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53|回复: 15
收起左侧

[分享]砸三少爷笑《随手联》及其他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2-1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雅居来客在 2005/02/01 04:09pm 第 1 次编辑]


                      砸三少爷笑《随手联》及其他
下面引用由三少爷笑2005/01/30 02:07pm 发表的内容:
呵呵,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个人的鉴赏水平也不尽相同。雅居来客可砸)
个人是实在懒,很少单句出现了)既然大家那么有兴趣,就把最近的集都发来,大家尽管砸,彼此交流)
    咳咳!古人云: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阅传奇小说。三少乃联坛行家,既蒙相邀,偶当不自量力,倾倒砸之。
A:
下面引用由三少爷笑2005/01/28 01:28pm 发表的内容:
梅边吹笛,一枝雪落满身雪;
径上吟诗,纵有花飞不是花。
       梅边吹笛,一枝雪落满身雪;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径上吟诗,纵有花飞不是花。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雅居客人评
    病1:出律。为何上联读之如此拗口,是因为变格过多。虽然上下联一 三 五位上平仄相对,从“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可以看出,上联按马蹄韵变格宽大处理还是有犯孤平之嫌。不是特殊的句式和有特别要表达的意义,在宽大到 “1、3、5不论”的条件下,对联格律要求尽量保持“单边平仄两两交替”。故此句至少第5字不宜变格,应用平声。
    “一枝雪落满身雪”和“纵有花飞不是花”中的“一枝”与“纵有”,“满身雪”与“不是花”词性不当,不能称对。
    病2:重,白话。“梅边吹笛,一枝雪落满身雪;径上吟诗,纵有花飞不是花。”整联就“梅边吹笛,径上吟诗”有点意境。杭州红芍山庄联:“画里移舟,梅边吹笛;墙头唤酒,枕上看湖”,一句一个意境,不重,但此联后两句“一枝雪落满身雪,纵有花飞不是花”洋洋14字用散文数言以蔽之就是:落雪。

B:
下面引用由三少爷笑2005/01/28 01:28pm 发表的内容:
           倦客感怀,遍地红枫吹瑟瑟;
           寒鸦闭目,一鸿秋水映弯弯。
千语千寻评
    联中描述的是暮晚时分的秋令图。可以想象,在一片枫林中,遍地红叶,是使得倦客感怀的因素,是无形的风吹得红叶飞舞,为动而静。古木寒潭边,寒鸦似已入睡,紧闭双目,唯有一鸿秋水映泛着月光。试问:是有形微动的月光使得寒鸦闭目吗?此为静而动。
    联句首尾对仗以“映弯弯”对“吹瑟瑟”为绝妙,用隐笔手法写出秋风,秋月,读及“寒鸦闭目,一鸿秋水映弯弯”句,琅口,给人无限与冰凉的美感想象。是把秋冷的感觉透入骨头。
雅居来客评
    红枫:当指红叶,枫叶;瑟瑟:a.形容轻微的声音;b.形容颤抖。洁净鲜明的样子。鸿:当是“泓”之误,水深而广的意思,否则不对。
    整联用“红枫瑟瑟,秋水弯弯,寒鸦闭目”来衬托“倦客伤怀”,技巧鲜明。春者天之本怀,秋者人之别调。自古逢秋悲寂寥,意境不错。
  “瑟瑟”已经有声音,“吹”字多余;秋水“弯弯”明明是月之倒影或荡漾微波,不需再“映”:
              倦客感怀,遍地红枫瑟瑟;
              寒鸦闭目,一泓秋水弯弯。
或者          倦客感怀,红枫瑟瑟;
              寒鸦闭目,秋水弯弯。
删繁使简,俚文顿雅。

C:
下面引用由三少爷笑2005/01/28 01:28pm 发表的内容:
           嫣红姹紫,已凭夜雨分花色;
           燕语莺啼,莫让春风错柳骨。
三少爷笑评
    骨字确实是仄音,不过方言中被读成平是有的。因为个人实在喜欢骨字,所以没换)
雅居来客评
    姹紫嫣红,形容百花艳丽。出自汤显祖《牡丹亭.游园惊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嫣红姹紫,已凭夜雨分花色;燕语莺啼,莫让春风错柳骨”,春风分花拂柳,夜雨润物无声。这联体现了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入微和怜花惜柳的细腻情感。想不通的是,作者撰写多句联的句脚为何如此独钟“……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格(作者此帖中6联就有3联采用这种平仄杆),除网络对联外,纸媒体流行的成联是极少采用这种平仄杆的,也许当时是视此为变格吧。
    标新立异未尝不好,但因此弄巧成拙就不好。试看:
             姹紫嫣红,已凭夜雨分花色;
             莺啼燕语,莫让春风错柳骨。
好好的“姹紫嫣红”与“莺啼燕语”,同样的不出律,同样的联中自对,非要搬成“嫣红姹紫”和“燕语莺啼”就显得拙了。这“拙”,即生编硬造,矫揉造作;有雕琢之态,无自然之美。
    还有, “骨”字无论今音或平水韵皆读仄音,作者为何明知故犯是个谜。难道真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我看与其说是喜欢那“骨”,不如说是特爱这“错”。优美的一副意境,因这一坐“骨”而大煞风景。若不刮“骨”疗肌,将开除联籍。

D:
下面引用由三少爷笑2005/01/28 01:28pm 发表的内容:
          极目潇湘,渔舟数点随帆杳;
          满怀寂寞,秋月一弯逆水寒。  
雅居来客评
    布谷声声催懒汉,子规句句警闲人。老毛病,痼疾:重,罗嗦,不吝用字。“渔舟数点随帆杳”本就是“极目潇湘”的效果,“秋月一弯逆水寒”中一个“寒”字已足够“寂寞”“满怀”,何况“潇湘”对“寂寞”再附会的解释也有点牵强。从信息论观点看,上下联中前后半句所提供的信息只有一个:1+1=1;从系统论观点看,码字庞大不利于节约论坛版面资源和提高网友的阅读效率;从哲学观点看,不符合对立统一规律;从艺术角度看,联体呆板、累赘、贫血。所以,强烈建议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去其糟箔取其精华:
               渔舟数点随帆杳;
               秋月一弯逆水寒。
瞧,玉树临风,又帅又酷。

E:
下面引用由三少爷笑2005/01/28 01:28pm 发表的内容:
            为讨农欢,夜雨刚浇三亩地;
            欲拼君醉,春风已上五层楼。
千语千寻评
    春到农家与城市,会给人什么感觉?作者在此避开正面的心情描述,而是选取了自然界最平常的春风夜雨相题,来表达其欢快心情。形象生动。尤其下联“欲拼君醉,春风已上五层楼”句更是诗意浓浓,五层楼引用广州白云山五层楼酒家之名,在此恰到好处,更有作者的一联雷同相题,品之有味:
    夜雨春风
    匆匆忙忙后,几时寄宿?齐集野外找开心,撞见叟闲言,要浇三亩地;
    熙熙攘攘中,何处逍遥?独立桥头抬望眼,听闻君醉语,亦上五层楼。
雅居来客评
    这是此帖中唯一可以及格的一联。作者用拟人手法,巧妙,形象,生动地把“夜雨”“春风”写活了,这体现了作者平时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的能力和独特的思考方式。虽如此,因“拼”显生硬,“君”出律且字义勉强,影响了对联的整体效果。如把下联稍做改动为:
          为讨农欢,夜雨刚浇三亩地;
          欲陪客醉,春风已上五层楼。
这样,就自然生动不少。

F:
下面引用由三少爷笑2005/01/28 01:28pm 发表的内容:
           题诗心冷,无妨冰雨催春雨;
           伏案头白,恐怕灯花是雪花。
三少爷笑评
     这在联中叫自对,以 冰雨对春雨, 灯花对雪花 )
雅居来客评
    释义:心冷句:写到伤心处,风刀霜剑严相逼;头白句:天亮了头晕眼花,错把灯花当雪花。
    评:这是一副描写寒夜挑灯夜读的对联。作者采用递进手法联中自对的方式,联意舒展,一气呵成。
    欲制佳联先合律,犯律亦可出佳联。“冰”犯律,因“无妨冰雨催春雨”为特殊句式,无碍。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开宗明义:“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词如是,联亦如是。综观此帖,作者率性而为,整体上以意取胜,炼字次之,韵律再次之。对联其实也不难,三分天赋七分功。。。。。。
    不知不觉砸完一帖,任务在身赶紧得下。咳咳!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2-1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砸三少爷笑《随手联》及其他

呵呵。 见仁见智, 领教了。
为讨农欢,夜雨刚浇三亩地;
欲陪客醉,春风已上五层楼。
我更喜欢改成“欲邀客醉”。
(本公子这厢有礼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2-1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砸三少爷笑《随手联》及其他

下面引用由叶秋霜2005/02/01 06:24pm 发表的内容:
呵呵。 见仁见智, 领教了。
为讨农欢,夜雨刚浇三亩地;
欲陪客醉,春风已上五层楼。
我更喜欢改成“欲邀客醉”。
...
作者的意思是体现春风醉人的意思,就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邀 ”还没有 “陪”自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2-1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砸三少爷笑《随手联》及其他

声明一下,那不偶评的是一个叫楹联鉴赏的人评的,偶在前面已注明,再次声明省得别人来找我讨论版权问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2-1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砸三少爷笑《随手联》及其他

下面引用由千语千寻2005/02/01 08:17pm 发表的内容:
声明一下,那不偶评的是一个叫楹联鉴赏的人评的,偶在前面已注明,再次声明省得别人来找我讨论版权问题.
咳咳~那人偶不认识,偶只认得你~~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2-1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砸三少爷笑《随手联》及其他

那也麻烦你改一下,偶只有一点点唐币~,不够律师费的说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2-1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砸三少爷笑《随手联》及其他

哈!牛皮不是吹的,砸得还有些水平啊。不过,偶还是很欣赏三少的联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2-1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砸三少爷笑《随手联》及其他

下面引用由狼语人2005/02/01 09:23pm 发表的内容:
哈!牛皮不是吹的,砸得还有些水平啊。不过,偶还是很欣赏三少的联的。
咳咳~乱语人,彼此彼此的说~~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2-1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砸三少爷笑《随手联》及其他

哇,大开眼界,砸得确实高!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2-1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砸三少爷笑《随手联》及其他

评的好,大家也可以学习学习,佩服。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2-1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砸三少爷笑《随手联》及其他

块块金砖,学习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2-1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砸三少爷笑《随手联》及其他

咳咳~声音好熟悉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2-1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砸三少爷笑《随手联》及其他

下面引用由傻瓜2005/02/01 10:45pm 发表的内容:
咳咳~声音好熟悉啊.
哈~~管他是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2-2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砸三少爷笑《随手联》及其他

下面引用由雅居来客2005/02/01 07:44pm 发表的内容:
作者的意思是体现春风醉人的意思,就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邀 ”还没有 “陪”自然~~
虽然我看了你的帖子内容,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
我不认为“陪”字比“邀”字自然。  
我认为“邀”字更生动,是主动性质的。 “陪”字带有被动的意味。
(本公子这厢有礼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2-2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砸三少爷笑《随手联》及其他

下面引用由叶秋霜2005/02/02 00:00am 发表的内容:
虽然我看了你的帖子内容,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
我不认为“陪”字比“邀”字自然。  
我认为“邀”字更生动,是主动性质的。 “陪”字带有被动的意味。
(本公子这厢有礼了。)
哈!仔细想来亦觉有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2-3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砸三少爷笑《随手联》及其他

A:
下面引用由三少爷笑在 2005/01/28 01:28pm 发表的内容:
梅边吹笛,一枝雪落满身雪;
径上吟诗,纵有花飞不是花。



      雅居客人评:
   病1:出律。为何上联读之如此拗口,是因为变格过多。虽然上下联一 三 五位上平仄相对,从“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可以看出,上联按马蹄韵变格宽大处理还是有犯孤平之嫌。不是特殊的句式和有特别要表达的意义,在宽大到 “1、3、5不论”的条件下,对联格律要求尽量保持“单边平仄两两交替”。故此句至少第5字不宜变格,应用平声。
   “一枝雪落满身雪”和“纵有花飞不是花”中的“一枝”与“纵有”,“满身雪”与“不是花”词性不当,不能称对。
   病2:重,白话。“梅边吹笛,一枝雪落满身雪;径上吟诗,纵有花飞不是花。”整联就“梅边吹笛,径上吟诗”有点意境。杭州红芍山庄联:“画里移舟,梅边吹笛;墙头唤酒,枕上看湖”,一句一个意境,不重,但此联后两句“一枝雪落满身雪,纵有花飞不是花”洋洋14字用散文数言以蔽之就是:落雪。

-----平仄倒是习惯了意节论来划分,
梅边/吹笛,一枝/雪落/满身/雪;
      径上/吟诗,纵有/花飞/不是/花。
是以觉得如此对仗未尝不可。联的主题是歌雪,或以诗意取胜。一枝,满身/纵有,不是,宽范围的自对。


B:
下面引用由三少爷笑在 2005/01/28 01:28pm 发表的内容:
          倦客感怀,遍地红枫吹瑟瑟;
          寒鸦闭目,一鸿秋水映弯弯。



千语千寻评:
   联中描述的是暮晚时分的秋令图。可以想象,在一片枫林中,遍地红叶,是使得倦客感怀的因素,是无形的风吹得红叶飞舞,为动而静。古木寒潭边,寒鸦似已入睡,紧闭双目,唯有一鸿秋水映泛着月光。试问:是有形微动的月光使得寒鸦闭目吗?此为静而动。
   联句首尾对仗以“映弯弯”对“吹瑟瑟”为绝妙,用隐笔手法写出秋风,秋月,读及“寒鸦闭目,一鸿秋水映弯弯”句,琅口,给人无限与冰凉的美感想象。是把秋冷的感觉透入骨头。
雅居来客评:
   红枫:当指红叶,枫叶;瑟瑟:a.形容轻微的声音;b.形容颤抖。洁净鲜明的样子。鸿:当是“泓”之误,水深而广的意思,否则不对。
   整联用“红枫瑟瑟,秋水弯弯,寒鸦闭目”来衬托“倦客伤怀”,技巧鲜明。春者天之本怀,秋者人之别调。自古逢秋悲寂寥,意境不错。
“瑟瑟”已经有声音,“吹”字多余;秋水“弯弯”明明是月之倒影或荡漾微波,不需再“映”:
             倦客感怀,遍地红枫瑟瑟;
             寒鸦闭目,一泓秋水弯弯。
或者          倦客感怀,红枫瑟瑟;
             寒鸦闭目,秋水弯弯。
删繁使简,俚文顿雅。
-----不去多读读是无法体会的。倒底是 “寒鸦闭目,一泓秋水映弯弯”好,或去掉映字好,去字后读之别扭。

C:
下面引用由三少爷笑在 2005/01/28 01:28pm 发表的内容:
          嫣红姹紫,已凭夜雨分花色;
          燕语莺啼,莫让春风错柳骨。



三少爷笑评:
   骨字确实是仄音,不过方言中被读成平是有的。因为个人实在喜欢骨字,所以没换)
雅居来客评:
   姹紫嫣红,形容百花艳丽。出自汤显祖《牡丹亭.游园惊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嫣红姹紫,已凭夜雨分花色;燕语莺啼,莫让春风错柳骨”,春风分花拂柳,夜雨润物无声。这联体现了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入微和怜花惜柳的细腻情感。想不通的是,作者撰写多句联的句脚为何如此独钟“……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格(作者此帖中6联就有3联采用这种平仄杆),除网络对联外,纸媒体流行的成联是极少采用这种平仄杆的,也许当时是视此为变格吧。
   标新立异未尝不好,但因此弄巧成拙就不好。试看:
            姹紫嫣红,已凭夜雨分花色;
            莺啼燕语,莫让春风错柳骨。
好好的“姹紫嫣红”与“莺啼燕语”,同样的不出律,同样的联中自对,非要搬成“嫣红姹紫”和“燕语莺啼”就显得拙了。这“拙”,即生编硬造,矫揉造作;有雕琢之态,无自然之美。
   还有, “骨”字无论今音或平水韵皆读仄音,作者为何明知故犯是个谜。难道真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我看与其说是喜欢那“骨”,不如说是特爱这“错”。优美的一副意境,因这一坐“骨”而大煞风景。若不刮“骨”疗肌,将开除联籍。
----骨字有人建议为 筋字,可能是更好。改平仄的安排倒是合理。

D:
下面引用由三少爷笑在 2005/01/28 01:28pm 发表的内容:
         极目潇湘,渔舟数点随帆杳;
         满怀寂寞,秋月一弯逆水寒。   



雅居来客评:
   布谷声声催懒汉,子规句句警闲人。老毛病,痼疾:重,罗嗦,不吝用字。“渔舟数点随帆杳”本就是“极目潇湘”的效果,“秋月一弯逆水寒”中一个“寒”字已足够“寂寞”“满怀”,何况“潇湘”对“寂寞”再附会的解释也有点牵强。从信息论观点看,上下联中前后半句所提供的信息只有一个:1+1=1;从系统论观点看,码字庞大不利于节约论坛版面资源和提高网友的阅读效率;从哲学观点看,不符合对立统一规律;从艺术角度看,联体呆板、累赘、贫血。所以,强烈建议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去其糟箔取其精华:
              渔舟数点随帆杳;
              秋月一弯逆水寒。
瞧,玉树临风,又帅又酷。
----没有前面的登楼远眺,是无后面的)故缺少不了前面的气氛营造。

E:
下面引用由三少爷笑在 2005/01/28 01:28pm 发表的内容:
           为讨农欢,夜雨刚浇三亩地;
           欲拼君醉,春风已上五层楼。



千语千寻评:
   春到农家与城市,会给人什么感觉?作者在此避开正面的心情描述,而是选取了自然界最平常的春风夜雨相题,来表达其欢快心情。形象生动。尤其下联“欲拼君醉,春风已上五层楼”句更是诗意浓浓,五层楼引用广州白云山五层楼酒家之名,在此恰到好处,更有作者的一联雷同相题,品之有味:
   夜雨春风
   匆匆忙忙后,几时寄宿?齐集野外找开心,撞见叟闲言,要浇三亩地;
   熙熙攘攘中,何处逍遥?独立桥头抬望眼,听闻君醉语,亦上五层楼。
雅居来客评:
   这是此帖中唯一可以及格的一联。作者用拟人手法,巧妙,形象,生动地把“夜雨”“春风”写活了,这体现了作者平时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的能力和独特的思考方式。虽如此,因“拼”显生硬,“君”出律且字义勉强,影响了对联的整体效果。如把下联稍做改动为:
         为讨农欢,夜雨刚浇三亩地;
         欲陪客醉,春风已上五层楼。
这样,就自然生动不少。

-----拼字万万换不得,拼君一醉为红颜,一拼字若为邀,陪,都是缺少韵味与生动。
F:
下面引用由三少爷笑在 2005/01/28 01:28pm 发表的内容:
          题诗心冷,无妨冰雨催春雨;
          伏案头白,恐怕灯花是雪花。



三少爷笑评:
    这在联中叫自对,以 冰雨对春雨, 灯花对雪花 )
雅居来客评:
   释义:心冷句:写到伤心处,风刀霜剑严相逼;头白句:天亮了头晕眼花,错把灯花当雪花。
   评:这是一副描写寒夜挑灯夜读的对联。作者采用递进手法联中自对的方式,联意舒展,一气呵成。
   欲制佳联先合律,犯律亦可出佳联。“冰”犯律,因“无妨冰雨催春雨”为特殊句式,无碍。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开宗明义:“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词如是,联亦如是。综观此帖,作者率性而为,整体上以意取胜,炼字次之,韵律再次之。对联其实也不难,三分天赋七分功。。。。。。
   不知不觉砸完一帖,任务在身赶紧得下。咳咳!
谢谢砸,没想到这还有许多欣赏的人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24 07:41 , Processed in 0.08787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