27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 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中国抗战暨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

    难得的历史题材。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5-10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 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中国抗战暨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

    “5·9”世界铭记这一天
    ———纪念中国抗战暨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



    没有熬不过的黑夜,没有盼不来的黎明。1945年5月8日深夜。柏林郊区的卡尔斯霍尔斯特。法西斯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饱受战火蹂躏的欧洲终于迎来和平。
    同一时刻,已是1945年5月9日的东方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已进入战略反攻。同仇敌忾的中国人民经过8年抗战,即将夺取百年历史上抵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60年后,我们再次把目光投向这个胜利之日。
    打开尘封多年的旧报纸,仿佛也打开了那血与火、泪与笑的难忘岁月……
    欢呼
    这是欢呼的时刻!即使60年后,当所有的激情已沉积进图书馆一叠叠字迹模糊的旧报纸,我们仿佛仍能从那泛黄、发脆的纸张上,听到震天的欢呼、纵情的欢笑和彻夜的欢歌……
    60年前———苏联,莫斯科。
    5月9日的《真理报》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
    德军代表签署投降书的过程:凯特尔元帅满脸涨红,眼中含着泪水。他在桌后坐下,开始签署投降书……
    法国,巴黎。
    通讯《巴黎的快乐》占据《费加罗报》的头版和二版:汽笛开始长鸣,各大教堂都敲响了钟声。尽管互不认识,许多人手拉手聚成了一圈,跳起了舞蹈。人圈中心的士兵则高兴地手舞足蹈……

    英国,伦敦。
    《泰晤士报》用大号字体登载《欧洲战争结束》
    的头条新闻:晚上,篝火将伦敦城整个环绕起来,公共建筑被照得通明。拖船、电动船和其他小型船只在泰晤士河上来回逡巡,汽笛鸣响。天空中不时有飞机飞过,打亮航行灯……

    同一时刻的中国———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5月9日一派喜气
    洋洋:
    在延安,全市热烈庆祝欧战胜利。中央党校放映苏联影片。许多机关举行跳舞晚会及会餐。“人们兴奋谈论并不断打电话询问本报关于德寇无条件投降的详细情形”;在上海,市民浸浴在欢乐的空气里,他们以从来未有过的内心狂热来庆祝红军对柏林的占领。“某些报纸上登载着柏林战况,出版后不到廿五分钟就被抢购一光。”

    60年后———伊万·古宾上校(84岁,曾在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三次受伤):
    1945年5月9日,天气很好。我正在山坡上给学生讲解军事知识。突然,远方有人跑来并喊着什么。跑近后才知道喊的是“战争结束了!胜利了!”大家一下子沸腾了,几乎异口同声地高喊“乌拉”,并将书包和帽子抛向天空。再也无法继续讲课了。

    高泰山(90岁,老红军):
    那时我在延安的中央印刷厂当工人。报道德国投降的报纸是我亲手印的!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心里特别痛快!这一天为了加印报纸,我和工人们整整一个通宵没有休息。天亮下班后,我们满身油墨,跑回家换了衣服,回到厂里开联欢会,大家一起喊“希特勒跌倒爬不起来了!”

    转折
    欧洲战场的胜利,是一段历史的结束,也是一段历史的开始。作为同盟者的美、英、苏等大国,为战后的利益开始了新的角逐。在中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共七大正在召开。国民党也在这个时候召开了六全大会。
    兔死狐悲。负隅顽抗的日本军国主义,为所谓的“大东亚战争”也在加紧“谋划”……

    60年前———美国,华盛顿。
    5月9日的《华盛顿邮报》,在详尽报道“华盛顿沉静迎接欧洲胜利日”的同时,透露了“5大国就‘托管形式’更接近达成协议”的信息。在中国西北边陲的延安,半个多月前开幕的中共七大,在继续举行。在这次重要会议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提出了打败日寇和建设新中国的具体步骤和具体纲领。5月9日的《解放日报》,用四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朱德总司令在这次会上作的抗战军事报告《论解放区战场》。在重庆,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在召开。5月9日的《中央日报》报道:国民党六全大会8日上午举行第三次会议,听取军事报告,提出党务询问,并临时动议:致电各盟国表示祝贺。

    日本,东京。
    5月9日的《朝日新闻》发表《为政者要从欧洲战争中吸取教训》的述评,认为德、意失败的原因“在于国内的互相斗争和领导者与国民不团结”,“为政者现在最主要的工作是充分理解国民勇于战斗的心情,建立一亿人团结一致进行战争的具体方案”。

    60年后———彭训厚(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举行雅尔塔会议,确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对英、法、德、日、意等国的殖民地和附属国战后如何管治的问题,有关各方进行了多次讨论,最终确定:国际托管制度的基本目的,是促进国际和平及安全;增进托管领土居民的政治、经济、社会及教育的发展;促进各国向自治或独立方向逐渐发展。

    反攻
    欧洲的战斗已经结束,东方的土地血战仍酣。8年抗战,中国军民伤亡总数超过了3500万。艰苦的相持过后,胜利的反攻展开……

    60年前———中国,延安。

    9日的《解放日报》在显著位置刊登了新华社
    4天前发自太岳的电讯:“豫北我军自四月二日发
    动攻势以来,历时一月,战果空前”,“解放国土
    七千方里,建立沁阳、济源、孟县三县政权”。
    同一天,《中央日报》、《新华日报》、《大公报》等国内主要报纸,都转载了国民党军委会8日发布的战讯:豫南方面:西峡口西我军歼敌三千;湘西方面:“我军于击溃敌之左翼后,各路向东猛追前进,势如破竹,现武冈之围已解”。抗日战场捷报频传,日军已难掩颓势。

    美国,华盛顿。
    5月9日的《华盛顿邮报》,在头版用通栏大字标题报道:美国“陆军开始向太平洋转移军队”。同一天的《纽约时报》报道了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讲话:“我们的胜利还只赢得了一半……只有当最后一支日本部队无条件投降的时候,我们的战斗才能结束。”

    日本,东京。
    当天的《朝日新闻》在头版头条,以《敌军仍在冲绳顽固渗透》为题,报道了美军向冲绳岛南部日军阵地大举进攻的情况,中间夹杂了不少日军“顽强抵抗”的描写。

    60年后———
    王楚英(82岁,曾参加湘西会战):
    我当时担任国民革命军14师少校作战科长,带领4个步兵连组成突击队,在湘西邵阳东70多公里的畲田桥和日军作战。一天晚上,我通过无线电广播得知纳粹德国投降的消息,十分高兴,整个部队也情绪高涨,围攻日军一个连队,很快就消灭了他们。
    郑庆云(74岁,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作为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战对二战胜利有着重要历史贡献。八年抗战中,中国抗击和牵制了日本陆军总兵力三分之二以上,使得日本企图北进同德国夹击苏联的图谋未能得逞,也使得日军不能轻易南下,减轻了美、英等国的压力。

    新生
    一个成熟的民族,在战火中得到的,必定是新生……

    60年前———德国,柏林。
    当全世界都在为纳粹的失败放声欢呼时,德意志民族却陷入了沉默。5月8日、9日,一连两天,整个德国没有出版一份报纸。
    一段时间的静默之后,5月21日,德国人恢复出版了报纸。《柏林日报》头版头条赫然一行大字:“柏林复活!”“新生活从废墟中开始!”
    此时的中国,也在孕育民族的新生。翻阅当年这几天的报纸,虽然不时可见抗战军属重庆卖儿求生、沦陷区经济混乱的报道,但一条条来自解放区的新闻,让人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和未来.
    60年后———
    德特列夫·普拉克(69岁,德国人):
    我至今还记得胜利日那一天,一个人走来,向我打招呼,我很平静地微笑着对他说:“你好。”战争不仅给欧洲人民,也给德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从5月8日起,我们走向了新生。
    陈志光(79岁,当年上海青年会中学学生):
    纳粹德国战败的消息传到上海,虽然在日本人的刺刀下,人们还不敢公开举行大规模的庆祝活动,但大家心里都清楚,鬼子的末日快到了。许多人为抗日前线偷偷捐款、捐物,反抗日军的活动更多了。这是黎明前最后的黑暗时候,大家心里充满了希望,都感觉到,新的生活就要到了。
    (据新华社北京5月8日电)

    作者:新华社记者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5-10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 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中国抗战暨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

    携手并肩的胜利
    ——军事专家谈中国战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相互支援与配合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反法西斯战场长期浴血奋战并相互支援与配合的结果。”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秘书长、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彭训厚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抗日战争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斗争,同时也得到了世界各主要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
    “从这一意义上说,中国的抗日战争一开始就是世界性的。1937年7月7日,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的第一个大规模战场。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固然是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但这决不仅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事情,这是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彭训厚说。
    彭训厚认为,中国战场对世界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支援与配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拖住日军“南进”步伐
    一是中国抗日战场的持久战,打乱了德意日法西斯的全球战略计划。中国的抗日战争,粉碎了日本法西斯的“北进”战略,支援与配合了欧洲战场的苏联卫国战争;迟滞了日本的“南进”步伐,支援与配合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中国还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派出远征军直接支援周边国家的抗日斗争,打乱了德意日法西斯会师中东的全球战略计划。
    咬紧牙关支援盟军
    二是中国辽阔的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后方,为盟军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重要基地和作战情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军约两万余人驻在云南。据《盟军日用小记》所载,当地群众每日供应肉牛40头、生猪60头、鸡1000只、鸡蛋6000只、面粉150袋、小菜12000斤,连续五六年,供应不缺。云南山多地少,粮食生产有限,全省人民为了抗日救亡,咬紧牙关,开荒种苞谷杂粮自给,把精粮节省下来,支援抗日盟军。二战期间,中国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重要的军事情报,向苏联提供了4.5亿美元的农、矿产品,并于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前夕,向苏军统帅部提供了准确无误的重要战略情报;向美国提供了7.4785亿美元的桐油、锡矿和钨矿等;向英国提供了1.148亿余英镑的农、矿产品。
    游击战术卓有成效
    三是中国抗日战争独具特色的游击战理论和卓有成效的斗争实践,丰富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理论宝库,为世界其他反法西斯战场树立了以弱胜强的榜样。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一些有关游击战的著作被翻译成外国文字,一些游击战事迹和经验教训也被介绍给外国人民,中国还为盟军培训了游击战骨干。
    “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其他各反法西斯战场之间的支援与配合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彭训厚说,世界各主要反法西斯国家对中国抗战的援助同样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正义国家齐援中国
    一是在政治上和道义上给予中国抗战以声援,鼓舞了中国抗日军民的士气。各反法西斯国家以和平条约、协定或国际会议的形式,从政治上帮助中国抗战。1937年9月,中国和苏联签署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1942年多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有关国家多次召开国际性重大会议声援中国的抗战。
    二是在经济上以及国际交通口岸方面的援助,维持了中国的抗战经济,打破了日本对中国长期实行的陆地和海空的严密封锁和禁运。苏联、美国、英国等国都多次向中国提供贷款。在苏、英、法等国的援助下,中国西北的甘新线、香港出海口、滇越线等对于冲破日本封锁,输入抗战军援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与其他反法西斯国家共同修建的滇缅国际交通线、中印公路,创造了中国抗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奇迹。1942年4月至1945年11月,美国开辟了空中援华航线,通过“驼峰航线”向中国运进了65万吨战争物资。
    精良装备壮大我军
    三是在武器装备的援助上,改善了中国抗战中武器装备落后和匮乏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民党军队的作战能力。抗战期间,中国总计损失飞机2468架,绝大部分为美苏提供。在美国的帮助下,中国共有33个师及特种兵部队在滇西进行了整军并装备了美械装备,这些部队在滇西反攻中重创了日军。
    四是各国派遣来华的陆海空军武装人员和其他人员,补充了中国正面战场各类专业技术和参谋人员的不足,并通过这些“媒介”,向世界介绍了中国人民浴血抗战的事迹。苏联空军志愿队与中国空军并肩作战,先后参加了南京、武汉、南昌、重庆、成都、兰州等地区以及远征台湾等大空战,仅1938年就击落日机100余架,炸沉日舰70余艘。继苏联之后,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也展开对日作战,自1937年至1941年间,击落日机600多架。1943年10月,中美空军混合队成立,先后击落敌机2600多架,而自损568架。(据新华社北京5月8日电) 作者:新华社记者李宣良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5-10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 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中国抗战暨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

    欧盟发表声明哀悼二战死难者
    【新华社布鲁塞尔5月8日电】(记者吴黎明)5月8日是欧洲胜利日。欧盟委员会8日就二战结束60周年发表声明,对二战的死难者表示哀悼,认为二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有利于抚平战争给欧洲带来的创伤。
    声明说: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60周年,也是欧盟实现历史性扩大1周年。我们对战争中无辜的受害者和那些为自由而战的勇士深表敬意。同时,欧盟扩大使欧洲大家庭团结起来,也有助于抚平战争带来的创伤,更巩固了来之不易的民主和对基本价值的尊重。
    声明说,5月9日对欧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1950年5月9日,当时的法国外长舒曼发表了著名的欧洲一体化宣言,提出在欧洲大陆上统一各独立民族,保障持久和平的新主张,成为欧盟成立的理念。
    声明指出,目前尚在继续进行的欧洲一体化不仅将稳定扩大到整个欧洲大陆,而且也是解决二战结束遗留的边界纷争的有效办法。 作者:记者吴黎明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5-10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 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中国抗战暨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

    二战老兵口述历史——“像过节般庆祝”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宣布投降,德国老兵库尔特·黑尔克正化名“埃尔布”在美国设在巴黎附近的营地接受培训,为进入敌后工作做准备。
    回想起纳粹德国投降那一天,黑尔克对新华社记者说:“虽然纳粹德国宣布投降对我们来说并不感到惊讶,但大家仍然像过节一样,相互举杯以示庆祝。”
    黑尔克1922年出生于德国杜伊斯堡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家庭。1941年,刚刚通过学徒期满考试的黑尔克就被迫应征入伍,作为德国海军的一名报务员被派遣到法国执行任务。
    1942年11月,黑尔克被调到巴黎德国海军参谋部。大量由他亲自经手的信息使他对战争的事实有了十分清楚和全面的了解。“随着对整个战争的真相认识得愈发清楚后,自己内心对纳粹德国发动战争的理由就越来越置疑,也就越来越厌恶这场非正义的战争。”黑尔克说。
    尽管思想上已经发生了转变,但刚开始黑尔克在行动上并不敢有所表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首先结识了同样对战争不满的德军士兵弗勒利希。此后不久,两人在酒馆中发泄对战争的厌恶情绪时,被一名少尉军官海泽逮个正着。弗勒利希立即逃了出去,而惊得目瞪口呆的黑尔克则被拦下。
    当晚,他按照海泽的要求来到营区外与其会面,却意外地得知,海泽与德国在巴黎的流亡人士以及法国抵抗运动有联系,约他来是问他愿不愿意加入。黑尔克未做太多考虑就答应了。此后,他与另外一名同在德国海军担任报务员的德军士兵埃伯哈德以及海泽三人秘密组成了一个反法西斯小组,真正开始了惊心动魄的反法西斯斗争。
    黑尔克介绍说,他们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在德军中秘密开展各种宣传活动,设法让更多的德军士兵了解战争的真相。他曾在德军内部的电影院内秘密散发各种反纳粹传单。受条件所限,他还曾在香烟盒上写上反纳粹口号散发出去。
    另外,他们还利用担任报务员的便利条件,设法搜集纳粹大屠杀、德军调动等一切对抵抗运动有用的情报,再交给法国当地的联系人。
    他们承担的最为危险的任务是设法从德军中搞到各种急需的武器,支援法国当地抵抗运动。黑尔克说,他曾多次利用光顾德军士兵聚集的酒馆等机会,乘机盗走他们随身携带的枪支。在1942至1944年内,黑尔克所在的小组冒着极大的风险,成功弄到了相当数量的手榴弹、子弹、手枪等武器。
    盟军在诺曼底成功登陆后,作为报务员几乎无事可做的黑尔克和埃伯哈德被派去担任哨兵。考虑到继续留在德军内部作用已经不大,思想上早已背叛了纳粹德国的两人干脆秘密逃离了德军部队,正式加入法国抵抗组织,并加入共产党。
    1944年底至1945年初,黑尔克作为“自由德国运动”的成员来到法国东部前线,开展针对德军士兵的宣传和策反工作。1945年3月,黑尔克成为美军挑选的35名坚定的德国反法西斯战士之一,来到美军设在巴黎附近的营地接受培训,准备跳伞进入敌后帮助当地的抵抗人士。不过,盟军的胜利使得这一计划最终未能得到实施。
    1947年,他前往莱比锡学习,并从此留在了民主德国,曾经担任过民德和平委员会的副秘书长。
    作者:新华社柏林分社记者戎昌海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5-10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 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中国抗战暨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

    莫斯科,德军在这里溃败

    “俄罗斯虽大,但我们已无路可退——身后就是莫斯科!”64年前的冬天,一名年轻的苏军军官喊出了这句鼓舞过无数红军战士的口号。他在保卫莫斯科的战斗中牺牲了,但其身后的城市岿然不动。今天的莫斯科,沉浸在第60个胜利纪念日来临的喜悦之中。这座英雄城市关于卫国战争的记忆无处不在。城区和城市周围2000多处纪念碑,记录着那段烽火岁月的惨烈,也警醒着后人要珍惜和平。
    1941年11月7日,德军兵临城下。这一天,苏联红军依然在红场举行传统的阅兵仪式,以显示正义之师必定战胜邪恶的魄力与信心。参加仪式的部队随后直接开赴前线作战。
    莫斯科西北面离市中心仅20公里的希姆基区,是1941年冬天德国军队推进到离莫斯科市最近的地方。德军当时已经能够用望远镜清楚地看见克里姆林宫的尖顶,他们甚至运来了建造胜利纪念碑用的石料。德国纳粹做着在红场上阅兵的美梦,但德军却遭到莫斯科军民的迎头痛击,在莫斯科城下被击溃。莫斯科保卫战以胜利告终,它粉碎了德军自二战开始以来不可战胜的神话,也成为苏联卫国战争的一个转折点。
    希姆基区通往机场的列宁格勒公路旁,立着三个反坦克障碍铁架,纪念当年希姆基战斗的胜利。前面的纪念碑上写着:“最后一刻,德军兵败莫斯科城下。”天空湛蓝,一位身穿洁白婚纱的新娘,在新郎和亲朋好友的簇拥下,将一束鲜花敬献到纪念碑前。这样的场景,如今已成为莫斯科最常见的动人画面之一。希姆基,这片曾经被战士鲜血浸染过的土地,已成为一片繁华的商业区:瑞典宜家家居、法国欧尚等超市齐聚在此,展示着和平时期的巨变。
    继续向北10多公里,是建于40多年前的绿城。难以想象,这座有20多万居民的卫星城曾是一片焦土。1941年11月,誓死捍卫首都的红军战士在这里与德军进行了殊死较量。苏军一坦克师为阻击长驱直入的德军,付出了近160辆坦克被摧毁的惨重代价。当时的苏军指挥官、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在回忆录中说,这场战斗的惨烈程度,不逊于1812年俄军在莫斯科西郊阻击拿破仑军队的博罗季诺会战。绿城主路边的小山丘上立着一座方尖碑,碑前的石雕花环上刻着一行字:“祖国母亲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孩子。”路旁白桦林中一座纪念碑上写着:“前线始于此,胜利见于此。”
    沿着莫斯科西郊的沃洛科拉姆斯基公路,可以见到几处燃烧着长明火的卫国战争纪念遗址。在公路旁的列尼诺村,仿佛正在冲锋陷阵的红军士兵雕像群分外醒目,十几辆坦克分布四周,让观者仿佛置身战火纷飞的年代。几十位来自独联体各国的卫国战争老兵,将一个花篮献到雕像前,并在象征烈士精神永存的长明火前留影。
    一位随黑海舰队在乌克兰战斗过的老战士说,过了60年,他已经不记得当年战斗的细节了。或许,是老人不愿再回忆战争的残酷。不远处草丛间的一块纪念碑上写着:“16位无名战士壮烈牺牲。”纪念碑旁边,一排排小树上挂着木板,上面写着烈士的姓名。几个小男孩正在附近的水泥地上玩着滑板,他们的欢笑声回荡在空旷的纪念遗址上空。昔日的战火早已化作天边的云彩,炮弹的呼啸早已沉寂。莫斯科,这座沉浸在安宁与和平的都市,在经历漫长的寒冬过后,迎来了“梨花开遍天涯”的季节。 作者:新华社记者卢涛魏忠杰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5-10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 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中国抗战暨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

    女翻译官曾与希特勒颚骨为伴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宣布投降。然而,在盟军欢庆胜利的时刻,年轻的苏军女翻译官叶连娜·尔热弗丝卡亚却因怀揣秘密而心情复杂。
    60年后,女翻译官讲述了自己曾与希特勒颚骨为伴的历史。“我必须闭紧嘴巴”
    在莫斯科公寓内,现年85岁的尔热弗丝卡亚向英国《卫报》记者讲述了自己60年前经历的一切。
    当年,一名红军士兵在希特勒藏身的地下掩体附近发现了一具尸体。苏方怀疑这就是纳粹头子阿道夫·希特勒。因为尸体焚烧后难以辨认,专家便提出通过牙齿确定身份。
    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下令对外保守这一秘密。但在苏联侦察部队任职的尔热弗丝卡亚却接到一个特殊任务:携带装有希特勒下颚骨的盒子,等待专门机构“验明正身”。
    希特勒颚骨被苏联病理学家从尸体上取下数小时后,被塞进了带有丝绸衬里的小盒子。
    苏联士兵在柏林大街上狂欢,尔热弗丝卡亚却不得不与颚骨形影不离。她一只手为战友倒酒,另一只手夹着颚骨盒子。验明正身
    苏联红军一度苦于找不到希特勒的踪迹。直到有一天,一名红军士兵发现柏林地下掩体附近弹坑内露出一条毯子边。
    很快,希特勒和他新婚妻子埃娃的尸体被掘出。法医学专家欣喜地发现,这位纳粹头子的下颚骨保存完好。“这些是问题关键,”一位专家说。
    苏联成立了一个以瓦西里·戈尔布申上校为首的秘密机构。这个机构的惟一任务就是验明死者身份。
    尔热弗丝卡亚和她的两个上级在柏林展开大搜索后,终于找到希特勒牙医的一名助手。此人证实了希特勒的身份。(周密) 作者:周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5-10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 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中国抗战暨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

    背景资料

    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9月30日至10月2日,德国集中77个师约200万兵力,14000多门大炮,1700辆坦克和1400架飞机,向苏联首都莫斯科发动代号为“台风”的“闪击战”,妄图在冬季到来之前攻占莫斯科,打败苏联,以此向全世界显示其“闪击战”的威力和德国武装力量的“不可战胜”。
    莫斯科的防御战役在长约1000公里的地带上展开,由于当时苏军在这一地区部署的兵力只及进攻敌军的一半,所以德军曾一度推进到离莫斯科市区仅25公里的地方。苏联军民在莫斯科近郊同德军浴血鏖战。11月7日,在敌军距莫斯科仅70公里的最艰苦的时刻,红场上举行了意义非凡的盛大阅兵式,斯大林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说。12月6日,苏军从莫斯科城郊开始反攻,到1942年1月初,迫使德军后撤100公里至250公里,解放了1万多个居民点。为扩大成果,苏联9个方面军从1月8日到4月下半月向敌人发起全线反攻,击溃德军50多个师,击毙击伤德军80多万人,将敌军击退150公里至400公里,解除了对莫斯科的威胁,夺回了60多座城市。
    苏军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击战”的彻底破产,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及全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的信心。列宁格勒保卫战
    1941年7月至9月,希特勒的北方集团军以优势兵力突破苏军抵抗,进抵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郊外和苏芬界河拉多加湖一带,距市区只有5公里,切断了列宁格勒同苏联内地的联系,妄图迫使列宁格勒不战而降。从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27日列宁格勒被围困的872天里,苏联政府和人民通过拉多加湖的“生命之路”成功地组织了对城市和军队的供应。列宁格勒前线部队、波罗的海舰队击退了敌人不断的进攻,终于在1944年1月彻底粉碎了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3月苏军把德军从列宁格勒击退200多公里。
    在伟大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共有60多万居民和苏军官兵献出了生命。斯大林格勒大会战
    斯大林格勒大会战是苏联军队在卫国战争中对德国军队的一次决定性战役,这场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点。
    1942年7月17日,德军开始猛攻斯大林格勒,企图侵占该城,切断伏尔加河,控制高加索地区,然后北攻莫斯科。经过3天激战,德军很快控制了斯大林格勒以南和以北的伏尔加河流域。随着冬天的来临,德国军队的供应开始接济不上,他们的坦克在巷战中也没有用武之地。到1943年2月2日,苏军全歼被围德军。斯大林格勒军民毙敌约23万人,俘虏了德军元帅保卢斯、24名将军及官兵共9.1万人。(新华)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5-10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 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中国抗战暨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


    10大豪言壮语

    “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陆地点作
    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
    们,决不投降。”
    ——英国首相丘吉尔,1940年6月4日
    “你们进行的是解放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
    ——斯大林,1941年11月7日
    “俄罗斯虽大,但我们已无路可退,身后就是莫斯科。”
    ——苏联红军316摩托化步兵师1075团政治指导
    员克洛奇科夫·季耶夫,1941年11月16日
    “必须永远记住这个耻辱的日子。”
    ——美国总统罗斯福,1941年12月8日
    “我会回来!”
    ——麦克阿瑟,1942年3月10日
    “如果我们不能在此生存,就让我们在此为国献身吧。”
    ——英军元帅蒙哥马利,1942年8月13日
    “消灭日本鬼子!消灭日本鬼子!不断消灭日本鬼子!”
    ——美国海军中将威廉·哈尔西,1942年11月8日
    “死伤:无数!伤亡比例:不知道!战况:我军必胜!”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2师2团戴维·舒普上校,
    1943年11月20日
    “留在海滩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已经死的人,另一种
    是即将要死的人。来啊!跟我冲!”
    ——美军第29步兵师16步兵团乔治·泰勒上校,
    1944年6月6日
    “你是投降还是毁灭?”(德军劝降喊话)
    “呸!”
    ——美国101空降师指挥官麦考利夫准将,1944年12月22日(黄恒)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5-10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 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中国抗战暨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


    10大王牌部队

    美国101空降师
    在1944年诺曼底战役中,101空降师在登陆部队登陆犹他海滩之前跳伞进入德军后方,夺取从滩头向内陆进攻的通道,并防止德军增援这些地区,出色地完成了作战任务。美国82空降师
    在1944年诺曼底战役中,82师与101空降师及英军第6伞兵师并肩作战,持续作战33天,共歼灭德军3个师,击溃2个师。美国第1步兵师
    1944年6月,在诺曼底战役主攻“奥马哈”滩战斗中,第1师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随后,他们继续向北推进,突破“齐格菲防线”,攻入德国本土。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
    1942年7月21日,陆战1师参加了空前惨烈的瓜岛争夺战。此役美日海军各损失航空母舰2艘,参战的6万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官兵有1600人阵亡,4200人受伤。德国党卫军第1“阿道夫·希特勒卫队”装甲师
    纳粹德国最臭名昭著的部队之一。这支部队作战凶猛,枪杀战俘,滥杀无辜,手段极其残忍血腥。1945年5月7日,在得知柏林已投降的消息后,包括师长奥托·库姆在内全师只剩下1682人。德国党卫军第2“帝国”装甲师
    二战爆发后,帝国师参加了除挪威和北非外的所有重大战役,特别是作为惟一的党卫军师级战斗部队参与了进攻莫斯科的“台风行动”。德国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师
    该师参加了布达佩斯战役和1945年初失败的“巴朗顿湖反击战”,最后于1945年5月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向苏军投降。德国第54昼间战斗机联队
    二战期间德国一支顶尖的空军王牌部队。该联队中拥有大批一流的王牌飞行员,如联队长汉斯·特劳夫特上校等。其中战绩最高的是年轻的中尉奥托·基特尔,他同时也是保持FW190型战斗机最高空战记录的王牌飞行员。英国第7装甲师
    在北非战役中,该师在蒙哥马利元帅的统帅下与德国名将隆美尔周旋,参加了阿拉曼等一系列重要战役,最终打败了纳粹德国的非洲军团,为取得北非战场的胜利立下了奇功。此后,它又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役。苏联第62集团军
    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第62集团军在市区防御作战中,一次又一次地击退了数倍于己的德军部队,完成了苏联最高统帅部“不许后退一步”的任务。(寒山)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5-10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 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中国抗战暨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

    10大致命武器

    □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轰炸机分别在日本广岛、长崎上空投下原子弹。原子弹的制造成功,不仅在军事上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同时也使人类社会进入了核时代。□B-29型“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
    1944年6月15日深夜,美军68架B-29型“超级空中堡垒”重型轰炸机悄然飞临日本九州岛上空,向曾为日军提供过大量钢材的八幡钢铁厂投下了首批炸弹,拉开了美军对日战略轰炸的序幕。□“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
    “埃塞克斯”级航母是二战中美国海军建造的主要舰只,在对日作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该级航空母舰的主要作战兵力是舰载机,舰上机库贮有近百架各型飞机。□雷达
    在1940年夏天抗击纳粹德国大规模空袭的“不列颠战役”中,英国正是靠雷达“本土链”在每次德国人来空袭时赢得的20分钟宝贵预警时间,以约900架战斗机抵挡住了德国2600余架飞机的疯狂进攻。□“喷火”式战斗机
    “喷火”式战斗机是英国第一种采用全金属应力蒙皮和液压驱动收放起落架的战斗机。外形独特的叶状机翼,赋予它良好的机动性。□V-2型火箭
    V-2型火箭是单级液体火箭,推进剂为酒精和液氧。火箭全长14米,最大射程320公里,飞行时间320秒。□88毫米高炮
    88毫米高炮在当时是相当罕见的大口径,它保证了弹丸拥有较高的炮口初速,也为日后成为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奠定了基础。□“喀秋莎”火箭炮
    与传统火炮相比,这种火炮发射时向后喷出明亮的火焰并发出刺耳的啸叫声,发射速度极快,火力威猛,在短短的10秒左右将80发炮弹倾泻在德军阵地上。□T-34中型坦克
    T-34于1941年6月22日在白俄罗斯格罗德诺首次参战。在此后一系列战斗中德军竟找不到可以与之抗衡的坦克。□“零”式舰载战斗机
    “零”式舰载战斗机是日本在二战中的主力战斗机。他在二战初期统治了大半个太平洋的天空,造就出所谓的“零战神话”。(寒山)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5-10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 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中国抗战暨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

    60年,世界重温激动   

    始了声势浩大的系列纪念活动。俄:精确伤亡数据5月7日,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向媒体公布了苏联二战中人员伤亡的具体数据,这是迄今俄方公布的最精确的数据。
    据报道,伊万诺夫说,根据俄罗斯目前的官方统计,共有2660万苏联公民在二战中丧生;在二次大战的各大战场上,共有866.84万名苏联官兵为国捐躯;二战期间,苏联受伤人员为15205592人;患上各种疾病的人员为3047675人;而被冻伤的人员为90881人。此外,二战中苏联失踪人员为505.9万人,455.9万名苏联官兵被俘。联大:开音乐会缅怀
    联合国大会会议厅内7日下午响起了苏联著名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交响曲》)悲壮激昂的乐曲声。这是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为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而主办的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音乐会。联大会议厅内座无虚席,艺术家们精湛的演出深深打动了在场数千名听众的心。坐在最前面几排的听众许多是参加过卫国战争的苏联红军老战士。欧盟:一体化平创伤5月8日是欧洲胜利日。欧盟委员会8日就二战结束60周年发表声明,对二战的死难者表示哀悼,认为二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有利于抚平战争给欧洲带来的创伤。
    晶报综合报道5月8日是欧洲胜利日,9日俄罗斯将正式开始纪念卫国战争60周年活动。几天以来,欧洲各国已经开声明说,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60周年,也是欧盟实现历史性扩大一周年。我们对战争中无辜的受害者和那些为自由而战的勇士深表敬意。同时,欧盟扩大使欧洲大家庭团结起来,也有助于抚平战争带来的创伤,更巩固了来之不易的民主和对基本价值的尊重。德国:总理向俄道歉德国总理施罗德7日给俄罗斯报纸撰文,对纳粹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俄罗斯及其他各国人民造成的伤害表示道歉。施罗德写道:“我们对通过德国人之手和以德国人之名给俄罗斯及其他各国人民造成的伤害表示道歉,请求宽恕”。美国:布什出国悼念
    美国总统布什8日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发表讲话,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美军官兵表示哀悼,并称人们将永远铭记这些阵亡将士对人类的贡献。
    布什当天在位于马斯特里赫特以东10公里处的马赫拉滕美军公墓举行的纪念仪式上表示,公墓里数以千计的墓碑说明美国为欧洲的自由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美国希望与欧洲国家一起,为推进自由的事业而共同努力。
    马赫拉滕公墓是美国设在欧洲大陆的第三大美军公墓。 昨日,60多个国家的首脑和联合国秘书长飞抵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参加定于今日举行的纪念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欧洲多个国家、大洋洲一些国家也早已拉开了纪念活动的大幕。历史不会忘记,那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空前浩劫,纪念提醒我们,世界和平仍需要各国去共同创造。
    欢呼
    60年前—苏联,莫斯科。
    5月9日的《真理报》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德军代表签署投降书的过程:凯特尔元帅满脸涨红,眼中含着泪水。他在桌后坐下,开始签署投降书……同一天的苏联《红星报》在显著位置发表通讯《我们欢庆胜利》,真实记录了全球各地的胜利之景:“人们歌声不断,手舞足蹈,更有欢呼的游行人群爬上公共汽车车顶”……法国,巴黎。
    通讯《巴黎的快乐》占据《费加罗报》的头版和二版:汽笛开始长鸣,各大教堂都敲响了钟声。尽管互不认识,许多人手拉手聚成了一圈,跳起了舞蹈,人圈中心的士兵则手舞足蹈……英国,伦敦。
    《泰晤士报》用大号字体登载《欧洲战争结束》的头条新闻:晚上,篝火将伦敦城整个环绕起来,公共建筑被照得通明。拖船、电动船和其他小型船只在泰晤士河上来回逡巡。天空不时有飞机飞过……60年后—
    “1945年5月9日,天气很好。我正在山坡上给学生讲解军事知识。突然,远方有人跑来并喊着什么。跑近后才知道喊的是‘战争结束了!胜利了!’大家一下子沸腾了,几乎异口同声地高喊‘乌拉’,并将书包和帽子抛向天空。再也无法继续讲课了。”—伊万·古宾上校(84岁,曾在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三次受伤)(本版均据新华社)
    转折
    60年前——
    美国,华盛顿。
    5月9日的《华盛顿邮报》,在详尽报道“华盛顿沉静迎接欧洲胜利日”的同时,透露了“5大国就‘托管形式’更接近达成协议”的信息。
    日本,东京。
    5月9日的《朝日新闻》发表述评,认为德、意失败的原因“在于国内的互相斗争和领导者与国民不团结”,“为政者现在最主要的工作是建立一亿人团结一致进行战争的具体方案”。60年后——“当时,集中营的日子已经把我折磨得不成样子。能看到当天的日出,却无法知道能不能看到日落。不少人早晨的时候还见过,晚上就永远消失了。但我一直相信胜利会到来。1945年5月5日,美国军队的装甲车开到集中营,把我们解救出来,告诉我们战争胜利了,我当时真有些恍如隔世。”——雷蒙多·里奇(84岁,被囚集中营的意大利游击队员)
    反攻
    60年前——
    美国,华盛顿。
    5月9日的《华盛顿邮报》,在头版用通栏大字标题报道:美国“陆军开始向太平洋转移军队”。同一天的《纽约时报》报道了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讲话:“我们的胜利还只赢得了一半……只有当最后一支日本部队无条件投降的时候,我们的战斗才能结束。”
    日本,东京。
    当天的《朝日新闻》在头版头条,报道了美军向冲绳岛南部日军阵地大举进攻的情况,中间夹杂了不少日军“顽强抵抗”的描写。
    重生
    60年前——
    德国,柏林。
    当全世界都在为纳粹的失败放声
    欢呼时,德意志民族却陷入了沉默。5
    月8日、9日,一连两天,整个德国
    没有出版一份报纸。
    5月21日,德国人恢复出版了报
    纸。《柏林日报》头版头条赫然一行
    大字:“柏林复活!”“新生活从废墟
    中开始!”
    60年后——
    “我至今还记得胜利日那一天,
    一个人走来,向我打招呼,我很平静
    地微笑着对他说:‘你好。’战争不仅
    给欧洲人民,也给德国人民带来巨大
    灾难。从5月8日起,我们走向了新
    生。”
    ——德特列夫·普拉克(69岁)。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5-10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 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中国抗战暨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

    60年,中国再品喜悦
    60年前的今天,是1945年5月9日的东方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已进入战略反攻。同仇敌忾的中国人民经过8年抗战,即将夺取百年历史上抵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60年后的今天,让我们再次重温当年的激动。
    欢呼
    60年前——
    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5月9日一派喜气洋洋:在延安,全市热烈庆祝欧战胜利。中央党校放映苏联影片。许多机关举行跳舞晚会及会餐。“人们兴奋地谈论并不断打电话询问本报关于德寇无条件投降的详细情形”;
    在上海,市民浸浴在欢乐的气氛里,他们以从来未有过的内心狂热来庆祝红军对柏林的占领。某些报纸上登载着柏林战况,出版后不到廿五分钟就被抢购一光。60年后——
    “那时我在延安的中央印刷厂当工人。报道德国投降的报纸是我亲手印的!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心里特别痛快!这一天为了加印报纸,工人们整整一个通宵没有休息。天亮下班后,我们满身油墨,跑回家换了衣服,回到厂里开联欢会,大家一起喊‘希特勒跌倒爬不起来了’。”——高泰山(90岁,老红军)
    转折
    60年前——
    在中国西北边陲的延安,半个多月前开幕的中共七大,在继续举行。在这次重要会议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提出了打败日寇和建设新中国的具体步聚和具体纲领。在重庆,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在召开。60年后——
    中共七大提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为党领导人民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基础。
    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提出:“与中共之斗争无法妥协,今日之急在于团结本党,建立与中共斗争体系。”—张树军(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反攻
    60年前——
    中国,延安。
    9日的《解放日报》在显著位置刊登了新华社4天前发自太岳的电讯:“豫北我军自四月二日发动攻势以来,历时一月,战果空前”,“解放国土七千方里,建立沁阳、济源、孟县三县政权”。
    同一天,《中央日报》、《新华日报》、《大公报》等国内主要报纸,都转载了国民党军委会8日发布的战讯:豫南方面:西峡口西我军歼敌三千;湘西方面:“我军于击溃敌之左翼后,各路向东猛追前进,势如破竹,现武冈之围已解”。抗日战场捷报频传,日军已难掩颓势。60年后——
    “我当时担任国民革命军14师少校作战科长,带领4个步兵连组成突击队,在湘西邵阳东70多公里的畲田桥和日军作战。一天晚上,我通过无线电广播得知纳粹德国投降的消息,十分高兴,整个部队也情绪高涨,围攻日军一个连队,很快就消灭了他们。”——王楚英(82岁,曾参加湘西会战)
    重生
    60年前——《彭真渠完成放水工程,灌地七顷群众异常高兴》、《南冶村社主任根据群众需要办事人人称赞》、《正灵路沿线群众互助抢耕》、《鲁南我军热烈开荒,帮助群众春耕》……5月9日的《晋察冀日报》,让60年后的我们重见了解放区的生机与活力。
    署名“白天”的作者,在《复活后的灵邱城关》中写道:灵邱城关,从敌人手里解放出来,“像春天的草木一样新生起来了”。人们来来往往,充满着愉快的表情。女人们整理得干干净净的出来买东西,“孩子们快乐地到处唱着歌,
    东一堆西一堆地自由玩耍”。60年后——
    “纳粹德国战败的消息传到上海,虽然在日本人的刺刀下,人们还不敢公开举行大规模的庆祝活动,但大家心里都清楚,鬼子的末日快到了。许多人为抗日前线偷偷捐款、捐物,反抗日军的活动更多了。这是黎明前最后的黑暗时候,大家心里充满了希望,都感觉到,新的生活就要到了。”——陈志光(79岁,当年上海青年会中学学生)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5-10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 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中国抗战暨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

    钱秀玲:中国的女“辛德勒”
    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段传奇经历,一位在比利时侨居70多年的普通中国女性名噪一时。她就是电视剧《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的原型、比利时侨界尊称为“钱姑妈”的钱秀玲女士。
    乱世救人有求必应4月的一天,记者在布鲁塞尔一家养老院内见到了现年93岁的钱秀玲。老人生活恬静而朴素。她精神矍铄,只是听力稍差。看见记者要拍照,卧床休息的钱秀玲十分配合地露出微笑。
    钱秀玲生于江苏宜兴,16岁入读比利时鲁汶大学,22岁获得化学博士学位。求学期间,她结识了医学系一位名为德佩兰尼的校友,最终结为伉俪。
    1943年5月,德军侵占比利时。在钱秀玲居住的埃尔伯蒙镇,一位名为罗杰的青年炸毁了一条德军军列专用铁路。德军抓住罗杰,并张榜宣布要判处绞刑。钱姑妈想起与堂兄钱卓伦在中国共过事、时任德军驻比利时军事行政最高长官的法肯豪森,他们两人是莫逆之交。凭借钱卓伦的关系,钱秀玲很快受到法肯豪森接见。几天后,罗杰获释。钱秀玲成了人们眼中的“英雄”。人们遇到难事,都恳求她帮忙。钱秀玲一次次求助于法肯豪森,几乎是有求必应。一次救了96名人质
    1944年6月6日,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第二天,比利时地下抵抗组织在距布鲁塞尔大约60公里处的艾克兴市暗杀了3名德军高官。德军立即抓捕96名当地居民作人质。
    人们又想到了钱秀玲。当时,钱秀玲正怀着孩子,而且艾克兴市与她毫无瓜葛。但她一听到这个消息,便不顾家人反对,连夜赶到布鲁塞尔找法肯豪森。第三天,遭逮捕的96人获得减刑,改押到德国。大约半年后,他们全部陆续返回。
    二战结束,法肯豪森被引渡到比利时,作为德国头号战犯接受审判。钱秀玲与她救助过的几十人一起出庭为他作证,使法肯豪森免于死罪。为表彰钱秀玲,比利时政府向她颁发“国家银质感谢勋章”。艾克兴市特地把该市一条街道命名为“钱夫人街”。不当自己是“英雄”钱秀玲曾3次回乡,但她从未向家乡亲人说起自己当年乱世救人的经历。她并不承认自己是“英雄”,认为自己只是出于良心,做了一个正常人应该做的事。
    艾克兴市市长杜热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钱夫人当然是个英雄。在那样的乱世中,一位弱女子成就这等非凡事迹,需要无比勇气与至高正义感。那是一个不正常的年代,能够做出这样‘正常’行为非常可贵。”(本版均据新华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2-23 10:07 , Processed in 0.09893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