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940|回复: 4
收起左侧

[转帖]对联的欣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4-17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按语:此文是澹月先生为普及楹联知识撰写的楹联讲座讲稿,其中既有脍炙人口的经典联作,也有先生自己多年的创作体会和获奖作品。内容详实,深入浅出,实为楹联初学者不可多得的入门向导。经征得澹月先生同意,现将此文在网站陆续转载,以飨读者。
第五讲 对联的欣赏(一)
澹月

对联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具有欣赏性。欣赏一副好的对联不仅能够让人学到楹联知识,提高楹联创作水平,而且能够让人了解人文地理、史实典故,还能够让人心旷神怡、陶冶情操。一般来讲,对于对联的喜好和欣赏因人而异,有的偏爱名胜古迹联,有的则偏爱格言联;有的偏爱热情豪放的联作,有的则偏爱趣联妙对,各不相同。即使是名胜古迹联中,楼台亭阁,寺庙殿堂,山川湖海,也是千姿百态。有的以楼台亭阁分类欣赏,有的则以梅兰竹菊、春夏秋冬分类欣赏,也有的以历朝历代分类。但,不管如何,欣赏一副好的联作,确实是一种美的享受。
我们不妨以亭联为例进行赏析。
一、苏州沧浪亭联
沧浪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三元坊附近,是江南现存历史最久的古园林之一。五代末年此处为吴越中吴军节度使孙承佑之别墅。北宋庆历年间,诗人苏舜钦流寓苏州时买下这座别墅,又在临水处新建一亭,并借用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取名为“沧浪亭”,随后又写了一篇《沧浪亭记》。历来屡有兴废。南宋初年,著名将领韩世忠将其扩建为住宅。元代园废,改为寺庵。明代复建沧浪亭,并由文学家归有光为之作记。清康熙年间大修,布局为现亭主要基础。其特色是未入园林先成景,一泓清水绕园而过,隔水相望,廊阁起伏,波光倒影,漫步渡桥,始能入园。进门山丘隆起,以山为主,山上小径曲折盘回,林木葱郁,沧浪亭翼然山顶,景色自然。
清代学者梁章钜用欧阳修的诗句和园主苏舜钦的诗句,集成一联,如同出己手笔,工丽无比,堪称妙对: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清代嘉庆进士齐彦槐,字梦树,号梅麓,曾任金匮知县,苏州知府。他为沧浪亭题写了一联:
四万青钱,明月清风今有价;
一双白璧,诗人名将古无俦。
  上联的“四万青钱”是古代的一种钱币,相传当年苏舜钦买孙承佑的别墅时,花了四万青钱。下联的大意是说,诗人苏舜钦与名将韩世忠,犹如一双无瑕的白璧,从来就没有可以匹配的人。
二、虎溪三笑亭联
虎溪三笑亭在江西省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寺前。东林寺是我国佛教净土宗(莲宗)的发源地。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名僧慧远在此建寺讲学,并创设莲社(亦称白莲社),倡导弥陀净土法门,后世推崇他为净土宗始祖。唐时极盛,有“殿厢塔室共三百一十余间”。扬州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前来寺,后与该寺智恩和尚同渡日本传经讲学,慧远和东林净土宗的教义也随之传入日本,至今日本东林教仍以庐山东林寺慧远为始祖。寺前虎溪,自南向西回流,上有石拱桥。据《庐山记》记载,慧远居庐山东林寺,专心修行,影不出户,送客不过虎溪桥。当时常与诗人陶渊明、山南道士陆修静谈儒论道。一次他送陶、陆出山门,边谈边走,不觉过了桥。“虎辄聚鸣”,即“神虎”吼叫不止,三人相视大笑而别。这个文苑佳话,称为“虎溪三笑”,后建三笑亭。乾隆时任九江关总督的唐英,字隽公,号蜗居老人,为三笑亭题一联云:
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
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此联中的“三教”指慧远、陶渊明、陆修静各自崇奉的佛教、儒教、道教。“莲开僧舍”,是说慧远曾在东林寺创建白莲社,倡导净土法门。“一叶”,是指禅宗的一个宗派。“如来”,指佛教始祖释迦牟尼,这里指佛祖或“成佛者”。联语上联概括了虎溪三笑的传说,下联概括了东林寺在佛教界之地位,又颇具意味。
三、济南大明湖历下亭联
历下亭又名“古历亭”、“客亭”,在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中的小岛上。约建于北魏年间。诗人杜甫于唐天宝四年(745)游山东,在济南与书法家北海太守李邕相会,两人在此亭饮宴,后杜甫作《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今亭重建于清代,八角重檐,中悬清乾隆帝书“历下亭”木匾。亭前回廊临水,岸有临湖阁。湖南道州(今道县)人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道光进士,曾任编修、四川学政,工书法,独创一格。他用杜甫原诗句,书写一联镂刻于大门楹柱上:
海右此亭古;
济南名士多。
著名文学家、戏剧家、史学家郭沫若先生也曾为历下亭题写一联云:
杨柳春风,万方极乐;
芙蕖秋月,一片大明。
此联现镂刻在亭后名士轩门前的抱柱上。联语明快简洁,选取大明湖最有代表性的风物,像一幅图画一般托出大明湖的景色。联语妙嵌“极乐”、“大明”两地名。历山千佛崖下有“极乐洞”,大明即“大明湖”。嵌得极妙,情景交融,颇含情趣。
四、邵阳亭外亭联
湖南省邵阳市境内,资水南岸,有一石突兀而起,状甚奇伟。明代刑部尚书顾璘为其题名“砥柱矶”。矶上有二亭,一里一外。亭外亭在矶的顶端,小巧玲珑,望之翼然。清末诗人徐小松曾一联云:
风动钟声穿树去;
月移塔影过江来。
此联写尽了亭周的风景。请看,亭外亭后是康济庙,庙后古木葱笼,幽深似不可测。钟声起时,穿树而去,余音萦绕。对岸一塔,明月在天,塔影摇江,宛如一神女款款地向亭中游客走来,……。此联谴字造句颇为用心。首字一“风”一“月”,风行平地,月走高天。上下相对。第二字,“动”,飞动,写风行得轻快;“移”,推移,写月走得迟慢。快慢互对。接着,“钟声”与“塔影”,一为声,一为影。声可闻,影可见。视听作对。“穿树”,从树与树之间的夹缝中挤过,言树密。“过江”,从此岸与彼岸的空间走过,言江阔。疏密为对。末二字,一“去”一“来”。去是远离,来是靠近。远近相对。文字之对如此工妙,真可谓丝丝如扣。然而,此联审美内涵之精彩,几乎可以使人拍案叫绝!此联中的四个关键词是“钟”、“树”、“塔”、“江”。不难看出,“钟”里含有“金”,“树”里含有“木”,“塔”里含有“土”,“江”里含有“水”。而金木土水火,是我国古代哲人认为构成世界的五大元素,即“五行”。此联中没有“火”,这是因为亭是木结构建筑,遇火即毁,所以忌讳而避开了。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传统理论,“钟声穿树”,“钟声”为什么“穿树”?“金克木”也;“塔影过江”,“塔影”为什么“过江”?“土克水”也。再看对句,“塔”对“钟”,“土生金”也;“江”对“树”,“水生木”也。赏析此联,不仅给人们带来充分的审美愉悦,也给人们带来丰富的哲理意趣。
五、杭州观海亭联
浙江省杭州市北高峰南,灵隐寺西北的巢枸坞,有一韬光寺。相传是因唐代高僧韬光在此结庵说法而得名。寺后有观海亭,站在此亭可遥望钱塘江入海,清代新增“西湖十八景”中“韬光观海”即由此而来。观海亭亭柱上有唐代宋之问的联句:
楼观沧海日;
门对浙江潮。
据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第十四卷记载:“骆宾王之败也,落发灵隐寺中,无人识者。宋之问游寺,月下绕廊吟曰:‘鹫岭郁迢,龙宫锁寂寥’,数过不彻,有一僧对长明灯、坐大禅床,问曰:‘少年何事苦吟?’之问曰:‘欲题此寺,而思不属。’僧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惊喜,遂为终篇。迟明访之,已不见矣。人始知为骆宾王也。”观海亭后来就用宋之问这一原句作为对联,所以也有一说称此联为骆宾王所作。
六、绍兴望海亭联
浙江省绍兴市西隅府山(又名卧龙山),与城内蕺山、塔山鼎足而立。主峰前有石柱古亭,名望海亭,始建于唐代。亭下有春秋时越国大夫文种墓及唐宋摩崖题刻。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为望海亭题一联云:
若耶溪上,泛者去而未休,何行游此地乎,静听争流之万壑;
山阴道中,苦于应接不暇,是以建斯亭也,坐观竞秀之千岩。
联中的“若耶溪”在绍兴南,溪旁有浣纱石,相传为西施浣纱处。“山阴道”位于绍兴西南郊一带,以风景优美著称。王羲之“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言下无虚。袁宏道“钱塘艳若花,山阴芊如草。六朝以上人,不闻西湖好。”亦非夸张。贺知章、陆游都爱此“湖山奇丽”而终老此乡。《世说新语·言语》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七、杭州西湖湖心亭联
中央宛在;
一半勾留。
此联只有八个字,却以极其简约的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地勾画出湖心亭的地理位置特征和其无限魅力,可谓言简意深,功力不凡。
上联出自《诗经》中极其优美的篇章《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流从之,宛在水中央。”作者根据湖心亭的实景,独具慧眼地选取“宛在水中央”这一句,用作上联。删去“水”字,收到了游人身临其境,四面烟波入眼,不着“水”字而水自历历的特殊效果。同时,巧妙地调整词序,化虚为实,使“宛”字的意义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宛在水中央”的“宛”是“仿佛”、“好象”的意思,给人一种虚无缥缈、如梦如幻的感觉;而“中央宛在”的“宛”字却含有“历历”、“分明”之意:这湖心亭镶嵌在澄碧湖水中央,多么令人瞩目啊!一字之省、两词之换,就产生如此微妙的艺术效果。
下联出自白居易《春题湖上》诗:“湖上春来如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作者截取半句诗入联,略去“是此湖”三字,立即使“一半勾留”的对象由“湖”转为“亭”,天衣无缝地切合此地此景,突出了湖心亭的魅力:人们在杭州流连忘返,大半是因为有这美丽的湖心亭。
此联文采飞扬,韵味隽永,取舍精当,组合微妙。不言水而水自见,不言亭而亭自立。这就叫“点金成钻,琢玉为璋”。
八、广州白云山听涛亭联
从广州白云山山顶公园沿北路下山,即可见松林密布,此处风过松摇,声如涛涌,故而这里的亭子叫“听涛亭”。前人曾写有一诗表现白云山的风韵,其中有句“天风海水白云间”。管理园林的同志将其作为下联悬挂于亭旁,向游客征上联。1964年7月24日,郭沫若游览白云山,见听涛亭柱子上只挂下联后,欣然对出了上联:“旭日朝霞红雨乱。”并在对联旁写道:“羊城八景之一的白云松涛处,有人以‘天风海水白云间’句索对,今易‘间’为‘闲’字,较活而有意趣。因为上句以‘乱’配之,深于诗者谅不以为避重就轻也。”经郭老妙笔生花,听涛亭的对联就成为:
旭日朝霞红雨乱;
天风海水白云闲。
上联用“红雨乱”比喻“旭日朝霞”,颇为新颖生动;下联以“白云闲”衬托“天风海水”,更显得气势非凡。
九、湖南衡山半山亭联
南岳衡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在湖南省中部。山有72峰,相传尧、舜都曾到此。衡山有个半山亭,位于南岳镇至祝融峰之间,南朝齐梁时代修建。清光绪四年(1878)改亭为观。解放后,又将观改为半山亭招待所。该亭有一联云: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需努力;
会心不远,欲登绝顶莫辞劳。
此联借半山亭所处的位置而发,联语寓意深刻,富有哲理。
十、丹东锦江亭联
辽宁省丹东市北面的锦江山中建有锦江山公园,锦江亭就坐落在锦江山的顶峰。该亭始建于1932年,原为单层四角建筑,名为东天阁。1949年更名为镇江亭,1965年改为现名,1966年改造并加高为二层。2002年重建。重建后的锦江亭高17.5米,三层,六角,攒角,贴金宝顶。丹东的历史沿革、风景名胜、风土人情等,都在雕梁画栋上得以再现,成为一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是鸟瞰丹东市区全貌,一览中朝两国风光的最佳去处。2005年5月,重建单位举办了征集锦江亭楹联活动,最终在数百副应征联中评选出9副宜镌刻悬挂的亭联。其中,一楼镌刻悬挂的三副楹联为:
一江绿水流春韵;
满目青山簇锦亭。

?
一座锦山,一江绿水,八音歌胜地;
几分明月,几缕清风,四季伴游人。

?
一江绿水,两岸风光,三沿宝地,四季丹青收眼底;
十里长街,百年银杏,千朵杜鹃,万言诗赋蕴毫端。
联中的“一江绿水”是指中朝界河鸭绿江。“三沿”是指丹东为沿江、沿海、沿边之市。“银杏”与“杜鹃”则为丹东的市树和市花。二楼悬挂的楹联为:
信步登亭,丽日晴云舒画卷;
畅怀揽胜,青山绿水润文章。

?
联山联水联天地;
通北通南通古今。
三楼悬挂的楹联是:
边城放眼金帛锦;
故国登高日月明。(析字联)

?
一亭花月留春地;
四季霓虹不夜天。

?
千里春光银杏雨;
一城秀色杜鹃风。
联语歌颂了丹东在现代化建设中日新月异的变化,体现了爱我边陲、爱我中华的殷殷之情。
十一、北京陶然亭联
北京市右安门内东北的陶然亭,初名“江亭”,是清朝康熙三十四年由工部朗中江藻督建的。后来取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句“更待菊黄家醸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之意境,取名“陶然亭”。清乾隆进士、内阁学士翁方纲(北京人)为其题一联云:
烟笼古寺无人到;
树倚深堂有月来。
当然,现在的陶然亭已成为公园,此联已荡然无存,但联语所描写的古时陶然亭的景致却颇具情趣。全联围绕一个“静”字用词,用一“无”一“有”进行鲜明对比,推出了古寺静谧幽深的特点。另外,清代康熙进士、待读学士沈朝初(江苏吴县人),善诗文,他匠心妙运,调动其笔下的“红莲碧沼”、“白月清风”,为陶然亭也撰写一联,妙语天成,令人叫绝。联云:
慧眼光中,开半亩红莲碧沼;
烟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风。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清代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嘉庆十六年进士。历任编修、监察御史、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及两广、湖广、陕甘、云贵总督等官。他曾为陶然亭撰写一联:
似闻陶令开三径;
来与弥陀共一龛。
此联化用苏轼《李伯时画其弟亮工旧隐宅图》诗“近闻陶令开三径,应许扬雄寄一区”句及范成大《再出东郊》诗“昔者开三径,他时老一龛”句而用之,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后人称其为“陶令”。“三径”是指隐士所居之处,典出西汉末年,兖州刺士蒋翎,因王莽专权而告病辞官,隐居乡里,院中辟三径,唯与求仲、羊仲来往。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林则徐即亭景而生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写出了陶然亭幽雅清静之境,益觉有致。
十二、苏州拙政园绣绮亭联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娄门内,是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拙政园、狮子林、留园、沧浪亭)。“绣绮”,彩色织品。杜甫有诗“绮绣相辗转,琳琅愈青荧,”用为亭名,赞此间景色优美,如彩色绣品。清乾隆十六年进士(1751)刘墉(1720~1805)曾为绣绮亭撰写一联云:
人远忽闻清籁起;
心闲频得异书看。
“人远”,远离繁闹的人群,有“心远地自偏”之意。“清籁”,清雅的天籁之声。“天籁”,自然界的声响。上联用陶渊明《饮酒》诗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句意,实指思想情趣高逸悠远,超脱世俗之见,只求复归自然。有了这种想法,卜居之地虽闹亦偏,“人远”实乃是“心远”。“心闲”,闲适的心情。联指无所羁绊的美感心理和解缚归本的生命境界。慕“闲”之心,实是领悟了“事来时不惑,事去时不留”。有这样的心境,自可“频得异书看”。下联着意表现禅的闲适境界,此境界惟觉惟悟方可达到,达到自当谐也悦哉!
无独有偶,清乾隆十七年(1752)特赐进士梁同书,也为绣绮亭撰写一联云:
闲寻诗册应多味;
得意鱼鸟来相亲。
上联集引黄庭坚《和高仲本喜相见》诗:“闲寻诗册应多味,老傍人门想更慵。”讲读诗吟咏之有得,表现了恬淡闲适的心境。“多味”的“味”字,本指滋味,联用以喻所读所写之义理。陆九渊《读书》诗:“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下联取意于《世说新语·言语篇》:“梁简文帝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山水,便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不说人对鱼鸟的亲切,而说鸟主动与人相亲,用移情拟人法,更加传神地表达对自然的热爱。此联用景物的折光,巧妙地烘托、表现闲适的情怀,读之可见景致之隽逸,雅士之旷达,自会使游人品出内中的“多味”,抒发内心的“得意”。
十三、吉林市北山公园旷观亭联
北山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区西北,主峰海拔270米。东西两峰之间有拱形石桥相通,名鸾佩桥。西峰上有旷观亭,高10米。“旷达”,指放眼纵观。登上亭楼鸟瞰,全市景物一览无余。清光绪十一年(1885)拔贡成多禄(1864~1928)为旷观亭题一联云:
登楼远望,四面云山,千家烟树;
长啸临风,一川星月,万里江天。
“云山”,高耸入云之山。“烟树”,云烟缭绕的树木、丛林。亦指炊烟。上联写“登楼远望”所见之景,展现了一幅“云山”吐翠,“烟树”含青的充满生机的水墨画卷。“长啸”,大声呼叫,古人常以此抒怀。“临风”,迎风、当风。“江天”,多指江河上的广阔空际。下联写“长啸临风”所抒之情,弹拨出一支“星月”灿烂、“江天”浩渺的令人沉醉的浪漫新曲。作者通过“登高”、“长啸”,将自己置身于画面乐境之内,并将生机盎然、一望无际的壮丽景色,融于极富概括力的以数字状形的短句之中,次第井然,意象优美,又紧扣亭名“旷观”,读来音韵铿锵,令人感慨万端,精神为之一振,更觉旷快而适意,胜迹平添几分风采;观览之尽兴,心中又增几许雅韵。
十四、湖南江永县月波亭联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杨翰题月波亭联云:
风月资吟啸;
烟波得性情。
“月波”,《汉书·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后以指月光。李群玉《湘西寺霁夜》诗:“月波荡如水,气爽星朗灭。”“风月”,清风明月,泛指美好的景色。“资”,资助,供给。“吟啸”,吟咏唱歌。张可久《梧叶儿·山阴道中》曲:“青山小洞庭,吟啸寄幽情。”上联写此间幽美的景致足以使人兴会酬唱,吟咏抒怀。“烟波”,指烟雾苍茫的水面,用以称泛舟江湖。“性情”。人的禀性和气质,也指思想感情。下联称亭如小船,置身其上,见烟波浩渺,飘逸苍茫,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自可陶冶情操,进入化境。联语笔墨简淡闲放,情味隽永,巧嵌“月波”之亭名,深得“月波”之旨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所热衷的投身大自然、寄情大自然的闲雅情志,颇有情韵。
第六讲 对联的欣赏(二)
澹月

在我国历代文学百花苑中,对联是一朵独特秀雅的花蕾。而在对联中,有一种奇特、有趣、巧妙、罕见的类型,那就是趣联妙对。这类对联宛如武术中的醉拳,特别富有神力,给人以超级的审美与享受。同时,人们又常用以歌颂讽刺、惩恶扬善,斗智斗巧,有贬有褒,令人一笑三叹,拍案叫绝。我们在欣赏对联时,不能不关注趣联妙对。
一、首尾同字联
在趣联妙对中,有一种首尾同字联:
菜籽榨油油炒菜;
棉花织布布包棉。
此联上联开头是“菜”字,最后一个字也是“菜”字,并巧用了顶针格,顺理成章,十分自然。下联开头是“棉”字,最后一个字也是“棉”字,合乎逻辑,语意连贯,颇有趣味。又如,挽彭德怀联:
德垂青史,青史永颂德;
怀念人民,人民长缅怀。
此联也是一副首尾同字联。上联首尾同一个“德”字,下联首尾同一个“怀”字,恰到好处,既歌颂了彭德怀光明磊落的一生,又表达了人民的缅怀之情。此联还是一副嵌名联。再如:
秀山轻雨青山秀;
香柏鼓风古柏香。
此联也是一副首尾同字联。上联同一个“秀”字,下联同一个“香”字。据说这副对联经过十年的磨练才成功。1936年的一天,作者(张恩浩)去通海县秀山游玩,恰巧下起细雨来,他即到凤仪亭避雨,目睹秀山雨色,得一联句“秀山轻雨青山秀”,但苦思良久,却不得下联。他回去告诉其父亲,却被父亲斥责了一通。他父亲有迷信意识,认为如果难对无偶,写对者非要短命不可,于是在昆明某报上征联,但一直没有征得。1946年秋,作者到了一趟香港,得了一句“香港和风阖港香”可作下联,但他父亲不满意。后来,他父亲去世了,作者怀着哀思到秀山“诵金寺”漫步,无意间看到“香山古柏阁”的匾额,随即构思,终于作出了“香柏鼓风古柏香”的下联。可见,首尾同字联创作难度之大。又如:
酒客酒楼同醉酒;
诗人诗画好吟诗。
这也是一副颇为有趣的首尾同字联。又如:
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
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
这是明代皇帝朱元璋与一位和尚对答的一副对联,上下联的首尾各同“雪“和”“风”字。
二、首尾重复联
湖北襄阳隆中武侯祠的一副新对联:
三顾堂前盖冠如云,古今几许行三顾;
武侯祠里人流似水,多少深思效武侯。
此联上联首尾重复“三顾”而字,下联首尾重复“武候”二字,这对烘托意境、表达感情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全宝盖头联
相传清代时,湖南省衡阳歧山有一尼庵,那里有位年轻尼姑很有才华。她的舅父三次劝其出嫁,终于被劝动了心。她说:“我写一上联,谁能对上就嫁给他,要是无人对上,我还是当尼姑。”她出的上联是:
寂寞寒窗空守寡;
这上联七个字都是宝盖头,下联的用字和内容当然也要与此相对。这一上联一直过了八年,也无人对出。有一天,有位姓胡的书生,来歧山闲游,听说了上联,突然想到自家隔壁一富户家里,上月来了一位受尽折磨的远客,被招为女婿,过上安宁生活之事,灵机一动,作出下联:
宽容富室实安宁。
这位尼姑听了下联很满意,遂与这位书生结为夫妻。
四、同边旁联
利用边旁、部首相同的汉字组成的对联,称为同边旁联。这种对联构思精巧,绕有趣味。例如,有一副和尚与秀才对的联:
梧桐枝横杨柳树;
汾河浪激泗洲滩。
这是一副天衣无缝的边旁联。上联选用了七个边旁皆“木”的字组成。相传有位老和尚善作对联,一天狂风乍起,寺院中的梧桐树枝被折断,正好横架在杨柳树的枝桠上,触景生情,便作了这上联。可是,老和尚绞尽脑汁再也想不出下联了。后来,有个秀才乘船来寺院烧香拜佛,经过汾河急流之处泗洲滩,听了大家说起和尚的上联后,沉思片刻对出了下联。秀才借用河名地名,七个字都是“三点水”旁,以“水”对“木”,贴切奇巧,妙趣横生。
相传有一个文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流落在湘江之滨,在悼念屈原时,作了一副同边旁联:
泪滴湘江流满海;
嗟叹嚎啕哽咽喉。
此联上联每个字都是“三点水”作边旁,下联每个字都用“口”字作边旁,亦很有趣。
同一边旁的对联还有:
荷花茎藕莲蓬苦;
芙蓉芍药蕊芬芳。
这副联上下联中的每个字,都是由“草”字头组成的,颇为奇特。
2004年上海举行“甲申金秋楹联大赛”,笔者也作了一副同边旁联:
沪渎涌潮,激浪滔滔流瀚海;
浦江泛潋,泓波滚滚洽瀛洲。
全联的22个字,皆为“三点水”旁。渎,沟渠河川。潋,被吹起的水面的波纹。瀛洲,指全世界。
五、同音字联
有些对联用一个或几个音调相同而词意、内容不同的词组成。这类对联叫同音字联。例如这一副对联:
童子打桐籽,桐籽不落,童子不乐;
麻姑采蘑菇,蘑菇真鲜,麻姑真仙。
此联上联“童子”与“桐籽”,“落”和“乐”音调相同;下联“麻姑”与“,蘑菇”,“鲜”与“仙”音调相同。
相传明代解缙也作有一副妙联: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此联巧用“蒲、桃”与“葡萄”,“梅、桂”与“玫瑰”音调相同组成,新奇别致,读之令人拍案称奇。
六、异字同音联
明代杨继盛,号椒山,有一次他游江苏镇江焦山是戏作了一副联:
扬子江头渡杨子;
焦山洞里住椒山。
他在联中利用“扬”与“杨”同音。“焦”与“椒”同音,把自己的大号和所游之处寓于联中,实为高妙。这种对联称为异字同音联。又如下面这副对联:
天上星,地下薪,人中心,字义各别;
云间雁,檐前燕,篱边鷃,物类相同。
这也是一副异字同音联,上联的“星”、“薪”、“心”三字同音,下联的“雁”、“燕”、“鷃”三字同音,而字体各异。薪,柴也;薪火,柴火者。
七、双关联
有人把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运用到对联中,能使联语含蓄深刻,耐人寻味。相传明代宰相李贤,看中了青年士人程敏政,打算招他为婿(xu),于是设宴款待他。席间,李贤指着桌上的果品出对道:
因荷而得藕;
程敏政猜到李贤的用意,随口应道:
有杏不须梅。
李贤见他果然才思敏捷,即把女儿许配给他。表面上李贤似乎在说盘中的莲藕,其实,他是借用双关修辞格:荷者,何也;藕即指偶。问程敏政凭什么得配偶?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程敏政机敏过人,大着胆子说:我三生有幸,何用人作媒!一问一答,但不说破,一个心照不宣,一个正中下怀。一联引来佳偶,确为趣事。
八、回文联
有一种对联,正读、倒读,文句都通顺,意思都完整,这种对联称为回文联。例如,前几年海南省海口市望海国际大酒店的征联也是回文联:
水连天天连水;
楼望海海望楼。
回文联大多独具匠心,构思精巧。
回文联的另一种形式,与回文诗相同。例如:
桥对寺门松径小;
巷当泉眼石波清。
此联倒读又成一联:
清波石眼泉当巷;
小径松门寺对桥。
类似的回文联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如笔者为南京夫子庙天圆楼大酒店题联:
客上天园满园天上客;
香添味色佳色味添香。
?
又如:
风送花香红满地;
雨滋春树碧连天。
九、回文谐音联
在有些回文联中,顺读和倒读,谐音相同,意思明确,称为回文谐音联。例如下面这副对联: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帖翰林书。
细细品之,此联无论顺读、倒读,读音不变,平仄协调,或音同字异,或义异字同,变化有致,回文谐音兼备,较之一般回文联难度更大。说起此联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
相传一位翰林到寺庙游玩,见庙里挂有一副荷花,墨色淋漓,笔法挺健,特别是那亭亭玉立的荷杆,一笔就成,尤见功力。翰林连声叫绝,问老僧是何人所作,意欲求之。老僧说:“乃贫僧所画,我出一上联,大人若能对得,当以此画相赠。”和尚的上联是:“画上荷花和尚画”。翰林一时没有对上,只得悻悻而归。回到府内,仍在苦思,忽然他看见每日临摹的字帖,心中一亮,便作出了下联:“书临汉帖翰林书”。
十、复字联
唐代诗人戴叔伦,少年聪颖,先生非常喜欢他。一次,先生带他到郊外一个名叫白店的地方游玩,恰遇白羽公鸡站在高处啼鸣,先生灵感顿生,作了一上联要戴叔伦对。才思敏捷的戴叔伦一下被难住了,他苦苦思索,直到日头偏西也没有对上。后来,他们走到一处叫黄村的地方,恰巧碰到一只黄狗窜出来追着狂叫。戴叔伦触景生情,灵机一动,便对出了下联。先生连声叫好。他们作的对联是:
白店白鸡啼白昼;
黄村黄犬吠黄昏。
联中用“村”对“店”,“犬”对“鸡”,十分工稳,而且重复三个“黄”字对三个“白”字,成为一副饶有兴味的复字联。
复字联,就是将一个或几个汉字按照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多次,使所表达的主题更加深刻。例如,明代朱元璋赐给金陵秦淮河的一联:
佳水佳山佳风佳月,千秋佳境;
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
联中山下联分别将“佳”、“痴”两字,五次重复,描写秦淮河日夜的景色,令人如痴一般地陶醉。
十一、顶针联
顶针联中,明代才子祝枝山和唐伯虎吟对的一联尤为突出: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联中“水”与“水”、“车”与“车”,“风”与“风”、“扇”与“扇”顶针,构思非常精巧。
顶针联中还有一种顶针复字联。例如,明代朱元璋在私访中,和重庆一位书生求对,朱元璋出上联,书生对下联:
千里为重,重水重山重庆府;
一人为大,大邦大国大明君。
这副对联既是复字联,又是顶针联,(还是析字联),并将“重”和“大”重复四次。又如,有人给观潮亭写一联:
听雨,雨住,住听雨楼也住听雨声,声滴滴,听,听,听;
观潮,潮来,来观潮阁上来观潮浪,浪滔滔,观,观,观。
这是一副典型的顶针复字联,联中重复着四个“雨”字和“潮”字,重复着三个“住”字和“来”字,重复着六个“听”字和“观”字,耐人寻味。
再如,广州黄花岗有一副墓联:
黄花岗,岗花黄,黄照碧血,血染黄花留芳阁;
绿水河,河水绿,绿印白塔,塔映绿水存真容。
上联的“岗”、“黄”、“血”是上递下接的顶针字,重复着四个“黄”字;下联的“河”、“绿”、“塔”是上递下接的顶针字,重复着四个“绿”字。这也是一副典型的顶针复字联。
十二、拆字联
一些对联按照汉字结构的特点,将联中某些汉字拆开进行叙述,意义明确,这种对联叫拆字联。例如,
四口兴工造噐成,口多工少;
二人抬木归來晚,人短木长。
说起次联的来历,也有个故事。据说明代文人吴文泰,有一次让两个家人给好朋友丁逊学去买木头。这两个人早早去了,很晚才抬着木头回来。丁逊学看到木头买回来了,请了四个木匠做木器家具。吴文泰见四个工匠做木器活,心里一动,便作了个拆字联,让丁逊学来对。上联意思说,四个人做木匠活儿,人多活儿少。联中“四口”指那四个工匠;“兴工”就是做工。“四口兴工”正好组成个“噐”字(这是器字的异体字),“噐”字拆开,就有四个“口”,一个“工”,所以说“口多工少”。丁逊学一听,盯着木头,就想到了买木料的事,马上对了下联。下联中,“來”是“来”的繁体字。丁逊学也是采用拆字法,把“來”字拆成了二“人”一“木”。两个小“人”和一个大“木”。意思就是说,两个人抬木头回来晚了,木头挺长,人显得挺短,看着很有意思。
十三、析字联
联苑中,有一种妙趣横生的析字联,“析字”和“拆字”相近似,但也有不同。“析”有“解”字的意思,即通过对字的分析和解释,引申出某种意思,以此构成对联。例如:
踢破磊桥三块石;
剪开出字两重山。
这是一副析字联。“磊”破成三“石”,“出”开作二“山”,用“剪”对“踢”,以“两重山”对“三块石”,对仗工整。
又如,香港电影《三笑》中,也有一副析字联:
十口心思,思国思君思社稷;
八目尚賞,賞风賞月賞秋香。(“賞”是“赏”的繁体字)
这副对联,或许是从乾隆皇帝和纪晓岚的那副析字联演变而来的:
心口十思,思子思妻思父母;
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十四、拼字联
相传古代有个相国小姐,选择女婿的条件很特别,不论贫富,只要对出她的对联便可。她出的上联是:
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上联贴出以后,一直过了三年,也无人对得上。此联为何这样难对呢?原来是副拼字联。“寺”和“诗”分别由“寸”和“土”、“言”和“寺”拼合而成,“月”乃“明”字拆开,而且每句首字均与上句末字相同,这是顶针格,还有引号内又是一句唐诗,这称作转引格,末字“寺”又是第一组合的字。条件之多,属对确为困难。
一天,有位林秀才上京应试路过此地,得知此联,思索片刻,即对出下联:
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林秀才从自己的姓上做文章,虽然个别平仄不合,但是拼字、拆字、顶针、转引诸条皆合要求,能对得出这样的下联,确实不易。
十五、测字联
朱棣在北平当燕王时,认识了一个叫道衍的和尚。道衍一见朱棣,就说:“要是我帮着您,保准让大王您戴上一顶‘白’帽子。”朱棣一听就明白了:“王”字加上“白”字不就是“皇”字吗?于是他就把道衍留了下来。两人作过一联云:
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
国乱民愁,王不出头谁作主。
这是一副测字联。朱棣的上联表面上是说,天气寒冷,一点水就能结成冰。它又是拆字联,“水”字上加一个“点儿”,不就是“冰”字了吗(古代“冰”字可以写成“氷”)?其实,这是朱棣在借题发挥,“水”能变成“冰”,自个儿这个“王”能不变成“皇”吗?道衍早就猜透了朱棣的心事,眼珠儿一转,马上对了下联,意思说,国家乱糟糟的,老百姓愁眉苦脸的,盼着出个好皇帝,您这个做“王”的要挺身而出,为民作主。“王”字出个“头儿”,正是个“主”字。和上联一样,有测字的意思。真正含义是说,要是燕王您不挑头干大事,有谁还配作这个“一国之主”——皇帝呢?没多久,朱棣就在北平起兵,后来打败了建文帝,做了皇帝(明成祖)。道衍也当了大官。
十六、漏字联
据说,从前有位财主对穷人特别狠毒,大家对他狠之入骨。有一年春节前夕,这位财主请人题写一副春联,教书先生给他写了这样一联: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义廉。
横批:南北。
这位财主胸无点墨,看了教书先生的字写得不错,非常满意,除夕夜即把对联贴了出去,围观者很多。一些粗通文墨的,感到奇怪,百思不得其解。有个聪明的人,看出了其中的奥妙,悄悄道破,众人笑得前仰后合。原来这是一副漏字联,上联缺个“八”字,下联少个“耻”字,上下联连起来则成了“无耻忘八”,“忘”、“王”同音,亦即“无耻王八”;横批“南北”,意谓“不是东西”。巧用漏字方式,痛骂财主一顿,人心大快。
十七、数字联
江苏苏州园林有一副有趣的对联:
千朵红莲三尺水;
一弯新月半亭风。
这是一副数字联。一联十四字中无一动词。准确地运用四个数词和四个量词进行搭配,纯用素描的手法,描绘出明丽爽快的园林景色,清新舒展,浑然天成。
又如,笔者为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撰写的一副春联也是数字联:
万象更新,百族情融,三春溢彩山河壮;
一元复始,九州世盛,亿众欢歌岁月馨。
十八、虚字联
在古今对联中,将文言虚字“之乎者也矣哉”嵌入联中的不少,运用恰当,妙趣横生。如,某人写给观音大士的一副对联:
音可观乎;
士何大也?
此联不仅嵌入虚字“乎”、“也”,而且还嵌入“观音大士”四字,十分贴切,饶有情趣。
有副酒店联云:
入座三杯醉者也;
出门一拱歪之乎。
联中嵌进虚字“之乎者也”四字,把一个酒客的情态描绘得多么逼真!
?某人挽秋瑾联:
悲哉秋之为气;
惨矣瑾其可怀。
联中嵌进“哉”、“之”、“矣”三虚字,第三字还嵌进“秋瑾”两字,意义深刻。再如,福建连江青芝寺联:
翁之乐者山林也;
客亦知天水月乎。
联中“之乎者也”全在内,堪称妙哉。
鲁迅先生在30年代初曾给瞿秋白题过一联: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此联的虚字用得非常精当,读后使人仿佛听到了鲁迅先生意味深长的语音。
十九、嵌名联
1983年春节中央电视台等单位举办的迎春征联中的第四联是嵌字联,出句是用当代三位文艺界知名人士的名字配合起来,而意义连贯一致,构思精巧。要求下联也要用三位文艺界知名人士相配。最后评出最佳联是:
碧野田间牛得草;
金山林里马识途。
再如,今年五月,有感于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笔者为其分别作的嵌名联:
题赠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
连以为民,期复兴一统;
战之与国,仰合作双赢。

题赠亲民党主席宋楚瑜、陈万水伉俪
两岸三通,楚天洽万水;
九州一统,瑜色映千山。
二十、国名地名联
1945年8月,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喜讯传到四川成都,家家户户都贴出了庆祝胜利的喜联。其中有一副把国名、地名巧联成的对联:
中国捷克日本;
南京重庆成都。
此联上联用了三个国名:中国、捷克、日本;下联用了三个城市名:南京、重庆、成都。上联的“捷克”当国家名讲是一个词,要是把它看成两个词,也能当“战胜”、“胜利”讲。同样,下联的“重庆”也能看成两个词,当“重新庆祝”讲,“成都”可以当“成为国都”讲。全联可以理解为:中国彻底战胜了日本侵略者,庆祝南京重新成为国都。(南京本来是国民政府的首都,日本侵略中国后,迁到了四川重庆,南京被日本侵占了。抗战胜利后,南京又成为国都。)此联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很新颖,寓意深刻。
有一副苏川地名巧对也十分有趣,联语是这样的:
四川成都重庆开国府;
江苏无锡宜兴泥茶壶。
此联从字面看,下联包括一个省名、两个市县名,一特产名,意思是说,江苏没有锡,适合做泥茶壶。分别将“无锡”、“宜兴”别解,用了双关、转品的手法,扣合得很严密,天衣无缝。上联以四川省名,成都、重庆两个地名,分别同上联相对。“成都”可以解作“成了国都”,“重庆”可以讲成“再次庆祝”,因为“成都”,所以“重庆”“开国府”,丝丝入扣,逻辑性强,可谓相映成趣。
二十一、药名联
药名不仅能入诗,也能入对联。在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古人巧用药名作对联的故事。
旧时有位教书先生和一位医生,平时喜欢作对联。有一天,教书先生去看望医生,一进门见其院子里桃红柳绿,随口道出一联:
碧桃万树柳千丝;
医生在屋内听到,边往外走边对着:
红枣二枚姜一片。
教书先生又吟道:
避暑最宜深竹院;
医生接对道:
伤风尤妙小柴胡。
教书先生一听,心中甚喜,又念一联:
玫瑰花开香闻五六七里;
医生不假思索,立即对出下联:
梧桐子大日服八九十丸。
教书先生出句文雅,医生应对自然,句句不离药名,对仗工整,令人折服。
据说,旧时有一位李先生,特别喜欢作对联,有一年的腊月,他邻居的母亲去世了请他写挽联。这时候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李医生提笔写下了这样一副挽联:
知母应当归,唯怜父子留行,泪洒冬花冰片雪;
灵仙非没药,难求慈姑独活,魂飞天竹海风寒。
联中的“父子”即中药名“附子”,“留行”即中药的“王不留行”,“慈姑”即山慈菇,“天竹”即南天竺,“海风”即海风藤菇,其余像知母、当归、冬花、冰片、灵仙、没药、独活,均属中药名,共十二种中药。全联36个字,有24字是中药名,寓意深刻,妙趣横生,表现了夫妻母子生离死别的悲伤之情。
二十二、作品一串联
作联方法,可以创新,也可以集句。有人将香港武侠小说家金庸的十四部武侠小说,各取作品的第一字作了一联,饶有兴味。全联云:
飞雪天连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这副对联包含了金庸的十四部武侠小说:上联的“飞”——《飞狐外传》,“雪”——《雪山飞狐》,“天”——《天龙八部》,“连”——《连成诀》,“射”——《射雕英雄》,“白”——《白马啸西风》,“鹿”——《鹿鼎记》;下联的“笑”——《笑傲江湖》,“书”——《书剑恩仇录》,“神”——《神雕侠侣》,“侠”——《侠客行》,“倚”——《倚天屠龙记》,“碧”——《碧血剑》,“鸳”——《鸳鸯刀》。此联还揭示了金庸先生这些作品的特点,刀光剑影,英雄角逐,哀怨缠绵,颇为恰切。
二十三、影片名联
有人用电影名巧妙组成对联,很有趣味。例如:
金沙江畔花枝俏;
云雾山中万木春。
上联由《金沙江畔》和《花枝俏》两部影片组成;下联由《云雾山中》和《万木春》两部影片组成,挺有意思。又如:
渔岛之子扬帆试航,乘风破浪;
英雄儿女拼搏创业,耕云播雨。
这副对联上下联各有四部影片名组成,即《渔岛之子》、《扬帆》、《试航》、《乘风破浪》、《英雄儿女》、《拼搏》、《创业》、《耕云播雨》。此联意思不错,对仗也较工整,但下联末字是仄声,不合律。
二十四、嵌画联
对联,有的像一首诗,有的像一幅画,十分生动形象。例如这副对联:
一簇丽花交辉立;
两只彩雀互倚蹲。
这就是一副嵌画联。如果按照对联表达的意思去画一副图画,那么,画面应该是:一簇非常美丽的牡丹花,交相辉映地立着;同一画面上,有两只美丽的孔雀互相依靠着蹲在那里。着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啊!
又如,古代有位秀才写的一副嵌画联:
日照纱窗,莺蝶飞来,映出芙蓉玫瑰;
雪落板桥,鸡犬行过,踏成竹叶梅花。
这副对联的由来,也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个秀才,一日坐在绿纱窗前读书,抬头见纱窗上晃动着一束芙蓉、玫瑰花,心里甚喜,以为是隔壁的小情妹蹲在窗下举花逗戏。秀才蹑步出门,不想竟扑了个空,惊飞了停栖在窗台前的黄莺和蝴蝶,他即兴作了一上联。可是怎么也想不出下联来。一晃过了八个月,一天下雪了。他随邻居老先生出门,看见桥面上有“梅花、竹叶”图案,即问老先生是谁画的?老先生告诉他着是狗和鸡路过桥面留下的脚印。秀才听后乐得拍手大笑,跑回家立即挥笔写下了下联。
记得有一家晚报征联,曾出过一则嵌画上联征求下联,联云:
鸡犬过霜桥,一路梅花竹叶;
这句上联,虽是短短十一个字,可是字字如镶玉嵌珠,文词尽管简约,但意趣新奇绝妙,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你看,清晨霜铺大地,宁静安谧,一座乡间小桥上,有鸡、狗踏霜而过,留下了印印足迹,是以“竹叶”、“梅花”相称,所绘此情此景,呈朦胧之意,回味无穷。征联结果得出的其中一副下联是:
蝶鸽萦血日,半池柳絮芙蓉。
这一下联不失为力作,其意境、文采也很有功夫老练。用“蝶鸽”对“鸡犬”,词性相同。萦,萦回盘旋,和“过”字天然相对。特别是用“血日”对“霜桥”,既突现了黄昏对清晨,又强调了色彩上的反差,比起雪和霜同是冷色要好得多。尤其后面六个字就愈加错落有致,颇有鬼斧神工之感了。
二十五、藏典联
有人把历史典故运用到对联中,丰富对联的内容,使人产生联想,增加思想深度。例如,广西柳州更新亭的一副对联:
今日之东,明日之西,青山叠叠,绿水茫茫,走不尽楚峡秦关,填不平心潭欲海,力为项羽,智为曹操,乌江赤壁共烦恼;
这条路来,那条路去,光阴冉冉,岁月悠悠,留不住朱颜黑发,带不走白玉黄金,贵若韩信,富若石崇,淮阴金谷总成空。
此副长联,藏了四个典故:上联讲秦末项羽,力大过人,号称西楚霸王,但由于刚愎自用,不听忠言,致使众叛亲离,最后在乌江自刎而死;三国时的曹操,很有智谋,但在赤壁之战中,却中计,也遭大败。下联说韩信为建立西汉立下战功,被封为淮阴侯,荣华富贵,后来谋反,被吕后所杀,功劳一场空;西晋荆州刺史石崇,以劫掠客商财产无数,成为大富豪官僚,在洛阳建有金谷园。八王之乱,他与齐王冏结党,为赵王伦所杀,一切都完了。这副对联用典得当,告诫人们珍惜光阴,克服杂念私欲,勿为金钱物质烦恼,富于哲理,颇有警策之意。
二十六、谜语联
将谜语用对联的方式表达,这种对联叫做谜语联。相传古时候,有位老先生,一天到杂货店去买东西。他递上一张纸条,纸上不是写物品的名称,而是一副对联:
白蛇过江,头戴一轮红日;
青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
青年店员不解,请教在旁的老师傅,老师傅从货架上拿来油灯芯与一杆秤,老先生十分满意。
2005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上,笔者撰写了一副谜语联:
金鸡唱晓迎红日;
玉指弘慈泛紫光。
此联的谜底是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的两个节目名:《丹凤朝阳》和《千手观音》。
二十七、节气联
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很有意思:
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这是一副节气联。上下联里嵌入了“大寒”、“霜降”、“小雪”、“清明”四个节气,还嵌入了“端午”、“重阳”两个民间节日。语言流畅,对仗工整,确为佳联。
1943年,《大公报》登了一上联,征下联。联为:
霜降降霜,谁可怜孀妇双脚冷;
一天,陈毅军长看到了这一上联,考虑了一会,便写出了下联:
谷雨雨谷,我惜姑娘孤身寒。
这联也是节气联,出句甚妙,对句天衣无缝。陈毅军长先用节气“谷雨”对“霜降”,再回文“雨谷”对“降霜”,最后以“孤身寒”对“双脚冷”,况且“孤”、“姑”、“谷”字同音,与上联“双”、“孀”、“霜”同音字相对,滴水不漏,令人叫绝。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4-17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对联的欣赏

[这个贴子最后由鱼目混珠在 2006/04/17 06:05pm 第 1 次编辑]

第四讲  对联的艺术风格
 
 
澹 月
 
  对联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和其它文学体裁一样,同样有一个艺术风格的问题,但在前人的著作中却少有系统的风格划分或论述。一副对联摆在你的面前,怎样去欣赏呢?我认为,无非是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看“意”,即它的意境,看它的主题是什么,联语表达了什么,是怎样表达的?是否切人、切事、切地、切时?
  二是看“气”,即它的气势,看它是不是一气呵成?是否具有如同“胸中岩壑,笔底波涛”一般的感染力?
  三是看“修”,即它的修饰,看它的谴词造句的方法和构思的基本技巧是什么?
  四是看平仄、对仗是否符合联律?
  实际上,欣赏对联,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艺术风格的问题。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和研究对联的艺术风格,以确立对联艺术的审美标准,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欣赏和创作水平。我基本上赞同“对联十品”的说法,也就是将对联的艺术风格分为雄奇、婉转、工丽、典雅、自然、质朴、真切、浪漫、趣味、新异等十种。
  当然,对联艺术风格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即使同一副对联,也可以同时具有若干种不同的风格;即使同一副对联,从不同的角度去赏析,其艺术风格也不尽相同, 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总的来说,对联风格的形成与立意、写作手法密切相关。
 
第一节 雄奇
 
  具有雄奇风格的对联,立意高远,意境奇特,在写作方法上往往借助于夸张、排比、层递等手法,表现为气魄宏大,语势突兀,敢于道前人所未道。作者往往是在客观景物的激发下,或在主观情感的冲撞下,凭自己的一股豪气,如巨大的山泉,冲决一切阻塞,一涌而出,势不可挡。一般地说,这与作者平日的为人与气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胸襟宽阔、性格豪迈的人,在作品中才能达到这一境界。这种风格,能扩大读者的视野和胸怀,洗尽心中块垒,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催人奋进,显示出阳刚之美。例如,近代史上民族英雄林则徐在少年时与同学们游福州鼓山时曾写过一副对联:
  海到无边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
  鼓山位于福州东郊、闽江北岸,延绵数十里,有屴崱、白云、鼓子诸峰,为闽南名胜。山巅有巨石如鼓,故名。山上屴崱峰俗称“绝顶峰”,可观日出。上联以天作海岸,下联以我为顶峰,状物抒怀,气势磅礴,展示出作者的凌云壮志,博大胸襟。林则徐在其一生的政治生涯中,之所以能够不为列强的气焰所屈服,掀起了虎门销烟,抗拒英军入侵的斗争,显然与其少年时代就具备的那种海洋的襟抱、山岳般的志趣分不开的。诗可言志,对联同样是个人理想、情操的写照。
又如,广州镇海楼的一副对联:
  千万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天,目空今古;
  五百年故侯安在,愧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
  镇海楼位于广州越秀山顶,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高28米,分五层,俗称五层楼。楼名寓雄镇海疆之意。楼顶及各层挑檐均琉璃瓦盖,下面两层的围墙用红石砌建,矗立山巅,气势雄伟,蔚为壮观,登楼眺望,广州景物历历在目。“镇海层楼”为羊城八景之一。联中“摘斗摩天”是夸张语,谓此楼崇高宏丽,“五百年故侯安在”是设问句,引起抚今追昔的感慨,气概非凡,能唤起读者怀古之思。雄楼配上如此气势宏大的联句,相得益彰。
  再如,笔者为中央电视台2005年春节晚会“盛世大联欢”撰写的几副主题联:
  大联欢,大团圆,大景大观,泱泱大国,大气磅礴兴大业;
  新境界,新局面,新时新政,滚滚新潮,新风浩荡颂新春。
 
  大业宏开,国运昌隆,聚五千年浩气,民族复兴惊世纪;
  中华崛起,人心安定,振九万里雄风,和平发展傲苍穹。
 
  上下五千年,太平盛世欣今日,听钟乐和鸣,八方共饮复兴酒;
  纵横九万里,锦绣中华创未来,看龙狮劲舞,亿众同吟发展歌。
  这几副联从不同的视角突出了春节晚会“盛世大联欢”的主题,应该讲还是蛮有气势的。五千年,言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九万里,说我国领土幅员辽阔。联语高度概况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和平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盛世特征和时代气息;以抒怀和咏赞的笔调,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生机勃勃、吉祥兴旺的中国新形象;且看龙狮劲舞,又闻钟乐和鸣,充满喜庆,清雅悦目。总体来看,这几副联磅礴挥洒,豪气横生,令人振奋。
 
第二节 婉转
 
  婉转风格的对联用词委婉曲折,但又不失其本意,以婉转、含蓄的方式来阐明义理,对事物进行歌颂或讽喻。婉转风格的对联,常用双关、比喻、对比等写作手法,表现出一种阴柔之美。例如,杭州西湖湖心亭联:
  四季笙歌,尚有穷民悲夜月;
  六桥花柳,浑无隙地种桑麻。
  联中“浑无”即好像无有之意。桑麻,代指农业生产。“四季笙歌”、“六桥花柳”,均指当时上层统治阶级的奢糜生活,与“穷民”贫无立锥之地的生活境遇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颇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辛辣意味。虽然此联用的是曲笔,却揭示了社会现实。
又如,旧时的一副自挽联:
  百年一刹那,把等闲富贵功名,付之云散;
  再来成隔世,是这样夫妻儿女,切莫雷同。
  作为自挽联,概括作者自己一生的经历,表明处世态度,但又不宜直白,只能委婉地把意思透露出来,让人去琢磨。此联,上联表明自己淡泊名利的人生观;下联本意是,倘若再转世为人的话,切莫再降生在那种早已厌倦的世俗圈子里,但作者并没有直说,只以“是这样夫妻儿女”婉言之,显得颇有雅趣。
  再如:
  起病六君子;
  送命二陈汤。
  此联,猛一看似乎是一位医道高明的先生在临床诊病,实际上是在给窃国大盗袁世凯致“悼词”。原来,所谓“六君子”指的是鼓动袁世凯称帝的孙毓筠、杨度等六个文人;“二陈汤”指的是陈宦、陈树藩、汤芗茗三个叛离袁氏的军阀。袁的死因确实与这九个人有关,此联妙在将人物拟作“六君子”、“二陈汤”两种汤药名,词有别解,联有深意,真乃妙笔生花。
 
第三节 典雅
 
  典雅风格的对联,联语多从典籍中化出,或者直接引用典故,使联句具有丰富的内涵,耐看、耐读、耐品味。欲达典雅之境界,须具备广博的知识,熟谙掌故,并能运用自如。例如:李渔的题黄鹤楼联:
  仙家自昔好楼居,吾料乘黄鹤去而必返;
  诗客生前多羽化,焉知赋白云非即其人。
  此联作者李渔(1610~1680),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清代诗人、学者,著有《笠翁十种曲》、《闲情偶寄》,另有声律启蒙读物《笠翁对韵》传世。联中所说的仙家,指仙人费袆,字文伟,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传说他在黄鹤山修仙得道,乘鹤而去。“白云”,出自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诗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李渔在联中用费袆乘鹤升仙之典,引发了“去而必返”的联想;“焉知赋白云非即其人”含有“江山代有才人出”之意,颇耐品味。
  又如,云南昆明五华书院联:
  鱼跃鸢飞,活泼泼地;
  日华云烂,纠缦缦天。
  此联为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尹壮图在五华书院人主讲时所撰书。《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上联以“活泼泼”与“地”连接组成一个副词,用来修饰“鱼跃鸢飞”。寄语书院诸生,指出只有像“鱼跃鸢飞”那样自然活泼地学习,灵活而不呆板,生动而不机械,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收效。《尚书大传》载《卿云歌》:“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卿云就是庆云,古谓祥瑞之气。相传舜将禅位给禹,和臣僚在一起唱此歌。“纠缦缦”,纠结遍布。下联以“纠缦缦”这个形容词来修饰“天”,与上联的“地”字相对,于工整中见活泼。指明书院为礼乐教化之地,其影响之广,作用之大,如日月之光华,似云彩之烂漫。此联化用古人诗文自然得体,用典不滞不粘,潇洒隽雅,读来备觉清丽典雅,果真是“活泼泼地”。
  又如,郭沫若先生的一副联:
  国有干城扶赤帜;
  民立喉舌发黄钟。
  此联所用词句均有出处,具有深刻的含意。“干城”,御外卫内之城,常借指勇略过人的将军;“喉舌”,古代指御史之类的言官,如《诗经·大雅·烝民》“出纳王命,王之喉舌”,现在用指“代言人”;“黄钟”,古代十二律中的第一律,也指乐器,如屈原《卜居》中“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透过典雅的联句,得知郭沫若先生是在颂扬一位文武兼备的国家栋梁。
集句联中多有典雅之例,如: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长圆。
  其上下联分别出自李贺、石曼卿的诗句,对仗工稳、天衣无缝。
 
第四节 工丽
 
  工丽风格,所谓工者是指联语对仗工整;丽者,指联句富有文采。工丽风格的形成,不单纯靠辞彩,还须具有完美的意境和理趣。只有繁缛的辞藻,而缺乏真实意境则容易流于浮艳,乃是文章之大忌。例如,有一副春联:
  江山飞丽藻;
  花柳发韶年。
  此联,“江山”指的是静物,“花柳”指的是生物,“丽藻”是指春天美丽的风景,“韶年”是指春光,“飞”、“发”二字,极有生气。虽然寥寥十字,对仗工稳,辞彩艳丽,描绘出一副生机勃勃的春景图,可谓词约意丰,具有工丽的风格。
  再如,郑板桥题镇江焦山自然庵的一副联:
  山光扑面经新雨;
  江水回头为晚潮。
  作者郑板桥,乾隆元年进士,长于诗文,擅书画,为“扬州八怪”之一。焦山位于镇江东北长江中,隔江与象山对峙,为镇江东面的门户,海拔150米,方圆2公里,郑板桥曾在此读书。“山光”,山的景色。“扑面”,迎面。“新雨”,指刚下过的雨。上联写纵目远望的喜悦之情。经过新雨的洗涤,秀美的山光更为真切,有如迎面扑来似的,令人欢欣。“江水”,指焦山耸立于长江之中。“回头”,向后转头,回过脸来。“晚潮”,后至之潮水。下联写俯视江水的无限感慨,由于晚潮的涌动,奔腾的江水向西倒流,仿佛转身而去似的,十分形象。联中“山光扑面”、“江水回头”不但造语新奇,而且对仗工稳,经过新雨洗濯的山光扑面而来,足以沁人心脾;晚潮起时,江水回头,又何其壮观,除给予读者以新鲜秀美的艺术享受外,还揭示了有趣的自然现象,并蕴涵有微妙的哲理。意趣昂然,回味无穷,非亲临其境者是难以作此佳联的。
  赵之谦自题宅院的联句,又另是一种情趣:
  阶前碎月铺花影;
  天外斜阳带远山。
  赵之谦,清代咸丰九年举人,篆刻家、书画家,擅长诗词、楹联。此联中,“阶前”为近景,“天外”为远景,“碎月”为夜景,“斜阳”为日景。作者能够从不同的时间、空间摄取奇妙景色入联,意境优美,色彩清新,联语工丽。
有些对联,在写作上很重视词语的色彩搭配,如北京颐和园道存斋的一副联:
  绿竹成荫环曲径;
  朱栏倒影入清池。
  此联中,以“绿竹”对“朱栏”,对仗工稳,辞彩鲜丽,形成了一种色调对比;“环曲径”与“入清池”相对,意境深幽,颇有尺幅千里之妙,只默诵其联,不入其境亦足以令人陶醉。
  写景联句不乏工丽者,叙事对联也不例外,如阮元为杭州西湖诂经精舍所题的一副联:
  公羊传经,司马记史;
  白虎论德,雕龙文心。
  阮元,清代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历任湖广、两广、云贵总督,晚岁入为体仁阁大学士。阮元于嘉庆六年(1801)在杭州亲自创办“西湖诂经精舍”,为我国第一所培养经史人才的高等学府。此联中,“公羊传经”,是指《春秋·公羊传》。《春秋》相传为孔子所作,后人为之作传的有左丘明、何休、公羊高。阮元独尊公羊,认为《公羊传》是重要的经藉而最为推崇之。“司马记史”,是指司马迁所著《史记》,为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白虎论德”,是指《白虎通义》,东汉班固等编撰,记录白虎观经学辩论的结果。阮元以“论德”二字,指明学生须注重道德品行的修养。“雕龙文心”,是指南朝梁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为古代文学理论专著,阮元以“文心”二字,标明树立文章的正统。此联罗列四部书名,略作变动,成为主谓宾的完整结构,“传经”、“记史”、“论德”、“文心”,将办学的宗旨予以凝练的概括。对仗工稳且不说,奇妙之处尚在于作者所选的四部书,其书名或作者恰含“羊”、“马”、“虎”、“龙”四种生肖动物,更添几分情趣。其构思之精巧,令人叹服,恰如时人所评:“极古香古艳之致”。
第五节 自然
 
  自然风格的联句,首重意境,不推砌词藻。表现出联语流畅,明白如话的特点。自然风格只是显得不费力气,不是刻意经营而来,但绝非平淡无奇。诚如太白诗境“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自然美是造物赋予之美,是美之极点。欲达到自然美的境界,须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娴熟的技巧,即使经过雕琢,却了无痕迹,方臻妙境。郑板桥作联就有这方面的功力,如他的六十岁自寿联:
常如过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鲜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上联,是说人生在世光阴短暂,但只要有所追求,乐我所乐,活得无拘无束就好,永葆童心,具有昂扬向上的精神。下联,是说什么成仙成佛都是瞎说,只要心胸豁达,不为世俗缠绕,不被功名所累,过着清心寡欲、悠哉乐哉的生活,就活得自在,有意义。整个联语说得自然,事情看得明白,耐人寻味,道出了自己一种超逸的处世态度,真不愧为名人佳作。
  又如,清代钟云舫的“贺杨海臣移居近里”联:
  斯世太尘嚣,我近还乡,一点林泉甘自乐;
  此间好山水,君来作主,两家风月要平分。
  钟云舫诗文俱佳,尤擅长楹联,被誉为“长联圣手”。钟云舫“性刚简而不能谀”,因得罪贪官而遭构陷,被囚禁达三年之久。出狱后归隐还乡,恰值杨海臣亦迁于离他居所不远处,特撰此联。“尘嚣”,世间的纷扰、喧嚣。“林泉”,山林与泉石,借指隐居之地。上联向新邻介绍自己息隐林泉的缘故及感受,寓有禅的自由和淡泊。“山水”,有山有水的好景致。“风月”,清风明月,泛指美好景色。下联“君来作主”句,于恭贺的同时表示真诚的欢迎,又略带诙谐的语气告诉新邻,切莫“风月”独占,“此间好山水”当“平分”共享。“平分”句与成都望江楼中一联“剩一楼风月,要平分工部祠堂”意同,反衬出此间山水之美,还寓有禅的平等和旷达。此联起笔沉重严肃,落笔轻松风趣,“我近还乡”、“君来作主”语言平易,令人感到亲切自然。在叙述自己还乡初衷的同时,又表达了欢迎新邻的热忱,亦庄亦谐,很有特色。
  再如,在《警世通言》中,王安石给苏軾出联云: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此联句说的是,这年闰八月,正月立春,蜡月又逢立春,所以是“人间两度春秋”,就客观现实出句,显得贴切而自然,颇令苏东坡作难,一时难以找到与之匹配的对句,直到后来才有人对出上联: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旧时以干支纪年,六十年周而复始,“再周天”,即从甲子年重新开始。总体来看,联虽然对上了,但毕竟不如出句那么自然流畅。
  还如,纪晓岚祝乾隆帝五十寿辰联:
  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
  五十年圣寿,自兹以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皇图”,封建帝王的版图。乾隆在位期间统一疆土,使多民族的国家得以巩固和发展,并以康熙《皇舆全图》为据,重新描绘。当时皇家的版图以达四万里,地域之广,确为“伊古”未有。上联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的“皇图”,颂赞乾隆皇帝的文治武功,业绩辉煌。“圣寿”,皇帝的生日。皇帝古称“万岁”。按“万岁”计算,已有“五十年圣寿”的乾隆,不是“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的寿数吗?下联运用加减法的计算,巧解“万岁”一词,用以贺“五十年圣寿”,相信尽管也知道自己活不到“万岁”的乾隆帝看了,也一定会十分高兴。纪晓岚在这副联中,一反引经据典的旧模式,以数字入联,形式工巧,用语奇妙,正如梁章钜在所著《楹联续话》中评论此联云:“气象高阔,设想奇创,对仗亦新而稳,与寻常楹联蹊径,迴乎不同。”
  近年来,嵌字联颇为流行,但往往只满足于把受赠人的名号嵌入联中了事,联句内容多有牵强附会之嫌。其实,嵌字联更须贵在自然,既嵌入了名号,也不留痕迹者方为上品。例如,蔡锷赠给小凤仙的一副联:
  此地之凤毛麟角;
  其人如仙露明珠。
  此联用“蜂腰格”将“凤仙”二字分嵌于上下联中。“凤毛麟角”喻此风尘女子不同凡俗的性格与才气;以“仙露明珠”赞其宛如天仙的美貌,既切其身份,又流畅自然,可谓是嵌字联中的妙品。
 
第六节 质朴
 
  质朴风格的对联,将浓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思想,以朴素的语言道出,但说理透彻,表意实在,无浮华之感。正如王安石诗句所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落尽繁华,但剩枝干,联语遒劲而亲切。例如,袁枚自嘲的联句:
  不作公卿,非无福命都缘懒;
  难成仙佛,为爱文章又恋花。
  袁枚,字子才,号随园老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曾任江宁等地知县,辞官后侨居江宁,筑园林于小仓山,有《随园诗话》等著作传世。“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泛指高官。袁牧三十七岁便托病辞官,上联由此而落笔,表面说自己当不了大官,不是因为没有福气和命运,而是全怪自己疏懒。其实,作者所谓的“懒”是看不惯官场的陈腐,又懒得交结权贵,巴结上司,觉得仕途艰难,所以辞官归隐。联中“懒”字朴实无华,却道出其无意在官场钻营,特立独行的气节和品格。
  又如,清代刘咸荥悼老友方旭的挽联:
  五老中惟余二人,悲君又去;
  九泉下若逢三友,说我就来。
  刘咸荥,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官达县教谕。方旭等人与作者过从甚密,被称作“四川五老”。五人相偕共度晚年,但时不留人,相继有三人去世,待方旭又驾鹤仙归时,刘咸荥撰此联以挽。“今君又去”,用语十分朴实,通俗如口语,却表达了对老友去世深切的伤悼之情;“说我就来”,具有诙谐意味,但联系上句“五老中惟余而人”,觉得话也说得实在,“人生自古谁无死”这是规律,谁也逃不脱,何须讳言之,索性直说,会令人感到情感真切,也可见作者襟怀之坦荡。
  再如,清代名士张南山在湖北黄梅县做官时题其衙署的一副联:
  催科不免追呼,愿百姓早完国课;
  省事无如忍耐,劝众人莫到公堂。
  作为旧时的州县官,催税、断案系其职分所在,一般俗吏则乘机作威作福,勒索民财,而这位张大人却能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以对联的形式,实实在在地告诫百姓们按时完税,免得逼迫;多忍耐,尽量别打官司,省得花钱。联句是写给百姓们看的,没有官腔,实话实说,其晓喻作用绝不亚于一张安民告示。
再如,冯玉祥将军为人正直,1927年驻军郑州时,看不惯官僚们的腐败作法,撰联给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其联句是:
  一桌子点心,一桌子水果,哪知民间疾苦;
  两点钟开会,四点钟到齐,岂是革命精神。
  联语明白如话,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的官僚政客们生活上的腐化,工作作风上的拖沓。“哪知民间疾苦”,“岂是革命精神”真如当头喝棒,痛快淋漓。此联的缺点在于犯了重字之忌。
  还有旧时戏台联:
  六七人可当千军万马;
  十几步能走四面八方。
  此联,描写演戏的情形,写得形象逼真,“可当”、“能走”纯粹是口头语言,却揭示了戏剧的真谛,令人感到朴素贴切。
 
第七节 真切
 
  真就是逼真,切就是切近实际。真切风格的对联,是指状物写景能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去描写,达到逼真如画的效果;写人叙事能切近人物的身份和事迹,达到揭示事物本质的目的。真切风格的联句用词准确,比喻贴切,有着“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情见于言外”的功效。例如,在武汉黄鹤楼有一副题联:
  楼峰江带;
  舟蚁人潮。
  此联是清代乾隆年间一位不知姓名的游人留下的,用的是白描手法。“楼峰”,写楼之高耸;“江带”,是说大江之形状宛如玉带;“舟蚁”,言船极多;“人潮”,谓游人之众。上下联仅用八个字把黄鹤楼及其周围的景致描绘得逼真如画,具有传神之笔力。
  又如郑板桥的一副写景对联,也用的是白描手法:
  月明满地水;
  云起一天山。
  此联是作者为江苏扬州瘦西湖小金山月观亭所题。月观亭坐西朝东,面临湖滨,是历代文人墨客月夜赏景吟诗作画的绝妙之处。月作为“三光”之一,自古以来被文人雅士歌咏颇多,借月抒怀之作数不胜数。以“月”为名的景观也遍及各地。上联用“月来”切“月观”亭名,写明月当空、清光洒地的优美景致,以水形容月光自是亲切自然。“云起”,云朵涌动。云从来就是飘忽不定,或聚或散,形态各异。下联将云团比作峰峦,更是活灵活现。以水喻光,写月在地;用云譬峰,称山在天,其想象可谓神奇,给人以栩栩如生、如在眼前的感觉。此联达到了形神兼备,生动传神的境界。
  又如,俞樾题吴山仓颉祠联:
  上溯羲皇画八卦时,文字权舆,秦而篆,汉而隶,任后来缣素流传,不外六书体例;
  高踞吴山第一峰顶,川原环抱,江为襟,湖为带,看此后菁华大启,振兴两浙人材。
  俞樾,清代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仓颉祠在浙江省杭州之吴山,吴山位于西湖东南,山上多古迹,春秋时为吴国之南界。联中“权舆”是萌生、开始的意思;“六书”是汉字的六条特征,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等。仓颉是传说中汉字的创始人。上联是说,自伏羲时代仓颉创造了文字,秦作篆体,汉代演变为隶书,以后接着出现了草书、行书、楷书等多种书体,流传至今,仍然具有六书的特点。下联是描绘仓颉祠周围的山水形胜,及吴越一带文化之兴盛。述文字源流,切仓颉之事迹;写山水形胜,状仓颉祠之景观,上下联密切相关,十分真切。
  杭州花神庙旁有一老祠,其联句为: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
  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联中引用《琵琶记》、《西厢记》之词句,语言朴实无华,而酷肖月老的神态、口吻,好像是在亲切地教诲前来上香求愿的善男信女,祝他们良缘缔就,好梦成真。
  行业联的专用性较强,在创作上更应该切近行业之特点。例如:
  摄将真影去;
  幻出化身来。
  此联,道出了摄影行业的特点,使人一看便知此家店铺是干什么的。又如:
  虚心成大器;
  劲节见奇才。
  此为竹器店的用联,联中虽然没有“竹”字出现,但“虚心”、“劲节”两词紧扣竹子本身的特性,而“成大器”、“见奇才”则是借题发挥。

第八节 浪漫
 
  浪漫风格的对联,表现出敢于超越现实,富有诗意的特点。写作中常调动联想,大胆地运用夸张手法,甚至借助神话传说来突出主题,使对联带有神奇的幻觉,令读者为之激动不已。浪漫,主要表现在构思上的大胆突破,虽然有些言过其实,但因为有一定的感情为基础,没有违背“因情造文”的创作规律,与荒诞、狂怪是有所区别的。
  例如,清代诗人陶澍题油坊的一副对联:
  榨响如雷,惊动满天星斗;
  油光似月,照亮万里乾坤。
  此联中,“榨响如雷”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借以表现榨油时发出声响之大,接着进一步加以渲染,谓此声能够惊动天上星斗,造成一种迴乎寻常的意境。下联“照亮万里乾坤”是驰骋想象引出的幻境,令人惊叹而振奋。
  又如:
  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
  青草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
  据传,此联为毛泽东少年时期与安化名流夏默安先生的对句。上联“春到也,春去也”是虚拟鸟语;下联“为公乎,为私乎?”来自《晋书·惠帝本纪》“此鸟声,为官乎,为私乎?”毛泽东化用在联中。蛙本无情,鸟又无意,人赋以情意,极富浪漫色彩,细细品味,或有深意在其中。
  再如,春联:
  吟竹诗含翠;
  画梅笔带香。
  春联的主题是抒发愉悦之情,如果没有意象可托,易流于空泛。此联,通过“诗含翠”、“笔带香”的大胆联想,使对联带有一种浪漫的情调,开拓了新的意境,营造了一种雅致而轻松欢快的气氛,著墨不多,情趣盎然。
  再如,婚联:
  摇落红梅毡铺地;
  飘来瑞雪花迎人。
  喜结良缘,洞房花烛,是人生幸福的时刻,你看,造物主也赶来助兴,“摇落红梅”、“飘来瑞雪”,以增加欢乐气氛,是一种奇思妙构,充满了浪漫色彩。
 
第九节 趣味
 
  趣味风格的对联,表现为构思巧妙,语言风趣,或庄重,或诙谐、意味深长,其写作手法多种多样,使人们在欢乐、陶冶情操之余,从中得到教益。趣味往往产生于对细节的刻划上,通过幽默的语言来揭示事物的本质,但不等于一味的滑稽、轻狂之类的低俗作品。
  例如,郑板桥为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的题联:
  曾三颜四;
  禹寸陶分。
  此联中,“曾三”,是指孔门高足曾参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颜四”,是指孔子另一门生颜回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条修身养性之准则。“禹寸”,是指大禹惜寸阴之说,“陶分”,是指东晋名臣陶侃自勉惜分阴的名言。此联用字凝炼,对仗工稳,联内熔铸了丰富的格言哲理,耐咀嚼,耐回味,意思隽永。
  又如,明末志士赖尚其的一副联:
  凡竹无心,爆竹偏从心里发;
  百花畏火,灯火专向火中开。
  此联,立意新奇,不同凡响。“爆竹”不是真正的竹子,故能“偏从心里发”,“灯花”非植物上的花,所以“专向火中开”。由表层意思看,有“同中存异”的趣味,其内涵却表达了作者一种不同流俗、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又如,清代黄遵宪题人境庐的一副联:
  药是当归,花宜旋复;
  虫还无恙,鸟莫奈何。
  黄遵宪,光绪二年(1876)举人,历任驻日、美、英等国参赞、总领事等,因参加戊戌变法被革职回乡,遂营建新宅,取陶渊明《饮酒》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之意,取名为“人境庐”。联中,“当归”,中药名,以根入药,性温味甘苦辛。联用“当归”暗喻自己的政治信念决不会改变,理“当”重“归”其位。“旋复”,即植物学的旋花科,属双子叶植物纲。联亦用双关义,隐喻不甘失败,尚望重新复出。作者《己亥杂诗》便有“万花烂漫他年事,第一安排旋复花”句。“虫还无恙”,《风俗通》:“恙,噬,意为咬)人虫也。”联语双关,自嘲为小虫,虽深受排挤和迫害,仍不改其志,安然无恙。“鸟莫奈何”,指奈何鸟,即杜鹃。王逢春《送春》诗:“子规(杜鹃鸟又名)夜夜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联语暗用此诗意,抒发了自己决心为政治理想献身的精神。此联构思精辟,用语巧妙,既表达了对清廷迫害的蔑视,又寄寓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匠心独具地运用“药”、“花”、“虫”、“鸟”之名,抒怀言志;“无恙”、“奈何”又流露出一种进与退的矛盾心情,一联十六字,五味俱全,可谓情藏联内,意在言外,余韵悠长,颇见功力。
  再如,近代趣联大师刘师亮(1874~1939)的一副讽刺时政的对联:
  自古未闻粪有税;
  而今只剩屁无捐。
  联中,“粪有税”足见税种之繁多,屁虽无捐,可是除此之外都有捐,也够百姓受的了。此联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在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百姓们不堪苛捐杂税盘剥的激愤心情。
  清代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一书中记载有这样一则趣联故事:潘何而姓联姻,潘姓为男家,何姓为女家。女家曰“吾女无所望,但愿进到彼家有饭啖足矣。”男家曰:“我亦无所望,但愿媳妇进门以为抱孙之地。”于是,某先生贺以对联云:
  有水有田方有米;
  添人添口便添丁。
  上联,“水”、“田”、“米”合为潘字,回答了女家提出的“有饭啖”的要求;下联,“人”、“口”、“丁”合为何字,答复了男家“抱孙”的要求。一副对联用析字法巧妙地答复了双方的要求。笔法新颖,甚有趣味,令人赞叹不已。
第十节 新异
 
  对联,也同其它文学体裁一样,有着不断创新的问题,新异风格主要表现为内容新,写作手法与众不同。对联的创新,一是要从其它文学品类中吸纳新的构思、修饰手法;二是随着汉语词语的发展,对联在用词和音调的使用上要有所更新。新异,就是领异标新也。
  例如,杭州灵隐寺前冷泉亭有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的一副对联: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杭州西湖的飞来峰,相传晋代咸和元年有印度游僧慧理者登临时叹道:“此是中天竺灵鹫之小峰,不知何年飞来。”董其昌在撰联时抓住这一掌故,以设问方式为联,既新颖,又能唤起游人的遐想,更引出了后人“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等等应答之作。
  又如,梁章钜题居室联:
  客来醉,客去睡,老无所事殊为愧;
  论学粗,论政疏,诗不成家聊自娱。
  诗词押韵,对联也押韵,读来琅琅上口,这是梁章钜的一种借鉴式的创新。上联“醉”、“睡”、“愧”同韵,下联“粗”、“疏”、“娱”同韵;上联的韵脚为仄声字,下联的韵脚为平声字,不但押韵,且符合联律之要求。
  再如,山海关孟姜女庙的叠字趣读对联,更是别具一格: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此联,上下联分别叠用了七个“朝”字和“长”字,初见觉得奇怪,以为不可读,但认真琢磨一下,就会发现对联利用了汉字多音多义的特点,不但读得通,还颇有意境。“朝”字既读chao,相当于“潮”字,又读zhao,即早晨的意思;“长”字读zhang音,作动词用(生长),又读chang,相当于经常的“常”字。那么,这副联按句逗可以读成“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浮云长,常常长,常长常消。”
  再如,梁章钜《楹联丛话》中收集了一副颇具雅趣的厕所用联:
  成文自古称三上;
  作赋于今过十年。
  上联,出自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之语:“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下联则来自西晋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蜀都赋、魏都赋、吴都赋)历时十年才完成,“门庭藩溷皆著纸笔”的掌故。此联在构思上能够运用典故,联意翻新,境界甚高,虽施之茅厕,亦不失其策励作用。像这样于俗处见雅的对联,非大手笔不能为之,惜不多见。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4-17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对联的欣赏

第一讲 对联的特性
 
澹 月
 
   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或称“门联”、“联语”等。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春节贴春联,结婚贴喜联,祝寿送寿联,吊唁送挽联,入住新居贴新居联,各行各业开业贴行业联等,这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文化习俗。
 
  今年的春节晚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春使者”互送春联,引起社会各界和亿万观众的强烈反响,好评如潮,与歌舞“千手观音”一起成为春节晚会的亮点。许多媒体评价,春联在春节晚会亮相不仅显示了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而且为整台晚会平添了文化品味和内涵。《人民日报》的文章说:这台晚会的一大创新是由31家省市电视台节目主持人代表和来自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的演员代表联袂表演的《献春联》节目。本来,从总体设计上看,这个节目主要承担的是“串联”任务。但实际上,由于献春联者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个性鲜明的表演,也由于每副春联蕴含的地方人文、自然景观和精神风貌,它远远超越了“串联”任务,而成为了这台晚会中最具文化品位和艺术特色的一大亮点。《献春联》不仅呈现出大团结、大联合的盛景,而且强化了春节氛围,提升了整台晚会的文化品位。《北京青年报》以《春联复兴发出强劲的“中国声音”》为题发表社评,社评指出:春联的复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取得的突出成就,展示了社会转型与变迁中的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春联的形式和内容,无不符合并见证了我们的时代精神。春联的复兴不是偶然的,作为一种生动活泼的汉语载体,春联既抒发了中国人内心的欢欣鼓舞,也向世界发出了强劲有力的“中国声音”。盛世联兴,盛世联红。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心、支持楹联文化事业,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参与楹联文化事业,这一方面说明了传统与时尚的一脉相承,也充分显示了具有千百年历史的楹联文化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
  对联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形式,具有自己的特性。对联的特性集中表现在它的民族性、群众性和实用性、文学性、政治性和时代性。这些特性最终成为对联文化之所以千百年来经久不衰的内在因素。
 
(一)对联的民族性
 
  对联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民族性是指对联极为鲜明地体现着我们的民族传统和民族风貌。
  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许多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成为民族的瑰宝,成为国家的精粹。楹联就是其中之一。我们说楹联是国粹,主要是就其鲜明的民族性来说的。我们说楹联是独特的,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字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它是汉字文化的产物,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文字之美为世界之最,以之成为对联,则是美上加美,为中华民族所独有。汉字的特点是什么  简单讲,就是“有方块字,形音义结合,一形表一音,一音表一义”,字形复杂,字意丰富,声形俱茂。这是任何其它国家的文字所无法比拟的。比如,英语有字母、有词、有语而没有字,但汉语有笔画、有部首、有偏旁、有字、有词、有语而没有字母。
  汉字又是单音表意文字。一个汉字不仅是一个音节,而且一般地能表示一个概念。例如,人、手、笔、墨、山、水、天、地、鸡、牛、东、南、西、北、春、夏、秋、冬……,每个字都代表一个意念。因此,汉字运用起来比较灵活轻便,便于遣词造句,而且组起句来又可以弄得整整齐齐、规规矩矩,音节分明,声调匀称,一字对一字,一音对一音,容易构成对称美。
 
  例如,苏州耦园联:
 
  卧石听涛,满衫松色;
  开门看雨,一片蕉声。
 
  此联的大意是:躺在石上,倾听泉水清响,不觉全身都染上苍翠之色;打开门来欣赏雨景,只听见一片滴滴嗒嗒雨打芭蕉荷叶之声。联语由听觉转到视觉,又由视觉转到听觉,在感觉的转换中,形象、色彩、音响协调一致,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
 
  又如,无锡鼋头渚联:
 
  天浮一鼋出;
  山狭万龙趋。
 
  此联语言极为形象、精炼,寥寥十字生动传神地显示了太湖的磅礴气势,犹如一幅天然图画。
  再如,北京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联:
 
  庭松不改青葱色;
  盆菊仍霏清静香。
 
  “青葱”,翠绿色。松为百木之长,在“岁寒三友”中名列首位,孔子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之誉,松经冬犹绿,吟风振雪,给人以高洁坚贞之感,故深受世人的喜爱。上联正是借松而励志。“霏”,飘洒,飞扬。“清静”,安静,借指心性纯正恬静。菊花是起源于我国的名花,历来受到文人雅士的咏赞,用以颂赞其傲霜的精神、怡然的神志、高洁的情操。下联也是借菊而抒怀。联语以平易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恬静幽雅的松菊图:松柏挺立,葱茏映目;菊花似锦,馨香四溢。“不改”、“仍霏”蕴涵着风物依旧的情韵,吐露了作者持之以恒的心声。一“色”一“香”,和谐动人。 对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之一;对联,正是中华民族审美观在文学形式中体现。
 
(二)对联的群众性和实用性
 
  千百年来,对联素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随着对联内容的日益广泛,门类日益增多,使用范围也日益扩大,对联已经成为城乡皆用,四季咸宜,雅俗共赏的一种大众文体。正如著名红学者周汝昌先生所说:“我们过年过节的春联,更是举世罕见的、最伟大的、最瑰奇的‘全民性文艺活动’。”贴对联,在我国是一种覆盖面最大、动员人数最广的群众文化活动。没有哪一样活动,能像贴对联这样普及天南海北、千家万户,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没有被遗忘的角落。这就是对联的群众性。
  过去,历代皇帝殿试进士,选拔状元,常用对联;文人墨客交往,互相题赠要用对联;游览名胜古迹,也会即兴题联;高人雅士征婚求友,有的也采用征联的方式。到了现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联已经普及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广大民众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城市把承继、发展楹联文化作为促进城市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组成部分,不少市县建有楹联一条街。目前,全国已正式命名12个“中国楹联文化城市”或“中国楹联之乡”。
  对联的群众性也取决于它的实用性。对联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即对联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无论什么地方,什么环境,也不论什么行业,什么事情,都可以应用对联。这也是对联的魅力所在,它不仅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与书法完美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而且它能雅俗共赏。从皇帝的金銮宝殿到黎民百姓的家门,从孔庙到关公祠,从岳阳楼到滕王阁,楹联随处可见。这一点是其它文学艺术难以相比的。一到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写上十副八副祈福的春联。例如,春联:
 
  丽日祥云承盛世;
  和风福气载新春。
 
  在农村不仅大门两旁贴春联,甚至还贴到鸡窝、猪圈、牛栏、马棚,就连马车上都能看到一副大红的春联。如,猪圈联:
 
  肥猪出圈千斤肉;
  稻谷丰收万担粮。
 
  新婚、寿辰、新屋落成、开张典礼,一切庆贺场面,对联都可以占一席之地。例如,贺婚联:
 
  男女正青春,青春应立英雄志;
  夫妻同白首,白首长怀伴侣情。
 
  又如,贺寿联:
 
  冰清玉洁,文名高北斗;
  意善心慈,寿域比南山。
  (此联系贺冰心老人寿辰)
 
  又如,乔迁新居联:
 
  旭日临窗,风景这边独好;
  花香满院,春光如此多娇。
  一帘风月王维画;
  四壁云山杜甫诗。
  (风月:清风明月,指美好的景色。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其山水画以水墨渲染,萧疏清淡,人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杜甫,唐代大诗人。)
 
  又如,贺店堂开业联:
 
  有道生财,足致千金之富;
  以义为利,不欺五尺之童。
 
  传递感情,增进友谊,抒发心志,可以用对联;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可以用对联。缅怀亲人,凭吊朋友,也可用对联。总之,在一定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具体场景中都可以用对联。
例如,修身养性联:
 
  大学之道在至善;
  中庸之理守其诚。
  (大学、中庸均为儒家经典之一。至善:达到善美的最高境界。)
 
  又如,龚自珍自题联:
 
  读万卷书,行千里路;
  综一代典,成一家言。
 
  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曰:“读书万卷始通神。”梁绍壬也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耀自他,我得其助。”上联用古人现成语句,形容学问渊博,见识很广,也寓含读书要联系实际的道理。“综典”,全面掌握,联用以指认真研读前人典籍。“成一家言”,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一家的学说或论著。司马迁云:“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下联强调做学问者,要在综合掌握前人典籍的基础上,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大胆思考、辨伪,努力有所发现,然后自树其帜,“成一家言”。此联巧用古句抒己见,文字庄重古朴,格调清新高昂,读之使人励志奋勉,备受鼓舞。
 
(三)对联的文学性
 
  对联是我国独特的一种文学形式,具有文学的一般性和普遍性特征。对联也是一种用语言塑造文学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它既具有文学的形象性、真实性和倾向性特点,也具有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功能。对联的文学性体现在它可以叙事、可以状物、也可以议论、可以抒情。
 
  例如,昆明西山钟楼联:
  听鸟说甚;
  问花笑谁。
 
  此联仅八个字,却形象生动,意味无穷。“鸟语花香”是人们经常描写的事物,有各种各样的写法,但此联却别出心裁,通过两句联文相对,就显得更加形象生动。
 
  又如,上海剪松阁联:
  丹霞夹明月;
  惊风涌飞流。
 
  此联把大自然中的“霞”、“月”、“风”和“流水”都形象化了。用“丹”、“明”给“霞”、“月”增添了颜色和光彩;用“惊”、“飞”给“风”、“流水”注入了灵感和神气;用“夹”和“涌”字使“霞”、“月”、“风”、“流水”活了起来,给人一种形象感。
 
  又如,昆明大观楼联:
  朝云起雨,暮霭飞烟,世事古今殊,只余无恙西山,随时在目;
  雪浪吞天,风涛卷地,英雄淘泻尽,为向倒流滇水,何日回头
 
  作者借昆明的西山、滇池风光抒发其思想感情,是对西山、滇池这一客观事物美的加工。这种加工是作者的思想、心灵、情感和技能作用于西山、滇池这一美好风光之后所产生的感情的再现。
 
  又如,清代圣祖康熙为北京戒台寺大雄宝殿题联:
  禅心似镜留明月;
  松韵如篁振午风。
 
  “禅心”,佛教用语,谓清静寂定的心境。“明月”,光明的月亮。光明是禅的智慧的象征,它朗照世界和人心,能破除迷妄,显扬真理。“镜”、“月”即用以喻示光明之物。“松韵”,松风,松涛。“午风”,古人以十二支配方位,午为正南,犹南风。“南风”为古代乐曲名,相传为虞舜所作。“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篁”,竹林。戒、定、慧是禅修的入门途径;而松、竹常是表现这三者的喻物,如有名言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此联为佛寺而题,以诸多象征物写“禅心”,其戒、其慧、其定,皆在其中,有入化之妙。
 
  又如,孙中山在与宋庆龄结婚时,亲书一联,以寄托情感:
 
  精诚无间同忧乐;
  笃爱有缘共死生。
 
  此联表达了他们真诚相爱,志同道合,以及愿为“自由博爱”的理想而生死与共的情操。
  我们中华民族不仅喜庆佳节写对联,就是亲人去世,战友牺牲,也常用对联来表达哀挽之情。
 
  例如,毛泽东挽张冲联:
 
  大计赖支持,内联共外联苏,七载辛勤如一日;
  斯人独憔悴,始病热继病虐,数声哭泣已千秋。
 
  此联三十六字,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失去一位精诚合作、支持革命的盟党挚友而无限悲痛的深情厚谊。
 
(四)对联的政治性和时代性
 
  对联有明显的政治性。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它又反转来给予伟大影响于政治。”对联是一定社会历史的产物,不可避免地总带有它的历史烙印。每个作者由于所处的历史时代、社会地位不同,也都各有其世界观的特点和局限,所写的对联,带有明显的政治性。
 
  例如,旧社会里的一副春联:
  富贵豪华门第;
  诗书礼乐人家。
 
  显然,这绝非一般劳苦大众的春联。
 
  又如,陈毅于1923年春节回到四川乐至县家乡,曾写了一副春联:
 
  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
  事无成,事无成,事事无成事事成。
 
  此联把当时乡亲们的苦难生活描写得淋漓尽致。联末写出了希望,黑暗之中闪烁着火花,表现了作者对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强信念。政治性显而易见。
如今强调政治性,就是要求对联的内容要符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要求,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社会和谐,有利于稳定团结,有利于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凡是符合这些要求的对联,就是具有政治性的作品。
 
  例如,笔者为2005年中央电视台“盛世大联欢”春节晚会所撰写的主题联:
 
  上下五千年,太平盛世欣今日,听钟乐和鸣,八方共饮复兴酒;
  纵横九万里,锦绣中华创未来,看龙狮劲舞,四海同吟发展歌。
 
  此联突出了“盛世大联欢”的主题,磅礴挥洒,豪气横生。从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疆土幅员广阔无垠出发,高度概况了我国正处于国运昌隆、人心安定的太平盛世,展现出一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举国祥和喜庆的绚丽画卷,展望着伟大祖国和平发展、前程似锦的美好未来。此联符合春节晚会的氛围,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和主流,具有明显的政治性。
 
  对联的政治性还体现在它所具有的强烈的时代性。时代性是指对联与一切文学形式一样,必然打上时代的印记。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对联的创作上,要与时俱进,要富于时代气息。旧时应制对联主要是歌颂皇家恩德;文人学士的对联则大多是抒发闲情逸致;而一些农民起义军写的对联,却很有战斗性。例如,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题勤政殿联:
 
  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此联由明代的一副旧联变化而来的,其战斗精神是非常高昂的。“虎賁”,勇士之称。“幽燕”,这里指北京,清王朝在京建都。《易经·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后以“九五”指帝位。“尧舜”是传说中的“五帝”中的二帝,执政时国泰民安,后以“尧天舜日”代指太平盛世。上联豪迈地指出:起义军的精兵猛将,定要直扫京城,灭掉清王朝;下联明确表示:取得政权后,要仿效先贤开创清平盛世。不过,这些内容都跨不出封建文化的范畴。
 
  为了说明对联具有时代性的特点,我们不妨大致按照年代的顺序摘录一些春联,也许从中可以感悟到时代的变迁、进步和发展。
 
  一元复始;
  五纬重光。
  “一元”,古代纪年单位。“五纬”,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总称。
 
  万方春浩荡;
  四海镜澄明。
 
  爆竹一声除旧岁;
  桃符万户换新春。(封建帝王时代)
 
  民主自由新世界;
  读书劳动好人家。(辛亥革命后期)
 
  斧子劈开新世界;
  镰刀割断旧乾坤。(民主革命时期)
 
  事事打起精神布成新气象;
  人人拿出力量收复旧山河。(抗战时期)
 
  土改还家山河改色;
  妖氛敛迹百姓翻身。(土改时期)
 
  天新地新,祖国历史开新纪;
  山笑水笑,神州人民展笑容。(建立新中国)
 
  抗美援朝万民有责;
  保家卫国全户光荣。(抗美援朝时期)
 
  风展红旗似画;
  春来绿水如蓝。(五十年代时期)
 
  革命铁肩担道义;
  春风妙手绣江山。(六十年代时期)
 
  当破旧立新促进派;
  做移风易俗带头人。(文革初期)
 
  雄关似铁步步越;
  捷报如潮日日来。(文革中期)
 
  看四海风雷激荡;
  望五洲凯歌震天。(文革后期)
 
  人歌四化;
   鸟鸣三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万紫千红,看处处春意闹;
  五讲四美,放朵朵心花香。
 
  锐意创新,四化宏图惊世界;
  立志改革,九州生气恃风雷。
 
  改革路直通天际;
  开拓歌响彻云霄。
 
  政策随心,百业兴旺;
  春风得意,万象更新。
 
  香港已归春满港;
  澳门正继喜盈门。
 
  德政荫民春万里;
  廉风治世福千秋。
 
  民步小康云霞开曙色;
  国臻大治日月耀光华。
 
  党旨坚持三代表;
  黎民拥戴一核心。
 
  高歌时代进行曲;
  实践科学发展观。
 
  舟荡银河巡皓月;
  鸡鸣大地报新春。
 
  今天,我们讲对联的时代性,是指新的时代政治经济所表现的新的特征和要求。对联艺术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把握和反映时代特征,积极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笔者2005年春节为北京电视台主持人慰问社会各界所撰写的一组春联,就力求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时代的气息。
 
  例如,送给建筑工地工人联:
  建北京,筑厦起楼,日新月异;
  迎奥运,添砖加瓦,虎跃龙腾。
 
  此联写出了北京以筹办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加快城市建设的新风貌,反映了建筑工人的豪迈情怀。
 
  再如,送给农民联:
 
  政策归心,惠泽劈开新富路;
  丰收醉眼,勤劳描绘小康图。
 
  此联歌颂了党在农村的惠泽政策,展现了广大农民勤劳致富的精神面貌。
 
  又如,送给社区工作者联:
 
  春雨春光春风得意;
  喜歌喜舞喜气钟情。
 
    此联洋溢着诗情画意,展现出社区安定祥和的氛围。
 
  又如,送给幼儿园托儿所的孩子们联:
 
  清脆歌声如鸟啭;
  天真笑脸似花开。
 
  此联以真挚的情感,对正在健康成长的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寄予美好的祝福。
 
  又如,送给下岗职工联:
 
  下岗何愁,振作精神重策马;
  怀才必举,紧抓机遇复腾龙。
 
   此联写出了新的社会趋势,热忱地鼓励下岗职工面对现实,树立自信,在开创再就业的征程中再铸人生的辉煌,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4-17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对联的欣赏

第二讲 对联的要素
澹  月 
对联作为一种形式独特的文学作品,区别于其它文体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它的格律性。因此,创作对联应首先掌握格律的知识,研究和把握对联创作的规律和方法,才能创作出对联艺术的好的作品。
对联的灵魂与精髓就是对仗。所谓对联的对仗,就是上下联语言的对偶,把同类的、相关的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做到字句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称、语意相关、平仄相对,共同构成一个特定而完整的意义。也就是说,同时具备以上特征的,才能称作对联。这些特征,也可以归结为六个要素。
第一节  字句对等
字句相等是指上下联的字数和句数都相等的意思,这是对联的第一个要素。为什么这样 因为对联是声韵文学,是讲究声和韵的。上下联字数或句数不对称时,体现在声韵上也不会和谐。在“文化大革命”中,许多单位门口或牌坊两边都张贴这样两句话:“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这两句话尽管贴在大门两边,或贴在其它大雅之堂,但字数相差两个字,在声韵上就不可能和谐,更谈不上对联的音乐美,所以,这就不能算对联,只是两句口号而已。如果配个七个字的下联:“大海航行凭舵手;中华崛起靠人民”,这就是一副对联了。
有些书本上讲,对联的第一个要素是“字数相等”,这不全面。“字数相等”只意味着上联字数总和与下联字数相等,而事实上,对联有短句联、双句联、多句联的不同,因此,不仅要求上下联字数总和相等,而且上下联句子多少也相等,即字相对,句也相对,方成为其对联。现在分别看下面两种情况。
一是,短句联。短句联有三五七语的,名为三言联、五言联、七言联,其余可以类推。上下两句组合一对,可以说“字句相等”,也可以说“字数相等”。例如,三言联:“ 马齿苋” 对 “鸡冠花”;“原上草” 对 “路边花”。 清华大学在1933年的招生考试中,第一次用对联考学生,按招生年级有别而出对联,其中大学一年级出联为“ 孙行者 ”,有一个考生对句是“ 胡适之 ”,对得非常工稳和对称。当时出联题的陈寅恪教授一看到便说:“这个考生一定要录取。”更可喜的是,1987年我国大学招生考试,又出了一个联题:“ 梨花院落融融夜 ”,有四个公开对句的答案任选一个。标准答案是:“ 柳絮池塘淡淡风 ”。上下两联正是门当户对。所以,在像短句联这样的情况下,说字数相等或字句相等均可。
二是,双句联或多句联。情况就有些不一样。例如,清吴锡麒的自题联:
有山有水有亭林,映带左右;
可咏可觞可丝竹,怀抱古今。
  “映带”,景物互相忖托,彼此相连。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咏”、“觞”,指吟咏诗词和酣畅饮酒。“丝竹”我国对弦乐器(如琵琶、二胡等)与竹制管乐器(如箫、笛等)的总称,也用以泛指音乐。王羲之《兰亭集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怀抱”,胸襟、抱负。王羲之《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此联深受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感染,用笔极为凝练,笔端富有激情,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读来既诱人又感人。这是一副双句联。
又如,题四川新都宝光寺弥勒佛联:
你眉头着什么焦,但能守分安贫,便收得和气一团,常向众人开笑口;
我肚皮有这般大,总不愁穿虑吃,只讲个包罗万物,自然百事放宽心。
弥勒是 梵文 的音译,意思是“慈氏”。他是释迦牟尼佛的既定接班人,地位极高。我国寺庙中所供弥勒则为五代后梁时的布袋和尚,时人视他为弥勒的化身,遂造塑像供奉。其造型袒胸露腹, 箕 踞而坐,最为醒目。“守分”,安守本分。“安贫”,常与“乐道”连用,谓安于清贫,以追求圣贤之道为乐,是古代儒家所提倡的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气”,和睦融洽的态度。“包罗”,包容、容纳。此联文字虽长,但却平白如话,寓庄于谐。作者准确地捕捉了佛像大耳丰颐、口角挂笑、袒胸开怀的造型特点,并由表及里,将笔触深入其内心世界,从而取得了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效果。联借弥勒佛之口劝诫世人应笑口常开,乐观豁达,反映了佛家安贫乐道、守虚致静的人生哲学。此联语言幽默,浅易感人,无教义之解说,有襟怀之流露;无佛家之肃严,有世间之诙谐。读之让人深解其意:安分者得快乐,宽宏人少烦恼。这是一副四句联。
从上述短句联、双句联和多句联的例子可以看到,对联必须要字句相等。有的对联长达数十、数百字,如云南昆明大观园有清代孙 髯翁 的一百八十字长联,四川灌县青城山山门有一副三百九十四字的长联,钟云舫撰写的江津临江城楼联,全联一千六百一十二字。但,对联不管长短,都具有上下联字句相等这一要素。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律体之有对仗,乃撮 合语 言,配成眷属。”对仗的“仗”是取仪仗的意思,仪仗队总是两两相对,排列得十分整齐。对联也讲对仗,字相对,句也相对,示意完美这一要素。
在对联史上,也曾出现过上下联字数不等的对联。据说窃国大盗袁世凯死后,有人给他送了这样一副挽联: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当时人们感到奇怪,便问撰联人:“上联的‘袁世凯’三个字,怎能对得起‘中国人民’四个字 ”撰联人回答说:“袁世凯本来就对不起中国人民么!”这副对联字数不相等乃是作者匠心独运,完全是为了造成一种特殊效果。这是千年才见到的第一副字数不等的奇联。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的。
第二节  词性相当
词性相当是对联的另一要素。上下联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或词组必须有相同的词性才能构成对仗。要做到词性相当,首先要弄清楚古人对词的分类。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一书中说:按照诗的对仗,词可以分为九类,就是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数量词、颜色词、方位词、虚词、代词等。古人属对一般把字(词)分作实字、虚字、助字和半虚半实字。其定义是:“无形可见为虚,有迹可指为实;体本乎静为死,用发乎动为生;似有似无者,半虚半实。”所谓的“实、虚、死、活”,就是词性概念。看看下面这些字:
实字:天、地、树、木、鸟、兽、鱼、花、人……
半实:文、武、威、术、气、力……
虚字(活):吹、腾、升、沉、奔、流、进、出……
虚字(死):高、长、清、新、坚、柔、美、大……
半虚:上、下、里、外、中、间、左、右……
助字:者、乎、然、则、乃、于、也、哉……
从这些字可以看出,所谓的“实字”都是名词;“半实”是抽象名词;所谓的“虚字(活)”是动词。作为的“虚字(死)”是形容词。所谓的“助字”包括现在所说的连词、介词、助词等虚词。所谓的“半虚”,除方位词外,还包括一些意义比较抽象的形容词和时间词。
古人属对的要求是:“实对实,虚对虚,死对死,活对活”,也就是要求下联的词与上联的词相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
例如:
柳塘春水漫;
花坞夕阳迟。
又如:
莺入梅花,似火炼黄金数点;
鹭栖荷叶,如盘堆白玉一团。
再如, 笔者为南昌市玉带河题联:
一脉浮光,玉带蜿蜒萦故郡;
三湖映日,银珠璀璨焕新姿。
在这几副联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都对得很工整。
随着汉语语言文字对偶艺术的丰富发展,对联词性相同的这一对偶要求,不但体现在同一大类词与同一大类词相对,而且还体现在同一小类词相对。尤其是名词,根据传统习惯和对联创作实践,名词可以分为下列主要小类:天文、时令、地理、居室、器物、衣饰、饮食、文具、文字、植物、动物、形体、人事、人伦等。上下联的词性按这些小类也应当对仗工整。古人作联尤其如此。例如,天对地,雨对风,赤日对苍穹,绿对红,白对青,晨对午,夏对冬,仙鹤对神龙,清对淡,薄对浓,暮鼓对晨钟,山茶对石菊,愁不尽对憾无穷,瑞草对灵芝,三千对四十,珊瑚对玛瑙,去对来,古往今来对天长地久,等等。现代人作联可以放宽一些,只要做到名词对名词就可以了。相对而言,其它词类虽然也要求互相对偶,但并不十分严格,如不及物动词可以对形容词,人称代词不一定对人称代词,数词可以实指也可以泛指等,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
第三节  结构相应
  所谓结构相应,就是上下联在句法结构上互相照应,彼此对称。也就是说,句型要一致,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如果上联是主、谓、宾结构,下联是主、谓、补结构,就没有对好。在要求大的句法结构对称的同时,小的词组也要做到句法一致,即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补语对补语、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现看看下面几副对联:
万家腾笑语;
?四海庆新春。
此联是一副春联,从结构上看,上下联都是主谓宾句式。
向海风光,潮声叠韵;
通榆气象,春意催联。
此联是吉林省通榆县楹联学会成立笔者所撰贺联,上下联的两个分句分别都是偏正结构和主谓宾结构。
送祥和旧岁;
迎幸福新春。
此联属动宾结构。
风和日丽;
鸟语花香。
此联属并列结构。
笔挥千古;
        文汇五洲。
此联是笔者题赠《香港大公报》社的联,上下联都是主谓补结构。
而下面一副对联在用词和句式结构上都存在问题:
春艳百花开满地;
时祥万事喜盈门。
问题主要出在后三个字上,“开”、“喜”两个字,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形容词,词性不类;在整个结构上,“开满地”是动宾结构,而“喜盈门”是属于主谓宾式短语,结构不一致。
可见,上下联相应处的词性、句式一定要相同,其目的是为了使联语意思鲜明,形式上有一种匀称和整齐的美。为了加深印象,再详细分析下面一副对联的结构:
一     行     白     鹭    上    青     天;
两     个     黄     鹂    鸣    翠     柳 。
数     量     形     名    动    形     名
    联合结构     偏正结构         偏正结构
偏正结构            动宾结构
    ↓                    ↓
主语部分            谓语部分
  对联字数越多,句子的结构就越复杂,结构的变化也越大,因而对于撰联的技巧要求也越高。词性相当与结构相应又必须结合运用。再来分析明代解缙写的一副对联:
墙    上芦 苇  头    重 脚    轻 根    底  浅;
山     间 竹 笋   嘴     尖 皮     厚 腹     中   空。
名    方   名     名    形 名    形 名    方   形
联合结构         主谓结构 主谓结构 联合结构   
联合结构              联合结构
↓                        ↓
主语部分              谓语部分
    这副对联无论从词性和句式结构上来说,上下联都是对得非常工稳的。
第四节  节奏相称
何谓节奏,即有规律的重复。世界上许多事情都具有节奏性,如山势的起伏,海潮的涨落,人肺的呼吸,以及走路时脚步之起落等等。节奏可以给人以快感和美感。对联属于语言艺术,汉语语音本身就具有节奏性。对联与诗词一样可以吟咏而具有音乐性,所以也具有节奏,也称为音步。所谓节奏相称,是指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也就是指上下联的句式一样。音乐舞蹈中有三拍子(强、弱、弱),四拍子(强、弱、次强、弱)等,一般地说,对联运用的是二拍子,两个字就是一个音节,有一个停顿,重音落在双数上。例如:
莲开宝岛;
月满神州。
这副迎澳门回归的四言联是二、二句式,即二、二节奏。再看下面这副四言联:
说真心话;
做老实人。
此联则是一、三节奏。
五言联有两种句式,一种是二、三句式,例如:
处处春光好;
家家气象新。
还有一种是三、二句式:
人无言不信;
天有日方明。
六言联有四种句式,例如:
燕雀应思壮志;
梅兰珍重年华。
此联是二、四句式,即二、四节奏。
震国威开盛世;
现身手展宏图。
此联是三、三句式,即三、三节奏。
风展红旗似画;
春来绿水如蓝。
此联是四、二句式。
义气横空四海;
乐年颐世千秋。
此联是二、二、二句式。
七言联的句式有两种,一种是四、三句式,例如:
司马文章元亮酒;
右军书法少陵诗。
还有一种是二、二、三句式,例如:
桃花人面红相映;
杨柳春风绿更多。
八言联中,二、二、二、二句式比较多,例如,湖南桃花源联:
红树青山,斜阳古道;
桃花流水,福地洞天。
又如,山东泰山黑龙潭联是二、二、四句式:
龙跃九霄,云腾致雨;
潭深千尺,水不扬波。
也有三、二、三句式的,例如:
送旧年,窗花映白雪;
迎新岁,喜鹊闹红梅。
还有四、四句式的,例如,北京红螺寺叠翠亭联:
绿水盈池,菱花镜净;
红螺一扇,翡翠帘横。
九言联的句式与四言联或五言联相同,例如,下面两副春联:
人间传喜讯,一元复始;
大地发春华,万木争荣。
此联是二、三;二、二句式。又如:
万马奔腾,四化宏图展;
百花争艳,九洲春色浓。
此联是二、二;二、三句式。再如:
同心同德,创千秋伟业;
克勤克俭,写四化新篇。
此联是二、二;三、二句式。
十言联的句式与四言联、五言联、六言联相同,有五种句式。
一是二、二;二、二、二句式,例如:
屈指三秋,天上又逢七夕;
齐眉百岁,人间应有双星。
二是二、二、二;二、二句式,例如: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心似平原跑马,易纵难收。
三是二、三;二、三句式,例如:
高阁逼云霄,举头红日近;
远山藏图画,回首白云低。
四是三、三;二、二句式,例如:
要勤奋,要虚心,认真办事;
不吹牛,不拍马,诚实做人。
五是三;二、二、三句式,例如:
想当年,逢人只说三分话;
喜今日,向党全献一片心。
十一言联、十二言联、十三言联的句式与四言联、五言联、六言联、七言联相同。例如:
诗酒皆仙,吟魂醉魄归何处;
江山如画,月色涛声共一楼。
此联十一言联,是二、二;二、二、三句式。又如,成都杜甫草堂联:
读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此联十二言联,是二、三;二、二、三句式。
依此类推。以上所举的四言至十二言例子,仅是常见的。这些都说明,对联的句式结构变化很大,但无论怎样变化,有一点是不能变的,那就是上下联节奏必须一致,短联如此,较长的联也如此。如果一副联做到了词性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称,就基本上称得上对仗工整了。在创作对联时,如果不注意结构、句式,就会“失对”。例如:
花明柳媚春光好;
大江南北庆丰收。
粗看这副联好像四、三句式,但分析一下,上下联的结构和句式都不一样。上联“花明”与“柳媚”各为主谓结构;“春光好”为主谓结构,属二、一句式。下联“大江南北”为偏正结构;“庆丰收”为动宾结构,属一、二句式。可见,这副对联的句式不合要求,平仄也失对。
第五节  语意相关
对联,顾名思义,不仅要对偶,而且要相联。所谓相联,一般地说,上下联应围绕相关的主题,或并行表达,或正反表达,也可以构成延续、因果等各种关系。一副对联如果只求形式上的一致,不求内容上的统一,那就会留下拼凑的痕迹,不是好联。例如:
反对侵略;
学习下棋。
又如:
电影院中看电影;
图书馆里读图书。
上述两副联,从文字对偶形式看,词性、句式都对得不错,亦合平仄。但是,它们上下联的语意、内容不相关联,中间缺乏联系,风牛马不相及,不能表达任何意义,所以不能认作对联,只能算是对偶句。我们可以为对联作一个生动的比喻:上下联好像是双峰对峙,或者是二水分流,表面看来,是互相隔离的,但实际上是双峰之间有山脉相连,二水之间有暗泉相通。例如,前面第一副联可以勉强改为:
抗击侵略;
保卫和平。
这样,两句话在形式上是对偶的,在内容上也是相联的。又如:
瑞雪红梅增神州秀色;
长箫短笛和盛世新声。
此联表面上是上下联各写一个意思,但两者内容又是互相补充的,统一在“大好形势”这一意境里,表现了“人寿年丰”的主题。就内容相关或语意相关这一要素,还可以从下面的对联中来体会。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是一副讲学习的格言联,在主题上,上联强调的是勤奋学习,下联强调的是刻苦攻读,上下联都是从正面来讲的,体现了内容密切相关的特征。又如:
正邪自古同冰炭;
毁誉于今判伪真。
此联是杭州西湖岳飞墓联,上下联分别从不同方面来写,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岳飞的悼念之情,语意也是相关的。
再如,1992年的一副春联:
十三年政策归心,农民放胆;
九万里丰收醉眼,华夏扬眉。
此联上下联的语意、内容非常关联,且具有时代气息。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在农村实行允许农民承包土地的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之后,又连续六年在元旦发表社论,重申政策不变,农民心中有底,胆子大了,干劲更足,全国连续十三年获得粮食大丰收,真是“政策归心,农民放胆,丰收醉眼,华夏扬眉”,一气呵成。
但是,“无情对”却是一个特例,它一定要求“内容无关”,而且越“离题万里”越好。例如:
五月黄梅天;
三星白兰地。
此联字字对仗,工整无比,内容上分别说的是气象和名酒,大相径庭,造成一种不协调的喜剧效果。
第六节  平仄相对
对联作为从律诗中脱胎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作为供人们实用和欣赏的文学艺术,自然也应保持律诗的声调和谐、抑扬顿挫的特点,讲究用字的平仄,使对联读起来节奏分明,富有旋律,朗朗上口,悦耳动听,造成一种音乐美。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使全联“平仄和谐”,这是对联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难于掌握的要素。所谓“平仄和谐”,就是要求上下联相应的平仄相对,一联之内要平仄交替。对联是讲究声律的,所谓“声”,就是指声调,主要是指平仄而言。所谓“律”,就是指平仄分布的规律。我们要把对联做好,就必须懂得声律方面的基本知识。有些对联初学者,不大讲究平仄,或者说对平仄注意得不够。1984年第二届迎春征联评选过程中,王力教授曾特意向评委会强调:“对联一定要讲平仄,平仄不协,就不宜入选。”
关于“平仄和谐”的最基本的要求是:
(1),古四声与今四声不能混用。四声是汉语音律的具体表现,它是按照汉语发音的高低、升降、长短等特点分为四种声调。古代汉语的四声,是指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现代汉语略有不同,四声是指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古代汉语中,以平声字为“平”,上声、去声、入声字都为“仄”;而现代汉语中,凡属阴平和阳平的字都是“平”,凡属上声和去声的字都是“仄”。古四声中的入声字在今四声中被分别归入去声、上声或阳平中,因此,有些字在古四声中是仄声,在今四声中可能是平声。例如,一、八、国……。在对联的平仄问题上,现在有“现代派”和“传统派”两种不同的意见。目前,在实践创作中基本上有一个共识,就是“双轨制”,古四声和今四声并存,但不能混用。
(2),平仄交替与平仄相对。对联的上下联各联内部平仄要交替,即节奏的安排上,一句中基本上为平仄交替,不能一句话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而上下互相对应的字,则要求平仄相对,即平仄相反。按照这一规律,上下联内部平仄交替,而上下联之间平仄对立,才能造成回环起伏的旋律,使对联的节奏鲜明和谐、悦耳动听,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
例如,纪念湘南起义七十周年联:
湘南燃圣火;
正义撼神州。
此联的平仄格式为: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又如,2000年新春联:
苏岭梅先放;
郴城夜未央。
此联的平仄格式为: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又如,孙中山题双亲卧室联:
法雨沾濡松柏茂;
春风披拂桂兰香。
此联的平仄格式为: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从上三副对联来看,字字讲究平仄,调配和谐,吟诵起来,抑扬顿挫,优美悦耳,给人听觉上的美感。
在一些对联的创作中,声调的掌握也有一定的灵活性,在上下联相同的位置上,允许个别字不是平仄相对,这是根据七言律诗平仄规律的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而沿袭下来的,但,这也要考虑音步,每一个音步中总是最后一个音节重读,在这些节奏点上必须平仄相对。
例如,1984年迎春征联的一副佳作:
一代英豪,九州生色;
八年业绩,四海归心。
此联的平仄格式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3),仄起平收。所谓“仄起平收”,就是上联最末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末一个字必须是平声,这是对联创作中必须遵守的。这是因为,仄声字洪亮,有顿挫意,而平声字韵味舒长,有悠扬不尽的韵味,使人读起来顺畅、深长,有稳定感。
例如,笔者为2005 中国(黄梅)国际楹联文化节所撰贺联:
友聚黄梅,三楚人文昭八表;
联吟赤县,四时天地兢千姿。
上联末“表”属仄声,下联末“姿”属平声。
又如,下面两副“对联”:
莺歌燕舞;
桃红柳绿。
 
国泰民安;
人寿年丰。
有人说这两副联都是“佳联”,其实是不合格的。第一联上下联最末一个字“舞”和“绿”都是仄声。第二联上下联最末一个字“安”和“丰”都是平声。平仄不相对,没有形成对仗,所以不能称为对联,只不过是字数相等,内容正确的两句话而已。
综合上述,为了初学入门,可以定一条“简行易记”的规则,尔后不断深化。那就是:上联单句逢双字平仄交替,多句末一字平仄交替,句末仄声;下联对句逢双字和多句末一字与上联平仄相对,句末平声。还有,独字句或三字以上的专用词语也作为一个音节处理。
第七节  撰联禁忌
撰联除了要掌握上述六个要素外,还必须注意避免七个禁忌:
(1),忌合掌。撰写对联,必须上下联异义相配,方为合格。有人对“词性相同”这一要素产生误解,以为上下同义便是对仗工整,其实是犯了“合掌”的毛病。“合掌”是作联之大忌。什么叫“合掌”呢 两只手掌,本为对称,合而为一相对称便叫“合掌”。“合掌”是比喻上下联的对仗在意义上相似、雷同或差异不大。例如,双忠祠联:
志士无双双志士;
忠臣不二二忠臣。
此联就是一副合掌联。“忠臣”与“志士”、“无”与“不”、“二”与“双”都是同义词。
又如:
散步江滨观浪涌;
闲行河畔看波兴。
联中“散步”与“闲行”、“江滨”与“河畔”、“浪涌”与“波兴”都是同义词,上下联的内容没有什么区别。
再如:
兰房生贵子;
绣户产麟儿。
这副佚名传统对联,也犯合掌毛病。联中“兰房”与“绣户”都指已婚育龄妇女之卧室,“生贵子”与“产麟儿”均指得个好娃娃。
再看看下面摘录的一些公开出版的新春联,都犯有合掌的毛病:
神州 一派春色;
祖国 无限生机。
 
大地 春回多秀丽;
江山 雪后更娇娆。
 
中华儿女 气盖世;
炎黄子孙 志超群。
 
岁 增岁岁风光好;
年 复年年气象新。
 
万里戈壁成林海;
千顷荒漠变绿州。
 
启后承先 兴大业;
开来继往 展宏图。
(2),忌不规则重字。对联中,上下联的用字不能不规则地重复。这是对联创作中忌讳的一点。例如,南京师范学院三十周年校庆时,有一副赠母校老师的对联,原稿是:
教书教人,功劳见于论著;
立言立德,典范深入人心。
这副对联重复了“人”字,一位教授建议将联中“人心”改为“心田”,这样就不重字了。但“书”、“言”均为平声,失律。
又如:
百鸟鸣春歌盛世;
一龙降世兆丰年。
下联重“世”字,可将“降世”改为“腾宇”。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对于规则重字是允许的,往往也是谴词造句的一个修饰手段。
例如:
半烟半雨江桥畔;
映杏映桃山路中。
 
行乐及时时已晚;
对酒当歌歌不成。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又如,贺中国楹联报出刊500期:
五百佳期期期艳丽期期妙;
两行妙句句句清新句句佳。
(3),忌失对。撰联时,如上联复用了三个相同的字(如“海”字),下联也必须用三个相同的字(如“山”字)去对,如果少用一个就是失对。再如上联某处用了数词,下联相对处也要用一个恰当的数词去对,否则也算失对。失对更是对联之大忌。例如,消防局联:
告急电话:壹玖玖;
防火高峰:冬夏秋。
上联用了两个“玖”字,而下联相对处用了一“夏”一“秋”,犯了失对的毛病。又如:
煤气天然气,气贵能源;
家俭国亦俭,俭风宝国。
下联两个“国”字,上联相对处用“天、源”两字对,便是失对,而且上平下仄,失律。
(4),忌乱脚。对联中,上联必须仄声收,下联必须平声收。如果联末平对平,或仄对仄,为乱脚。乱脚也是撰联大忌。现在有一些联书,如《实用对联大全》等,不少联作是乱脚对联。例如:
党恩比海深;
人心向阳红。
 
窗花一屋春;
对联满院红。
 
一派春风扫残云;
万朵梅花迎阳春。
 
新叶都自阳春生;
壮志尽随善政来。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这些联上下联要么都是平声,要么都是仄声,属乱脚,而且联中多处平仄不谐,严重违律。
(5),忌孤平。一般来讲,在五言、六言、七言联句的下联中,如果按照“一、三、五不论”的说法,往往容易犯“孤平”的毛病。所谓“孤平”,就是指在平脚句里,除句尾是平声字外,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被夹持在两个或多个仄声之间。如,“仄仄平平仄仄平”的格律,第三字不论便只留一个平声,属孤平。这是撰联之大忌。例如:
阔步振兴路;
喜迎改革年。
下联除句尾的“年”字是平声,联句只剩下“迎”字为平声了,这就是犯“孤平”大忌。可改为:
国步康庄道;
民迎改革年。
(6),忌三平尾。所谓“三平尾”,就是下联末尾三字都是平声。这也是撰联之忌,往往为联家所疏忽。例如,新春联:
一年春作首;
万事公为先。
此联意境不错,但下联后三字为平声字,犯了三平尾毛病。可将“公”字改为“德”字。
又如,新春联:
爆竹声声辞旧岁;
红梅朵朵迎新春。
下联末尾“迎新春”三字都是平声,犯了“三平尾”,可改为“报新春”。
(7),忌上重下轻。撰联忌上联气盛,下联气弱,造成头重脚轻、虎头蛇尾的毛病。例如,长沙衡阳会馆一联:
气凌衡岳三千丈;
心托离骚廿五篇。
此联立意不错,但有上联气盛下联气弱的缺点。又如:
年华大好英雄健;
风月多情草木香。
此联也犯了上重下轻的毛病。若能改动一下,
年华大好英雄健;
祖国长春事业新。
此联的气势就迥然出新了。
再如:
万仞惊峰承日月;
一株柔柳伴花枝。
此联无须更多解释,一看即可明了上联气盛下联气弱。


-=-=-=-=- 以下内容由 鱼目混珠2006年04月17日 03:46pm 时添加 -=-=-=-=-
第三讲 对联的分类
澹  月
对联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变化,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分类也日益繁多。由于对联的自身复杂性,其分类至今还没有一个科学而系统的方法。光绪年间出的《楹联汇编》,把对联分为寿诞、庙宇、故事、胜迹、应制、人品、格言、春联、新婚、屋宇等二十类,显得繁琐而紊乱。近些年来,关于对联的分类人们正在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研讨,但意见也不很一致。分类的目的在于分别研究各类对联的特点和写作要求。总体来说,对联可以从五个方面来分类:
一是,从写作方法上分类,有正对、反对、串对三种。
1 ,正对,就是上下联各自具有一个完整的意思,但两者又和谐地统一在一个意境之中。如两山对峙,山根相连;或似两湖相联,水脉相通。正对是对联中最常见的。例如:
阳春开物象;
丽日焕天文。
 
松竹梅岁寒三友;
桃李杏春风一家。
这两副春联上下联的内容构成主要是并列关系,内容相似、相近或相关。这就是正对。
2 ,反对,就是上下联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把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刻、鲜明,引人注目,能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例如:
破千年旧俗;
立一代新风。
此联用“旧俗”和“新风”来反衬,上下联意思恰恰相反,形成鲜明的对比。
3 ,串对,又叫流水对,上下联的意思是顺承的、连贯的,只是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表达,如果将上下联独立起来,意义就不完整。串联的上下联一般都有因果、连贯、递进、条件、假设等关系。例如:
聚来千亩雪;
化作万家春。
这是一副棉花店联。上下联是因果关系,上联是因,下联是果。
又如:
若能杯水如名淡;
应信村茶比酒香。
这是著名书法家启功撰写的一副联。上下联是假设关系,上联提出假设,下联推出结果。
二是,从内容上分类,有述事联、状景联、抒情联、晓理联、评论联等。
1 ,述事联,是指直接陈述某件事情的对联。
例如,武汉古琴台联:
   志在高山,志在流水;
一客荷樵,一客听琴。
此联陈述了春秋时俞伯牙在龟山鼓琴与钟子期交为知音的故事。上联写泊牙鼓琴时,忽而“志在高山”,忽而“志在流水”,意指情趣高雅;下联则写对伯牙鼓琴的客观反映,知音者“听琴”入迷,不辨者“荷樵”而去。联语仅十六字,犹如一幅画卷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可惜联语有平仄失对之处。
  2 ,状景联,是指描写景物的对联。历代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状景联,而且有许多佳作。
  例如,昆明黑龙潭联:
万树梅花一潭水;
四时烟雨半山云。
此联上联写了黑龙潭的梅花和水,点出这个风景区的特殊景物;下联又抓住黑龙潭的另一种景观烟云来呼应,把人们带进奇妙的神话世界之中。
3 ,抒情联,是指作者所寄托的或抒发自己感情的对联。例如,周恩来早年撰写的一副自题联:
与有胆肝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此联告诫自己也劝诫人们交友要有选择,读书要注重实践,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怀和胆略。
4 ,晓理联,是指用意味深长的语句作成对联,告诉人们某种哲理。例如,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丹江桥凉亭联:
桥下清溪,看你浊时有几久 
亭前大路,劝君邪径莫须行。
上联通过“清溪”“浊时”不会长久的规律,给人们揭示了挫折只是暂时的道理;下联则成了规劝人们循章守法的箴言。
5 ,评论联,是指对某件事或某人物进行评论的对联。例如,安徽合肥包公祠联:
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
赈灾黎,慈悲无量,依然菩萨心肠。
此联摄取了“理冤”和“赈灾”两宗大事,评价包公清明廉政、秉公断案、铁面无私的崇高品格。
三是,从字数上分类,有短联、中等联、长联等。
1 ,短联,是指字数较少,一般不需要在文中断句的对联,通常以五字七字为主。
例如,最短联为一字联:
       墨;
       泉。
  相传在清咸丰年间,文宗帝以“墨”字为上联征对,众臣多以“笔、纸、书”等字应对,均不合其意。唯某臣以“泉”对之而获嘉奖。奥妙何在 请看,“墨”和“泉”的上半部分别为“黑”和“白”,为颜色相对;下半部分别为“土”和“水”,同属五行之中。匠心独运,对得工稳无比。
又如,二字联:
夏雨;
春风。
又如,三字联:
山有色;
水无声。
又如,四字联:
闻鸡舞剑;
跃马扬鞭。
又如,五字联:
酒醉书为枕;
诗狂石作笺。
又如,六字联:
月落天光送曙;
冰消地气回春。
又如,七字联:
舟排幽岸迎青浪;
桥卧金波起彩虹。
 
又如,八字联:
新世纪新风新气象;
好生活好景好前程。
 
品铁观音,香飘两岸;
拜妈祖庙,情系一家。
(此联为笔者为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所撰春联。)
又如,九字联:
万紫千红满园皆春色;
五风十雨遍地尽朝晖。
 
三海九门,京华迎奥运;
一江两岸,世博靓申城。
(此联为笔者为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所撰春联。)
2 ,中等联,是指比短联长、比长联短的对联,一般在十字至二十五字间。
例如,十字联:
夜半星移惊起一林宿鸟;
春深雷动震醒九渊潜龙。
又如,十一字联: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
南方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车轮飞转,东南西北追风去;
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
(此联为笔者为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所撰春联。)
又如,二十一字联:
几幅画图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馨香鸟不叫笑杀学士;
一盘棋局车无轮马无足炮无烟火象无牙闷死将军。
3 ,长联,一般地说,是指全联超过四十个字的对联。把四十字作为长联的起点,是清人梁章鉅提出的。至于平时有人把二十多字至三十多字一副的也叫“长联”,这也未尝不可,但那只是与更短的相比而言。
例如,八十二字联:
对崔巍古堞,凭吊南朝。有平湖清梵,野寺疏钟。胜迹易消魂,叹纷纷棋局掀翻,都付与流水声中,夕阳影里;
趁闲散工夫,来游东郭。听莲外渔歌,芦边樵唱。群情差解意,把处处山灵唤醒,齐送到穿林软翠,涉浦寒烟。
此联为南京玄武湖联。
又如,一百字联:
瞻小平小道,纪生辰十秩。赞立志从戎,建国创殊勋;虽几番落职,仍挚爱黎民一世;以改革经纶,特色兴邦,挥写春天故事传千代;
览洪范洪都,观胜迹三洲。叹鸣枪起义,擎旗留旧址;且南浦飞云,更相邀夜月东湖;还龙沙夕照,西山叠翠,恋怀杰阁名篇耀四方。
(此联为笔者于2004年为南昌市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而撰。)
其它,如文山五夫子祠联一百九十字;李大钊挽孙中山联二百一十二字;屈原湘妃祠联四百字;长沙天心阁联四百五十六字。又如,五百字联:
星辰熠熠,聊揽九万里神州山川。思于泰岱盖地,紫金蟠龙,恒岳衔日,雁荡走瀑,笔架弄潮,秦脉纠烟,崇珠峰威群峦乃谓脊。扬子倾莽溟,黄河纡回谷,钱塘孕沃畴,湘赣卷朝霞,嗟瑞丽奔涛,澧水之急,犹横大渡索桥。胜形嵌镶绵联,楼阁刹院棋布,赏圣寺之殿,虎丘藏亭,登木塔,访晋祠,谒孔庙,觐定陵,且嘉峪穿隘,钟鼓入韵,又敦煌摩崖呈玮廊。游园林妙境,览薮壑锦绣,殊不知滇池停舟,鼋渚移步,柳浪闻莺,洞庭穷目,趵突听泉,北海舒心,还流连阳朔摹绮影。吟留感慨,堪铭焜焜瑰宝此存。凭遗产承绪,弘人文蔚起,擢庆霭贯故宫,秀色阗青城,峨嵋纳雪界,士俑随皇墓,况宏村古淡,武当谧幽,八达岭嵬崔逦迤,咸奕奕倩姿傲未来,偕神州楚焕;                    
岁月悠悠,再寻五千年华夏史实。溯自轩辕开天,尧舜让禅,禹王奠基,盘庚迁殷,诸侯争霸,卫鞅变法,仰嬴政扫六合斯称雄。汉高御匈奴,赤壁演鼎分,魏帝融民族,隋唐讴盛世,赞昭君出塞,贞观之治,更辟丝绸商路。军阀割据迭次,宋元明清替兴,叹澶渊之盟,鹏举破兀,下西洋,攘倭寇,收台湾,驱胡虏,虽太平揭竿,康梁维新,惟辛亥革命废专制。秉马列真诠,擎锤镰红旗,最难忘画舫启碇,井冈会师,长征越险,遵义挽澜,边区抗战,中原逐鹿,遂肇造共和展鸿猷。阅尽沧桑,试问滚滚俊豪谁在 藉善谋运筹,促事业升腾,看蘑云蒸沙衍,鉴湖现三峡,港澳归宗祧,飞船绕碧穹,尤社稷昌禔,黎庶祥煦,前程图灿烂妖嬈,正泱泱风范惊寰宇,引华夏荣怀。 
(此联为笔者题山西临汾华门——天下第一门联。)
另外,还有钟云舫六十自寿联八百九十字。目前为止,公认最长联是一千六百一十二字,是钟云舫拟题四川江津临江城楼联。
四是,从联语出处分类,有集句联、集字联、摘句联和创作联等。
1 ,集句联,是指全用古人诗中现成的句子组成对联。
例如,朱德、彭德怀寿冯玉祥联:
南山峨峨,生者百岁;
天风浪浪,饮之太和。
“南山峨娥”,“生者百岁”语出自司空图《诗品·旷达》。“天风浪浪”语出《诗品·豪放》。“饮之太和”语出《诗品·冲淡》。
又如,伊秉绶扬州平山堂联:
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送夕阳,迎素月,当春秋之交,草木际天。
“衔远山,吞长江”语出范仲淹《岳阳楼记》。“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语出欧阳修《醉翁事记》。“送夕阳,迎素月”语出王禹偁《黄冈竹楼记》。“当春秋之交,草木际天”语出苏轼《放鹤亭记》。
2 ,集字联,是指集古人某碑帖中的字组成对联。
例如,集王羲之《兰亭集序》字的几副对联:
丝竹放怀春未暮;
清和为气日初长。
 
静坐不虚兰室趣;
清游自带竹林风。
 
寄兴在山亭水曲;
怀人于日暮春初。
 
清气若兰,虚怀当竹;
乐情在水,静趣同山。
这些联所用之字,全出自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联语典雅俊逸,得古人之趣。
3 ,摘句联,是指直接摘取他人诗文中的偶句并书写的对联。
例如,1980年春,徐向前摘书明代诗人富好礼的诗句成联,寄赠峨眉山。联为:
山中奔日月;
地底激风雷。
再如,峨眉山还有一摘句联:
山色千重眉鬓绿;
鸟声一路管弦同。
此联摘自赵朴初《忆江南·峨眉山记游》词中的句子。
又如,1962年9月,毛泽东书赠毛岸青、邵华联:
落霞与孤骛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联语摘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句子。
4 ,创作联,是指作者通过自己的构思,用自己的语言写成的对联。
例如,孟繁锦会长为中国楹联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而作:
展雄风,登高望远;
庆盛典,饮水思源。
又如,孟繁锦会长的其它联作:
树仁风,帆悬海阔;
怀直道,路正途平。
 
泼墨云翻天作幕;
挥毫蛇舞地为台。
 
推轩观涌日;
把酒醉流云。
 
一网春光期燕剪;
千篇对句引鸡鸣。
  五是从应用范围上分类,有门联、装饰联、交际联等。这种分类方式比较实用,也是最为普遍采用的分类方式。
1 ,门联,是指贴在大门上的对联,或者雕刻、嵌缀在大门上的永久性对联。
门联主要有春联和行业联两种。
    (1)春联,是对联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节日用联。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除了放鞭炮、吃团圆饭、逛庙会、相互拜年等方式表示庆贺外,贴春联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烘托节日气氛的形式。中国幅员广大,又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过春节时,别的庆祝方式有同有异,但贴春联这一习俗却是极为普遍的。春节来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不论城市、乡村,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一副春联,为节日溢彩增辉。
业内普遍认为,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是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写的: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之后,经明太祖朱元璋的大力提倡,春节贴春联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风俗,以致长期承袭,从未间断。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春联出现了喜人的发展势头,有人更是将这一现象概况为“春联复兴”。
春联的主调是辞旧迎新,对过去的一年进行总结,对即将来临的新春寄予希望,就其创作内容而言是相当广泛的。
有的春联立足歌颂升平盛世。例如,笔者为2005年春节撰写的几副春联:
紫燕迎春歌盛世;
金鸡贺岁庆丰年。
 
金鸡报晓,世盛时明,万众欢歌辞旧岁;
丹凤朝阳,民安国泰,三春溢彩焕神州。
 
大业如磐,国运其昌,聚五千年浩气,民族复兴惊世界;
鹏程似锦,人心所向,振九万里雄风,和平发展傲苍穹。
有的春联回顾旧岁取得的成绩,祝愿新年生活美好,事业有成。例如,笔者为2005年春节撰写的几副春联:
筑厦建楼,为民造福;
添砖加瓦,与国增辉。
 
紫燕衔春,无限生机迎奥运;
金鸡报晓,几多画意汇京华。
 
宅院祥和,妩媚春光辉物色;
农家裕泰,欢腾节日焕文明。
 
一德同心,凯歌嘹亮春潮涌;
重熙累绩,宏业辉煌福运来。
 
清袖清风,倡廉有志存天地;
正言正气,反腐无私涤古今。
 
千锤炼就百金,腾龙起凤;
众望赢来一笑,翘首升旗。
 
开路架桥,乘万里东风情更迫;
攻坚破垒,恃九天春意战犹酣。
     有的春联侧重于春天景色的描绘,借景抒情。例如:笔者为2005年春节撰写的几副春联:
春临芳草地;
燕戏艳阳天。
 
田野随春绿;
人心与世平。
 
景映濠江,灯火催诗融瑞气;
莲开澳凼,潮声叠韵洽春风。
 
莲花映月神州艳;
玉宇回春大地荣。
 
锦图添彩三春艳;
花海映天万象新。
 
环境清幽千幢秀;
社区雅静万家春。
有的春联,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之情寄寓于生产之中,以此弘扬勤劳致富的美德。例如:笔者为2005年春节撰写的几副春联:
仗智慧勤劳开伟业;
凭襟怀志向续征程。
 
春风有意,梳柳催花偏得意;
政策称心,发家致富更宽心。
 
奉献无私臻广厦;
腾飞有志架长虹。
  春联的突出特点是吉利话多,共性多,适应范围广,有许多春联能够通用。事物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促使我们在春联的创作和应用上有所更新,尽量贴近生活,道现实之事,写眼前之景,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从实用出发,春联字数不宜过多,联句一般以不超过15字为宜。
  (2)行业联,跟春联不同,不一定是过年时才贴,平时也可以贴,有的还永久性地镌刻在大门两侧。行业联能够反映主人的门第特征,或者行业特点。 “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对联 ” ,事实上,随着时代前进,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新行业不断涌现,目前起码有上千个行业,各行业都有体现本行业特色的对联。例如:
  百货商店联:
    百货百样百看不厌;
千人千求千选随心。
  纺织品商店联:
云锦天女织;
霓裳巧妇裁。
  缝纫店联:
金剪裁成丹凤舞;
银针引出彩鸾飞。
  服装店联:
云锦托出一轮月;
时装拥来万朵花。
  洗染店联:
荡垢涤瑕,还君清白;
刷新换旧,焕我文章。
  鞋店联:
步月凌云,祝君多进步;
登堂入室,邀友共攀登。
  钟表店联:
分阴宜爱惜;
刻漏逊精奇。
注:刻漏,古时计时器,铜壶外刻以度,以计时刻。
  眼镜店联:
欲穷千里目;
须助一层光。
灯罩厂联:
笔者为某灯罩厂所题:
灯光满室明 如昼;
罩影流辉艳似图。
  木器店联:
佳木从来堪作器;
良工自古不遗材。
  竹器店联:
虚心成大器;
劲节见奇材。
  文房四宝店联:
翰苑传千古;
文房第一家。
  书店联:
架上诗书滋学苑;
席间翰墨润心田。
 
五车图集;
万轴琳琅。
注:五车即五车书,言读书、著书、藏书之多。《庄子 · 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万轴,言书画之多。书画一帧为一轴。韩愈有“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的诗句。
  古董店联:
一室珍品;
千古奇观。
笔者为南京夫子庙 祥宝堂所题:
祥能萃集始为祥,祥光千古;
宝得留传方是宝,宝气一堂。
  文化馆联:
登斯堂尽良师益友;
临此境无陋习旧风。
笔者为河南省新安县文化中心文化馆所作:
影剧舞音,文坛万象中兴,钧天雅乐; 
琴棋书画,艺苑百花吐艳,盛世鸣和。
  图书馆联:
学海凭鱼跃;
书林任鸟翔。
笔者为河南省新安县文化中心图书馆所题:
集三都翰墨之大观,博通中外;
与二酉图书为知己,淹贯古今。
注: 三都:指西晋左思作《三都赋》,十年始成。后喻传世佳作。
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太平御览 · 荆州记》:“小酉山上石穴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后引伸为藏书丰富。
淹贯:学识渊博而贯通,出自《新唐书 · 柳登传》:“淹贯群书,年六十余,始仕宦。”
文博馆联:
文章溯古迹;
博物寻原宗。
影剧院联:
银幕舞台百花艳;
文坛艺苑万籁鸣。
音乐厅联:
谱翻新乐调;
唱出大风歌。
    注:大风歌,古歌名,汉高祖刘邦所作,有“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广播台联:
传诵中华正气;
宣扬寰宇奇观。
报社联:
日试万言无宿稿;
风行四海尽新闻。
    注:日试万言,以一日写上万字的文章为考校,其言才气横溢,文思敏捷。唐李白《与韩荆州书》:“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倚马可待,也喻文思敏捷,晋代桓温北征时,袁宏倚马拟写文稿,顷刻间写成七纸。宿稿,隔夜隔时稿件。
邮电局联:
邮传喜讯万里如咫尺;
电报佳音五洲若毗邻。
印刷厂联:
印出华文歌盛世;
刷出锦翰赞新风。
造纸厂联:
毫端挥去知棉薄;
几上铺来映墨光。
保险公司联:
莫怨风云多不测;
何愁水火太无情。
储蓄所联:
千家万户户户皆是储户;
百业十行行行不离银行。
照相馆联:
还我庐山真面目;
爱他秋水旧风神。
制药厂联:
秋研桂露金成液;
香溅桔果玉作丸。
医院联:
绿水青山华陀有术;
春风杨柳扁鹊重生。
注:华陀,汉末医学家,《后汉书》:“华陀晓养性之术,精于方药”。扁鹊,战国时医学家,扁鹊姓秦,名越人,遍游各地行医,反对巫术治病。
杏林三月茂;
橘井四时春。
    注:杏林,对医学的颂称,晋代葛洪《神仙传》载,吴人董奉为人治病,不取钱物,只求病愈者种杏树五株以偿,轻者一株,数十年得十万余株,蔚然成林。橘井,葛洪《神仙传》又载,桂阳人苏仙公成仙前,告其母,明年有疫,可取橘叶井水,以疗疫疾,后果如其言,人取橘叶井水治病,全活者千百人,因此而曰“橘井”。
浴室联:
金鸡未唱汤先热;
旭日初临客早来。
笔者为南京夫子庙得轩池所题:
得意春宜人,沐浴汤泉添爽意;
轩池水暖客,调和气脉胜天池。
粮店联:
常积千仓粟;
恒求九牧金。
   注:粟,谷物。九牧,九州。《史记 · 孝武本纪》:“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
蔬菜店联:
菜根自饶滋味;
野蔬可拾新柔。
注:上联语自苏轼“菜根滋味长”诗句;下联语出孟郊“野蔬拾新柔”诗句。
畜牧业联:
华阳归马;
桃林放羊。
    注:联语自《尚书》:“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羊于桃林之野。”
林场联:
植树造林山山翠;
栽花育果处处春。
饭店联:
饭热菜香春满座;
窗明几净客如云。
茶楼联:
笔者为南京夫子庙寒舍听雨茶楼所题:
寒舍客来风亦醉;
茗谈人去路还香。
 
听雨怡心,雅借琼楼观胜景;
舒怀品茗,香凭寒舍守茶魂。
     注:茗:晚采的茶。茶魂,唐代陆羽,人称茶仙、茶神,著有《茶经》三篇,为我国最早茶著。
这些行业联,有的写真,有的夸饰,或庄重,或诙谐,表现手法各不相同,但总的原则是突出了行业的特点,反映了行业性质、经营宗旨、企业精神、服务态度等。联句中富有形象,使人看了以后增加了亲切之感,其效果往往胜过广告词。
2 ,装饰联,是指用来装饰亭、台、楼、阁或书斋、案头的对联。装饰联主要有胜迹联、书斋联和堂室联三种。
(1)胜迹联,指为装饰名胜古迹而题的对联。古人所谓“胜迹”是指名山大川中的建筑物,同“庙祀”、“廨宇”是分开的。现在人们把胜迹、庙祀和廨宇三者完全合而为一,通称名胜古迹。这些地方的对联,也通称胜迹联。我国是文明古国,名胜古迹众多。历代的文人墨客,乃至皇上、领袖都有游览的兴趣,每到一处或对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留下了大量的题联,为景观增色,使游人叹赏。近年来,中国楹联学会正在组织全国各地搜集、编纂《中国对联集成》各地卷,其中就包括了在各地的风景区、旅游胜地,搜集名胜古迹联,并且已经出版了一些地方名胜对联选。胜迹联的范围较大,包括殿宇、楼阁、园林、寺庙、祀堂、山亭、水榭以及名山大川等。胜迹联摹景状物,颇具诗情画意,且多数出自名家之手,不仅有文学价值,还有一定的文物价值。现就胜迹联作一简要介绍。
例如,山东济南大明湖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大明湖位于济南旧城北,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处泉水汇成,湖面46.5公顷,一湖烟水,绿树蔽空,景色佳丽。此联出自清人刘风诰之手,作者以白描手法勾勒出大明湖的妍丽景色,使观者对景赏联,游兴倍增。
又如,安徽滁县醉翁亭联: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此联明白如话,一读即懂,但联中隐有巧妙构思,嵌进“醉翁亭”三字。醉翁亭在琅邪山中,建于北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欧阳修时任滁州知府,常登亭饮酒,“饮少辄醉”,故名醉翁亭,自号“醉翁”,并撰脍炙人口之《醉翁亭记》以记其事。
又如,湖北武汉黄鹤楼联:
搁笔题诗,两人千古;
临江吞汉,三楚一楼。
相传黄鹤楼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后各代屡毁屡修,仅清代重修即有八次。昔日黄鹤楼,轩昂宏伟,辉煌瑰丽,峥嵘缥缈,几疑“仙宫”,甚至附会许多神话,如王子安乘鹤由此经过,又费文伟驾鹤返憩于此等,此联作者正是从黄鹤楼的人文掌故和地理位置落笔,贴切自然,很有气势,成为画龙点睛之作。
又如,云南昆明大观楼的长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气力。罄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此联为孙髯翁所作。大观楼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后毁于兵火,现存楼为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重建,共三层,朱墙碧瓦,头拱飞檐,极为壮观。这副联的意思是:浩瀚的五百里滇池,跃入我的眼底,解开衣襟,掀起头巾,只见茫茫湖水空阔无边,多么令人欣喜!东边的金马山如神马奔驰,西岸的碧鸡山似凤凰展翅,北岸的蛇山像巨蟒起伏蜿蜒,南部的鹤山若白鹤凌空翱翔。风雅的墨客骚人,何不择良辰选胜登楼。湖中蟹形岛和螺状沙洲上,花草树木繁茂葱郁,如同姑娘们蓬松美丽的发髻,还有那萍叶、芦苇与天际相连,其间点缀着绿色的水鸟和红色的云霞。不要辜负了这美景——四周飘香的稻花,晴空下的万顷沙滩,夏日盛开的荷花,春天摇曳的杨柳!如潮的数千年往事,涌上我的心头,举起酒杯,仰望长空,感叹滚滚流水淹没英雄,而今又有谁在 汉武帝演习水军欲征西南,唐太宗统一南诏铁柱纪德,宋太祖版图挥玉斧划疆域,元世祖乘皮筏渡江欲统天下。帝王们建立丰功,费尽了移山倒海之力。期望珠帘画栋的王朝永不朽,哪知朝代屡经更迭,就像暮雨朝云一样变幻莫测,更有那断碣残碑不忍相看,倒卧在苍茫的烟雾和落日的余霞里。最终赢得的只不过是古寺稀疏的钟声,漂浮着的半江渔火,深秋南归的大雁,残冬凄冷的寒霜!上联写滇池风物,似一篇滇池游记;下联记云南历史,如一篇读史随笔。上下联各九十字,全联共一百八十字,是一副有声、有色、有情的佳作。此联想象丰富,感情充沛,无论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故颇享盛誉,近三百年来一直为历代游人所赞赏。
再如,江西南昌滕王阁,也是著名的胜迹。清代文学家宋荦有一对联曰:
依然极浦遥山,想见阁中帝子;
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
“极浦遥山”,“极”、“遥”,均含远意。“浦”,指南浦。“山”,为西山。王勃《滕王阁序》:“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帝子”,为皇帝之子,此指滕王李元婴。王勃《滕王阁序》:“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上联称物换星移,建阁之“帝子”虽逝,但因阁存而引起人们的思念。“江上才人”,指王勃。相传王勃在乘船省亲中做一梦,梦见天神要他赶赴滕王阁盛宴。王勃说:“依此船之速,难以与会。”天神云:“吾助汝一帆风。”下联即用此神奇传说,以“安得”领起作诘问语,在表达对王勃倾慕的同时,也寄寓期待“才人”辈出之美意。此联抚今追昔,借景生情,更紧扣帝子建阁、才人作序的事实与传说,给联语增添了神奇的魅力,也给游人增添了浓郁的兴致。
“滕阁秋风”成为南昌“豫章十景”之一。 2004 年10月 ,笔者参加中国(南昌)首届楹联文化艺术节曾为“滕阁秋风”题联:
山水灵钟,誉洪都,滕阁重舒画卷;
人文蔚起,兴盛世,秋风又舞帆樯。
诸如庙宇、祀堂一类的题联,则针对庙主或祀主的身份、来历等下笔。例如,湖北孝感关帝庙联:
英雄几见称夫子;
豪杰如斯乃圣人。
关帝即三国时蜀国大将关羽。明代加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大帝”,遂称“关帝”。“夫子”,本是古代对男子的敬称。孔门尊称孔子为夫子,后因以特指孔子。关羽是义结千秋、忠贞不二的英雄,历朝统治者为其加封号后,与孔子并列。孔子称“山东夫子”,关羽称“山西夫子”。称“夫子”之英雄,即关羽一人也。“圣人”,本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后也专指孔子。后因有关羽出现,便称孔子为“文圣人”,关羽为“武圣人”。“如斯”,即如关羽,像关羽这样的“豪杰”,才称得上是“圣人”。此联虽是常见之语,但以“称夫子”、“乃圣人”的确指,将关羽与孔子相提并论,表达了民间对关帝的推崇和信奉,意蕴充盈,极有情致。
又如,安徽合肥包公祠联:
一水绕荒祠,此地真无关节到;
停车肃遗像,几人得并姓名尊。
“一水”指包河,河中所产红藕无丝,民间传说缘自包公“无私”。“荒祠”,指包公祠,称因历经战乱,祠堂日渐荒毁。“关节”,本指骨节,引申指营私舞弊、官场贿赂等不法行为。《宋史 · 包拯传》:“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上联由“荒祠”引发感叹,称颂包拯确实清廉正直,借以追怀其高尚的节操。“停车”,使车停下。“肃”,恭敬地拜揖,表示尊敬。下联借瞻仰塑像直抒感慨,称自古以来有几个做官的能像包公这样,声名显扬后世,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受到世人如此的敬重。隐含有对那些贪官污吏的厌恶和斥责。此联意脉清晰,浑然一体,内含因果,发人深思,既有对先贤的敬仰之情,又有对后人的警策之意。读之,颇受教益。
对于恢宏的建筑,壮丽的山川景物,所题写的对联,更注重气势,有时运用夸张手法,突出形象,开拓意境。例如,居庸关的一副联:
辽海吞边月;
长城锁乱山。
联中“吞”、“锁”二字,写出地势之险,关塞之雄,兼用夸饰、比拟两种手法,笔法传神。
又如,浙江杭州西湖平湖秋月题联:
穿牅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
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
平湖秋月为“西湖十景”之一。前人云:“湖际秋而益澄,月至秋而逾洁,合水月以观,而合全湖之精神始出。”联意为:穿过窗户而来的习习清风,和熙阳光,不仅夏日有,冬日亦有;卷起帘栊可以看见皓皓明月高挂山顶,前山后山层峦叠嶂。联语写“平湖秋月”,偏不涉一个“秋”字,却道出此间秋日景美,一年四季皆美。“日”、“山”二字三现,信手挥洒,亲切有味,而顾盼湖山风月,风流字赏之情宛然可见。
( 2 )书斋联,是文人雅士在自己的居住学习地方写的对联。这种对联的思想内容大都是明心怡性,治学修养,述志抒怀,寄概自娱,惕励自勉等。例如,南宋爱国诗人陆游题书巢联: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书巢”是陆游的书斋住房,他废寝忘食,发愤读书的情景,从联中跃然可见。
又如,清代中叶著名书法、篆刻家邓石如用隶书写的一副题碧山书屋联:
    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                                  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上联以种种“宇宙奇观”来“绘吾斋壁”:“金龙三丈鲜如血”的东海旭日,“独将秀骨戛云寒”的赤城彩霞,“春风日日吹不消”的峨嵋积雪,“遥寄乡心到海头”的巫峡游云,“浮光耀金影沉璧”的洞庭明月,“宫亭水色尽氤氲”的鄱阳烟波,“天光水色辨难成”的潇湘细雨,“一片丹山翠万重”的武夷奇峰,“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飞瀑等等,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尽收笔端,抒发了“江山如此多姣”的喜悦自豪之情。下联以样样“古今绝艺”来“置我山窗”:“令我呜乎感慨多”的杜甫佳诗,“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王维奇画,“微言大义编年史”的《左传》妙文,“愤悱自释无韵骚”的(司)马迁《史记》,“枇杷花里闭门居”的薛涛彩笺,“尚有文章传远胜”的(王)羲之名帖,“想象奇幻寓意深”的南华真经(即《庄子》),“艳才直致不群性”的(司马)相如辞赋,“烟水悠悠痛古今”的屈原《离骚》等等,把历史的灿烂文化皆遣纸上,表达了绝艺分外妖娆的炽烈欣喜之情。让天地造化启示灵感,向绝艺典范吸收营养。全联铺排挥洒,熔众多意象于一炉;纵横驰骋,列无数家珍于眼前,设喻夸张而神奇,想象丰富而瑰丽,节奏明快而酣畅,气势连贯而磅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作者的高雅志趣和超逸才华,读来极受感染和鼓舞。
( 3 )堂室联,是装饰联中的一种,又叫宅第联。例如,林则徐升任两广总督后,在府衙题了一副堂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庄 子 ·徐无鬼》:“海不辞东流,大之至矣。”意思是,海洋之所以那样辽阔远大,是因为它不择细流,汇聚百川。上联以“海纳百川”作喻, 告诫自己应当谦虚谨慎,胸怀宽阔,广泛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陡峭的岩壁,历经风吹雨打,雷劈电击,依然岿然不动,屹立高耸。下联以“壁立千仞”为喻,勉励自己要抛却私欲,做个正直坚强、刚正不阿的人。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用孟子“其为气(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也,至大至刚”的语意,通过形象的比喻,劝戒自己也勉励人们要象不择细流纳百川的大海一样,虚怀若谷,广采博汇,愈见其浩瀚而深沉;同时,又要像巍然屹立耸云天的千仞峭壁那样,摒除杂念,不畏风暴,做大义凛然,挺立世间的强者。此联正是作者精神品格之写照。其气概不凡,操守可嘉。
常用的堂室联有许多,下面再列举几副:
厅堂联:
柳塘春水满;
花坞夕阳迟。
 
陶情不出琴书外;
雅兴多应水石间。
内室联:
梅香入梦;
竹影横窗。
 
画阁和风暖;
深闺化日长。
 
芳草有情,夕阳无语;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
客厅联:
友天下士;
读古今书。
 
竹风留客饮;
松月伴宾茶。
 
诗情画意皆良友;
鸟语花香最可人。
3 ,交际联,是指用于交际的对联。交际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交际联,指所有送人的对联,如寿联、喜联、挽联及其它题赠应酬的对联。狭义的交际联,仅指朋友之间平日互赠的对联。
(1)寿联,是贺联的一种,一般是为祝贺长者的生日而作的对联。据史料记载,寿联起源于北宋时期。如宋代吴叔经祝黄耕庚夫人寿联:
天边将满一轮月;
世上还钟百岁人。
据说,这是现存最早的一副寿联。元明时代应当也有寿联,但惜未稽考。清代以后寿联盛行,特别是皇帝万寿盛典时为最。例如,康熙皇帝六十大寿时,寿联很多,其中一副云:
周雅赓歌,如山如川如日月;
箕畴敛福,曰富曰贵曰康宁。
“箕畴”,即洪范九畴。九畴,为古代禹治理天下之九类大法,其中第九为“饷用五福”。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又如,乾隆皇帝八十大寿,庆典寿联也相当多,其中以纪晓岚撰写的最为著名:
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方向化八风和,庆圣寿,八旬逢八月;
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备,正昌期,五十有五年。
此联抓住乾隆即位五十五周年、八月生日,在“八”和“五”字上做文章,写得很有特色。古代传说大椿(椿树)长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圣寿”,皇帝的生日;“昌期”,昌盛兴隆的时期。《说文》曰:“五,五行也”,即水火金木土,又曰:“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互交也。”
嘉庆皇帝寿庆时,广西状元李绍昉撰写的寿联被嘉庆皇帝钦定冠群联之首:
顺穆康宁,雍然乾德嘉千古;
治平熙泰,正是隆恩庆万年。
此联上下联的第一、三、五、七、九巧妙地把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等五个清代年号分别嵌入,其余各字对偶也很工整,文通义顺,不见斧痕。
在寿联中,有不少名联,列举几副供品赏。例如,邱树棠赠冯金伯六十大寿:
椿树千寻碧;
蟠桃百度红。
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贺马寅初六十寿辰联:
桃李增华,坐帐无鹤;
琴书作伴,支床有龟。
又如,笔者为贺联坛泰斗马萧萧八十五寿联:
寿域台莱,八五人生惟翰墨;
联坛砥柱,三千世路亦文章。
马老一生酷爱诗联书画。寿域:太平盛世。台莱:《诗》云“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只君子,万寿无期”。三千:借蟠桃三千年花,三千年结实,以作祝寿之词。
寿联如果是自己为自己的生日题写的,叫自寿联。自寿联以抒写情怀者多见,笔调比较轻松。例如,清高宗乾隆弘历七十岁生日,他自己写了一副自寿联:
七旬天子古六帝;
五代孙曾予一人。
“七旬”,七十。“天子”,古称统治天下的帝王。《礼记 ·曲礼下》:“君天下说天子。”上联通过历代帝王高寿者寡这一现象,反衬自己年届古稀实属幸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事实正如此,历代帝王能活过古稀之年的寥寥无几。据乾隆查阅,历史上连他在内的“七旬天子”仅有六人。即汉武帝刘彻,寿七十一;梁武帝萧衍,寿八十六;唐高祖李渊,寿七十一;唐玄宗李隆基,寿七十九;清圣祖康熙玄烨,寿七十。正因此,乾隆为自己“寿已古稀”而喜形于色。他后来于嘉庆四年( 1799 )去世,享年八十八岁,大概算得上年寿最高的天子了。乾隆写此联时已在位四十五年,作为古稀天自也与常人一样,希望多福多寿多子多孙。当时,乾隆已见到曾孙,在北京的皇宫里算来为五世同堂。比起一般人能够四世同堂就感到欢欣,这就愈发是难得的大喜事。而且这一点,又是“古六帝”都未能达到的,于是作者在下联中得意地宣称:“五代孙曾予一人。”这副联语充分表现了乾隆自认为是福寿双修帝王的愉悦心情,本无多少深意,只是引述得体,概括简洁,相互比较,突出特点,用以自寿,实为一种别致的写法。
( 2 )喜联,指为贺婚嫁、乔迁以及其它喜庆之事而作的对联。可分婚联、新居联和贺联三种:
①婚联,顾名思义,是结婚时撰写的对联。婚联的主调是誌喜、庆贺。例如,
鸾凤和鸣,莲花并蒂;
鸳鸯对舞,玉树连枝。
 
云汉桥成牛女渡;
春台箫引凤凰飞。
前一副联是借“鸾凤”、“鸳鸯”四种事物来比喻男女婚姻和谐、幸福。后一副联用“牛郎会织女”、“吹箫引凤”两个故事表现男女爱情。
随着时代进步,婚联在立意和用词上也不断更新,具有时代精神。例如,
同德同心同进步;
互帮互学互提高。
 
俭朴联姻,幸福花开千朵艳;
勤劳致富,光荣榜列合家欢。
婚联内容比较单一,面窄,把握不好容易趋之空泛,因此,在婚联的写作上要尽量切合结婚的时间、新郎和新娘的身份、职业,甚至姓名。
例如,三月婚联:
桃花人面红相映;
杨柳春风绿更多。
又如,八月婚联:
秋色平分佳节夜;
月华初照美人妆。
如两位数学老师结婚时,同事们所赠的贺联:
花好月圆有几何,谁能解析 
良辰美景无三角,岂可微分。
联中嵌入数学名词“几何”、“三角”、“解析”、“微分”等,既切合职业,又带有幽默、诙谐的色彩,的确难得。在婚联中还有贺人复婚的,例如:
琴瑟重调,前情尽释都如水;
婚姻在续,来日方长总是春。
再如,纪晓岚贺天津府太守牛稔文之子结婚而撰的一副联:
绣阁团圞同望月;
香闺静好对弹琴。
因纪晓岚与牛稔文为表兄弟,故此联采用谐趣嬉戏的手法。“绣阁”,雕绘华丽的楼阁,多指女子居处。联指新房。“团圞”,即团圆、团聚。上联表面以绣阁望月写新人洞房团聚喜度蜜月,实际暗藏一典,隐切“牛”姓。所藏之典为“吴牛喘月”,见《世说新语·言语》刘孝标注:“今之水牛,惟生江淮间,故谓之吴牛也。南土多暑,而此牛畏热,见月疑是日,所以见月则喘。”“香闺”,本也是指女子所居之闺阁,联也借指洞房。“静好”,情静和美。下联与上联写法相同,表面上以香闺弹琴写夫妻相对共抒情怀,实际也暗藏一典,再切“牛”姓。所藏之典为“对牛弹琴”,见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可见,虽然贺婚联语多为典雅之作,但于亲朋故旧之间,也不妨谐趣相贺。巧用隐字藏典之法,暗切新郎“牛”姓,寓谐于庄,形庄实谐。前人曾言,用典须如盐溶水,不见其痕迹,此为佳例。
②新居联,大厦落成或迁入新居,人们也纷纷以对联道喜,故称“新居联”。例如:
新筑西园,莺迁乔木;
居仁南国,燕翼祥麟。
联首嵌入“新居”二字,既切事,又巧合新居之名“西园”。此联平仄和谐,对仗工稳。
又如:
杰构地偏幽,水如碧玉山如黛;
达人居不俗,凤有高梧鹤有松。
此联也很有特色。它不仅从新屋上着笔,而且还对新屋坐落的环境,以及营建新屋者的品格加以描绘和咏赞。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建了许多新房,乔迁时,也有不少对联,例如:
一屋新成,水增气象山增色;
四邻同庆,男颂方针女颂勤。
③贺联,喜联除贺婚嫁、贺人新居落成外,人们逢着其它喜庆事,如贺人生子、贺人毕业或留学、贺人演出成功,以及祝贺会议开幕、祝贺学会成立等,也都用上对联。这些就称为贺联。例如,贺孪生子联:
玉种蓝田征合璧;
树栽碧海喜交柯。
此联以玉合璧、树交柯来喻美,(柯,树杈),暗含“双”字,真是意妙词工。
又如,一副贺人生女联:
绕庭已喜临凤玉;
照室还看入掌珠。
此联也是意美词丽。
1984 年11月中国楹联学会成立,爱新觉罗 · 溥杰撰一贺联为:
历朝文彩辉楹畔;
大地风光列眼前。
再如,笔者祝贺四川省楹联学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联:
四 序吟联留翰墨;
千篇 寄语拥山川。
此联以魁斗格嵌入“四川”二字。(魁斗格,所嵌的两个字分置在上联的第一个字和下联的最后一个字。)
笔者贺四川省苍溪县诗词楹联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联:
苍 松叠翠,直逼诗丛春万里;
溪 水逐波,敢催联海浪千层。
今年三月,笔者 题贺天津建城六百周年联:
六百载沧桑,驰誉五河,尽显津门本色;
数千篇史册,放怀三石,纷呈海宇华章。
注:五河:永定、渚龙、北运、南运、滹沱;三石,三条石。
(3)挽联,指为悼念死者而作的对联。挽联来源于古挽词。据史料记载最早的一副挽联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挽联很多,例如,清沈葆楨挽郑成功联:
开千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遗民世界;
报一生无可如何之遇,缺恨还诸天地,成创格完人。
此联对郑成功作了客观的评价,赞扬歌颂了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
又如,康有为挽谭嗣同联:
复生不复生矣;
有为安有为哉。
此联为挽戊戌变法失败后英勇就义的谭嗣同而作。作者将自己的名“有为”和逝者的字“复生”巧嵌联中,衍义成文,构思奇特。上联第一个“复生”指谭嗣同,第二个“复生”指死而复生。作者用一个“不”字,以哀悼语气的陈述句,为失去“复生”这样的杰出人才而感到痛惜。下联第一个“有为”指作者自己,第二个“有为”指有所作为。用一个“安”字,以感慨悲叹的疑问句,对自己的行为作了坦率的自责。此联形式别开生面,感情真挚深沉,既有警世的发问,又有醒世的反思,确属佳作。
再如,张伯驹挽陈毅联:
仗剑从云,作干城,忠心不易,军声在淮海,造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回望大好河山,永离赤县;
挥戈挽日,结尊俎,豪气犹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泉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
此联写得浩气凛然,情意深长,平仄协调,对仗工整,是一副文质兼资、恰切自然的佳作。据说,毛泽东主席在陈毅的追悼会上看了此联后,对作者伸表赞赏。
在挽联中,有一种自挽联,就是有人在生前就写预挽自己的对联。据记载,自挽联也起自宋代。清翁同龢的自挽联:
朝闻道夕死可矣;
今而后吾知免夫。
  光绪三十年五月二十日( 1904 年 7 月 4 日 ),作者走完了自己生命的全程。在虞山西麓的“瓶庐”去世。弥留之际,他头脑清楚,向守候在旁的亲属口占一绝:“六十年中事,伤心到盖棺。不将两行泪,轻为汝曹弹。”又集句自撰此副挽联。上联语出《论语 · 里仁》,意思是: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要我当晚死去也可以。作者借此表达了至死不会改变的变法图强的决心。下联语出《论语 · 泰伯》,意思是:从今以后,我才晓得自己的身体会免于毁伤了。这是曾子有病时召集弟子讲的话。作者借以反映自己的实际,可谓得体。联语集句凝重精炼,格调悲愤苍凉,让人感受到这位饱经沧桑的政治家临终前对保君兴国理想未能实现的悲叹,又有摆脱了人世毁誉荣辱的慰籍。读之,令人感慨而深思。
  历史学家陈寅恪教授在“文化大革命”中惨遭迫害,自知不久于人世,预先作了一副自挽联:
涕泣及牛衣,卅载都成断肠史;
废残难豹隐,九泉稍待枯眼人。
  此联用的是尚在世的夫人的口气,行行血泪,字字辛酸,悲愤心情,感人至深。
有一位女士临死时,写下了一副自挽联别开生面:
我别良人去矣,大丈夫何患无妻,他年弦续房中,休向生妻谈死妇;
子依严父悲哉,小孩子终当有母,异日欢乐膝下,须将继母作亲娘。
  此联以“自挽”代“遗嘱”,有与丈夫、孩子同声一哭之感。此联作者的名号虽已失传,但此联一直传颂于世,确有令人赞叹之处。
  (4),馈赠联,指朋友之间平日互赠的对联,主要内容是称羡和表彰对方,互道深情厚谊,或寄慨抒怀;互相勉励或称羡有德于己,表示谢意等。例如,明太祖朱元璋赠徐达联: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
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这副对联对徐达作了很高的评价,寥寥数语,既称其功又称其才,概括得十分精当。
清代梁章钜赠余应松联:
劝子勿为官所腐;
知君欲以诗相磨。
  余应松,字小霞,嘉庆进士,曾任广西三防塘主簿、大滩司巡检、桂州通判。当他为官赴任时,梁章钜作为好友,撰此联相赠。上联出自苏轼之诗句:“故令将仕梦发棺,劝子勿为官所腐。”据《晋书 ·殷浩传》载,殷浩曾借释梦云:“官本腐臭,故将得官而梦尸。”旧时官场一向多腐败,徇私枉法者有之、虐人害物者有之、媚上侮下者有之、尔虞我诈者有之、搜刮财货者有之、荒淫酒色者有之。进入官场的人,同流合污者多,洁身自好者少。故梁章钜特街苏轼诗句,提醒好友千万不可被官场恶习所腐蚀。下联也是出自苏轼之诗句:“作诗反剑亦何谓,知君欲以诗相磨。”意即以诗来磨砺自己的品德才华。旧时文人多以诗书为入仕之阶梯,待谋得一官半职后,遂不复励学戒勉,官场之多腐败,此亦为原因之一。梁章钜与余小霞相交甚笃,经常以诗词唱和,联语赠答。不过此处的“以诗相磨”,并非只言增益作诗之才艺,而是指以诗文创作砥励自己的品节情操。充分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真挚友情。此联平易朴实,简淡自然,集引巧妙,浑然天成,既有对官场的否定,又有对友情的珍惜,既蕴规箴之意,又涵温厚之情,且有雍容闲雅之风韵,故感人之深。余应松以此为铭,所到之处皆有惠政,享有廉吏之誉。
  再如,郑燮赠李方膺联:
束云归砚匣;
裁梦入花心。
  此联是郑板桥题赠“杨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束云”,有成语作“束云担雪”,形容渔父樵子在野外作业时的艰辛。联指把云彩捉来束住,然后送入砚匣之中。实际是说砚匣之中可以释放出艳丽的云彩,即浓墨重彩之意。用以赞李方膺的山水画超逸不群,别具一格。“裁梦”,将梦用刀裁下。“花心”,即花蕊,也用以泛指花之中部。联指把梦用刀裁下放入花中。实际是说花朵诱发了画家如梦境般美妙的灵感,有梦笔生花之意。用以赞李方膺花卉画不拘绳墨,字得天然之趣。郑燮曾说:“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云竟然可以让人捆扎,梦竟然可以用刀裁来,想象可谓鲜活浪漫。这有违生活逻辑的“束云”、“裁梦”,集中表现了郑燮不受绳尺的狂放性格及适天全性的旷达心境,立意奇妙,别出心裁,咏怀言志,不同凡响。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4-17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对联的欣赏

对联的逻辑思维
作者:蒲公

    对联对联,其要旨一是“对”(仗),二是“联”(系)。实际是指对联结构和内容上的一种逻辑关系。如字数相等,是一种对称关系;平仄相反,是一种对比关系;词性、词义相对,是一种对应关系。这里仅就对联的联系,即对联内容上的逻辑关系,简略进行一点探讨。
    并列关系大部分对联,上下联都是一种平行的并列关系。如“正对”就是一种相关关系,而“反对”就是一种相反关系。相关与相反都是并列关系,两句之间无主次之分。例如:
        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正对。相关关系)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反对。相反关系)
    递进关系对联中的串对(流水对),就是一种递进关系。上下联内容或时间上有内在的联系,即上下联合在一起表达一个意思,承接或延续,如行云流水,自然贯通。例如:
        到此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
      
  转折关系下联是上联意义的另一面,上联是让步条件,下联是推理的结论,两联合在一起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例如:
         虽无刘阮逢仙术;只效岐黄 济世心。
      
  偏正关系上联或下联从意义上看有主次之分,类似“比兴”手法,或先行铺垫,以虚衬实;或先实后虚,补充呼应。例如:
         半壁江山,六朝雄镇;一楼风月,几辈传人。
    交叉关系亦即词义的相同、相反、相近的切合关系。如果上下联词义完全相同,意义重复,谓之“合掌”,乃作联之大忌。例如:
         高高兴兴迎佳节;喜喜欢欢过新年。
    学点逻辑,有助于养成对联创作的整体意识和缜密的思维方法。总之作对联要特别注意上下联之间的逻辑关系,要围绕一个中心,上联写什么,下联写什么,要统筹考虑,前后一致,上下照应,合乎逻辑(无情对不受此限)如:
         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
     严格说,除"三"、"一"为数词相对外,其它词性均不相同。"诗书画"都是名词,而"归去来"都是动词,词性对仗似乎不够严谨。但"诗书画"与"归去来"都属实词类,此类对仗又说得通了。至于"三绝"与"一官"相对,属于名词性词组相对("三绝"指郑三绝,即板桥)。上下两联互为补充,互为因果。
    出于缜密简约的考虑,联文中尽量少用或不用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类,省去可有可无的关联、辅助用词,而采用汉语组织手段中的"意合法"。如:
        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
    此联以名词性词组铺排而成,这种平行的结构关系,打破了语法常规,省掉了关联辅助成份,似乎不符合语言逻辑,但并未影响意思的表达,倒显得简明生动。这很象电影里的"蒙太奇",把两个以上的单镜头组合起来,借助跳跃性思维,连缀为一个整体。这是独特的语言组合方式,其语法脉络则是通过对称平衡的逻辑关系体现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1-25 19:28 , Processed in 0.11022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