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50|回复: 20
收起左侧

网络对联技巧理论体系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16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络对联技巧理论体系
网络对联技巧理论体系
网络对联技巧随着网络对联的发展,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由早期的一枝独秀变成百花齐放,并由早期与意境联的分居现象,又回到了融洽的地步。对于网络技巧联与意境联的辩证关系如何?打个简单的比喻,意境是亚当,技巧是夏娃,而上帝曾是创造而今成为阻碍其交流发展的先知。那么意境与技巧联的相融便是亚当与夏娃尝试禁果的完美产物。网络中的联友也越发意识到意境与技巧双修的重要性。前人有《巧对录》在先,今人在网络技巧对联的认识还多半是从其《巧对录》书中摘取支言片语,引经据典,阐述很片面,观点很模糊。另外更有把技巧说成玄乎,对技巧的最佳表现形式与最高境界都无法把握。从而形成此类以上观点是孤家之言,而不是方家之言。网络技巧对联因此也没有较统一与完整的技巧理论篇存在。
本文正是基于以上因素,将以简洁的语言,完整的逻辑,生动的例句,独特的见解,从网络技巧对联的构成,创作,诊断,鉴赏,及表现形式等方面,对技巧进行全方位的阐述,使之构成网络对联技巧理论体系,从而对学习网络技巧对联的联友有所启发,少走弯路。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16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对联技巧理论体系

一。技巧对联的构成特性。

  (一)技巧的趣味性。
     技巧的制造以知识为底。你所知道的知识(包括天文,地理,历史,数学,时事政治等等)越多,则可能制造出更丰富的技巧。或说知识链的形成,促成技巧句的连锁反应出现。此点可以观余的作品,从地理篇到诗钟篇(在余的观点,诗钟也属于近似灯谜,故归类于技巧)或许能感受一下。
    
    (二)技巧的天然性。
     一个技巧该存在多大的难度,应看句的意有多大。而不是认为技巧难度越高就越好。技巧句应该是注意天然性的,即以多大的意赋予多大的技巧成分。或说:好的技巧天然成就,无须可以雕琢。
     技巧制造者比较容易走进死谷的是在拆字与嵌名。如:
    
    囚困人身十字架(拆困字)
    
    常遇春风拂笑面(嵌常遇春)
    
    余觉得此两句若为拆而拆,为嵌而嵌,则无多大的意义。故视第一句不拆字,第二句不嵌名。作为普通出句处理更好些。
     技巧制造者比较容易成功的是在:歧义与借意方面。如:
    
    夫差在外,可怜居里夫人 (夫差与居里 在此被歧义与借意)
    
    醉翁别号六一,必是老顽童(六一在此被歧义与借意)
    
    此第一句作为搞笑技巧联,借东西人物合壁造就一种诙谐的语气。是不错的出句。第二句则借意六一居士称呼与六一节日,也促成醉翁心态如童的句意,故也可以算是教好的出句。
     故技巧创作者应注意的一点,别为技巧而技巧,弄巧成拙反不好。
    
    (三)技巧的合成性
    
    技巧句如果是复合句(a单句与b单句组成)。那么此技巧的构成通常是以a单句为基础,再用a单句引申出b单句。b单句通常就是需要表达的技巧部分。可以说,当a单句与b单句在内容上的衔接成功,那么一个成功的技巧句已经出炉了。如:
    
     武松打虎,亦是与虫蛮干。
    
    武松打虎(a单句)---(联想到虎是“虫”,而打虎则是力气的“蛮干”使然)-----(感知相通点在“虫”与“蛮”的字型上有相似)----引申出:b单句:亦是与虫蛮干。从而复合句出现如上。一个较为成功的拆字联即出现。
     反之:或以b单句为基础,引申出a单句的技巧部分。从而构成复合句式的技巧句。如:
    
     泰山名扬四海,并非鲁有脚
    
    并非鲁有脚(b单句)-----(鲁有脚中,鲁字为山东的简称)----(自然联想到山东以泰山为出名。)----(大胆试想泰山的出名并非靠广告之语或吹说)-----故可以引申出:泰山名扬四海(a单句)。从而复合句如上。一个教好的嵌名联即可出现。
    
    (四)技巧的可集性
     当作者以一个教大的题材范围来制作技巧时,可以以该题材作个专题技巧的收集。如或以三国故事,或以国家地理,或以时事政治等等。以三国故事为例子,当试做出:
    
     操之过急,兵败赤壁
    
    此句出来,即联想到三国中有趣的人物故事有许多。是可以在其他人物原型上作文章。故有后面的:
    
     趁火打劫,周瑜在行
    
    等等,请观看集中的三国篇,或对联友有所启发。
    
    (五)技巧的精确性
     此点比较有意思。技巧制造何以用精确来形容呢。因为一个好的技巧出句在用词造字上如果失去精确,就有可能出现漏洞,从而使技巧部分逊色或直接失败(成为伪技巧)。如:
    
     张良曾巩刘基
    
    此出句是用张良帮助刘邦打江山的典故。出句嵌张良与曾巩两人名。余见后认为“刘基”为败笔所在,若“刘基”改为 “刘邦”,则在句上或技巧上达到好技巧的要求。技巧部分:三连嵌人名。句意:语意比原句更为通顺。
    
     郑和下海出洋相
    
    此出句用郑和出海的故事,技巧在 出洋相 让人产生误解。出洋相为一俚语,用在打趣。虽在此典中适合郑和的身份,但与出句组合一起的意思却不大明了。是以试改其他人物:
    
     大山表演,尽出洋相
    
    大山为所熟悉的洋博士或中国通一个,其在主持节目风格时有风趣之语。故出洋相一语用在其身上倒是有可取之处。
    
     史鉴双司马
    
    此出句史字让人误解,是历史还是文史。以历史而言,司马者不当两个。以文史而言,确有司马迁与司马相如两位文学史家。
    
    从以上几个出句可以看出,技巧对于文字的精确使用,其实有很高的要求。故须注意。
    
    (六)技巧的可塑性
    
    技巧句稍加变化,即可达到意境句所需要的要求,成为意巧两兼的好句。而意境句在通融到技巧方面却是比较难作到此点。技巧句的穿梭自如,给技巧的制造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与取舍。此观点可以参看《浅谈意境与技巧的融合》一文。  
     总结:技巧在一般表现形式上只是表现手法与表达内容的有机结合。而实质上技巧的更高明的表现形式应为在处理句时的斟酌的过程。或可以说,技巧存在于意中,是作者在炼字炼句炼意所用的知识的集成。与联友共勉,作个抛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16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对联技巧理论体系

二。浅谈意境与技巧的融合辨证关系。
网络BBS上联坛里一直以来,存在着意境派与技巧派的分歧。一说意境派玩虚,一说技巧派玩玄。与此同时,意境与技巧的融合,也逐渐成为一种折中的办法和服务于两派的手段。余试着在琢磨意境与技巧相互融合的联句中,积累一些心得体会,与联友交流共勉。
(一)意境是主题,技巧是修饰。
意境与技巧的融合,就必须符合“意境是主题,技巧是修饰”这样一种格调。否则,就又跑到纯意境与纯技巧的路子上。古联句中,如“绿水无忧,因风皱面;青山不老,为雪白头。”或“藕入淤泥,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等等,都是意境与技巧相融合的例子,就不多言。现以第五届擂台联赛出句为例来讨论:
出句:把酒邀春,春日人三醉  
出句机巧说明:
1)第二小句中“日、人、三”拼合为“春”字
2)两小句之间“顶真”相接
3)“醉”在意义上与“酒”呼应,全句意在表达“春日之时,人们由于高兴,
把酒邀春,三餐皆醉”的喜兴之情 。
余认为“春日人三醉”解释为“春日的人三餐皆醉”这是一种比较浅白的意境,应该还可以解释为“春日人三者皆醉”,这是对联句意境一个更高的提升。赛事中多数对者注意到了这两层关系,所以对句都做到了照顾意境与技巧相融合。回味过来,“春日人三醉”在语法上兼顾到了两种解释,也以“春日人三醉”在技巧上为表达春节的喜悦起到很好的修饰作用。故只有如此才能在联句的意境与技巧融合作到无懈可击。曾试对:
把酒邀春,春日人三醉
唱歌舞袖,袖衣口十新。
再以第九届联赛意境与技巧出句来讨论。

出句:田园趣,山水情,潜心修意堪陶醉
说明:
1) 从句意上看,可以这样理解:
田园之趣,山水之情,能让人真正地静下心来,修养自已的性情,陶冶自已的情操,而人在这潜心修意的过程中,更会感觉到山水之美,田园之趣,所谓乐在其中,“欲辨已忘言”,我能不陶醉吗?
2) 机巧部分:
潜心、修意、陶醉双关。
陶令之趣在疏淡自然的田园,而醉翁之意在乎山水之间也。
潜、修其名也。陶指陶令,醉指醉翁。
余认为出句是个好句,很好的典故与嵌名联。直点陶潜即可,但可惜与欧阳修扯到一起,就有轻重的区别。陶和欧是不同时代的人物,且其起到的文学价值的作用是不能相题并论的,陶可以说是完全在个人的仕途不得意才潜,欧的修是种政治大家的博大胸怀才修的。故出句存在搭配强弱的矛盾。另外以欧阳修的号与名各取一字来嵌名,同样显得生硬。联句在考虑技巧为前提的情况下,忽略了主题的统一性。所以余觉得此技巧在出句解释上比较失败。曾对:
田园趣,山水情,潜心修意堪陶醉  
民众忧,家国患,易室安居自乐天
余再看,自己出句亦含李清照和白居易。李清照字易安居士。然考虑出句,坚持自己的看法以白居易勉强对之。
综合两个比较典型的联句,不难看出,若忽略了技巧是为意境服务的情况下,就连出句创作者都很难把握出句的主题。所以创作者应尽量避免技巧为先,这样才可能创作出意境与技巧相融合的好联句。
(二)技巧在谴词造句中逐渐走向文字的美感,达到意境与技巧的相互融合
技巧的方法多种,给意境增添趣味,使语句精彩,漂亮,富有生气,增加感人力度。然在表达同一个主题思想的情况下,技巧只需要稍加变化,在谴词造句中琢磨些成分,就可以把一个纯技巧的句子变为意境与技巧相融合的好句,以下面三组句为例:
1.果老骑驴敲竹杠
  一径清风敲竹杠
  院里打秋风,窃语丝丝敲竹杠
在同为表达“敲竹杠”这样一个主题,第一句以神话原型引出技巧,第二句以拟人修辞格引出技巧,第三句在拟人格上更进一步生动形象化。联友可试着自己体会其中的差异所带来的不同效果。
2.吴刚挥斧月不满
  玉斧磨成削月瘦
  试问新月,为谁消得十分清瘦
同理,第一句以神话原型引出技巧“月不满”。第二句嵌带吴刚伐桂的典故“削月瘦”。第三句撇开神话,以拟人修辞格引出“十分清瘦”。从中不难看出,一句比一句更走向文字的美感。从而造成意境审美上的效果也不同。
3.拦路爬山虎
  剪径老山藤
此两句稍对比下,更容易体会到两句在造字上的差异而造成的意境效果不同。
综上所述,创作者可在创作句时,尽量减少白话,加些细腻,贯入自己的体会与感情,做到趣巧结合,色香调和。通过利用“拆字,嵌字,双关,顶针,回文,摹状,绘声,复辞,成语,比拟......”等等修饰手段,来创作出更好的联句。
(三)如何创作意境与技巧相互融合的联句
   多数好的意境与技巧相互融合的联句来源于对生活,对外界的观察。如古联句中写景名句“树影横江,鱼游枝顶鸦宿浪;山色倒海,龙吟岩畔虎鸣滩”。亦有名句是因为其独自的人文地理特色而得。如“钟鼓楼中,终夜钟声撞不断”,“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等等。我们对生活的感受也可促成此类联句的产生。
   余曾在中秋有感家人的团聚共赏明月,试作“三五入桌,八月团圆十五夜”。曾在浅水塘边散步,想起BBS上某些可笑的情景,试作“塘里无鱼虾对对”。亦曾以燕去楼空试作“老舍无人燕作家”或以流水试作“溪边红雨乱桃枝,落花流水”和“流水伤春李默然”。以秋试作“院里打秋风,窃语丝丝敲竹杠”和“云生细浪移船月”等。
   也有多数联句,可从读书,通过历史任务,事件,旅游名胜等等,直接造境而得。值得一提的是,余不认为造境就是错误的手段,而且相信联坛上九成句子都是造境得来。是以当试作“冰天雪地,寒鱼破镜钓江翁”时,自己并未见过此景。
  境由心生,故余认为不存在何派风格的存在,比较欣赏袁枚的”入我眼中皆好诗“的性灵。创作者只有给自己更大的定位空间,才不至于在创作路子上走进死胡同。而意境与技巧的融合也是如此。意境句是要的,技巧句也是要的,到最后怎样把两者有机的结合也是需要的。取决于作者对事物的看法的差异程度。
   作为联手,鼓励新人出句是对的,对老联友要求严格些也是对的,对于斑竹如何取舍意境与技巧融合,给联友一个更大的创作空间,也是需要斟酌。是以余认为,要做到意境与技巧的融合,和一个论坛的格调,和斑竹的取舍有着很大干系。有多数好的意境与技巧能够很好融合的好联句来源于鼓励。
四)技巧与伪技巧的差异
伪意境已经不在此篇的重点,若都能做到王国维先生所说的三种境界,伪意境也就不存在。余说说伪技巧。摘录一些句子:
他们二人去也门
闲人困睡木门口
孪生子貌合神离
神父有神经
从句看,一句和二句含拆字,三句引用成语。,四句利用矛盾语气。然从意看,一句和二句毫无语意,三句引用成语失当。四句莫名其妙。类似的句子数不胜数,又以拆字句为最。所以鼓励新手不要以为难度就是技巧的高标准。一个好的技巧不需要太复杂的成分。如联坛中一些名句:
座上高朋双对月
吴刚挥斧,能得多少月薪
拔河比赛,以退为进
西安事变,张无忌,杨不悔
绝情谷,小龙女闭门思过
赤兔怀孕马六甲
美女以色列
蛀虫自古坏良心
六根净,迦叶拈花笑因果
**有罪,因此后羿射,夸父追,蜀犬吠
老子出言,头头是道

武当巧克力
等等,这些句子,简单,明了,这是纯技巧的特色。在纯技巧中,又以借音歧义,引用典故,成语用的最多。鼓励联手在纯技巧走向成熟时,可考虑向意境与技巧的融合方面发展。使联句既有欣赏性,又有玩味性。也鼓励联友中在创作中相互交流,如:
齐白石,傅抱石,两石难成磊
两石难成磊,需安石
东坡斜矣,需安石
出句一层比一层更具有意味。这是一个很好的相互交流中得到的效果。或”甘罗拜相,大材小用”和“甘罗拜相,小人得志”等等。
   需要批判的是对技巧联眼的争论。一个好的技巧自然会得到大家的公认,而不是需要靠加精所得。所以联手在创作时需要以平常心来对待之。
    结尾语:意境与技巧的融合是种适合所有联坛发展的好方法。轻意境而重技巧,或重技巧而轻意境,都将是论坛的硬伤所在。以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两者的分量。若意境是“网络旗舰”的话,那么技巧则将是“网络轻骑兵”。而惟有两者的融合才能构成“网络空中客车波音747或空中巨无霸A320”。古人在意境与技巧的融合创作方面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典例,相信联友们可以做的更好。 并有共识者提出以下思路。
烟波钓叟
意境与技巧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在网络论坛的发展中,只所以出现一个阶段“雷”联满天飞,另一个阶段又满屏卿卿我我,不是追求意境还是技巧的问题,而在于大家对意境、技巧本身的错误认识。似乎一提意境,就是风花雪月;一提技巧,就是埋雷造雷。这是十分偏面的理解。
  意境是什么?这是很难一句两句说清楚的问题,姑且把从前的一个观点重复一遍:所谓“意境”,也就是诗词、对联中所描绘的生活图境与表达的思想感情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也有人干脆称之为“诗与画”一致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虚与实、情与境的完美结合。
  技巧也不是单纯的造雷与埋雷,技巧大约可概括来两个方面:  一是谋篇,也就是诗词、对联的整体设计。包括题材、内容、布局、层次等。二是修饰,也就是诗词、对联的艺术设计。包括造句、遣词、选形(哪几个汉字组合更美观)、辨音(哪几个汉字的搭配更动听)、押韵(当然也有不用韵的)、节拍、旋律等。
  一篇好的文章,一首好的诗词,一副好的对联,必定是意境与技巧的完美结合。只强调哪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
荣添
意境的理解不当是风花雪月,机巧的观点更不应是雷的结合!
看诸多网友对联有以下两种误区。
1、重意者多有造境,2、重雷者多有造词。
   此当是两种对对联本身认识上的错误和偏颇!
我认为意境是源于认识的的观点,炼字的同时就是技巧的应用。
意境是心中感受的文字描述,机巧是文字表达的一种方式!
也可以从人的性格和情景的把握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还有对
时联的心态随意调整!意境和机巧本来就不当是一个比较档的事物。
而是由于多数人刻意的分开来表达自已的联旨而引发的一种误区!
当认识无思想的联是形式主义,而无形式的联是唯心主义!
犹要申明的是  形式≥机巧!
错误的是那些把机巧完全拎出来当一种文体的认识!

俗人
十分赞成楼上两位的观点。
对作品的分析和欣赏可以分意境、形象、内涵等多个方面,这些创作成果经常是应用不同的创作技巧实现的。但是,创作过程不能人为地把意境和技巧(包括其他方面)分开。
在任何艺术领域,技巧都是为表达意境、形象和内容而服务的。技巧说到家是基本功,运用技巧的能力反映了作者掌握基本功的程度---也就是说,运用技巧是创作手法,它体现在在创作的过程当中,是不能和作为创作结果的“意境(等)”相提并论的。
并且,“意境”只反映了作品的一部分,形象、内涵等和“意境“同等重要,甚至在某些作品和某种创作风格中更为重要。
玉屑盘
拙以为意境技巧都为修饰,能天然成趣自是大道.如果硬是要拆字拆名或者谐音回文等等来凑其趣,这就有违文章一道.
更何况,能够在实质之上再加修饰,那就很是巧妙了啊!!此文对于学习还是大有帮助,能看到不同的声音自是我学习的好材料.
再说技巧之对如今出之不易,对更是不容易.对联之精深与普及同样重要.精深工巧得以发展;普及通俗才得发扬.以为如何??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16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对联技巧理论体系

三。技巧的创作与诊断
技巧之木人巷
  
   学习技巧,总是在问怎样的技巧才是最好的技巧,是不是凭借出句精彩就算是技巧高手,我的回答不是的。真正的技巧工夫在于对技巧的理解与其内涵的拓展。综合自己以前所写些技巧文章的理解,重新赋予技巧新名---木人巷。取意思于少林寺的闯关名词。可以说,能闯过技巧的木人巷,那么习技巧的联友可以步入高手之境界。闯关如下。
  
  (一)知识关。技巧的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历史,天文,地理,文学,艺术,风俗,民情,医学,农事等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技巧在“奇”,“妙”,“趣”得到拓展。举列子。
  
  庾信登楼,此处望穿千里目
  曹操饮酒,孤家统领大江秋
  
  联为中秋有感历史。庾信曾写过《愁赋》,出使时曾被扣他国,故上联写其中秋只能登楼而望自己的家乡。下联指曹操横槊吟诗之典故。用两历史人物典故,并以一忧愁,一豪迈的对比,显示出中秋时个人的心态不同。这里需要的就是对历史人物的熟悉。
  
  (二)辨别关。如何去辨别一个技巧的好坏。余在此将技巧分为几等。名为技巧四块玉。
  
  技巧四块玉
  
  
  一。天然玉。无丝毫拼,凑,嵌,凿的硬伤痕迹。技巧一气呵成。如
  
  煮海只因张恨水
  
  活用沙门岛张生煮海的典故,巧嵌现代作家张恨水之名。
  
  二。雕琢玉。此为技巧与意境相融合的结晶,为技巧上乘之作。如
  
  典当西湖,游人欲把春光买[万人迷]出句
  出售东坡,诗客思将佳句收[轻寒]
  
  三。片玉。为有一定难度的好技巧,但片玉可谓一时绝句无绝对。只是时间问题。如
  
  出句: 身陷囹圄, 令吾难受(三少出)曾自认为立体技巧中绝句。
  
  对句: 言失訴訟, 斥公奈何 (東西游客)对句,还好。
  
  四。瑕玉。此为技巧中的智力游戏,多为诙谐打趣之句。如
  
  弥勒修成正果,哈佛毕业[我为捕虎者]出
  三丰练就真功,武汉成名[晓风拂梅]对
  
  至于碎玉不值得一提,多为语法或精确度的问题而使其技巧句失色。为废品。笑将技巧分等次。或对学习技巧的联友有些帮助。
  
  一个技巧的好坏也与其是否能作到技巧与意境相融合有很大的关系。此点理解为如何使直白的东西更偏向于意美的境界。此点可参考 联句创作杂谈六点 的文章。
  
  (三)创新关 。如何使得技巧生动传神,是学习技巧者费劲脑筋的问题。只有不断的尝试,写作,才是其逐渐认识技巧魅力的途径。而怎样才使得技巧出色,全看个人的参悟能力。举例子
  
  夫差在外,可怜居里夫人
  
  此技巧巧妙的中西人物合壁,而构成独特的诙谐语气,令人莞尔一笑。又如
  
  女娲炼石,只为苍天有眼
  
  一个苍天有眼,双关语。让女娲的故事传神。
  
  再有就是自己曾提出的立体技巧新概念,如
  
  两口子亲亲,回味无穷
  双人床谁谁,从容有限(陆君云对)
  
  余在创新上有一定见解,具体集子可参照 四分之一技巧集。
  
  (四)制造关。需要分清认识其构成特性,方式。此点的见解具体可参照《泥联制造:漫说技巧》一文。就不多复叙。
  
  (五)参透关。在尝试了无数的句子创作后,怎样更多的对技巧的内涵进行拓展。是一个技巧派高手所需要经历的过程。关于此点的论证可参照 《论技巧几何》一文。
  
  (六)集成关。有了前面的理解,集成可为其独特风格的体现。写些什么样的技巧已经成为联手自己的风格。如余近日所写的《中国象棋》。
  
  尾言:个人觉得把《痛苦中的小玩意》理解为更适合技巧的称呼。写联也好,参禅也好,其实无非都是在墨海里显精神,在思想中放光芒。前人有《巧对录》,今人也应该有自己的语言对技巧的理解。慢慢磨吧。有兴趣交流的朋友请发意见。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16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对联技巧理论体系

四。论技巧几何  
  纯技巧,意境与技巧相融合,随心所欲的技巧,这是学技巧的联友所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方能步入高手之例。吾近来近作颇多,就是希望在不断的尝试中来拓展技巧的新的内涵。再综合感之,技巧的最佳形式体现为技巧联友对联句的题材,内容,手法,欣赏能力的集成统一。试以近作来阐述之。
  一。出句的独到
  
  曾出句“蝶死只因花太香”句。其句中不含任何的技巧手法,倒是一反常理。用夸张的方式来道破四缄中“欲不可纵,傲不可长,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的第一点与第四点。出句有警世作用,故认为其为佳句。这里所反映的就是联者对生活的独到见解,而不是简单的语言与文字的整合。
  
  二。以对联诠释对联
  
  受联友布衣神相对吾作品中的“陌上追风飞旧燕,楼头听雨坐少年”一句以诗家语言“躲进小楼成一统”,来诠释其作品的空间跨度的统一。受启发,于是试图以对联来诠释对联。举例子。
  
  偶然翻日历,发现今年9.28是中秋,也是戍戌变法1989.9.28的纪念日。对有名的六君子事件有感触。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诗句特有印象,以一联题之。
  
  君子力求变法,六人性命豁出去了(9.28.)
  朝廷大搞闭关,百姓呼声满不在乎
  
  联中满双关语,如何去诠释联中的悲愤与郁闷气愤。是以一联诠释之。
  
  莫道满朝无好汉
  只缘壮士遇荒唐
  
  联中的满,汉,壮,唐有妙解。其对联在现实社会中也很有很大的讽世作用。
  
  三。猜题。
  
  此点很有趣,可以成为联友对自己作品的一种检验手段与欣赏能力的考验。通过猜题,去题目,而留联章来得知自己的作品是否切意。从神韵来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曾题蝉联。
  
  ◎◎猜题◎◎
  有一种东西,喜欢带着扬声器,或蜕化只剩一件风衣,得意洋洋后成群相互捧吹夏天的躁热。以泰戈尔的诗形容其一生“生于夏花之灿烂,死于秋夜之绝美”。一联题之。
  
  
  混世噪于夏
  逃禅飞入林
  
  此联好在能题出 其特性与行为。曾写一联
  
  草上蹲乘凉小鸟
  田间作消夏闲人
  
  有兴趣的朋友自猜之,并体会自己的作品是否有类似的猜题。
  
  四。寻觅佳对
  
  曾在一年半以前,出句“老舍无人燕作家”句,求佳对,但多数应对中除“秦观有酒花辞客”句较为有诗意外,均为满意作品,到最近的5.17讲话中,模拟台胞心态,于是得之上句
  
  汉卿有梦台游子
  老舍无人燕作家
  
  很恰当的反映了其心态,比较符合对联的统一性。联中以张学良与舒庆春的名字入句。所以说是较好的作品,很有政治感染性与艺术力。这里所体现的是联者对佳句的态度。
  
  五。大杂烩
  
  吾的狗不理,佛跳墙,满汉全席,包括婚姻生活篇,处世篇,讽佛篇等等,主要是通过风格多样,手法多样,来尝试提高自己的整体水平。吾的观点,一个真正的技巧派高手应该能够亦庄亦偕,随心所欲。信手拈来皆成联。而表现技巧的手法有对联故事,小说,相声,散文,诗歌等诸多文学元素的糅合。总言之,能给技巧更多的新元素,更多的内涵,更多的形式。能做到此,便是对技巧的认识方为深刻。
  
  结尾语:写此只是给学技巧的联友一些新的看法与观点,避免其枯燥性。当然,不断的尝试是挖掘技巧内涵的最佳手法。“文以拙进,道以拙成”,所体现的就是对事物的漫漫认识过程的自我提高。技巧的最高境界将是对意趣的把握程度的高低的体现。寥以数笔,以多交流。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16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对联技巧理论体系

五。讨论现实技巧的制作。
  
  浅谈现实技巧联的制作及其作用
  余在《泥联制造:漫说技巧》中谈到了技巧的一些特点,联友可发现技巧无外乎分为单纯文字的技巧和贴近现实生活的技巧。或说其一为纯欣赏性的技巧,另一为点评现实的技巧。用“文章合为事,诗歌合为时”而作的观点来看。技巧也应该一多反映现实生活和时事政治新闻的联句为佳。余向此点是技巧走出智力魔方的一条途径,以及以后能更受到联友欢迎的一条办法。下面余就简单谈谈现实技巧的一些特性,来讲其制造。
  
  (一)现实技巧的题材广泛性
   此点无须多大的论证。每天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信息与时事通过报刊,杂志,新闻平台等来告知我们。这些比接受古典诗词容易些。对国内有神舟5号入太空的重大新闻,对外有伊拉克的战争新闻。小的题材可以是我们身边的故事,大的题材可以是民众关心的话题。总之,现实技巧联的题材因为每天生活信息的更新,而显得其题材范围和制作空间是无限大的。
  
  (二)现实技巧的无独有偶性
   此点比较有趣。或说可以从这去论证对联的对立与统一,也就是其阴阳理论。但现实的a事件出现十,假若以此为联句,通常就有相对应的b事件出现,来作为下联。请参看以下几句技巧,来说明此点。
  
   嫦娥舒广袖,本月上演(古代神话)
    利伟度新春,下舟再谈(今人圆梦)
  
   伊人受罪因为美(伊拉克战争)
    日子艰难哪管德(二战日本和德国)
      
    伊人不开朗,因地震(地震)
    美众常出国,怕楼塌(恐怖)
  
   国民关注“典“型事例 (非典)
   厨子担心“美”味菜肴 (疯牛)
    
  (三)现实技巧的分类归纳性
   以此为基准,把现实技巧可以分为:新闻时事技巧,行业技巧,体育技巧,生活技巧等等。有了分类,就可以一在制作时,发挥延伸想象的作用,当a1句制作出来时,就可以想象制作出a2,a3,a4.....等等。请看时事篇,行业篇,体育篇,生活篇等。
  
  时事篇:
    
    央视广告招标,黄金分割[蜘蛛侠]
    泳装模特比赛,基尼系数[妙笔生花]
    
    嫦娥舒广袖,本月上演[三少]
    利伟度新春,下舟再谈[三少]
    
    小鬼当家,开播少儿频道[三少]
    长缨在手, 力挑老片剧场[ditm]
    《长缨在手》:许晴,王刚主演,写国宝龙头的事。
    
    国民关注“典”型事例
    厨子担心“美”味菜肴
    美国的疯牛病
  
  行业篇:
    
    园艺师,沾花惹草[三少]
    酿蜜客,引蝶招蜂[无情子]
    
    典当行,当之无愧[三少]
    游乐场,乐此不疲[世海]
    
    打的客,手下留人[蜘蛛侠]
    售票员,囊中取物[妙笔生花]
    
    漫画家,夸张变相[三少]
    魔术师,造假乱真[冲浪]
    
    复印机,文抄公也[三少]
    搅拌器,武术师乎?[古韵清风]
    
    整容院,改头换面[三少]
    健身房,曲背躬腰[古韵清风]
    
    中药铺,自找苦吃[三少]
    嗜酒人,爱寻罪(醉)受[无情子]
    
    书虫,吃透历史[三少]
    记者,拍来现实[影月无双]
    
    
    男律师乃法郎[蜘蛛侠]
    女模特是美金[妙笔生花]
  
   体育篇:
  
   竞走走步步为赢
   比剑招招皆利[无情子]
    
    相扑斤斤计较
    竞走步步紧逼[无情子]
    
    蜗牛耕地不量力
    河马驮人争上游[影月无双]
  
   拔河比赛,拖拖拉拉
   禁烟运动,吞吞吐吐[燕来]
  
   足球赛中途下雨,天下大乱
   演奏家半路跑调,不同凡响 [无情子]
  
  生活篇:
   你门缝里瞧人,看扁[三少]
    我天台上望月,观圆[三少]
  
   私宅夜来闭户[三少]
    公车路不拾遗[三少]
    
    金钱引力乎[三少]
    儿女离心也[三少]
  
   冬雪翻白皮日记[三少]
    春风拽桃色新闻[三少]
    
    力拔山兮牛肉面[三少]
    气吞云也酒槽缸[三少]
    
    黑客发狂骑木马[三少]   
    红门闹喜挂金候[三少]
  
  (四)现实技巧的古典与现代的结合美
   此点也比较有趣。古诗词与现代用语的结合,可以制造出韵味欣赏性高的作品。而不会让联友感觉技巧的一味枯燥性。它需要的是要求联友对古诗词与现代用语的熟悉与掌握。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为集句的形式加上现代用语,从而出现好的技巧。请参看集句篇:
  
   曹操煮酒论英雄,备受称赞
    关羽持刀赴宴会,权当示威[一朵浪花]
    相如宽德图社稷,颇以为然[古韵清风]
  
   荷尽已无擎雨盖,秃枝
    棹飞不仗顺风帆,快桨 [落霞孤鹜]
    
    春风不度玉门关,绿卡
    青海长云暗雪山,黑帮[仙子月]
    
    春风不度玉门关,绿卡
    歌舞升平红楼梦,黄兴[无情子]
    
    凑一对,指厦门的远华大案,黄兴,亦双解,一是人名,二指色情
    
    窗含西岭千秋雪,山间别院 [落霞孤鹜]
    门泊东吴万里船,水上人家
    
    红杏枝头春意闹,尽是花招
    碧荷塘里浪花翻,多为水货[有朵浪花]
    
    人约黄昏后,想开晚会
    月上柳梢头,欲附高枝[天狗]
  
  
  在现实技巧的制作中,手法用得最多的是借意与歧义。而拆字等手法用的少。在手法上的减少使用,并没有影响其内容上的魅力。所以学技巧之人,应当不为技巧而技巧,而应该选择合适的题材,再赋予其技巧形式。从而写出自己的较好联句。以上观点与联友共勉,交流)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16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对联技巧理论体系

六。也说无情与白话
  
  无情的典例有哪些,摘些如下
  
  树已半枯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细羽家禽砖后死
  粗毛野兽石先生
  
  
  庭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
  
  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
  
  色难
  容易
  
  陶然亭
  张之洞
  
  无情,无情,其真谛体现为上下句字字工对,而上下句的意思差异很大。借用散文的概念并以反过来阐述就是
  
  无情讲究“神散而行不散”。
  
  无情需要从简单的二字,三字 对开始练习,对提高和锻炼人的机智有很大好处。学到这种方法,再把其融入对联,进而写些长的无情。
  
  举个例子,以无情对为出句
  
  无情对
  有意思
  有感觉
  有意识
  
  ----上面三个都可以说是种无情对,但从意思而言。以
  
  无情对
  有意思
  
  为佳。无情对很有意思,听的人可能一开始还没楞过来这其实就是一对联,这也是无情通常具有的效果。
  
  我所见过的网络无情对,摘些例子
  
  轻滴玉露舒眸子[三少出]
  再起花心掌嘴儿[二婆对]
  
  
  
  杠上开花清一色[妃子出]
  袋中结果见精光[三少对]
  
  三生有幸年轻好[自出]
  一夜成名老大难[自对]
  
  简单的说无情其实只是种效果,其效果所引起的上下句的差异越来越大,其联也越无情/。象技巧中的一些双关语对,不应该列入无情
  
  如
  
  明月照方窗,光临寒舍
  清风来柳畔,惠顾佳人
  
  
  总而言之,无情的真谛在于“神散而行不散”。练习无情可从简单的先练起,如”花生---果断“公安局---婆罗门”等等。作为对联的一种形式,无情对其实起到的是种娱乐的效果。最终体会到其意义所在的联手都会说出“无情对,有意思”。
  
话说白话联
  
  白话联作为现代对联的一种可行方式,其手法多为直白,其寓意干脆,也多为人所接受。写白话联已经成为网络联手一种灌水的方式,但真正的白话联的意义不在于此,所以怎样的白话联才是有意义的,也成为关注的话题。借此谈谈白话联的创作。
  
  一。切入点。此为白话联的一个立意点。从何写起,以什么为话题,将决定白话联的意义所在,以一例
  蒲公
  
  好个邢家女子,敢同强手拼搏,万里炎黄佑赤子,何能居后?
  真一刘姓直人,偏向群雄挑战,五星旗帜助飞人,必当超前!
  
  此联意在写奥运健儿,所以其立意点高,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也高,重在扬眉吐气,扬我国威。
  
  二。升华点。白话联所表现的其实就是种感情所在。是用真挚,还是用戏谑,都将决定其意义所在。用真挚的感情去表达,成为白话联佳作的一种体现,举个例子
  
  又见飞红
  题军嫂
  
  亲爱的,你把高原藏在心,风风雨雨数十年。你撑起半边天,种了一片地,带着七岁儿,顾上八旬母,与我聚少离多,实令我万分惭愧,千般思念,百倍感谢!
  
  
  说啥呢,俺将红豆夹于信,来来回回好多次。俺盼见那通话,听进这支歌,想到中秋月,梦来子夜夫,伴君喜轻忧重,却让俺同样坦诚,如此牵挂,那么执着
  
  作者以真挚的感情,流畅的手笔,道出西藏高原军嫂的心态与真情。所以其运用的是种感情上的升华,所以其可以说是新诗白话联的佳品。
  
  三。生活点。白话联有时就是人们对生活的一些牢骚话。紧扣此主题,所引起的议论也是不同的。有的是感触,有的是辛辣的讽刺。关键的是联中有种生活韵味在其中。举一例子
  
  班主任
  
  感慨:
  
  一夜空调车,历尽人间冷暖;
  半杯方便面,尝来世上酸辛。
  
  ----空调车对方便面,很工。给生活褒碗汤,酸甜苦辣作调料。)
  
  戏谑中夹带感慨。不失为白话联的佳作。
  
  所以说生活点是白话联取题材的一个好去处。
  
  
  四。灌水点。白话联更直接些就是戏谑,灌水。因为写其联的出发点就是灌水。所以手法多是戏谑。夹带一些牢骚评论。象此类的联作多如牛毛。如戏谑十二生肖等。所以不举例子。
  
  总的说,白话联好写,也难写,关键在于其立意的高低所决定,作为一种新的对联方式。它的取材需要的是对生活的感受与容纳。以白话入联其实也是技巧对联的一个新的延伸的方向。以通俗更博网络技巧对联爱好者的参与。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16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对联技巧理论体系

七。网络技巧对联的弊端
技巧的四不象
(一)表达不象
A。嵌名不象。
生嵌与硬嵌多数。以老舍为例子
老舍余秋雨
老舍无人燕作家
老舍春幽,芭蕉叶上泉流细
以上三句以第一,第二句为自然嵌,若第三句也强硬理解为是嵌老舍,则来的突兀与不自然。是以怎样的嵌名才是自然须值得注意。
B。拆字不象。
网络联坛都以拆字为越难越得意,要知道拆的不自然,没意义也是很无聊的文字游戏。如
门无杂宾,十之八九是亲朋
拆杂字,十之八九。但细想下却觉得没什么意思。又如
恶自意生,夙愿离边成歹念
拆夙字,拆的就比较自然,且表达的意义也更深层些。
是以怎样的拆字才是好的拆字也是值得技巧同志们琢磨下。
C。歧意不象。
该歧义的不歧义,却勉强的歧义,诸如雅座曾经很推崇的“拾得月色寒山寺”句,就有人以寒山寺的寒为双重理解。却不知道原句是属于僧隆的《寒山拾得》图演化而来,确却的讲此“拾得月色寒山寺”更类似于意境句,曾想作者若是能“拾得月色寒山近”,只一字之差,所取的效果将更好些。以寒山寺为技巧歧义理解的可有“疏钟撞月寒山寺”句。所以怎样的正确歧义理解也是很重要的。

(二)理解不象
技巧的最佳表现形式如何?多数人以为出了一个技巧好句,就能呼风唤雨,可是技巧好在哪?分析不出也是令人尴尬的原因。技巧的最佳表现形式应该早融入联者创句的整个过程中,包括了命意构题到最终的联句出炉。通常读者只味句的其美,而不味其句的苦心。是以此苦心既是联者的技巧最佳表现方式的过程。
怎样的技巧才算是创新,应该是前人的《巧对录》书中所没有的,也不是走古时那多少绝对的路子。应该是有自己的清新认识。如立体技巧,嵌位字技巧,联中联技巧等。这些都是前人所没有,而我们后辈学习技巧的过程中自发现与自理解。此才是技巧的创新。例子就不举。

(三)创造不象
一是在以往的擂赛当中所出现的强加技巧系数等等。一如技巧出来,应对的人数少,也是技巧失败的原因。再者是精巧雷与土雷的区别。好的擂句是给人的印象以无限回味及应对性强的。成功的列子就以北网楹联第六届擂塞的出句“老舍春幽,芭蕉叶上泉流细”为例子,此句就是改自“芭蕉叶底泉声细”之句,简单的修改,既有妙笔生花的效果,引来众多联友的应对。可见好的技巧与差的技巧其实就那么一线之差。许多联友在创造方面还是属于土胚与粗成品之间的徘徊,怎样提高才是需要注意的。

(四)组合不象
技巧与意境该如何相融,是多数人想尝试却很难获得正确结果的一个题,还是那句话,只有不断的创作与磨练,才能使得其漫漫的在组合的缝隙上更趋于零差度。没有创作,根本谈不上组合。一如意境的空中客车,一如技巧的A370等。说到底都是零件的组合。技巧的创作更需要一切文学元素的资源使用扩展。如此才有所为,才有组合的基础。

总之:好的技巧内容就是好,能吸引人去应对。现在联坛上多有造擂大王等,可是需要提高技巧的含金量,是需要去面对的问题,否则就是处于粗成品的范畴,达不到高等技巧的境界。以上为一家之言,谨供参考。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16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对联技巧理论体系

八。技巧在擂赛中的体现。
如何制作一个好的擂题,通常是擂句难求,平常出句易得。因为擂句给人的压力大,难出,怕出不好。以北网楹联擂台大赛出句为例子。
楹联艺术区第二届擂台大赛赛题

擂题一

画境:要求联手仿照下联以七言写一幅(屏风.扇)式的成联。题材不限制。

灯照花虫扑扇谷
夜窥画虎下屏山

要点解释:何谓(屏风.扇),以一联:竹送清溪月; 松摇古谷风。解释之,其联为五言,上下联却写了竹,溪,月,松,谷,风六种景物。全联体现一种画境的美。上下联各自成画,故称之为(屏风.扇)。画境与意境不同.以纯构画为主。

要求:1.原创新作。
       2.今古音不得混用。
       3.取材范围不限制于书室中的景物.

擂题二:

对句:根据以下出句求下联
古道西风,瘦马驮秋追落日
要求:1.原创。
       2.今古音不得混用。

以上擂题由三少爷的微笑联友提供。
-----擂题一有新意,给联友提供了充分的发挥余地。擂题出句二也应对者众多,主要是句与秋分时节相联,关于其句的优点在;擂赛中的交流已有论点。
北网第三届擂赛题目

一、请参照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用七言联品其中任意一品。

要求:原创新作。
说明:关于二十四品联有《自品二十四品》样式参照。

二、请在两出句中任意选一句求对
A、泻玉流珠,清弦拨落霜天月
说明:
1、景物是瀑布;
2、从形、声等角度进行了描写;
3、喻格;
出句描写了深秋月夜下琮琤流韵的瀑布,飞流而下水石相激产生的瀑花既如泻玉倾珠,美妙的声音又宛如佳人拂弦,如珠之圆,如玉之润,宁静而洒脱。整句不出现瀑布两字,却呈现了一幅优美的飞瀑图。
要求:1. 所描写为一物,但不得点明;
          2. 句意流畅,意境优美;
          3. 需有喻格;
         4. 今古音不得混用。

B、月白风清,香山煮酒烧红叶
说明:香山红叶历来为诗人所咏。此为描写深秋游览香山,煮酒言欢。
要求:1.对句符合秋令时节。
          2.原创新作。
          3.今古音不得混用。
------此次擂题一是难度比较把握。而擂题二是要求限制死。故应对者少些,但从擂的立意来说,还不能失去其新颖。
[公告]楹联艺术区第四届擂台大赛赛题与参赛事项

一、填字对句联
□□□□,绿卷春光红不让;
要求:前面四空格为填字,填满后再对出下联,方为成联。
(由三少爷的微笑提供)
二、命题联
以“飞雪迎春”为主题,创作一副成联,字数不限。
(由三擂擂主聊天弹琴提供)
要求:1、原创新作。2、今古音不得混用。
------此次的擂题恰好与联都的十六擂同台竞技,在相同的十五天内,北网题目应对34人,联都题目应对20人,哪个擂题好,已经自有分晓。况北网是一填词为技巧。联都以玻璃为技巧,单从技巧的处理方式,北网也胜一筹。关于十六擂的擂题议论也颇有微词,在此不过多阐述。
------综合擂句来看,主要是看擂题新颖性强不强,能否吸引联友来对。还有起码是保证擂句的出句水平。好的擂句是擂赛成功的一半,这已经成了网络联赛中不容质疑的规则。尤其是北网楹联第六届擂台大赛的火暴成功,更能说明擂赛出句的新颖性。对于学习技巧的人而言,能在擂赛中磨练其出句,更能体现其出句水平与技巧水平。是以高明的技巧的表现形式也有此一说,出句能给对句提供多大的应对余地,就说明出句者的技巧水平如何?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16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对联技巧理论体系

九。技巧的盲棋理论及垃圾与经典并存的理论
盲棋为象棋的最高境界,那是闭着眼睛,以心去下,以心去揣摩。技巧的创作也应如此,待到最幽深孤高处,技巧如行云流水,信手拈来,随心所欲,身边一事一物皆可入联。此点和盲棋是相通的。
技巧还有另一理论,就是经典与垃圾并存。创作不怕出错,就怕不去尝试。所谓经典是在剔除错误与垃圾之后的剩品。所以余更鼓励联手直接去创作,去发挥自己的无穷想象力。
掌握以上两个小知识,可以放心的去造擂了。再者就是怎么去对待意境与技巧的分量。网络对联有其特殊性,最折中的办法是保持其平衡论调,以夜雨无声的潮起潮落就很能说明两者缺一不可。这是值得论坛注意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16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对联技巧理论体系

尾言:网络对联技巧早期很是吃香,也出现许多知名人物,但个人觉得技巧者无谁先谁后,而是应该谁多尝试,则谁多受益。没有永远的第一,也没有永远的第二,以个人而言,余曾狂言,网络技巧对联第一者除余外无第二人。那是从出句的含金量与数量,以及基于对技巧的深刻认识相言。但反复后,觉得所谓技巧者,更应该结合现实生活的特性。比如有很好的处世即为人之道,那就是一种技巧。对联就是生活。这始终是个人觉得学习技巧或意境对联的最终归宿。或许有了这样一种平和的语气,对于学习网络技巧对联应是有更多的帮助。此篇理论的存在也是基于对过去的一些文章的组合与整理。特此给网络技巧对联,也给北网楹联艺术区作网络第一篇关于技巧对联理论体系构成的整理。是以欢迎更多的联友参与交流。三少爷的微笑 2005.4.25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16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对联技巧理论体系

呵呵~~~这要好好看看学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16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对联技巧理论体系

三少对网络对联有很好的理论总结,学习~
建议纳入雅居资料库。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6-16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对联技巧理论体系

收藏,留着慢慢品味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6-17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对联技巧理论体系

有收获就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7-2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对联技巧理论体系

fei xia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7-2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对联技巧理论体系

fei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对联技巧理论体系

妙!学习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对联技巧理论体系

今天又有了不少收获啊
谢谢楼主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对联技巧理论体系

网络技巧对联第一者除三少爷外无第二人

作为崇拜者偶认为的确是这样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11-20 14:31 , Processed in 0.16720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